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思想录(共3册英汉对照全译本)
内容
编辑推荐

《思想录》叙述优美,文笔简练,意蕴深刻,被奉为“法兰西第一部散文杰作”。这是一位天才科学家的反科学理性杰作,影响每一代学人的知识名著。

本书的构思大约是在1660年,它是为基督教辩护而精心构造的。作者在书中用特有的从两极观念入手的“帕斯卡尔方法”考察了所谓人的本性以及世界、人生、社会、历史、哲学知识、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理论问题。他对人生、对命运的深刻思考,确实是发人深省的。

内容推荐

本书是反映17世纪人类思想最主要的著作之一。自它面世之日起就受到思想界的激赏,300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几乎所有国家都有其译本。

帕斯卡尔在笛卡尔理性主义哲学之外另辟蹊径,一方面以理性主义来批判现实,另一方面又指出理性本身的内在矛盾及其局限。作者考察了人的本性以及社会、历史、哲学、宗教等诸多问题。书中阐述的神学思想,实际上向我们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一切神学理论都不过是世俗利益的伪装,只要把它还原为世俗,就不难发现作者在神学外衣下掩盖着的思想实质。

目录

(一)

第一部分 关于思维和风格的思考

第二部分 没有上帝的人的不幸

第三部分 论赌博的必要性

第四部分 信仰的手段

第五部分 公正和效果的动机

(二)

第六部分 哲学家

第七部分 道德与教义

第八部分 基督宗教的基础

(三)

第九部分 论永恒

第十部分 论象征

第十一部分 关于预言

第十二部分 关于耶稣基督的证明

第十三部分 奇迹

第十四部分 附录:辩论的碎片

译者后记

试读章节

这种傲慢的力量,这个理性的敌人,喜欢统治和支配理性,在人类建立了第二天性来显示它自身是多么全能。她使人快乐,使人悲伤,使人健康,使人生病,使人富裕,使人贫穷;她迫使理性屈从于信仰、怀疑和否定;她让人的感觉变得迟钝,或者刺激了人的感觉;她有她的愚蠢的追随者,也有她的聪明的追随者;最让我们苦恼的是:她使专心信奉她的人拥有一种充实而又完整的满意和补偿,这是理性无法做到的。那些有活跃想象力的人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愉快,远比那些能理性地分析问题的思想家来得快乐。他们高傲地轻视人类;他们满怀自信和勇敢地辩论问题,而别人却充满了畏惧和犹豫;这种鼓舞自信的快乐往往使他们在听众的意见声中占据优势,总是先发制人,即使在天生的裁判者的眼里,这种想象力丰富的聪明人也同样具有这样的优势。想象力并不能使愚人变得聪明,但它能使愚人们快乐,这是理性所羡慕的。因为理性只能使它的朋友不幸;想象力使人感觉光荣,而理性使人感觉羞愧。

除了这种想象力才有能力给人、作品、法则和一些伟大的东西分配声誉、授予尊敬和崇拜之外,还有谁可以做到呢?没有她的赞许,地球上的全部财富将会是何等的不充足!

为什么你不认为,这位德高望重的年迈的长官受到了全体人们的尊敬,是由于纯粹而高贵的原因,他判定事物的理由是根据事物真实的属性而没有掺杂那些会影响弱者的想象力的极微小的琐事?你看到他走进教堂听道,充满了虔诚的热情,他那热烈的虔信之爱坚定了他的理性。他带着一种典范式的敬意准备开始听道。这时传教士出场了,若他天生是一副古怪的面容和一副嘶哑的嗓子,若他的理发师给他理了一个很糟糕的胡子,若他的穿着比平常脏乱,那么无论他宣讲了什么伟大的真理,我敢打赌我们的元老都会丧失了他的严肃和可靠性。

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若当他发现他自己站在一个仅大于实际需要多一点的木板上,而木板正悬浮在悬崖上时,那么即使他的理智确保他是多么的安全,他的想象力还是会占上风。大多数人不可能忍受着这种想法而不打寒战。我不再陈述它的所有后果了。

每个人都知道,看到一只猫、一只老鼠,或者碾碎了一块煤等等,都可能使我们的理智发狂。说话的语调可以左右最聪慧的人,可以改变一篇文章和一首诗的力量。

爱与恨可以改变审判的局面。一个获得丰厚报酬的律师,对他处理的案子的正当性会有多么的自信啊!审理他的案子的法官在他那勇敢坚定的态度的蒙蔽下,会感觉他是多么的优秀啊!多么荒谬的理性,只要有风吹草动就能倒向任何方向!

那些在想象力的袭击下还坚定不动摇的人,我应该列举一下他们几乎是全部的行为。因为理性是不得不退让的,最智慧的理性也会把想象力轻率地介绍到各个地方的那些东西当成它们自己的原则。(在人类的共识中,把那种仅听凭理性做事的人看作蠢人。我们必须根据人类中的大多数的观点来做判断。因为这样能使大多数人愉悦,所以我们必须整天都在想象力的自得其乐中辛苦;并且在通过睡眠使我们疲惫的理性恢复精力之后,我们必须立即爬起来追逐这些虚幻的云烟,去遭受世上的统治者制造出来的后果。这就是错误的原因之一,但它不是唯一的原因。)

我们的长官很清楚这个秘密。他们的大红袍,他们那把自己包裹得像只毛茸茸的猫的貂皮,他们进行审判用的法庭,那些花样的旗帜,所有这些冠冕堂皇的外表都是必需的;假如外科医生没有自己的白大褂和骡子,假如博士没有他们自己的方形帽子和四边肥大的礼服,他们就无法欺诈世人了,而世人却又不能抵挡这些最原初的代表权威的炫耀。假如长官有正确的审判的能力,假如医生有治病救人的医术,他们就没有必要带方形的帽子了;这些科学的崇高,本身就足够令人尊敬了。但他们既然只有想象力的知识,他们就必须雇佣这些可笑的道具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事实上,他们就用这些来激起人们的尊敬。只有战士不用这样的方式来武装自己,因为他们的真正存在是必不可少的;他们凭借自己的力量树立自身形象,别人却只能靠卖弄。

因此,我们的国王们不追求伪装。他们不用特别的服饰装扮自己以显示威严;但他们有卫兵和武器相伴。那些智勇双全跟随着他们的健壮的红脸大汉,那些走在他们前面的喇叭和大鼓,还有那些簇拥在他们周围的卫队,这些都会使最勇敢的人也感到战栗。他们不只是有服饰,他们还有权力。必须有绝对清醒的理智才能把那居住在豪华的后宫中四万多士兵簇拥着的土耳其国王看作一个凡人。

我们不可能看到一位头戴帽子穿着长袍的律师,没有他自己值得赞赏的观点。想象力安排了一切;它创造了美,创造了公正,创造了幸福,创造了世界上的一切。我非常欣赏一部意大利作品,虽然我只知道它的书名,但仅是书名它就已经超过了许多其他的著作。这本书为《论意见,世界的女王》。我没有阅读过这本书,但却赞赏它,除了它的缺点之外——如果它有缺点的话。欺骗的能力有许多的影响,它像是特意给予我们,以便引导我们走进那必然会有的错误。但尽管如此,我们仍旧有许多其他犯错误的原因。

不仅是那些原有的印象会误导我们;新奇的东西的魅力也具有同样的能力。因此,这就引发了人类各式各样的争吵,人们相互嘲笑对方,要么根据幼年时候的错误印象,要么草率地根据后来新的印象。谁能把握住应有的公正中立呢?就让他出来证明吧。即使是从我们幼年就有的天真和自然,它不可能被认为是一个教育或者感官上的错误的印象——这里没有原则可言。

有人说:“因为你从小就认为,当你看到盒子里没有东西的时候,盒子就是空的,所以你相信真空的可能。这是你感觉的错误,是被习惯所强化下来的错觉,科学必须对此进行纠正。”还有人说:“因为你在学校里被教育说,没有真空的存在,当你清楚明白地相信它时,你摧毁了你的常识,你必须回归到你最初的状态才能改正这种观点。”到底是什么欺骗了你,是教育还是感官?

我们还有另一个错误的根源,那就是疾病。它们破坏了我们的判断和感官;如果病情严重而使我们感觉到产生了一种明显的变化,那么我们不会怀疑那些小病也会按同样的比例使我们产生变化。

我们自身的利益也是一种奇妙的工具,使我们眼花缭乱。即使是世界上最公正的人也不允许当他自己案情的审判官;我知道有些人,为了不陷入这种自利的境地,偏激地使自己走到相反的方向而使自己成了最不公正的人。使一件公正的案子败诉的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的近亲来为他们提建议。

公正和真理是两个如此精致的尖端,我们的工具过于粗钝而无法准确地接触到它们。如果我们的工具碰到了这个尖端,则要么撞碎了它,要么,整个地倾倒到错误的一面而不是真理的一面。

(人被构造得如此的幸运,他没有极好的把握真理的能力,也没有极佳的犯错误的才智。现在让我们看看有多少……但错误的最强有力的原因在于感性与理性之间的战争)P79-87

序言

为了进一步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构建全新的西学思想平台,我们出版了这套《西方学术经典译丛》(英汉对照全译本)。本译丛精选西方学术思想流变中最有代表性的部分传世名作,由多位专家学者选目,内容涵盖了哲学、宗教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法学、历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收录了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体裁的诸多名著。

本译丛系根据英文原著或其他文种的较佳英文译本译出,在国内第一次以英汉对照的形式出版。与以往译本不同的是,本译丛全部用现代汉语译出,尽量避免以往译本时而出现的文白相间、拗口难懂的现象;另外出于尊重原作和正本清源的目的,本译本对原作品内容一律不做删节处理,全部照译。以往译本由于时代和社会局限,往往对原作品有所删节,因此,本译本也是对过去译本的补充和完善。

为加以区别,原文中的英文注释,注释号用①、②……形式表示;中文译者注释则以[1]、[2]……形式表示。至于英译本中出现的原文页码和特殊索引等问题,中文译者在“译者后记”中将予以解释、说明。另外,在英文原著或原英译本中,有一些表示着重意义的斜体或大写等字体,考虑到读者可以在英汉对照阅读中注意到,在本译文中没有照样标出,还望读者理解。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后记

布莱兹·帕斯卡的《思想录》是他生前尚未完成的手稿。《思想录》中的大部分片段文笔顺畅,条理清晰,思想深邃而富有哲理思辨性,读来令人为之震撼。帕斯卡是位天主教徒,他有志于写一些有关宗教奇迹的笔记,并着手写一本基督教的辩护书,反对和说服那些志得意满、自以为是的天主教徒,尤其是说服那些怀疑论者和自由思想家,这集中体现在他的《思想录》中。由于《思想录》是帕斯卡尚未整理的手稿,有些部分只是帕斯卡的草稿,而且手稿中的排版整理相对混乱,在译本中译者仅仅根据自己有限的知识对它进行整理,根据的是布伦士维格的整理本。译本的编次排列就是根据布伦士维格的整理本,而在译者觉得无法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本意时,一般参考的是布伦士维格的注释,同时还参考了特罗特的英译本以及何兆武的中译本。对帕斯卡在手稿中缺失、遗漏或者含糊的片段,译者参考了布伦士维格的整理本,并为了译本的通畅明晰,根据帕斯卡手稿的前后意思加进了自己的词语,并在脚注中加以注释和区分,以便读者阅读。同时对帕斯卡手稿中的少数一些非法文片段以及他本身对犹太经文的引用等等(这些在通用的几个本子中都没有注释),为了译本的阅读顺畅,译者在译本中翻译出了大致意思,并且在脚注中标明了手稿中的原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有些地方实在不懂作者的意思,但为了不篡改了作者的本意,就用直译的方式把它译出,读来不免有些拗口,望读者见谅。至于作者本人的确切意思,就由读者自己揣摩吧。

为了便于读者的解读,译文中翻译出了布伦士维格的整理本中对帕斯卡的注释,以及作者在手稿中的旁注或者写在页旁以及其他的注释,同时译者根据文章上下连贯而增加和修正了一些词句,对帕斯卡原稿中提到的一些名字和专有名称在脚注中加进了部分的解释,以便读者阅读理解。同时作者在本书中所引经文大多为拉丁文本,由于译者本人并不精通,所以在译文中参考了何兆武的中译本(在注释中已经加以说明),并尽可能地附注新旧约全书的中文译文以资对照。

《思想录》目前已有了几个汉译本,仅就译者本人所知的就有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出版的汉译本;刘烨编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汉译本;张志强和李德谋编译,重庆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缩译彩图本;李斯译,北京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汉译本。还有就是谭善明编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英汉对照随笔。这些汉译本中,除了何兆武的译本比较完整外,其他的几个版本都不是很完整,有的只是缩译本,截取了《思想录》中较为精彩和耐人寻味的话语,没有顾及到作者在手稿中前后思考与反思之间的连贯,所以也就没能体现出作者在手稿中思想上撞击的痕迹,这是一大遗憾。译者本次所翻译《思想录》,力求思路明晰,言语表达之间更加通俗易懂,尽量保持作者原本的风格和痕迹。在把握住作者的主旨的前提下,大胆翻译,更多地站在读者的角度,尽量使语言流畅,意思明确。

在此,译者特别对在翻译过程中所参考的布伦士维格的整理本,特罗特的英译本,何兆武的中译本等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译者想说的是,虽然语言与心灵相比总是贫乏的,甚至难表其万分之一,但思想和感受一旦落在纸上,就变成了一种实在的、可以触摸的、不可变易的东西。这些落在纸上的东西也许可以帮助我们窥见帕斯卡的内心世界,也能帮助我们深刻地认识我们自身。

最后,译者想说的是,任何一种文字都难以完全准确地表达另一种文字。所以,在译本中存在有不少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望读者见谅,并予以指教。

林贤明

2006年6月2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思想录(共3册英汉对照全译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布莱兹·帕斯卡
译者 林贤明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462958
开本 16开
页数 9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18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中英对照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0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565.23
丛书名
印张 5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0
5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