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在光中行走
内容
试读章节

自古以来,无论是战争、政治,乃至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似乎永远离不开“急”这个字。

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的坚定与危急造就了士兵们的勇敢无畏,锐不可当,最终以少胜多,流芳百世;曹操80万大军下江南气势宏大,也只因一个“急”字败走华容道,最终只在关公刀下保全项上人头,成为千古笑柄。

杨家军因为急,投奔宋朝,终成大业,为国立下汗马功劳;希特勒因为急,攻打苏联未做准备,未带防寒设备,被打得一败涂地。同样是急,有人可以在绝境中进发生机,创造奇迹;也有人方寸大乱,失去最后一丝生机,抱憾终生。

“急”是不能急的。

真正凭借“急”出奇制胜、所向无敌的,正是平时镇定、沉着的人。韩信一急,背水一战大获全胜;杨继业一急,开启了建功立业的光辉家族史;福尔摩斯一急,与恶势力头目同坠深渊死而复生……“兔子急了能咬人”就是这个道理,在沉静的表象下突然爆发出击,那所造成的效果将是无可限量的。

平时急惯了的人,若是再急,便会在狂热中冲昏头脑,在细节中失却机会。张飞一急,造成蜀国国力衰败,自己遭杀身之祸;曹操一急,倾举国之力下江南被打得一败涂地……

“急”是建立在日常的积累之上的。在足球比赛中,实力强大却暂时落后的一方往往能在下半场甚至加时赛中反击得胜,逆转结局。同样是落后,实力悬殊时,明明无力回天,打不过对手却急不可耐,往往将对方队员铲倒铲伤,红牌自然少不了——这就是来中国联赛的外援在比赛中很少挨黄、红牌的原因,他们有实力,不急。

在我看来,“急”是一种特殊的手段。它像兴奋剂,能短时间提高人或队伍的兴奋,激发潜能。但若人把“急”当作常态,不但起不到作用,还会带来反作用,成为跳梁小丑,滑稽可笑。

为了抓住转瞬即逝的机遇,决不能不“急”。但是想要成功,只有在镇静与平淡中先积蓄力量,提高自己的实力,才能“急”得有意义。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黄粱一梦。

在平静与平淡中韬光养晦,在沉默中积蓄力量,给自己加满燃料。“急”,是点燃自己的那把火。

近日在报上看到冯骥才先生写的《苏七块》一文,大意是民国时期有位姓苏的大夫,医术极高明,但行医有个奇特的规矩:凡来上门求医者,无论贫富亲疏,都得先拿七块银圆放在台上,他才肯看病,否则一概免谈。为此人们给他取了个绰号——“苏七块”。一日“苏七块”打牌时,一车夫摔坏了胳膊上门求医,拿不出银圆在一边疼得大呼小叫,“苏七块”却视而不见,一牌友看不过去,偷偷掏出七块银圆塞给车夫。“苏七块”见了银圆立即起身,治好了车夫,还免了药费。待车夫离开后,“苏七块”将七银圆如数交还那位牌友,对一脸惊异的牌友说:“……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显然,“苏七块”本意不是为钱。“规矩”二字,国人并不陌生,俗语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然而,立规矩是一回事,守规矩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苏七块”让我想到几天前幸会的一位年轻有为的企业家。那晚我们共进晚餐时,大伙讨沧以何主食果腹,重任似落在席间最年幼的企业家的儿子身上。席间宾客提议如此如此,一时声响嘈杂。这位企业家对儿子正色道:“给你20秒钟时间选择。”众人都以为这仅是父亲催促孩子罢了,并不放在心上,依旧众说纷纭。不承想,这位企业家却真的开始倒数:“19、18、17……”到了“O”,席间一片安静,那位小朋友也没出声。很快有人再报出某某点心供其选择时,这位企业家淡淡地说道:“别再问他了,他已经没机会了。”于是微笑着请其他宾客选择。

这难道不也是一种“苏七块”精神么?有人说“苏七块”是一个极端固执的人,其实不然。“苏七块”只是一个坚持己见、讲原则的人。有人说,外国公司的产品往往比中国本土产品更好用、更耐用。事实上,进口产品确实备受追捧。问题似乎在于中国公司往往将产品标了“容错率”,便自认为可以高枕无忧,殊不想降低甚至避免“容错率”方为上策。

我想,这位年轻的企业家有今天的成就,同他守原则、讲公平的精神有很大关系。很多人不成功,不是他不“讲”原则,而是不能遵守原则。不必一直遵守的“原则”永远存在“例外”,原则就成了空谈,和没有原则又有什么区别呢?

当你抱怨成绩不佳,待遇不够,荣誉不可及时,不妨先问问自己,守原则了吗?坚守原则了吗?每个人心中的原则或有大小高低之分,然而例外是绝不能有的。

坚守原则,然后成功。或许这是每一个实现自我价值之人的必经之路。P14-17

目录

随笔篇

自我灌溉

略谈“美”

一种向上的姿态

我有一个哀伤的梦

说“急”

“苏七块”精神

当我孤身一人的时候

窗外的灯光

我有一个梦想?我有一个梦想!

图书文化应从“文库本精神”开始

从书店一隅开始

写下真实走出困境

面对喧嚣

风月皆你有

静言我心

生说

从牛顿想到的

不可战胜就是胜利

从有限的历史到无限的未来

三重门外万仞山

小小说篇

相遇

洗脑店

阿Q外传

分手

在电梯里

移居“地球”计划

诗歌篇

历史

假如

旅人(之一)

旅人(之二)

古体诗

气息

柳梢

悲歌

古筝

千年

风景

可能

清晨

时光

夜风

冷血

路途

难道

夜海

灯下

无题

你的气息

青春

朋友(之一)

朋友(之二)

棋手

重逢(之一)

重逢(之二)

演员

心事

等待

夜云

自己

夕阳

无题

月夜

故事

给我一颗柔软的心

慷慨

陪衬

愿望

背面

石栏

欢欣

都市

冬树

背约

醉夜

错过

习惯

家书

玻璃

蜡像

雨中

风的怅惘

自由

战斗

四月的雪

奔波

序言

光带给地球生命。

人们沐浴在光中,创造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但我们的世界仍有许多灰色的云翳。

当我们抬头仰望天空,它遮蔽了那一片宁静而深邃的蔚蓝;当我们低头踽踽而行,它阻挡了本应铺在脚前的灿烂。

然而,总有一道神奇的光透过绵亘的云翳,将其装点为绚丽的彩霞。

那道光,是我们心中奠名的感动。

在庸庸碌碌、迷迷糊糊中,美好的事物竟成为负担,曾经明亮的眸子日渐黯然失色。忙碌中我们来不及等待一盏香茗冷却,不知不觉中已不再有静默而真挚的感动。

生活于当下,如何寻觅温婉的月光和炽烈的日光?

纵使世界每天喧嚣,纵使再无高言大志将我们的心灵点亮,我们仍在思慕云翳背后那神奇的光芒。

六年的中学,我写下随笔、小小说、散文两百余篇,诗歌百余首。我并不害怕将自己略显零乱又稚嫩的文字展现出来。至少,里面的每一道墨迹都源于细微而真实的感动,每一首诗歌都曾流淌于我心深处。我选择了随笔20篇、小小说7篇、诗歌65首结集成册,付梓出版。

以此感念那曾照耀我青涩成长之路的点点光芒,那是雨季里的璀璨之光,是片片云翳背后的明丽之光,更是点燃我青春年华的彩虹之光。故名为《在光中行走》。

最后,我诚挚地感谢我的老师和朋友们,他们给了我温暖和灵感;感谢段宇方先生乐意为小书献出他早年的几副作品(含封面),这些画的主人如同一位等候天明的守夜人,一个渴慕踏在光中的独行者。我更要感谢最亲爱的家人,是他们给予我生命中无比珍贵的爱。

由于这些作品大都成于少年时期,存在各种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指正,不胜感激。

包丁裕睿

2013年秋

内容推荐

《在光中行走》(作者包丁裕睿)是一位中学生的个人作品集,包括随笔、小小说和诗歌三部分。《在光中行走》内容较丰富,文字清新活泼而不失深度,是一部称得上优秀的青少年文学作品。作品体现了一位有理想、有追求的新生代对人生和文学的理解与思考,虽然一些结论略显幼嫩,但仍具一定的可借鉴性价值。

编辑推荐

《千年》;《风景》;《可能》;《清晨》;《时光》;《夜风》;《冷血》;《路途》;《难道》;《忙》;《想》;《牢》;《夜海》;《灯下》;《无题》;《你的气息》;《青春》;《朋友》;《棋手》;《重逢》;《演员》;《心事》;《等待》;《夜云》;《自己》;《夕阳》;《无题》……《在光中行走》(作者包丁裕睿)是一位中学生的个人作品集,包括随笔、小小说和诗歌三部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在光中行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包丁裕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7801139
开本 28开
页数 1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152
CIP核字 2013292087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188
12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8:5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