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桃花幻境隔世人生(五柳先生陶渊明诗话)/走近古典品人生系列
内容
试读章节

他骨子里流淌着自然的血液。归去来兮,是他一生难逃的宿命。在看过了人生的潮起潮落后,他却未随波逐流,而是随心而走,行走在一片自由的隔世幻境,在东篱旁,看菊花一年年凋落绽放,在时光深处,盛放永匣的灿烂。

那幻境,是虚,在浮尘乱世里难寻;那幻境,亦真,坚固地矗立在他的心中。他行走穿梭在虚妄与真实之间,寻到一个完美的平衡。

他言道“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而其实,先生并非无名,他是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他以五柳为别号,只是想淡忘这俗世的身份,以及与这身份关联的王朝、百姓、血雨腥风和过往种种。

远离尘世,似这门前五棵垂柳一般,静默地生长,随着四季更替衰荣。这是一种淡泊高远的人生境界。

先生生于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365年),卒于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既是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崇高的大诗人和大散文家,又是歧见最多的作家之一。人生功过,都留与后人评说。今生,他只要固执地做自己。

人生时常会上演无厘头的戏剧。有些人,想爱不能爱;有些情,想忘却不能忘。陶渊明一心想要忘却的名字,却被烙刻在历史中,世世代代地被传颂。他做了现世的隐者,却被后世人深深地记得。

他五度出仕而后坚隐,在那个纷乱的时代里,他卸下官名利禄的行囊,走进山林旷野里,放逐灵魂自由远行。

他的诗文冲淡清雅、天然纯真而又偶现豪壮之气,他长期地沉默,却在之后被奉为一代宗师。

多年来,陶渊明这个文学奇才,连同那幽隐在桃花源深处的草庐,对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成了世事之外的一尊仙,他的诗文里,始终流淌着潺潺流水,飘荡着袅袅花香,如织的茵茵绿草……

他在乱世里独辟蹊径,是不折不扣的天才。然而,所谓“天才”是一种美誉,一种叹羡,亦是一种为人所不知的经历。灵感在人生成败得失的裂缝中乍现,在每一次痛苦的煎熬中升华,他尝尽生命苦难,他体会着灵魂的折磨,他在痛的洗礼中,绽放奇美的生命。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风起云涌,徐徐掠过他的眼底。田园的光阴在他指缝流淌,他伸出手去,想抓住一点儿什么,却只有虚无的空间感传回他的体内,他看到了一个不断丧失,又在不断获得的自己。然而得失之间,心中忽而会有一片迷惘。

他在宁静的时光里,反反复复地思考着无数个今世今生。过去,看不透,未来,看不懂。人生是一个谜象,他始终都在追寻,从未放弃。

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陶渊明已经二十七岁,家道衰落多年。他见证过家族兴旺的盛世繁华,也体会过家道中落的颓唐。

一个家族,亦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没落的东晋王朝,尽是一片冷寂的荒凉,整个社会充斥着一种衰颓的气息,人们渴望找到灵魂的慰藉,渴望寻找失落的繁华。于是盲目地游走在各种意识潮流间,却始终难以寻觅自己内心深处真正的呼声。

凡尘万象,纷纷纭纭地演绎着各种故事,他独自坐在草庐一隅,静静地看着,他望着世间众生相,他看着一股股思潮在眼际划过,却始终不愿跟从,他心底始终有一个声音,告诉他:你只属于自己。

人生似浮云,飘拂来去,是一种宿命。然而,宿命是从何时开始的,未来又是归何处,亦无人知晓。

从根源追溯起来,陶渊明的曾祖陶侃是东晋的开国重臣,官至大司马。当年能从底层社会跻身上流社会,衣锦荣华,光宗耀祖,实属不易。

祖父当过太守,父亲虽然早死,毕竟也做过官的。唯独陶渊明,彻底没落了,一生命运漫漶,仕途坎坷。他的理想蓝图,都淹没在这风雨飘摇的乱世里,成了泡影。当他深陷在魔咒似的命运的泥淖中时,归去来兮,是无奈的抉择和归处。

他的人生,代表着一个家族的衰落。所有曾经的辉煌,都在衬托着他的不如意。他下定了决心,要淡忘这一切,抛却这一切。

他不想说出自己是谁,还有那荣光的先辈,尤其是他的曾祖父陶侃。所以他提笔写下了两个连续的“不”字——“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掷地有声地抛开他心痛的凡尘。世事让他饱尝了失望,他唯有固执地拒绝。

一个人来到这世上,被冠以名字,就带有某种枷锁。这枷锁,即是一种虚名。一个人只有挣脱了“名”,才有可能避免借助外物的尴尬命运,进入自由自在的境界。

陶渊明认清了这一点,无名无姓,才能放得下“名利”二字。如此特立的高趣呼之欲出: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他心中一片宁静安然。因此,他敢于对尘土飞扬、虚伪喧嚣的世俗说“不”。当一个人习惯开始说“不”的时候,就难免有些激愤。

一向淡泊的陶渊明心中也是激愤的,只是他将满腔的愤怒和忧伤都隐藏在骨子里,平淡的诗文里弥散的是远离尘世的雅兴。他无意中写下的这篇小传,更将他的幽默、豁达和平淡推向一种极致。

陶渊明是个博学的人,却不想把读书仅仅作为仕途的工具。读书写作,只是自娱自乐。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如此简单的快乐,却是他的专属的幸福。

对于陶渊明来说,还有一种自由和幸福,就是饮酒。他是一个自由的酒徒,他说: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酒醉,对于先生来说,是一种自我的放逐。他心中没有欲望和牵挂,他可以任性而为,抛弃俗世喧嚣。P3-5

后记

岁月沧桑,辗转流淌过千年,透过历史云烟,我依旧沉迷那一个悠然宁静的世界。

那些鸟鸣、云雾、森林、紫花地丁、秋菊、岩石、泉流、瀑布、明月、晨曦和黄蝴蝶,缱绻在心中,化成一缕清幽梦境。

陶渊明,他是滚滚历史中的沧海一粟,却用诗词为千秋后世人锁住了一片不染尘埃的美景。任那乱世风烟翻滚,任那人心离乱纷争,他仍然固守本心,用诗情画意记录那些田园之中自然的美景。写晨曦雾霭中浮动的绿色,写悠然而自在的水流。

宁静是一种神圣的力量。陶渊明的诗句,总是带给人沉静的力量,如徐徐微风一般的柔软感动。

一只嗡嗡的蜜蜂,惹人流下一汪感动的热泪,一枝甜美芬芳的菊花,醉了他苍茫人生。搁笔向远望去,淡青色的南山之下,有一位翩然君子,把酒临风,在历史的幽幽一隅,吟咏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最后要说的是,写作期间,以下各位老师做了大量的协助创作和查证工作,他们是:何春燕、焦阳、王伟华、卢东杰、武秀红、张志强、徐霖、郗祥倩、冯娟、王卉、庞乃美、高曼、李妍、张舒雅、袁芳、徐晶等。不能在封面上为其一一署名,在此表示真挚地感谢。

目录

第一章

误落尘网:乱世出奇才

繁世:东晋王朝,出世老庄

前路:静念园林好,人问良可辞

止酒: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

底色:悠悠我祖,爰自陶唐

荣木:人生若寄,憔悴有时

诗画: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春游:偶影独游,欣慨交心

宁暇:不驶亦不迟,飘飘吹我衣

幽境:呆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挽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美景:弱湍驰文鲂,闲谷矫鸣鸥

第二章

闲情静思:遂与尘事冥

隔世: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

悲怀: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倾诉:寄意=声外,兹契谁能别

春兴:乌弄欢新节,泠风送馀善

劝农: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思念:愿言怀人,舟车靡从

起航: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台

重游: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

飘零: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田园: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归鸟:翼翼归鸟,晨去于林

远游: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

第三章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独饮:世间有松乔,于今定何间

遭遇:一宅无遗宇,舫舟荫门前

淡心: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

重阳: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神思: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贫居:郁郁荒山里,猿声闲且哀

闲居: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凉愁:秋日凄且厉,百卉具已腓

苦难: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

幻境: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贫士: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

自祭: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

后记

序言

遥遥千古往事,今人追思悠悠,看古今风云易转,多少千秋事,写尽繁华与颓唐。

古有一隐客,东篱下把酒,隐于乱世,看尽繁华。

他又在山水田园间,寻得一个宁静桃花源,铸一片精神乐土,乐活千秋后世人。

他是陶潜,乱世闲客,千古游仙。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别号五柳先生。生于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365年),卒于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浔阳柴桑人。生逢乱世,经尽悲苦,铸成奇才。

有人说:愤怒出诗人,痛苦出哲学家。只有在得失、成败、荣辱与幸运之中惊喜、向往、痛苦、迷惑,在心理的不平衡中追求和谐,又从和谐中产生新的裂变,这才有了美到极致的情感和心绪,有了深到极致的哲理认识。

陶渊明,正是在乱世中饱受了痛苦和愤怒凝华成的一颗明珠。虽未金戈铁马征战沙场,却用一种低调和宁静闪耀着温润的华光,照耀千秋后世人,乃是天降奇才。

“奇才”只是一种美誉,一种赞叹,归根结底是由于后天的不平凡的经历,不同于一般人的主观追求与客观历练。冰火双重淬炼,铸就独一无二光华,饱满温润地映着东晋王朝。

东晋历史烟云滚滚,史上一个大分裂、大混乱的时期,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战争频仍、祸乱不已,一个个文人政客在这一盘历史的棋局里生杀予夺,缔造了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然而,陶公却在这乱世中处之泰然,潇洒风流地做了一段历史中的闲客。

东晋偏处一隅,时受进犯,统治集团内部却并不励精图治,团结御侮,更不思收复失地,而是沉湎于江南鱼米之乡的安乐而不能自拔。

少年时的陶渊明,虽然也曾经“猛志逸四海”,也曾经“抚剑独行游”,陶渊明一度在桓玄手下为吏,后又入刘裕幕府中任镇军参军,亲睹了一帮野心家争权夺利、犯上作乱的一幕幕。一次次的努力和投入,换回一次次的失望和深痛。外患内乱,使他厌倦。睁开双眼,看到的尽是灰暗残酷的世界,除了失望,还是失望。他容不得那脏污染了心,他只想归到山林田园里体会最简单的苦乐。

历时十二年、波及南方大部分地区的孙恩、卢循大起义,义军与官军的长期战争,给百姓带来更大的灾难。陶渊明的故乡江州浔阳,为兵家必争之地,连遭战火,苦难丛生。他没有痛苦地嘶喊,但痛苦却深深地烙在了他的心上。

苦难的种子深深地扎根在心底,开出一串串凄艳的精灵花,那是他的悲观、他避世的情绪,还有他理想的桃花源。

无可奈何,无力回天,倒不如放空自己,看那苍云白日,放浪于山水田间。他相信终会有一片净土,让他找到人生真意。至于这嘈杂的历史,就任它起伏流转。

隐逸的诗人,是他的命数。就像他的名字,潜,是远离尘世,即为隐。既是宿命,也有无奈的意味。

归于田园,是历史的抉择。或许,那一段风云滚滚的历史,只为逼退一个奇才隐士,而酿出这千古墨香,来成全后世人吧。

最终做了隐土,但假如他一开始就不入仕途,他的为人为文也就不会有那么奇丽的魅力。苦难里生出的墨花,格外美丽。

欧阳修在《梅圣愈诗集序》中说:“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这话不仅适用于梅尧臣,也适用于古往今来许多才志不得施展,心中有所郁积的诗人,陶渊明正如此。

报国无门,立功无望,苦苦求索,却穷途末路,悲守寒庐,这才以诗文为寄,倾情田园,以恬淡解忧愤,化平凡为真趣。

他渴望自由,希望完全拥有自我而不受任何外在力量的掣肘,他作诗、赏菊、弹琴、饮酒,风流儒雅,这一切,全凭着自己的性情。他强大的精神力量足以为自己缔造一个隔世仙境。

陶渊明这位兴起于乱世,被乱世所掩盖的奇才怪杰,如今已当之无愧地被认定为建安之后、盛唐以前的最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是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一颗璀璨星斗。

后世盛名,他并不在意。他手把一壶清酒,一份闲悠,自在东篱一隅,看历史欢愁。

内容推荐

《桃花幻境隔世人生(五柳先生陶渊明诗话)》(作者姜海燕)从陶渊明的非凡人生入手来评他的诗歌,体悟他内心世界的真实情感,用一个个唯美的画面带读者走入诗中画境,走一遭田园诗人的漫漫人生路。他几番仕途,最终归隐田园,是看透还是无奈?田园之中,除了安逸和恬适,你可知他也有苦?乱世之中,他为什么却能独辟悠然心境……《桃花幻境隔世人生(五柳先生陶渊明诗话)》作者为你娓娓道来一个真实的陶渊明。他的苦恼、愁情、他的田园之乐、自然之情,绘就一诗画人生。

编辑推荐

东晋历史烟云滚滚,史上一个大分裂、大混乱的时期,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战争频仍、祸乱不已,一个个文人政客在这一盘历史的棋局里生杀予夺,缔造了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然而,陶渊明却在这乱世中处之泰然。潇洒风流地做了一段历史中的闲客。他在乱世中饱受了痛苦和愤怒,却凝华出一种低调和宁静,照亮后世千秋人。

《桃花幻境隔世人生(五柳先生陶渊明诗话)》(作者姜海燕)从陶渊明的非凡人生入手来评他的诗歌,体悟他内心世界的真实情感,用一个个唯美的画面带读者走入诗中画境,走一遭田园诗人的漫漫人生路。他几番仕途,最终归隐田园,是看透还是无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桃花幻境隔世人生(五柳先生陶渊明诗话)/走近古典品人生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姜海燕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8415961
开本 16开
页数 1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7
出版时间 2014-02-01
首版时间 2014-02-01
印刷时间 2014-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16
CIP核字 2013240926
中图分类号 I207.22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40
162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9: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