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走进北京寺庙/人文奥运文化北京建筑旅游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北京寺庙是在编撰“人文奥运·文化北京建筑旅游丛书”时所不可或缺的内容,早在上个世纪中国大陆旅游活动初起的年代,参加旅游的人士中即有“白天看庙,晚上睡觉”之说,虽语近揶揄,但也道出了寺庙文化在观赏与审美方面的价值。本书以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为载体的儒、释、道庙宇为主,通过对千百年来北京寺庙建筑遗存中的20处经典实例在建筑设计手法、艺术特色以及相关历史掌故、珍贵文物藏品的介绍,向中外读者展示了这个千年古都在寺庙文化传承方面的资源优势和走向现代文明的华夏民族所独树一帜的文化理念。该书适合于对北京文化有兴趣的中外宾客及喜爱建筑旅游的朋友们阅读。

内容推荐

作为“人文奥运文化北京建筑旅游”系列丛书之一,本书通过对千百年来北京寺庙建筑遗存中的20处经典实例在建筑设计手法、艺术特色以及相关历史掌故、珍贵文物藏品的介绍,向中外读者展示了这个千年古都在寺庙文化传承方面的资源优势和走向现代文明的华夏民族所独树一帜的文化理念。

目录

总序

“北京寺庙”题词的由来

走进北京寺庙——北京寺庙建筑总览

北京孔庙与国子监

历代帝王庙

云居寺

潭柘寺

戒台寺

法海寺

法源寺

大觉寺

妙应寺

真觉寺

西黄寺

柏林寺

雍和宫

碧云寺

广济寺

广化寺

白云观

东岳庙

后记

试读章节

走进北京寺庙——北京寺庙建筑总览

20世纪80年代,《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纂出版了洋洋六十卷的鸿篇巨制《中国美术全集》,其中建筑编有六卷。当时,按建筑功能划分,寺庙建筑分属“宗教建筑”和“坛庙建筑(又称‘礼制建筑’)”两类。或可推测如此分类的理由是:佛寺、道观、清真寺以及近代舶来的基督教教堂等是纯粹涉及宗教信仰问题的宗教建筑,而社稷坛、天地日月坛、孔庙、孟庙、贤良祠、忠烈祠以及私家宗祠等建筑则归为礼制建筑,“不同于宗教性质的寺观建筑,因为它们主要是作为对天地和祖先的崇敬和感恩,举行各种祭祀活动的场所,‘祭宗庙,追养也,祭天也,报往也’”。

此种分类也许是基于西方对宗教概念的经典性界定,即宗教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宗教情感、宗教哲学和宗教仪式,而中国本土的儒家学说、道家学说(有别于后来的道教)以及更早的殷周礼制等是否合乎这宗教三要素,历来争论不休,因为它们有更强的社会实践色彩而缺少西方人心目中的“宗教中所必须具备的神性”。

在我们先民的心目中,天地、祖宗、社会忠良等都是具备着某种神性的,《周礼》按四季不同而行事不同,既是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道德规范,也含有敬神的意思;而孔子所谓“未知生,焉知死”则是对已知世界与未知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极聪明极理智的把握——无论是否有来世,我们首先做好现世的事情总是应该和必要的。这未尝不可以视为一种具有高度智慧的另一类型的宗教。综合看来,无论社稷坛、天地日月坛、孔庙、孟庙、贤良祠、忠烈祠以及私家宗祠等在西方人眼里如何缺少神性,都触及人们的信仰问题;而佛寺、道观、清真寺等,在解决信仰问题的同时,也在教育、医疗、文化传承和维持社会和谐等方面,有着很实际的社会功能。

因此,当建筑文化考察组编纂这一册《走进北京寺庙》时,我以为不必拘泥于所谓“宗教建筑”与“礼制建筑”的现行概念界定,在实际生活中,中国人一向把这二者都统称为“寺庙”,这其中肯定蘊涵有我们民族自己的评判标准的。因此,除选编北京地区佛寺、道观建筑之精品外,将纯粹礼制建筑的“孔庙”和“历代帝王庙”也入选其中。或者说,本书所着眼的建筑,有别于宫殿、苑囿、民居、桥涵等实用性建筑,更多的是反映着传统文化习俗的属于文化精神层面的“上层建筑”。

至于也本应入选的社稷天、地、日、月坛等,因其声名遐迩而本集容量所限,此次不再赘言;而关岳庙、土地庙、龙王庙、山神庙、火神庙等地方性民间寺祠以及近现代随西方势力涌入的基督教建筑等,囿于资料和研究进展所限,当在日后另作选编。

由于北京是自古以来的中国北方重镇,北魏、辽、金时期的北方政治文化中心,元代以降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多民族人民世世代代在此共同居住、共同建设,形成了以汉民族为主、多元文化相互影响、和衷共济的文化特色。表现在寺庙建筑方面,就形成了以佛寺居多,儒、释、道、清真等各派建筑争奇斗艳的局面。

北京地区寺庙建筑,属于儒学的孔庙(文庙),过去各郊县均有设置,现存以东城区成贤街上的孔庙最著名,保存也最完整。长期以来,儒学是国家立国的根本学说,与选拔文官的科举考试制度紧密相连,故各地的孔庙按行政等级划分,往往与府学、县学等毗邻而建,北京是元明清三代国都,故与北京孔庙相毗邻的,是国家的最高学府太学——国子监。孔庙的数量远没有佛寺多,大多是官方出资营建,既有祭祀国之先贤的宗庙性质,又是一方的文化教育中心,是色彩较为平和的政教合一建筑。北京孔庙可与南京夫子庙、曲阜孔庙并称为全国三大文庙,其建筑等级、规模仅次于孔子诞生地的曲阜孔庙。

与孔庙同样属官营性质的,在北京还有社稷天、地、曰、月坛、社稷坛、先农坛、历代帝王庙、太庙、堂子、紫禁城內之奉先殿、明代帝陵等,其功能是完全服务于礼制需要的。

属于道教的道观数量略少于佛寺,现以坐落在旧北京西南郊的白云观和位于紫禁城外西北一隅的大高玄殿最为重要。白云观始建于元初,是道教全真三大祖庭之一,而大高玄殿则是明清两代皇家道观,供奉玉皇,在此祈晴、雨、雪并举办道场。此外,道教属于一种综合了许多民间传说因素的多神教,诸如关帝廂、东岳庙、土地庙、城隍庙等,也属道教建筑性质,目前在北京保存较好的是朝阳门外的东岳庙。属于伊斯兰教的清真寺自然多处回族人聚集区,现以宣武区的牛街清真寺最为出名。

属于基督教的天主教堂、新教教堂,最早的建筑可能是宣武门內大街的南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扩建于清顺治七年),现有天主教西什库教堂、新教缸瓦市教堂等最为典型。

当然,数量最多的还是属于佛教的寺庙,其中包括属于藏传佛教性质的喇嘛寺。北京的佛寺有许多是皇家敕建的,更有相当一部分为私人出资;就历史沿革说,最早的寺史可上溯到公元三至四世纪的西晋,距今已历一千七百余年历史沧桑;以现存建筑的建造年代论,房山云居寺塔建于辽天庆七年(1117年),距今也近千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佛教建筑无论在整体规划上、单体建筑结构上,还是在装饰细节上,都形成了成熟的建造技术和艺术风格,对其他类建筑有着较大的影响,譬如道观建筑格局就明显有佛寺格局的痕迹。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江南春》,写的是魏晋南北朝时代建业(今南京市)的佛寺建筑盛况。那时的南京究竟有多少座佛寺?有人考证说是700余所,据明人葛寅亮所编著《金陵梵刹志》记载,有明确寺史可考的也达183所之多。那么,民国以前的北京又有多少佛寺?包括儒、释、道、清真等的寺庙总数又究竟是多少呢?据中国文物研究所文物资料信息中心所藏北京寺庙调查资料(文献记录、碑铭拓本、旧测绘图、旧照片等)初步估计,应在千余座上下(精确数据尚在进一步的统计之中),数量高于六朝之建业甚多。而自民国以来,历经战乱、“文革”浩劫和如今的新建设浪潮,这千余座寺庙劫后余生者已不足十之十二了。从保存古都风貌、维系文化传承角度看,这无疑是北京城市建设史上不可弥补的损失。

近日,中国文物研究所文物资料信息中心以所藏资料为基础,拟就北京地区寺庙建筑(包括现存的和已毁的)进行较为详尽的统计和深入研究,以期在北京城市史、文化史、宗教史研究等方面起一点亡羊补牢的弥补作用。这是一个涉及文物保护、史料钩沉、建筑历史、宗教信仰、文化风俗研究等多重领域的重大课题。

为使广大读者对此有一个简略的了解,使之由此更加重视、热爱传统文化,我们在中国文物研究所所藏档案资料中遴选出20座目前尚存寺庙历史旧照、测绘图、碑竭拓片以及文字档案等,并补充以建筑文化考察组近期实地踏勘考察的最新现状摄影,汇编成为这本《走进北京寺庙》,以飨读者,并以此作为曰后展开深入研究并编纂《北京寺庙全集》之先导。P20-23

序言

编撰“人文奥运·文化北京建筑旅游丛书”,北京寺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早在上个世纪中国大陆旅游活动初起的年代,参加旅游的人士中即有“白天看庙,晚上睡觉”之说,虽语近揶揄,但也道出了寺庙文化在观赏与审美方面的价值。

然而,只把寺庙文化视为旅游资源的看法,无疑是太片面、太狭隘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延续不断的伟大文明,保留至今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寺庙文化的比重无疑是最高的。千百年来,人们怀着崇敬、虔诚的心理,耗费了大量的资源财富,穷尽了智人巧匠的才思技艺,创造出了数量众多、规模巨大、内涵丰富、惊世骇俗的寺庙文化载体。就唐初而言,当胡乐、胡姬涌进当时世界最繁华的都市长安,几乎陶醉了所有市井官民的时候,亦有玄奘法师毅然西行,历尽危难艰辛,求取真经的伟大壮举。可以说中国的寺庙文化是中华民族最高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中最宝贵的组成部分。

寺庙文化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世界观发展历程中的具体反映,它不仅仅是宗教场所,同时还具有人们规范反省自身道德行为、祈盼人生平安幸福、寻求心灵依托慰藉的作用。这就是中国寺庙文化遗存数量众多的原因。据中国文物研究所所藏上个世纪30年代北京寺庙调查资料统计,北京地区寺庙超过千座,仅城内即达600余座,这其中既有皇家敕建的大型寺庙,也有私人设立的当街小庙,它们的文化价值虽不尽相同,但都是当时人们宗教心理的具体反映。今天的我们应站在历史与文化的高度去认识、审评它们,而不应像对一般商品那样去简单地为其定价,甚至决定其在世间存留的必要。寺庙文化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内涵大体可分为四个方面。

其一为建筑艺术,较大型的寺庙建筑均有自己独特的设计与特色,一般均用材考究、举架高大,尤其是在由平房四合院构成的胡同中,其特殊性一望可知。

其二为造像艺术,寺庙中的造像均为智人巧匠严格遵照造像法式,依从宗教仪轨,精心安排打造,仅就其艺术价值而言,均是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文化氛围与宗教心理的综合反映,绝非今人所能理解与效仿,至于其文物价值更不待言。

其三为碑碣、经幢等石质文物,记述了大量历史、宗教、社会、人文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具有极高的文献史料价值,自古以来,很多建筑与造像在历史变革中荡然无存,唯有这些石碑与经幢尤然兀立在荒原野草之中,顽强地向后人述说其经历的辉煌。我和金磊、刘锦标、殷力欣、温玉清等同人多次在夕阳的余辉中,于枯木丛蒿间辨认残碑上那斑驳的文字,其情景令人难以忘怀。至于碑文的撰写、书丹及至刻石者无不为当时之名士,勿需多言。

其四为寺庙中的各种器具、经书古籍乃至收藏之书画文物,其内容之丰富,价值之珍贵往往超出人们的一般想象。法源寺觉真法师带领我们参观时说:“每座寺院都是当时的博物馆,人们可以从中获得全方位的收益与感悟。”可谓是知者之言,我们应予以足够的认识。加强对寺庙文化的全面认识、研究与保护功德无量。这并不只关系到我们个人的修为与福报,而是中华民族具有千年悠久历史的重要文化遗产传承的大事。

本书中介绍的北京寺庙,是编者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基本以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为载体的儒、释、道庙宇为主撷选的。这在三代古都的诸多寺庙中,遗珠之憾无疑会俯拾皆是,这是敬请读者予以谅解的。如果这本小书能引起大家对寺庙文化关注并增强对其价值全面审视与保护的意识,将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刘志雄

中国文物研究所文物资料信息中心主任  2007年10月于北京

后记

《建筑创作》杂志社自2006年6月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推出《人文奥运·文化北京建筑旅游丛书》以来,我经常思考北京城之源的问题。2007年9月9日京西潭柘寺迎来1700年,它再次印证了“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说法。同样,当我们建筑文化考察组一行走进京城法源寺,更为其悠久历史而折眼。法源寺是北京城现存历史最久的名刹,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图书馆所在地。据周绍良先生记载,它原名为悯忠寺,曾经历过几次灾难,最严重的一次大破坏即辽代清宁三年(1057)那次幽州大地震,估计在这次灾难中整个悯忠寺倒塌无遗。现在的法源寺即是在唐代古刹的废墟上复建的,经过元、明、清三朝,呈现今日之规模。建筑师肖启益也曾撰文说,这是一个有晾人魔力的圣殿。一个城内、一个城外的两大名寺,虽不同于皇城宫阙及御苑那般的金碧辉煌,但它们却千百年来成为北京可贵的宗教精神之瑰宝。

历史地看,北京是辽、金、元、明、清五朝之国都,更是北京宗教活动的中心,在宗教文化与精神信仰上呈现多元化,历史记载已有千余座寺庙,既有佛寺、道观、清真寺、教堂,更有无数的“关帝庙”、“龙王庙”、“财神庙”及“火神庙”,诸多的坛庙建筑即有“九坛八庙”之誉。老北京迄今已容下佛教、道观、萨满教、天主教、基督教,是一个海纳百川、多元宗教文化互融的大都市。如果说要认知文化北京,要倡导人之奥运,要唤起对老北京的记忆与怀念,就不可能不了解并走进北京寺庙,或许这才是组织编撰《走进北京寺庙》的缘由之一。因为,北京寺庙史记载着京城太多的厚重。

寺庙是古都北京的重要景观,仅从数量上看,北京历史上曾有过的寺庙数堪称全国第一;从文物价值上看,在北京现有9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寺庙、教堂、清真寺等宗教建筑占到1/3。所以让名刹古寺重放光彩,不仅是人文奥运的使命,更是可持续的文化遗产保护的任务。如位于北四环路奥运场馆主会场“鸟巢”西南约500m处的北顶娘娘庙,是北京历史上著名的“五顶八庙”之一,是北京城中轴线北延长线上的重要坐标,也是北京北端的标志性建筑。它作为北京300家市级文保单位,其最大特点是较好地保存了明代寺庙建筑风貌。为原地完整地保护北顶娘娘庙及遗址,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规划选址就向北移了100m,在设计之初,将北顶娘娘庙与国家游泳中心的景观融合考虑,自然而然地完成了传统与现代景观建筑的转换,修缮完毕后的北顶娘娘庙将以博物馆的形式向世人开放。

在北京市的“人文奥运文保项目”中万寿寺是其中之一。素有“京西小故宫”之称的万寿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集寺庙、行宫、园林为一体的皇家佛教圣地,乾隆帝曾两次到此为其母祝寿,慈禧往来于颐和园与紫禁城之间,也要在万寿寺拈香礼佛,并在西跨院行宫吃茶点。如今,路过万寿寺的公交车,在路过万寿寺站名后,随之会配播万寿寺的简介,即是要把万寿寺跟清皇帝遵循“孝道”联系起来。有专家称,万寿寺之所以非同一般,是因为它不仅仅是皇帝用来尽孝的礼物,从更高意义上讲,它还可视为皇帝治理天下的治政工具。万寿寺门前流淌着的河流,名为“长河”,而在过去,长河更美的名字叫“玉河,它是金朝时期开掘的人工运河,它北接昆明湖,南连紫竹院湖,为位于西直门附近的高梁河提供水源。顺治十六年(1659),一场大火吞噬了万寿寺,寺院大部分建筑被毁,自此万寿寺开始衰落,直到康熙五十二年(1713),万寿寺被选为祝寿场所,其影响流传至今。

每一座城市都有一些标志性建筑,古往今来如此。它们或述说城市的变迁,或展示城市的风貌,或反映城市的特有气质及文化底蕴。妙应寺的“金城玉塔”的前世今生不仅代表着京城的精神,更表现着市民的旨趣,应成为四海皆知的“城市名片”。白塔寺重建于明初(1451),现共保留山门、钟鼓楼、天王殿、意珠心境殿、七佛宝殿及塔院内的是六神通殿和佛舍利塔,白塔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藏式佛塔,高51m,是当时元大都城中最高的建筑,现为北京地区唯一完整的元大都城的文化遗存。可以说,其辽、元的遗址,明代的格局,清代的建筑,都构成白塔寺厚重历史之基。如今,相信每一位经过白塔寺的人都会透过白塔,感受到某种历史文明的注脚及穿越时空的感叹,感受到白塔精神的深远之信仰诉求。这或许正是北京寺庙建筑唤发的东方魅力所在吧。

“人文奥运·文化北京建筑旅游丛书”以筹办和举办奥运会为契机,旨在培育具有传统与现代综合文明素质的首都公民为目标,最大限度地用文化北京向中外来宾展示,希望能升值奥运在中国的遗产,从语言到活动、从文化到传播、从官方到民间都时刻叩问国人,使更多的人能记忆住、传播出北京的文化特质,让北京古都风貌的保护与发展奏出新音符。对于北京的寺庙更有许多特色可言:美国人刘易斯·查尔斯·阿灵顿1977年在《古都旧景》中描述“王府的后面高墙里的角落,是当地的城隍庙,两侧有许多还原的碑匾和黄色的高墙庙宇,它肯定是个特别有用的庙”,这里所说的就是现在复兴门的城隍庙。城隍,起源于古代对水(隍)庸(城)的祭祀,为《周宫》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城隍神最为显赫的时代是明朝。另从城市安全讲,古人在北京建过20余处火神庙。北京地安门外的“火德真君”庙正投入全力修缮,我曾随中国文研所刘志雄主任两次探访,山门半虚掩着,但见山墙露出斑痕,这个有着千载历史、守土藏金的火神庙给人留下许多的遐思,它代表并反映着人们对安全的追求与渴望,表现了“火烛小心”、“居安思危”、“火报天地恩”的京城抗灾防御的文明史。

在2007年秋凉乍起的9月29日上午,在文物专家刘继仁先生、刘志雄先生的引领下,建筑文化考察组一行为纪念赵朴初先生即将到来的100周年诞辰日来到他的胞弟、著名古籍专家赵洛先生家中探望。当老人听懂我们的来意便滔滔不绝地介绍着印象中的赵朴初及其贡献,我的收获不仅有寺庙的宗教知识,更有文学、书法及诗一般的人生感受。正如赵洛老所言,朴老作为一位民主志士,他有深铭时代色彩的诗篇三百首。我曾记得在向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汇报编撰《走进北京寺庙》一书的想法时,他特别提醒我,不可忘却云居寺,因为赵朴老对保护它的贡献很大。

依托BIAD传媒《建筑创作》杂志社的建筑文化考察组,倾力在赵朴初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1907年11月5日出生),出版以北京寺庙为题材的书有多重含义,但至少它是从另一个侧面又提供了认识中国大家,认知北京人文精神的视角。《走进北京寺庙》全部选取了北京现存的较有代表性的寺庙,并配有一定数量的历史图片,从而呈现了文化的对比性及可读性。它虽不是为专业人员所编的集子,但它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展示了泱泱大国之北京的寺庙总汇的索引成果,因此它不失为一个极其宝贵的资料库;《走进北京寺庙》是为一切喜欢北京的中外人士所编的,因为读后它会使每一位造访者有了一份精神与心灵的去处。如果说“人生如灯,诗境如梦”,那么我则认为,本书为读者所展示的场景,描述的文化体现着缘分及关怀,它不仅启人深思,还图文并茂,富于神秘的冲击力,读后会有所悟,更会欣喜并感慨的。

我以为在BIAD传媒《建筑创作》杂志社图书中心近年来的“书架”上,它属于一本有目标且较深入的优秀精神之旅读物,相信建筑师们也会喜欢它,也希望更多希望了解寺庙建筑与宗教文化的人会喜欢它。真能这般,将是我们全体编作者所热切期待的。

最后谨以此书的出版敬献并丰富第29届奥运会的“人文奥运”,同时敬献赵朴初老诞辰100周年。  金磊

2007年9月3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走进北京寺庙/人文奥运文化北京建筑旅游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志雄//金磊//殷力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826140
开本 其他
页数 1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2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7.21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10
18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7: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