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黄石的孩子
内容
编辑推荐

《007明日帝国》大导演罗杰·斯波蒂伍德全新打造国际人道主义传奇巨片《黄石的孩子》独家授权电影小说。

2008年电影《黄石的孩子》隆重献映,七获奥斯卡奖金牌制片人阿瑟·柯恩倾力制作。国际影星乔纳森·瑞斯·迈尔斯、拉达·米切尔、周润发、杨紫琼领街主演。

  一个英国人和六十余个中国孩子的特殊情感,一段关于爱和救赎的坎坷历程。

内容推荐

20世纪30年代末,英国记者乔治·霍格来到抗战时期的中国,正赶上日寇在南京进行残忍的大屠杀,他亲眼目睹了惨绝人寰的杀戮,为了将真相告诉世人,霍格深入战场进行报道,却不幸被日军俘虏,后被杰克·陈解救……

受伤的霍格试图离开中国,偶遇日寇屠杀过后幸存下来的六十多名孤儿:充满敌意的石凯,胆小懦弱的小青,擅长耕种的玉林,力大无比的若鼎……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伤痛和过去,对霍格充满了敌意和戒备。霍格用自己的宽容和博大的胸怀一点点感化着他们,肩负起关怀照顾这些孩子的责任。孩子们也开始慢慢接受他,并开始信任他、依赖他。

  硝烟、战火、杀戮日益逼近,为了避免孩子们再次受到残害,霍格和丽等人义无反顾地带领这六十多名中国孤儿沿着丝绸之路跋涉千余公里,历尽艰险,越过雪山来到沙漠的边缘逃避战火……

《黄石的孩子》突破了同类题材的樊篱,从人性的角度讲述着那个战火纷飞年代中的温情故事。在一个勇敢与恐惧并存、充满激情和不可思议的世界中,乔治·霍格以自己健硕的人格魅力面对战争,用自己博大的爱、超凡的勇气和宽容拯救着六十多名孤儿……

在战争这个特殊环境中,悲天悯人的美好情怀和崇高的人道主义如一个暗暗涌动的“景深”,它使《黄石的孩子》如一部中国版《辛德勒名单》,人性的曙光照亮了故事的每一个角落,也照亮了铅灰色的战争中的每一颗心灵。

目录

第一章 目击者

第二章 逃亡者

第三章 追寻者

第四章 闯入者

第五章 挑战者

第六章 建设者

第七章 困顿者

第八章 跋涉者

第九章 到达者

第十章 归来者

附录《黄石的孩子》主人公原型乔治·何克及其学生们的照片

试读章节

乔治·霍格没有想到他的原定计划会这样彻底地改变。

在他的计划里,在日本待一个月,然后在中国待半个月,然后再跟着姑妈去印度拜会甘地先生,之后便可以结束这半年多的环球旅行,回到伦敦。

但这个计划被一再延期,先是在日本,比预定的多停留了半个月。他想着,他已经在日本把这场战争的形势进行了充分的采访和调查,在中国的旅程可以大大缩短,最多也就两周,便可以对这场战争给出一个大致的判断和分析。

从东京到上海的船走了一个星期,船行的速度超乎想象的慢,好在船上能写作,再加上一些有意思的人,让他的航行生活不算太枯燥。手边有本书叫《开往中国的慢船》。从牛津大学沃德姆学院毕业后他没有马上去找工作,因为他觉得自己还不能充当一个合格的记者,他还只是一个有一些新闻常识的年轻人,他必须用自己的阅历来丰富和调整一下自己。

他决定先做一次环球旅行,然后再来决定自己的职业。在毕业前后,他收到的银行邀请反而比报社和新闻社多,他和家人打趣,看来自己更具有商业气质。

他的旅行从欧洲开始,只带了四个英镑,就和一个同学一起进行了欧洲环游,在这个充满火药味的地方,战争一触即发。他的姑妈缪塞尔·莱斯特作为一个极端的和平主义者,正接受基督教和解团的工作,做一次环球之旅,第一站是美国。霍格将自己的积蓄倾囊而出,随姑妈一起踏上了去美国的游轮。

比较起来,这片新大陆上还感觉不到太强的战争气氛,好像那场席卷全球的风暴一时半会儿还烧不到这里,这里有着强烈的商业气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已经过去,经济渐渐露出了复苏的迹象。

经过姑妈的引见,他被美联社聘请为外派记者,因为他们的下一个目的地是日本、中国和印度。

姑妈是个极端的和平主义者,并将这当成自己的使命,她的计划是向日本人宣传自己的和平思想,告诫他们放下武器。

霍格不喜欢日本人,也不喜欢姑妈对日本人进行的那些宣传,他觉得姑妈几乎是在对牛弹琴,日本人对战争的狂热甚至超过了他们对宗教的狂热。

他实在受不了姑妈与虎谋皮式的宣传,决定离开姑妈,自己独自到上海,进行两个星期的采访后再到印度等着姑妈,然后便回英国,争取在一九三八年新年前回家,结束自己这半年多的环球旅行,然后开始他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的生涯。他决定放弃曾经梦想的记者生涯,去做一名职业经理人,过一种安宁祥和的生活。因为这一路的行程告诉自己,作为一个记者,在这战争风云之中,他并不比常人知道更多的真相,有时甚至离真相更远。

船进上海港,他对自己说,这里将是他记者生涯的终点,这一路的采访让他心里觉得很难受。他发现,自己本应该成为一个了解战争真相的人,但是,他并不比其他人对战争了解得更多,有些时候,真相甚至和自己背道而驰,他决定放弃。

从码头到基督教青年会的住地,也就不到三十分钟的车程。他在车里看着车窗外的中国人,每个人看上去都那么忧心忡忡,不时能听到子弹飞过的声音。每个人都像是亡命之徒。

他心中不由得有点担心。

但是另一种欲望似乎隐隐地升起来了,他觉得自己这最后的记者生涯应该有一些收获。  二

会所里空荡荡的,他和服务小姐闲聊。

小姐说,因为战争,外国人基本都撤走了,留下来的,不是记者就是在上海有投资、一时半会儿撤不走的。虽然这里是英国租界,但是日本人几乎是想进就进,想出就出。

他回房间开始整理自己的东西,就听见有个声音在喊:“谁来和我打一场?谁来和我打一场?”霍格出门一看,是一个住在楼下的小个子男人,兴奋地在走廊上走来走去。

霍格看着那个跳来跳去的家伙,心想:这家伙一定是个美国人。

他觉得这个家伙也许能成为自己很好的向导,就朝他喊了一声:“等我洗把脸就来陪你玩。”

那家伙笑道:“一打就是一头汗,洗也白洗,还是抓紧时间吧。”

霍格想想,也有道理,扔下手里的东西便跟着他来到拳击台。那家伙边走边自我介绍:“费舍,安迪·费舍,美联社记者,当然是美国人。”

霍格伸出手去:“霍格,乔治·霍格,我也是美联社的,不过,是英国人。”

费舍笑了:“哈哈,现在这个时候来上海,那不再是记者了,应该是士兵。”

霍格舒展地在台上跳来跳去,一脸兴奋状,但费舍的拳击术像是个刚上拳击台的新手,嘴里兴奋地不住喊叫着,即使被重拳击中了也还是跳起来喝声彩:“打得好!”

霍格被他那滑稽的神态逗乐了:“你打过拳吗?”

“当然。看你是新来的,不想让你太受伤。”

“谢谢,我看我们还是算了吧。玩一会儿篮球怎么样?”

  费舍道:“我今天就是想被打一下,要不然我的兴奋怎么也压不住,不过我得保持一下我的体力了。你怎么也这么兴奋?有什么高兴事?”

霍格道:“你要是在一个笼子里待上一个礼拜试试看。这么说起来你是不是有什么兴奋事了?”

费舍有点不好意思,又有点得意:“我下礼拜二准备结婚了。”

霍格道:“恭喜了,这可是件大事啊。”

费舍道:“当然,我追了她半年多了,她终于答应嫁给我啦。要是能从南京顺利回来的话,我想,我可以带着我心爱的姑娘,从此告别这个国家了。”

霍格道:“这么大的事情,我们当然得找个地方喝上一杯,我买单,你告诉我去哪里,在这儿我还什么都不知道呢。”

P3-6

书评(媒体评论)

《黄石的孩子》令人震惊。作者笔下的人物、故事、场景充满魅力,震撼人心。在如今的书界氛围中,独树一帜。据说这同时也是一部电影,我想,这个故事将会成为电影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影片——它歌颂了爱与救赎,并且令人信服地描述了人类的共性。

——徐小斌(著名作家、编剧)

唯有幼小的生命是可以超越种族、民族、阶级、国家,甚至性别之上的价值。《黄石的孩子》让我看到了一群怀抱理想的人对生命的敬意和尊重,尽管有时这是许多人拿自己宝贵的生命才换来的东西。

——解玺璋(著名评论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黄石的孩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詹姆斯·玛克麦勒斯//简·霍克斯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801409
开本 16开
页数 2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27
15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7: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