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萨科齐奋斗之路(从移民之子到法兰西总统)
内容
编辑推荐

尼古拉·萨科齐以空前的意志和魄力及雄辩的魅力,凭借切实引人的革新政纲和精明强干的一班人马,击败对手,脱颖而出,登上了法国国家元首的宝座。在正式当选总统的2007年5月6日晚,萨科齐在巴黎八区加沃剧场的党员和拥护者集会上,发表了胜选演说,情绪高昂,深情无比,唤起国民空前的觉醒,好比一面旗帜或宗旨极其鲜明的宣言,向全国和全世界初步亮明了他的革新施政方略及外交政策基调,从而揭开了法兰西革新时代的序幕。

萨科齐的当选标志着法国新老时代的交替,老一辈领导人掌权让位于新生代的主政。国家政局从此翻开崭新的一页。

内容推荐

尼古拉·萨科齐,1955年1月28日出生于法国巴黎,父亲是匈牙利移民,母亲是法国人。他曾先后在巴黎第十大学和巴黎政治学院学习,获法律硕士学位。毕业后,他曾担任律师。萨科齐很早就参与政治,政坛经历丰富。

2007年3月,萨科齐为参加总统选举辞去内政部长职务。希拉克总统宣布不再竞选连任之后,萨科齐不仅得到人民运动联盟的一致拥护,也得到希拉克的支持。在竞选中,萨科齐代表传统右翼,主张支持自由市场经济和增加就业,同时主张改革现行社会福利和劳工制度、改善治安状况、加强对移民控制。在第一轮选举中,他的得票率为31.18%。

萨科齐经历了两次婚姻,共有三个子女。1996年,他与现任妻子塞西莉亚结婚,婚后生有一子。

在北京时间2007年5月7日凌晨2时左右公布的法国总统选举中以53%的支持率赢得大选。他以百分之五十三的优势战胜左派候选人罗亚尔,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第六位总统。

目录

前言 开启法国革新时代/1

第一章 爱丽舍宫加冕

 权力交接盛典/2

 移交核武库钥匙/3

 希拉克依依惜别/4

 庄严就职与演讲/4

 后院检阅三军/5

 点燃无名战士墓火焰/5

 吊祭抵抗青年烈士/6

 飞柏林会晤默克尔/8

 “三把火”放得特别/8

第二章 父母的奇遇与家世

 老母曾全力助选/10

 福蒂尼街46号/12

 一见钟情/13

 喜结良缘/14

 保罗何许人也/16

 祖籍匈牙利/18

 犹太血缘/19

 经受二战考验/21

 寻根查考/23

第三章 苦涩的童年

 幼儿岁月/25

 父母离异/27

 在外公家成长/28

 外公的美德/29

 乡间度假/30

 母亲的教诲/32

 “中间孩子难带”/33

 上学不用功/35

 初经“六八年风潮”/36

 悲痛外公去世/38

第四章 发奋大展宏志

 迁居讷伊市/41

 巴黎十大攻读/43

 加入戴党/45

 头一回电视亮相/47

 出席尼斯党代会/48

 保盟生力军/49

 上政治学院/50

 从母愿当律师/51

 三兄弟比翼飞/53

第五章 营造讷伊基地

 阿希尔前辈提携/57

 28岁当选市长/59

 竞选国会议员/6l

 走进希拉克家庭圈子/63

 勇救幼儿人质/65

 为芒戴尔立传/66

 主掌富省上塞纳/68

 开发辖区雅特岛/70

 全家“大团聚”/70

第六章 从强势部长到党首

 两段“荒漠期”的磨练/74

 “不冒险就是最大的冒险”/75

 成为人盟掌舵人/77

第七章 改革与复兴的蓝图

 “最好的社会模式,就是给每个人以工作岗位的社会模式”/80

 与过去决裂,厉行税制改革/81

 紧缩公共债务。着手改善民生/83

 重拳出击,遏制犯罪/85

 提出移民新法案/86

 其他改革,初露端倪/87

第八章 欧洲与大西洋理念

 “欧盟之父”都是法国人/88

 始终如一地对欧盟说“是”/89

 “美国人萨科”/92

 新的“三驾马车”/94

 主张推进“地中海联盟”/94

 同前任一样重视非洲/95

 外交改革刚起步/95

第九章 创新秘诀与性格魅力

 首先,与使我们衰退的东西决裂/98

 其次,与愚弄人民的谎言决裂/98

 再次,与法国的落后决裂/99

 最后,必须与形式主义原则决裂/99

 超强的行动能力/99

 崇尚英雄/100

 独具特色的性格魅力/101

 “当今的拿破仑”/103

 精明能干赢得民众赞叹/104

 与众不同的亲民形象/105

 天生的演讲口才/106

 别具一格的用人之道/107

第十章 推进对华友好合作

 法国总统大选中的中国因素/109

 法国历届总统的中国情结/110

 与米歇尔·吕的传奇友情/112

 萨科齐的四度访华/113

 “我是中国人民的朋友”/114

 萨科齐时代中法关系展望/116

第十一章 关于前夫人“C”

 前夫人“C”的由来/122

 总统夫妇正式离婚轰动媒体/122

 赛西莉娅不想当第一夫人/122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124

 身无法兰西血统/124

 赛氏原是朋友的妻子/126

 萨科齐的第一次婚姻本来也很幸福/127

 萨科齐与赛西莉娅终成眷属/129

 曾为双料“贤内助”/129

 两度“红杏出墙”/132

 萨科齐将过“没有赛西莉娅”的生活/135

演说摘译

 在就任总统仪式上的演说/136

 当选总统后在加沃剧场集会上的演说/139

 当选总统后在协和广场庆祝大会上的演说/141

 《新的梦想 新的激情》——总统大选日首轮投票胜出后的演说/143

 被确定为人盟总统候选人大会上的讲话(节选)/145

尼古拉·萨科齐年表/154

后记(致谢)/156

试读章节

权力交接盛典

萨科齐就职遵循共和国礼仪,整天活动安排得空前之满,完全显示个人风范,表明真是一位雷厉风行和拼命工作的超常元首。国家电视二台从早到晚不间断地直播现场活动,吸引全国及世界的眼球,收视率之高,实属罕见。5月16日全天难忘的镜头绚丽多彩,耐人寻味。

9点钟前后,天气略阴,细雨偶飞。爱丽舍宫位于与香榭丽舍大街平行的福堡圣奥诺雷街55号。最近的地铁站米罗梅尼尔封停,宫院前后,戒备森严。街道两旁站满观看人群。主楼高处,三色国旗迎风招展。迎宾院内,盛况空前:中间红地毯一直铺到殿门台阶。共和国卫队盛装列队,内外媒体记者和摄像师云集,连两侧矮房廊顶都站满了记者和保安人员。

10点起,新任总统家人亲友和各界贵宾相继步人迎宾院,走过红地毯,登上殿门台阶,前往庆典大厅。人人礼装,神采奕奕,一派昂扬气氛。其中令人注目的有新总统81岁的母亲安德蕾,满头银发,一身短装,神清气爽,频频向大家招手致意。紧随其后有魁梧健壮的大哥纪尧姆携着装时髦的夫人、弟弟弗朗索瓦及童年好友马尔卡尼等。还有执政党人民运动联盟代主席让一克洛德·戈丹,国民议会人盟和民盟党团主席约瑟林·德罗安和米歇尔·梅西,前总理皮埃尔·梅斯梅尔,巴黎社会党市长德拉诺埃和大作家马克斯·加洛等。

10点40许,迎着蒙蒙细雨,国家宪法委员会主席让一路易·德勃雷等人场,神情严肃,后紧跟卸任总理德维尔潘,蓬发迎风,面带微笑。接着,萨科齐夫人赛西莉娅携5个孩子来到,全场一阵轰动:她身着普拉达大师裁制的米色山东绸无袖旗袍,脚穿平跟鞋,手牵10岁的儿子路易,由前妻儿子皮埃尔和让、自己的“金发”女儿朱蒂和让娜-玛丽陪同,不紧不慢入场,让记者纷纷拍照,简直像戛纳电影节明星,或摩纳哥公国王室气派。

10分钟后,萨科齐乘车离开圣多米尼克街临时办公室,缓缓驶进爱丽舍宫庭院,门前聚集的数百名围观民众一阵欢呼。汽车缓缓停在着装严整的仪仗队方阵面前,一身深色西装的萨科齐走下汽车,微笑着向众人挥手致意。

11点整,新老元首交接。

随着嘹亮的军乐声,在继任爱丽舍宫秘书长克洛德。盖昂的陪同下,萨科齐沿红地毯健步向前,检阅共和国卫队。等在殿前的卸任总统希拉克走下台阶,高兴地迎接萨科齐,双方热烈握手,并让媒体拍照,一同拾级而上。萨科齐个子小。边笑着边拍拍前任的肩膀。随后,他们进入二楼元首办公室单独密谈,内容自然不可透露。其中有交代目前大事项日程和包括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健康状况等重要文件,而至关机密的是:

移交核武库钥匙一象征国家权力

及国防的核攻击按钮密码

一任一任往下交接的核密码,究竟什么样,常人无从知晓,唯有元首本人紧急时方可按此按钮。绝密的核战指挥部,名曰“朱庇特”掩蔽所,位于爱丽舍宫地下,元首进入之时,安全装置寸步不离地跟着。希拉克引领萨科齐熟悉这个神秘的场所。

据悉,一战时期,时任陆军部长阿尔贝·勒布伦(后来为总统)为躲避空袭在爱丽舍宫建造这样一个地下掩蔽所,后改为核威慑力量指挥部。走下几级阶梯是第一道装甲门,中央手轮控制门的开启。第二道门后是走廊,灯火通明,便是核威慑最高指挥部,总统可发出使用核打击的命令。1964年1月4日的法令明确规定,只有共和国总统一人有权决定是否必要动用最高武器。

指挥室看起来平常,只有桌椅和电话,大橱内陈放一台摄像机和三台电视机。总统从简单的控制屏幕上看到自己的图像。其他两部分别与塔韦尼地下指挥所和巴黎圣多米尼克街国防部直接行动中心联系。另有一个红绿信号指示器,绿色表示联系畅通无阻,红色则表示有人试图破坏电缆。旁边还有一间通讯装置及一个灵敏度极高的火光检测器。

地下室走廊长20来米,宽约3米,墙壁呈珊瑚红色,饰有军人照片。两旁有12间办公室,门总紧闭。其中一间放有世界各区地图。正对面是总统的办公室,是这个地下指挥部最机密的处所,只有总统及参谋长可以进入。里面装有直通华盛顿、莫斯科、柏林的电传电报机,以及最机要的通讯装置,信息全系绝密。1981年密特朗执政后曾多次到地下核指挥部,与总理和国防部长进行秘密演练。1995年希拉克主政后也多次在那里主持核战模拟演习。

另外,两位元首交接权力之同时,前爱丽舍宫秘书长弗雷德里克·萨拉一巴鲁与继任者盖昂也在交接有关事务。

希拉克依依惜别

11点37分,交谈35分钟之后,萨科齐送希拉克出来,走过红地毯,来到等候的轿车前。两人边走边亲切交谈,多次紧紧握手,依依不舍话别。聚集在大院里的助手和人员热泪盈眶,鼓掌欢送希拉克。希拉克上车,车慢慢启动,他从右窗不住挥手告辞,萨科齐也一再挥手,目送轿车缓缓驶出宫门。街道两旁人群激情送别,希拉克频频挥手致谢。“希拉克,希拉克!”人们不停地鼓掌高呼。卸任总统前往位于卢浮宫对面伏尔泰码头3号的临时寓所,即已故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在巴黎购置的房产,经其子同意借住。希拉克夫妇次日去摩洛哥度假,从此开始平民百姓的生活。他曾表示要以另一种方式服务国家,打算成立基金会,从事生态保护事业。

庄严就职与演讲

11点40分,共和国军乐队奏起名曲《阿斯图里亚斯》,西班牙钢琴大师兼作曲家伊萨克.阿尔贝尼斯的传世佳作之一。据悉,这是萨科齐夫人赛西莉娅精心挑选的,因为她是这位世界级音乐家的曾外孙女。这番特意安排,似含有别于他人的新意。在悠扬的乐曲声中,由卸任总理德维尔潘、参议院议长克里斯蒂安.蓬斯莱和国民议会议长帕特里克·奥利埃陪同,萨科齐步入庆典大厅,正式开始就职仪式。

11点45分,萨科齐站在就职讲台前,镇定而雄健地迎接庄严时刻的到来。对面一米之处,宪法委员会主席德勃雷宣读大选正式结果:尼古拉·萨科齐阁下在5月6日的总统大选第二轮投票中,以53.06%的得票率当选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六位总统。他代表宪委会向萨科齐表示热烈的祝贺,强调说:“从今天起,您就代表法兰西,象征共和国,代表全体法国人民。我衷心预祝法兰西在您的推动下团结在共和国价值观周围。”

随后,德勃雷还将总统官玺送到萨科齐手中。萨科齐坐下在红皮就职书上签名。接着,荣誉军团勋章委员会主席让一皮埃尔·凯尔什上将向新总统授予最高领袖大十字勋章及金质项链,链上刻有他本人和历任总统的名字。

就在同时,为庆贺共和国新总统正式就任,从塞纳河亚历山大三世桥南边的荣军院广场隆隆响起了21声礼炮。从前礼炮曾为101响,自1975年正式定为21炮。所用的两门大炮,口径75厘米,系按1897年式样制造,每分钟可发6炮。炮由马拉,分属驻莫塞尔比什步兵团和驻瓦尔的的拉居格纳实用步校。

全场一片肃静,讲台旁竖有国旗和欧盟旗帜,萨科齐总统走近讲台,激情洋溢地发表了约10分钟的演说。

萨科齐在演说中,首先回顾了他的五位前任的辉煌政绩,接着历数了他要提倡的精神和即将实施的变革。他号召全体法国人民,不分党派,不分信仰,团结起来,为重振法兰西而竭尽全力。(演说全文见书末“演说摘译”)

萨科齐演讲之时,依然是惯常的动作,不断晃晃身子,耸耸肩膀,语调抑扬顿挫,始终激情满怀,独具号召力。

后院检阅三军

讲演完毕,由卸任总理德维尔潘、参议院议长蓬斯莱和国民议会议长奥利埃陪同,萨科齐总统到爱丽舍宫后花园平台检阅三军和共和国卫队仪仗队。

身为国家武装部队最高统帅,萨科齐站在中央军旗前,听奏完《马赛曲》,接受受阅部队长官敬军礼。接着,他先左后右缓缓行进,检阅英姿飒爽的三军仪仗队,不时挥手,微笑着向他们致意。

中午时分,新总统与全家在爱丽舍宫共进午餐。

点燃无名战士墓火焰

13点钟,香榭丽舍大街禁止车辆通行,也不许行人穿行。

14点6分,萨科齐总统在共和国卫队骑兵和摩托队的护送下,乘敞篷车途径香榭丽舍大街,前往凯旋门。该车为标致牌607特型,希拉克任职12年从未用过,一直存在车库里,这次才启用。他的参谋长居约陪坐一旁,《马赛曲》高奏,萨科齐笔挺站立,频频招手,向街道两旁的人群致意。

14点30分,按照共和国礼仪,萨科齐来到凯旋门下中央,点燃无名战士墓火焰,敬献花圈,向先烈们致意。

随后,他又乘车沿香街而下,来到丘吉尔街口,向耸立在大小宫北旁的戴高乐将军和一战统帅克莱蒙梭的铜像敬献花束,深致缅怀。此属前所未有之举,受到赞扬。

面对激情澎湃的群众,他跳下车,迅即跑向香街两旁挤在栏杆后的人群,一一握手,诚表谢意。群众不断高呼:“尼古拉!尼古拉!”外地来的阿莱克西激动地说,“他就在面前,我紧紧握了他的手”。一位叫克里斯蒂娜的学生抢上前,只触到他的手臂,也很高兴。小个子弗雷德里克垫高脚跟说道:“他属戴派家族,缅怀先辈,做得漂亮。”P2-6

序言

法兰西民族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每逢民族危难的紧要关头,历史也总能为她降临堪当大任的英雄人物。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法国,新生的资产阶级政权处于旧欧洲大陆封建政权的包围之中,一个接一个的反法联盟欲置其于死地,以期恢复欧洲大陆封建秩序的平静。然而,天才的军事家拿破仑。波拿巴应运而生,他率领大军五次击溃反法联盟,使法国成为欧洲大陆空前的强国。同时,他在政治、经济、行政、教育、司法、立法等一系列领域进行了重大改革,《拿破仑法典》更是从法律上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后来,虽然拿破仑在第六次反法联盟的进攻下失势,最终困死在圣赫勒拿岛,但是,他毕竟为资产阶级政权奠定了根基。他主持制定的《拿破仑法典》至今仍是法兰西共和国的法律大典。

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面对纳粹德国的侵略威胁,法国统治阶层绥靖思想严重,国家面临亡国的危险。最终,贝当元帅率众投降,组成维希傀儡政权。戴高乐将军被迫出走伦敦,振臂一呼,发表了气壮山河的“6.18”广播演说,号召法国抵抗力量团结在他的周围,从此开始了“自由法国”运动。最终,在戴高乐的领导下,法国人民与盟军一道赶走了纳粹侵略军,恢复了法兰西共和国的独立和尊严,维护了法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1958年以后,戴高乐又创立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并在十几年的时间里,领导法国人民迅速增强了国家的实力。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步加快步伐。美国等发达国家较好地适应了这一历史潮流,综合国力继续增强。一些发展中大国也较好地抓住了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实现了国家的振兴与腾飞。相比之下,法国则沉溺于自己昔日的辉煌之中,没有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甚至可以说落伍了。法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占世界第七位,一下子锐降至第十七位。连法国的普通百姓都已经感觉到国力式微的窘况。近30年来的历届政府并非无能之辈,但是,改革在法国多次陷入失败的怪圈。法国人民渴望改变这种坐吃山空的现状,又苦于没有一个精明强干的掌舵人。可以说,萨科齐这位强势总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难怪有的学者将萨科齐比作“讷伊桥头波拿巴”。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超过60%的被调查者认为,萨科齐是法国政坛自戴高乐以来最伟大的人物。可以说,萨科齐的制胜法宝就是“革新”二字。他以空前的意志和魄力及雄辩的魅力,凭借切实引人的革新政纲和精明强干的一班人马,终于击败对手,脱颖而出,登上了国家元首的宝座。

在正式当选总统的2007年5月6日晚,萨科齐在巴黎八区加沃剧场的党员和拥护者集会上,发表了胜选演说,情绪高昂,深情无比,唤起国民空前的觉醒,好比一面旗帜或宗旨极其鲜明的宣言,向全国和全世界初步亮明了他的革新施政方略及外交政策基调,从而揭开了法兰西革新时代的序幕。

此前,在2007年4月22日首轮投票领先之时,萨科齐也曾发表过讲话,号召全国人民广泛团结实现“新的法兰西梦”。他声言:梦想“建立一个博爱共和国。在这个共和国里,人人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谁也不用再害怕他人,而且,多样性再也不会被视为一种威胁,而是一种财富”。

这些具有鼓动性和号召力的演说。显示出萨科齐坚定政治行动家的强势形象。他以戴高乐和拿破仑等伟人为偶像,既是“希拉克的继承人”,又为“新希拉克”。还有人赞他比社会党人强得多,因为他还经常引用社会党的鼻祖若雷斯等人的思想.深谙团结全体法国公民的重要性。

萨科齐的当选标志着法国新老时代的交替,老一辈领导人掌权让位于新生代的主政。国家政局从此翻开崭新的一页。

萨科齐入主爱丽舍宫后,果真大点革新的“三把火”。2007年5月14日,他辞去执政党人民运动联盟主席职务。16日爱丽舍宫权力移交,希拉克卸任,他正式接掌元首全权,全力倾注于国家的当务之急。为尽快兌现竞选承诺,推动革新与开放。17日任命菲永为总理,组成高度精干而多元化的政府。他还亲自开展与雇主运动理事会和各行业工会组织等社会伙伴的对话和谈判,商议扩大就业及加班免税,削减社保赤字,罢工期间保障最低限度服务,强化治安,严惩犯罪等问题。同时,全力保证6月立法选举的胜利,贏得议会多数,以确保总统和内阁顺利执政。

对于萨科齐上台以后的表现,舆论与媒体都给予了好评。伊夫·特雷阿尔在《费加罗报》上承认,“他昨天的就职典礼有一点肯尼迪的样子,表现得热情感人,有一股现代气息”。

该报的评论还指出,“对于法国来说,萨科齐不仅是一位新总统,还是一位担任法国最高职务的新人。与爱丽舍宫长期笼罩的近乎君王的、有些死板、非常保守的风格相去甚远”。

奥利维埃·庇卡尔在《阿尔萨斯新闻报》上写道,“我们亲眼目睹了两代人、两种风格和两个世纪的交替”。“总统年轻化是法国的运气”。

《中西部共和国新闻报》评论员贝尔也注意到了同样的事实,称“这是一个新形象的总统”,他“将彻底改变第五共和国50年来的习惯”。

有些报纸的评论员还再度评论了新总统即将展开行动的方式。《解放报》指出,“萨科齐决定为法国输入法国化的英美新保守主义,可能通过相当的灵活性以及或许真诚的愿望做得非常出色,令反对派折服”。

在萨科齐执政百日的时候,民意调查显示,七成的法国人对他的革新举措是满意的。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起步了。笔者常驻巴黎,深谙此情。在30年积重难返的基础上,全面推进革新事业,将法国真正引上一条重新振兴之路,在萨科齐面前还有不少棘手的难题。我们祝愿他一步步地实现自己的宏愿,像当年的拿破仑和戴高乐一样,不负法国人民的期望,将法兰西再次引向新的辉煌。

后记

“保不准哪天,萨科我也会当上法国总统!”早在30多年前尼古拉·萨科齐就跟同乡好友巴尔卡尼夸过这个海口。萨科(Sarko)或尼古(Nieo),系家人和朋友对他的昵称,法国媒体经常引用。

“我也一样想当总理;而总统嘛,尚不可知,更多取决于运气吧。”上世纪70年在戴党青年讷伊支部的会议上,他也曾流露过想当元首的雄心。

“作为戴高乐主义者,本人也希望有朝一日成为共和国总统。”1982年萨科齐也曾对密特朗总统顾问阿塔利如此说过。

另据上塞纳省伊西莱穆利诺市长桑蒂尼回忆,他1981-1988年任保卫共和联盟主席希拉克的传播主任时,也听萨科齐亲口说过“总有一天会当总统”。

后来,他更信心满满地强调过:“我不光想当总统,而是必须当总统。”

2004年11月,数任政府部长的萨科齐高票当选执政党人民运动联盟主席,从而开始明确竞选总统的意向。2007年1月14日由党代会正式推举为总统候选人,他锐志奋发,越战越勇,果然于5月6日击败对手社会党候选人罗亚尔,当选为第五共和国第六位元首。

萨科齐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和拼搏,终于把夙愿化为现实,登上主宰当代法兰西命运的宝座。如他在演说中宣示:“我只希望一件事,就是要把法国人团[结在一个新梦想、一个博爱共和国的周围。”

萨科齐当选,绝非偶然。可以说,这是顺应潮流,合乎民意。多数法国人理智地投了票,对他寄予厚望,企盼他成为强势元首,革故鼎新,重振国威。萨科齐胜出,凭借的是明确务实的竞选纲领和精明强干的团队,他本人显赫的政绩,非凡的胆识,坚毅的个性,雄辩的演说。

从移民后裔到法国总统,萨科齐全靠信念、雄心、才智,拼搏,奋斗,可谓前所未有的壮举,树立了追求成功、勇攀高峰的有志者形象。同时,他也把先哲帕斯卡的“上帝之赌”典型地化为现实,真正做到了“有志者,事竟成”。“大家团结起来,一切皆有可能”的口号,仍在引导着国民齐力开辟历史新篇章。

时势造英雄,英雄创奇迹。法兰西出了萨科齐这样的政治强人,出了“萨科齐现象”,甚至正在形成某种“萨科齐主义”。而他的道路,他的作为,他的走向,国人无不注视,举世同样瞩目。正是这种大背景促使我们着力撰写这本关于他的传记。本书选择的基本回顾、评说与探求,试图本着“新全深”三则,旨在折射他的成长和奋斗与法兰西命运息息相通的历程。

我们曾在巴黎任常驻记者多年,对政坛新星萨科齐一直很关注,对他将会肩负国家最高使命有某种预感。那是2004年夏末,在“中法文化年”活动的中国年落幕之际,我们应邀到老朋友旅法侨领何福基先生家做客。席间谈笑风生,也言及编译出版过希拉克等名人的著作或传记方面的话题。何先生便联想到他的莫逆之交,时任内政部长的尼古拉。萨科齐及其新作《静思》。当时,大家隐约感到,萨科奇已是法国政坛的少壮强人,有望接希拉克的班,必会带领右翼迎得总统大选。大概见我们对此很有兴趣,何先生过了几天竟然给我们每人送来一本《静思》,前页上有萨科齐阁下的亲笔题赠。惊喜翻阅之余,自然有了撰写或翻译关于他的一点东西的初衷。

自那以后,我们密切关注法国政局变幻之同时,特别留心萨科齐本人的动向和传媒界晴雨表式的反映。每出一本涉及他的新书,总想先睹为快,便去购买或借来细读;凡报刊杂志和视听网络等有涉及他的报道与评说,都尽可能跟踪了解,用心收集、摘记相关资料。尤其随着总统大选序幕拉开,媒体广为报道,书市大推新作,可谓铺天盖地,层出不穷,竞相争夺读者和主流舆论。仅就大选新书而言,三位主要候选人都发表纲领性的著作,如人盟萨科齐的《见证》和《团结起来》,社会党人罗亚尔的《此时此刻》和中间派贝鲁的《希望大纲》等。而涉及萨科齐的热销作品越来越多,除一两部略有分量的传记外,多系记事或专论之类的,各有侧重,倾向明显,或党派色彩较浓,或作者褒贬不一,或幽默讽刺杂陈,均为应时即兴草就之作。鉴于很难单独把其中一本译介给中国读者,我们遂萌生编著一部较为全面反映萨科齐的传记的想法,力求超脱、客观,经得住检验。

当总统大选紧锣密鼓地展开之时,萨科齐竞选声势浩大,别具吸引力,民意一直领先。尽管由于罗亚尔“女总统法兰西”的攻势猛烈,贝鲁的黑马形象抢眼,造成扑朔迷离的“三足鼎立”之势,我们还是始终认定萨科奇可以胜券稳操。结果不出所料。故一面跟踪信息,广收各种资料,一面分类梳理,着手立题下笔。萨科齐当选后,更是成为国内外风云人物,传媒报道一浪高过一浪。我们在信息海洋中寻觅,捕捉,汲取,整合,提炼,紧紧围绕“奋斗”这根主线,力求将他的人生历程、从政理念,价值观念和性格魅力等,尽可能全面、准确地勾画出来。

这本书的问世,首先要衷心感谢总统府和人民运动联盟总部及网站为我们提供大量信息和稿件。感谢萨科奇总统技术顾问阿尔诺·特莱和亚裔事务顾问何福基。感谢讷伊市府及图书馆提供有关资料。感谢巴黎十三区意大利广场图书馆、十一区狄德罗图书馆和维尔瑞夫市特里奥莱图书馆以及《欧洲时报》等热心提供借用图书和查阅资料。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还参阅了法国一批传记作家和时政记者关于萨科齐的著作,并酌情引用了一些段落或材料。其中有:Un pouvoir nomln e de sir(de Cath e fine Nay)、Les Sarkozy,une famille fran aise(de Pascale Nivelle et Elisa Kar-lin)、Nicolas Sarkozy:De Neuilly a l'Elys 6 e (de Ludovic Vigogue)、Le Sacre deNicolas Sarkozy (de Ghislaine Ottenheimer)、Sarkozy,mode d'emploi(de No l Mam e)、Nicolas Sarkozy ou le destin de Brutus (de Victor Noir)、Sarkozy Con-nection (de Hedwige Chevrillon)、Le Petit De magogue (de Jean-Luc Porquet)、Nicolas Sarkozy。Enqu e te sur un homme de pouvoir (de Fr e de ric Charpier)、Sarko Star(de Micha l Darmon)、Sarkozy au fond des yeux(de Nicolas Domenach)、Le Rebelle et le roi(de Be atrice Gurrey)等。书中大部分图片,由上海映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提供,谨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时间关系和水平有限,编著中错漏之处,恳请不吝赐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萨科齐奋斗之路(从移民之子到法兰西总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云山//果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086029
开本 16开
页数 1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07-12-01
首版时间 2007-12-01
印刷时间 2007-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5.657=6
丛书名
印张 10.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7: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