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历史的底气(中国制造的万国来朝)
内容
编辑推荐

我们的祖先孕育出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亦形成了傲视万方的民族底气。以中国为核心,以儒家文明为纽带的朝贡体系埘这种雄浑底气作了最好的诠释。我们曾经慷慨地向外输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人才,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也曾兼容并蓄地接纳异域文明;曾几何时,却又无视世界的发展变化,一味陶醉在自己编织的“天下共土”、“万国来朝”的美梦中。于是,一群不速之客,带着两方的外交理念,用坚船利炮向他们无法容忍的东方朝贡体系发起了挑战……

历史底气今安在?强国之梦何时圆?那就让我们一起翻开本书吧!

内容推荐

历史底气今安在?强国之梦何时圆?

古代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灿烂文化、成熟的统治制度和巨大经济实力的强盛帝国。上天在造就了这个古老国度辉煌的文明后,也造就了她心理上与生俱来的底气。于是,“朝贡”就成了这种底气的体现形式,朝贡体系的蓬勃发展也充分说明中国当时的底气十足。

而这种历史的底气也确实支撑着古代中国的统治者和臣民走过了战乱,走过了和平,不管是挫折和损伤,最终都如愿以偿地走了过来,并曾经使中国成为东方世界的主宰,也引发了西方世界的无限遐思和向往。

但是,世界是发展的。西方世界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为他们的富强迅速改变着,并终于来到了中国这片让他们向往已久的土地上。

中国却无视这一切,依然陶醉在自己编织的“天下共主”的美梦中,甚至不惜代价地想把西方也拉入朝贡体系中。

世界曾给过近代中国飞跃的机遇,固步自封的他们却没有及时抓住。在西方的规则冲击下,中国的底气已不足以撑起自己“老大”的地位了,中国不可能继续主宰世界,因此“朝贡”演变为近代外交。

从底气十足到底气不足,从朝贡体系到近代外交,“万国来朝”的场面一去不复返,那个唯我独尊的时代消失了,留给中国的是往何处去的新思考。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夕阳无限好一最后一次满足虚荣的大皇帝/1

天朝式翻译——被私下化解的外交礼仪风波/2

没文化真的很可怕——莫名其妙的“贡品”清单/6

神奇的大钟表——于无意中向彼闲谈/9

把裤子脱了又何妨——最讲道理的天朝礼仪/13

把球踢给和砷——钦差大人徵瑞精彩的门前助攻/16

只为一场表演秀——“忍辱负重”的大皇帝/20

太极推手——喂完甜枣赠巴掌/24

请你出去是客气的——大皇帝开始发功/27

小聪明≠大智慧——自毁形象的神秘帝国/30

写报告需要好素材——带着甜枣回家/33

拳头也许更有用——最危险的结论/37

按谁的套路打——利益的载体是规则/41

第二章 天下唯我独尊——“万国来朝”的诞生/43

与生俱来的底气——中国人的优越感/44

仁者无敌只空谈——打出来的威望/47

惺惺相惜又相轻——罗马帝国的朝贡印象/52

因武而兴因武而亡——“胡化”盛唐的新气象/55

装神弄鬼又如何——浮华的另类两宋/60

第三章 “天下共主”的中国——朝贡体系的完善与嬗变/65

看天下重新归一——朝贡的盛世/66

荣耀中的无奈——麒麟与郑和下西洋/71

第二把交椅由谁座——各怀“鬼胎”的朝贡国/76

恨你在心口难开——别有用心的“华夷变态”理论/80

老大何其多——推崇主权的西方/83

第四章 西洋桌的不速之客——中西官方的早期交往/85

第一个螃蟹不好吃——与西方的第一次“亲密”接触/86

几家欢喜几家愁——寻找打开中国大门的钥匙/92

挣点儿小钱容易嘛——甘愿朝贡的欧洲人/96

软柿子更好吃——桀骜不驯的俄罗斯人/99

第五章 聚散两依依——发展的机遇及丧失/103

有意栽花花不开——力挺纸币的皇帝/104

上帝也有偏心时——改变世界的大发现/106

车到山前必有路——欧洲人的商业纳贡/107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金瓶梅》的商业看点/111

当金钱遇到权力——与机遇渐行渐远/115

第六章 乘桴浮于海——中国海商的挽歌/119

谁人天生愿做贼——逼上梁山的海商集团/120

假作真时真亦假——被称为倭寇的海商/122

谁动了欧洲人的奶酪?——被动加入南洋商战的中国海商/126

做蓝领还是做白领——破碎的大航海之梦/131

茶叶大黄都是宝——乾隆发明的“茶黄制夷”战略/136

第七章 暴风雨的来临——糊涂的鸦片战争/139

毒品和空虚谁更可怕——鸦片的反思/140

中国人的钱不好挣——郁闷的西方商人/145

刚烈的羊倌——要求平等的律劳卑/148

打雷喽,却没人收衣服——死而后已的英国人/151

销烟点起的一把火——急不可待的英帝国/157

英国人的赴京上访——为民做主的道光帝/163

广州之怪现象——各显神通的将领们/167

当赌徒输光了赌资——东南战场的溃败/173

“被女人征服的中国”——大皇帝的违心赏赐/177

当国家吸食鸦片——天朝的拙劣首演/181

第八章 更猛烈的暴风雨——被人打痛的天朝/187

天朝的入城证真难办——困在城门边上的英国人/188

找啊找啊找朋友——两个天朝的并存/194

抵御外侮凭磨蹭——算卦求神的叶总督/197

光怪陆离的广州——“六不”总督的暗淡退场/200

你的友谊我不懂——不得善终的耆英/205

丐帮弟子也神勇——为傲慢付出代价的殖民者/208

拔出来就得见血——貌似正义的复仇之剑/212

神话园林的消失——侵略者的恶意报复/215

第九章 从菜鸟成长为菜鸟——天朝的自我改造/221

与西方玩外交,在东方搞朝贡——天朝上国依依难舍的遮羞布/222

金屋藏娇的温柔所——从拒绝外交到迷信外交/227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走出国门的天朝官员/231

迷信外交的强心剂——曾纪泽的偶然“胜利” /238

想说再见不容易——行将崩溃的朝贡体系/240

东洋有女初长成——崛起的日本/245

抓住救命的稻草——最后一个朝贡国/247

奇耻大辱——“惟仿其器”后的教训/251

第十章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心服口服的天朝/261

画虎不成反类犬——貌似有效的“以夷制夷”/262

百无一用是书生——急于求成的戊戌新政/271

阿斗需要有人扶——天朝怒火最后的宣泄/276

向世界宣战——忽然挺直腰杆的清政府/278

双宿双飞——皇帝与朝贡的最后时刻/282

絮语/285

试读章节

1792年10月18日,很普通的一天,广州城还是如同以往那样的井然有序,只是一些不速之客给广东巡抚郭世勋制造了点儿麻烦:三位英夷请求郭大人的接见,因为他们准备递交他们国王的信函。其实,他们早在9月20日就到了广州,托关系找人引见很费了些周折。

这些年来,前往广州贸易的英夷越来越多,郭大人对他们并没什么好感。在郭大人眼里,这些英夷不懂规矩,又贪图利益,是蛮夷中的蛮夷,着实地讨厌。不过,考虑到信函是国王写的,郭大人还是同意了英夷的请求。

本来,郭大人以为信函的内容肯定是请求朝贡,如今天朝恩威泽及四海,有几个蛮夷小国仰慕天朝,前来朝贡也是很正常的事。只是,当那封信翻译成汉文后,郭大人不禁冒了一身冷汗:“……为了对贵国皇帝树立友谊,为了改进北京和伦敦两个王朝的友好来往,为了增进贵我双方臣民之间的商业关系,英王陛下特派遣自己的表亲和参议官、贤明干练的马戛尔尼勋爵作为全权特使,代表英王本人谒见中国皇帝,深望通过他来奠定两者之间的永久和好。”

这封信太放肆无礼了!普天之下,居然还有蛮夷敢以平等的口气与天朝说话,这简直是对天朝以及被天朝万民景仰的大皇帝的蔑视!震惊后的郭世勋又苦笑了一下:蛮夷就是蛮夷,夜郎自大,坐井观天。

不过,在宦海沉浮多年的郭大人马上又意识到,他遇见了一件棘手的事情。因为若就这样把信函报上去,恐怕皇上会斥责:如此无礼、蔑视天朝的表文也敢呈给皇上看?蛮夷不懂事也就罢了,你堂堂一个封疆大吏也不懂事吗?但是,英夷看上去毕竟像是来朝贡的,若将此事不报,耽误了接待贡使的大事,怕是也要丢乌纱帽的。万国来朝一直是皇上希望看到的,阻断蛮夷向化之路,坏了皇上的雅兴,这可是不小的罪名。

于是,郭世勋把粤海关监督盛住找来,两个人一起合计出一个万全之策:事情还是要报告的,当然,不能就这样把事情报上去,该修饰的还要修饰,比如那份朝贡表文,虽不符天朝体制,但蛮夷不懂天朝礼仪,也可以原谅,只要在翻译时稍加润色一番,让皇上高兴就行。就这样,直到10月22日,一份署名郭世勋、盛住的奏折才发往北京。

12月13日,乾隆看到了这份奏折,与郭世勋的愁眉苦脸不同,乾隆爷倒是一脸的喜色,因为他看到的表文是这样写的:“英咭唎总头目官、管理贸易事百灵(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长百灵)谨禀请天朝大人钧安。敬禀者,我国王兼管三处地方,向有夷商来粤贸易,素沐皇仁。今闻天朝大皇帝八旬万寿,未能遣使赴京叩祝,我国王心中惶恐不安(两年前乾隆八十大寿,英国未遣使祝寿)。今我国王命亲信大臣,公选妥干贡使(注意:原文中的全权特使变成了贡使)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礼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增进友谊变成了慕顺之心),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物产丰盈,我国王感激不尽。”

郭世勋的确厉害,原本一封以平等口气写的外交信函,愣是被他润色成一份蛮夷小邦仰慕天恩、前来朝贡的表文,也难怪把乾隆老头子哄得这么开心。英咭唎虽与荷兰、俄罗斯、西班牙、葡萄牙等国一样,早巳被《皇清职贡图》、 《大清会典》列为天朝的朝贡国,但毕竟还从未到天朝朝贡过。如今远夷仰慕天朝,向化输诚,不远万里前来朝贡,这让乾隆感动不已。

至于奏折中郭世勋讲述的那些英夷不符合天朝体制的问题,比如英夷以贡品贵重为由要求在天津登陆而不是天朝规定的广州,在乾隆看来,不过是枝节小事。蛮夷小邦初来天朝,自然有不懂规矩的地方,这还需要慢慢地教化,接不接待他们,关键是看他们的诚意。想到这儿,乾隆把那份翻译过来的表文又仔细看了一遍:嗯,高度的恭敬,说明英夷是有向化之诚的。乾隆也听说过,英夷是西洋蛮夷中最为强悍的国家,想到在他83岁的生日party上,匍匐在他脚下的朝贡国又多了个强悍的英咭唎,不由得喜上眉梢:这是何等的威风啊!于是他批示道:“其情词极为恭顺恳挚,自应准其所请,以遂其航海向化之诚。”

除了批示,乾隆还要求沿海各地官员做好接待的准备,并为此次接待定下了原则:丰俭适中、不卑不亢,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原则。乾隆又以上谕的形式告诫相关人员:“该贡使航海远来,初次观光上国,非缅甸、安南等处频年入贡者可比。”是啊,人家毕竟是第一次朝贡,接待的规格自然要高于那些经常来朝贡的藩属国。乾隆还嘱咐道:“于该国贡使到口时,总须不动声色,密加查察防范。”这也对,蛮夷嘛,还是要防着点儿。

皇上下了谕旨,地方官员们总要来拍一下马屁,直隶总督梁肯堂的奏折就是马屁折的典范:“臣仰见皇上德威远播声教覃敷,似此海隅外夷人亦不避重洋,输诚入贡(英夷前来朝贡都是乾隆威德的功劳)。当航海献瑞之时,正劲旅凯旋之候,熙朝盛事,亘古罕闻(英国朝贡的确是罕闻),臣实不胜踊跃欣忭之至。优查该使臣马戛尔尼等既由天津进口登陆,初履中华之土,得近日月之光,似宜量加犒赏,以励其向化之诚(乡下人第一次进城,可要优待人家啊)。”就这样,乾隆和他的手下都在得意洋洋地等待着英夷的到来。

此时的英国使团已经乘船漂在海上,他们是9月26日从英国的朴茨茅斯港出发的,而马戛尔尼的心思暂时放在了法国的局势上: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正如火如茶,共和国已经成立,君主制被废除了。当然,马戛尔尼不会想到,在不久的将来,法王路易十六的脑袋将会被砍下来。但马戛尔尼对欧洲的局势非常清楚,英国正一步步地卷入到这场战争中。在这种紧迫的形势下,英国海军部仍毫不犹豫地把最先进的“狮子”号军舰拨给使团使用,可见英国朝野上下对这次中国之行寄予了厚望。

马戛尔尼此行的使命主要有:要求天朝政府平等外交、开放口岸、扩大市场,等等。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求天朝按照西方的规则游戏,而所谓的游戏就是指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交往。

东西方世界在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后,已各自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社会体系:东方是以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为基础、以各国承认中国宗主地位为核心的朝贡体系,讲究和谐相处;西方则是以国际法为基础,以国家主权平等为核心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当然,这个体系并不反对强权和殖民。

本来,在东西方还未直接接触时,大家也相安无事。但伴随着西方的扩张,西方人以不速之客的形象闯入朝贡体系后,也随之带来了一个新问题:究竟按照谁的规则游戏?在今天,国家间的民商法律发生冲突时,会由国际私法来决定适用哪国法律。遗憾的是,那时的东西方社会在规则上发生冲突时,并没有一个类似国际私法的东西来决定适用于哪个规则,毕竟,这两个社会体系的规则差别太大,根本无法调和。

更糟糕的是,双方都希望对方适应自己的规则,都先入为主地拿自己的规则要求对方。开始时,西方人在表面上退让了。不过,他们也早就受够了,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西方尤其是英国的实力与日俱增,他们便开始迫不及待地要求天朝按照西方的规则游戏,而马戛尔尼正是他们的尝试。

当1793年的春天到来时,马戛尔尼距离中国也越来越近了。此时,天朝沿海各省的官员们已经有些不知所措,在通讯极其落后的年代,英夷的使团何时才能到达天朝还是个未知数,很多接待工作是要有个确切的时间才行。乾隆也很着急,他担心的是英夷不能在他生日前赶到,所以,他老人家不断派人到广东打听消息,生怕错过了在生日party上制造万国来朝的好机会。终于,在6月20日,英夷的船队出现在澳门的海面上。广东巡抚郭世勋第一时间将消息送到北京,天朝的官僚体系也开始为马戛尔尼的到来高速运转起来。

马戛尔尼到目前为止还不清楚天朝方面对他们来访的态度,因此,英国人的船队暂时停在澳门的海面上,马戛尔尼派他的副使斯当东到澳门打探消息。好消息很快传回到船上:天朝的皇帝同意他们从天津登陆,天朝沿海港口还全部向他们开放,并做好了接待、补给的准备。还能有比这个更令人振奋的消息吗?马戛尔尼站在甲板上,尽情地呼吸着东方的气息,神秘的天朝就在眼前,而天朝皇帝的热情,让他更有了自信。P2-P5

序言

打开世界地图,在欧亚大陆的中间地带,有一片棕黑色的土地——巍峨的帕米尔高原宛如世界的扣结。在这里聚集着高山深壑,冰川湖泊。兴都库什、喜玛拉雅、喀喇昆仑、昆仑和天山山脉从这里肇始,向四面八方纵横捭阖着荡漾开去,既把欧亚大陆一劈两半,也给中华民族提供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发展环境。

在这里,我们的祖先孕育出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亦形成了傲视万方的民族底气。从汉武帝孤注一掷血拼匈奴、打下一个雄浑帝国开始,以中国为核心,以儒家文明为纽带的朝贡体系即开始逐渐形成。“凿空西域”的张骞,“天可汗”李世民,远航东非的郑和,无一不是中华民族雄浑底气的代表。

中华帝国的朝贡,是一个以文化礼仪互动为中心的体系,是一个以中国为核心而构建的东亚世界秩序。这里没有剥削与叛变的政治问题,有的只是贸易利益的竞争。即使是尚武的日本,早期也曾心甘情愿地接受中国的册封。可当有人要在这里搅乱一方平静的时候,作为“天下共主”的中国也担负起维护和平的责任,西汉陈汤出师千里袭破匈奴郅支单于、明朝援助朝鲜抗日都是证明。

可是,世界是变化的。就在晚明社会呈现近代曙光的时候,意外飞来的阻力拦住了我们前进的脚步,仿佛注定要让我们感受一下黎明前的黑暗,以满洲贵族为核心的清朝政府在主动妥协、自觉全面汉化的同时,也悄悄地关上了国门,沉迷于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之中。于是,一群不速之客,带着西方的外交理念,执着地闯入天朝的庭院,用坚船利炮向他们无法容忍的东方朝贡体系发起了挑战……

后记

塞缪尔·亨廷顿说,按照文明冲突论,中国目前担心的事情,从长远看根本都不是问题。只要中国在未来几十年内能够快速崛起,形成一个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以中国为轴的朝贡体系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当然,这不是简单的历史重复,但实质一样。

尼格利和哈特在《帝国》一书中也说,以北京为中心的“帝国”影响圈正在日趋成形。

我们无意重建朝贡体系,更无意建立“新帝国”,但我们确实需要民族复兴,需要找回自己的底气。我们以汉唐气魄为荣,而汉唐气魄就是以科学态度汲取一切先进文化的创新精神。闻名天下的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商路,更是开明、开拓、开放的代名词。我们曾经慷慨地向外输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创造和优秀人才,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也曾兼容并蓄地接纳异域文明。

从现代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中国是一个陆海复合型的国家,既是大陆国家,又是海洋国家。历史上,我们把内腹陆地作为重点,执着开拓西域;现在,我们需要展开另一只臂膀,伸向蔚蓝。只有两只手臂全部展开,我们才能拥抱更广阔的天地,召回雄浑底气……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历史的底气(中国制造的万国来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澹台卓尔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828498
开本 16开
页数 2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6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图书小类
重量 0.5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829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8
185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7:5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