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点亮自我(李燕杰传)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个真正的全国现象级人物,一个时代的名片,他影响了三代人,他的声音使万人空巷,万民沸腾,中国演讲第一人——为什么企业界称他为“智慧高参”?为什么人们称他均“中国的卡耐基”?为什幺青年人称他为“铸魂之师”?为什么家长称他为“良师益友”?为什么教育界称他为“教育艺术京”?为什么中央领导称他勾“巡回大使”?由于太多的“为什么”需要解读,所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推动与努力下,有了这本《点亮自我——李燕杰传》。

内容推荐

本书真实再现了德艺双馨大师的成长经历,遵循李燕杰的成功之路,透视其演讲诗化、美化、艺术化,哲理化、生动化的深层次原因,为广大读者提供宝贵参照。

全书以时间为顺序,再现了李燕杰的成功轨迹,并对其思想体系、价值观、追求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与阐述,对于其阶段性的思维拐点,更是从宏观、微观两方面作出精妙的分析,推导。

思路决定出路,思维成就命运。李燕杰的思想变化是全书的主线之一,从中可以看出李燕杰的作品、成就,均是李燕杰思想每次化蛹为蝶的结晶。

目录

卷一 灵动/1

春天,寻找我的传奇/3

见证/4

冬天的童话/6

父亲的文学梦/7

北平,沦陷/9

卖报纸的小男孩/10

淘气大王转学记/11

做最有生产力的事/12

生活就是谋生/13

挺住意味着一切/15

被书诱惑/16

血轮/18

最珍贵的感情/20

怀大善心,做小事情/22

梦想自有翅膀/24

战争与和平/26

与梅同行/30

让我们远行/31

有爱,就有一切/32

人生的曲线“圆则”/34

诗歌中国/35

圣灵升腾的时刻/37

现代职业,古典情怀/39

好榜样/42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43

以教代劳/44

悯农/45

梦想皆有神助/47

灵魂比剑更强/48

卷二 思为/51

让语言跟上你的灵魂/53

吾爱演讲,吾更爱听众/56

从一本讲义到一所大学的距离/58

惺惺相惜/60

青年是我师,我是青年友/63

田野,电波/69

幸存是一种特别待遇/73

上海,塑造美的心灵/76

和青年谈美/77

榜样的力量/80

抚慰中国人心灵的“圣经”/81

德由美生/83

祖国处处孙行者/86

思想的火药/89

飞翔的翅膀/91

中国标兵/93

你的名字不是弱者/95

感到渴望/99

最早的MBA班/101

红色共青城/103

雨中彩云飞/105

一直宽容/108

问题就是答案/111

有爱就有通天桥/114

有心人的世界/116

一本杂志的诞生/119

远离父爱/121

羲黄精神,强盛中华/123

当人心遭遇文字/124

鸡有八德/125

最深情的哺育/127

行者无疆/129

阳光、空气、水分/132

长镜头/135

怀念好友/137

浮起来的石头/143

让自己甜蜜着/145

卷三 情结/151

六字齐修德才学/153

魂/153

道/155

智/156

谋/158

艺/159

健/161

六力合一真善美/162

感知力/162

记忆力/165

顿悟力/166

判断力/170

想像力/171

创造力/173

六关通融大自如/174

左脑与右脑/175

智商与情商/177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178

静态与动态/180

已知与未知/182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184

命运注定与你相遇/187

他,与一个国家的历史有了联系/187

大地的春雷/189

心灵之间/195

被感觉到的不安/197

飞龙在天/201

诗如其人/205

附录一:30载演讲生涯/211

附录二:演讲宝库选/218

后记:穿透灵魂的词语/228

试读章节

春天,寻找我的传奇

生命本身是一种速度,它需要不断成长,不断诞生,总之,它需要速度,需要加速度。

——题记

所有的生命都是在寻找自己的传奇。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能说哪个物种最为荣耀,更难以解释其中的玄机。本能,一定是本能,这句话苍白,还有点答非所问。是啊,本能,谁赋予的?什么样的意志在推动着这一切?

经过千百万年的数万单个生命体的精心传递,他们终于来到自己的面前,来到尘世,重新寻找自我、发现自我、成就自我。

是的,这里充满着神秘——朴素的,真实的,苦难的,荣光的……

32亿年前,生命的第一个单细胞在地球上诞生,人类的生命从那一刻就开始了。再过32亿年,不可想象生命的形态会是什么样的。能够作为人,一种生命,是一种大的幸福。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而她已经44.5亿岁了,她是人类的母亲;而136亿高龄的银河,是人类的外祖母。谁也不能否认,人类的生命,从编织那最早的摇篮之时就已经开始。

生命本身是一种速度,它需要不断成长,不断诞生,总之,它需要速度,需要加速度。

一个人要登场了,世界已为他准备好了一切,仁慈而残酷。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人未生,梦先行,爱先行。

1930年的春天充满着诗的意味,尤其在北平这座古老城市,它的诗意正不紧不慢地逼近一位女生——北平女子文理学院的张之英。

她做了一个比这个春天更意味深长的梦,梦中,她看见一幅传世油画,画面上碧绿的草原一望无际,草原上牧羊女若有所思,在她身边,洁白的羊群如云……

充满青春想象力的张之英把这个梦奉若神明,她在想:耶稣基督牧羊,他牧放的是芸芸众生,我孕育的孩子也是上帝的子民。

似乎正是由于这个梦,张之英后来成了虔诚的基督徒。

她有如诉说神谕般将之告诉了丈夫李慎言,李慎言自然如临大任,他兴奋地为世界的宝贝取名:万教归一,都主张互爱、行善,儒学及《三字经》开篇也是“人之初,性本善”,宝贝必是向善,就叫他(她)李善(上学后改为李燕杰)吧。

1930年10月25日,李善在北平诞生了:男,3.3千克,51厘米,血型A,天蝎座。

见证

母亲是天生的老师、天才的导师,与生俱来的母爱是这一切的源动力。

——题记

每个时代都会孕育出爱做梦的孩子,这些孩子可能历尽磨难,可能陷入绝境,但他们的梦想,却从不停止,并时时昭示着人类前进的方向。

张之英的梦想无疑在长子李燕杰身上也打下了烙印,但对于才呱呱坠地不久的孩子来说,他还不能完全理解梦想、母爱和中华民族陷入空前的危机,以及这场危机带给全民族的灾难(灾难的标志性事件为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

不能完全理解并不代表以后也无法理解,至少李慎言是这么想的。作为1925年由熊希龄先生推介到清华大学国学的研究生,李慎言师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后来,他转到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国学馆)继续读研,他所景仰的导师是三沈、二马、两周,即:沈尹默、沈兼士、沈士元、马衡、马裕藻、周树人(鲁迅先生)、周作人,其他授课老师还包括钱玄同、刘半农等先生。

出于一种护爱,更出于一种期望,李慎言经常带着孩子李燕杰拜望名人,游览“名山”,名人中包括鲁迅先生、周作人、丁玲、沈从文、尚秉和、俞平伯、叶圣陶、梁子美、钱稻荪、李苦禅、郭维城、侯润泉等。可所谓名山,则只不过是隶属北平市的中山公园、北海、香山、颐和园、十三陵等。

博学多才的李慎言对张之英说:“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利于他增进智慧的环境,这是父母的第一个职责。父母亲是第一任老师,家庭是第一所学校,这一切,从孩子一出生即开始吧!”

李慎言哪里用得着说得如此直白,母亲是天生的老师、天才的导师,与生俱来的母爱是这一切的原动力。

张之英的爱如滔滔江水不断,就像她为儿子描绘的那些童话世界。

序言

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有一双智慧、宽容、慈祥、充满活力与爱心的眼睛注视着华夏大地。于是,诸多青年纷纷从中找到自信,看到希望,走上正途。

今天,这双眼睛充盈着自信的柔和,要向世人传递最本质的智慧和至善的福祉。

青年称他“铸魂之师”,家长称他“良师益友”,教育界称他为“教育艺术家”,中央领导称他为“巡回大使”。

1977年,李燕杰的演讲在北京掀起“李燕杰旋风”,这股“旋风”随即声势浩大地刮向全国,人们谓之“李燕杰现象”。1982年,“旋风”犹如暖流西进欧美,身在异乡的华人与留学生一时顿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弹指问,已是30年光阴不再,轰轰烈烈的市场经济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昔日名扬全国的风云人物,没有“冯唐易老”,退居幕后,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相反,他一直活跃在青年中间,一直从事着演讲、创作、教育工作,而且,一直深受老、中、青年朋友的欢迎。30年来,李燕杰的“风力”有增无减,它不断涤荡着一颗颗年轻的心、上进的心。企业家称他为“智慧高参”、“中国的卡耐基”……“李燕杰现象”的效应还在持续,77岁的李燕杰有颗像年轻人一样奔腾的心。

“点燃心灵之火的人”——李燕杰是一个时代的名片,一个全国现象级的人物。他的名字对于现在40岁左右的中年人来说,几乎是一个象征。20多年前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因李燕杰的演讲而更加具体,更加深入人心。当年的一代学子,可以说是听着李燕杰的演讲、读着他的《塑造美的心灵》而奠定了自己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

他没想当旅行家,却去过世界上682个城市;他没想当诗人,却写下了3000多首诗;他没想当书法家,却为海内外的朋友书写了两万多幅作品;他没想当社会活动家,却有过726个社会头衔;他没想当教育家,却与朋友们共同创办了一所大学(北京自修大学,中国第一所民办大学,1984年邓小平亲笔题写校名),招收了30多万名学生;他没想当藏书家,却收藏了35000多册书。他是个演讲家,在“地球村”演讲超过4 000场;当然,他还是个著作家,编写了上千万字的稿子。

每一个数字都饱含着希望与汗水,在这组数字后面,还有另一组数字:李燕杰《塑造美的心灵》等演讲集发行超过1000万册,媒体读者、磁带学员、收音机听众过亿;他作过4000多场演讲,按平均每场1000人计算,就有400多万人;他收到的信超过15万封,其中回信万余封;他亲自接待青年上万人次……

人是一切的根本,充满诗人气质的李燕杰深感“人类的一切都与我的血肉有关”,他牵挂那些自己帮助过的人,牵挂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也感恩那些青年、那数以千万计的听众与读者,他拜青年为师、与青年为友,并且几十年如一日地身体力行。

李燕杰愈将青年为师、为友,社会各界愈尊他为师,和他做知心朋友,他的德、才、学、识遂得以充分发挥,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自然,人们对他的期望也愈大。

实际上,李燕杰为了演讲,为了与青年走得更近,他延迟了多本早该出版的著作,这些著作(有些只是初稿)得到社会诸多知名人士甚至业界泰斗的推崇,他们分别为之题词:“智慧宝典”(萧克、魏巍、王定烈)、“李燕杰演讲精选”(袁宝华)、“燕杰诗选”(冰心、臧克家、艾青、贺敬之)、“燕杰散文选”(魏巍)、“李燕杰诗文选集”(文怀沙)、“燕杰学术文选”(孟伟哉)……面对这些题词,李燕杰满怀神圣使命感,也满怀感恩。他们有的已经离世,但他们的典范风格与倾情支持,成为李燕杰更加奋进的动力,成为人们的楷模与标杆。

有人在寻找,他们需要李燕杰更多的作品,更多的信息,希冀得到更多的点拨、更多的启迪。

也有人想对这位“铸魂大师”有更多的了解,于是便有了《点亮自我——李燕杰传》一书。

本书再现德才齐备的大师成长经历,遵循李燕杰成长、成功、成才的道路,透视其演讲诗化、美化、艺术化、哲理化、生动化的深层次原因,解析其追求、审美、信念与成就,可谓是一部哲理大传,一部关于创新、智慧与力量的史诗。

通过出版社各位同仁的努力,尤其在李燕杰、齐绍华、曾凡莹、李穹、谭鲁岳等老师的指导、协助与推进下,经过李燕杰研究所各成员近一年的整理,本书终于付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得以虔诚地触摸一颗不凡的心灵,也更加深刻地体味到鲁迅先生的话:“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编者深感李燕杰思想与智慧之意义深远,亦知我们仅行跬步,多有遗憾,谨此希望海内外的读者朋友给我们批评、建议,供本书臻于完美。

黄海平

2007年12月23日

后记

穿透灵魂的词语

我重视寻求真理的过程甚于重视真理本身。

——莱辛

2004年11月20日,我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第一次现场聆听李燕杰老师的演说,这也是我第一次见李燕杰老师。那是在中国首届品牌大会上,先后上台演说的有数十人,演说者大多是业界水准较高的知名人士,李燕杰一上台就开门见山——“大本大元求大智,大爱大美利大成;求真求善又求美,立德立言再立功。”使我耳目一新。

在目前社会普遍浮躁的氛围里,对成功、财富、智慧、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是这个时代的集体冲动,而在这个过程中,有迷失方向者,有丧失信心者、有随波逐流者、有舍本逐末者、有聪明有余而智慧不足者、有满足又迷惑于自己的小智小慧、小情小爱者……李燕杰大本大元、大美大爱、大智大慧、大谋大略、大正大刚的思想犹如新时代的甘露,再次弥散开来……李燕杰充满“精气神”的精彩演说将大会推向高潮,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出于仰慕之意,回去后我立即寄了一本自己的营销专著和一本长篇小说请李老师赐教,他竟然给我回信,做出点评,使我大为惊叹。

两个月后,一个朋友要做一个“2005中国改革年·创新智慧华夏行”的大型公开巡讲会,主题是“让思维飞腾起来,让智慧行动起来——智慧大风暴”,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给李老师打电话,他竟记得我,并爽朗地答应了见面时间。

几天后,我们便登门拜访。

这次拜访使我终生难忘,言谈间,李老师说:“《佚人手记》写得好,我一口气读完了,读了一个晚上(他读书常读到天明)。我也一直打算写部类似的智慧书啊!”合作的事自然是水到渠成。

师长的诚恳、谦逊、智慧、热忱、信赖与爱心让我甚至在踏进自家小院时还感到双眼酸涩,心灵低呜——命运之神竟如此眷顾于我,可我景仰的恩师竟然75岁了,并且癌症在身……

2006年初,有朋友的鼓励下,我开始着手准备一批关于李老师的书。我一边构思、整理、撰写《点亮自己——李燕杰传》,一边做着些手头上的其他工作。7月底,我赴石家庄办事,之后又到郑州等其他城市洽谈业务。

期间,我的助理孟江南多次来电说李老师提供的素材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要去取一次,每天都要面对一个新的知识宝藏,新的智慧海洋,让她心潮澎湃……自然,李老师也问及我什么时候回北京。

我打算8月4日到石家庄,与我的助手及机构其他成员汇合后一起回京。

8月7日深夜,我们一群人在返京的路上,我与孟江南谈起李老师。我想,我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一些小事方面,大事的投入太少了,就像对于自己的心爱之人一样,我们总是疏于表白,或者羞于表白,甚至只是偶尔用自己也难以觉察的方式向其表达,她(他)是否能感应到?她(他)是否能觉察到?对于这常常如梦一样的表达方式,如谜一样的举止与思维。

谈着谈着,江南又提及李老师问我什么时候来京的事,动情之处,她竞以李老的音调说:“海平什么时候来?”

我立即情不自禁狂喊回应:“我回来了——”

这种条件反射式的迅速回应,让我自己也大吃一惊。

有些话,不一定是自己有意去听,但它却能穿透心灵,一不留神,它就进入了内心,所谓佛语“直指人心”。

有些话,不一定是自己刻意去说,而似乎是它早就蜇伏在内心之中,只要时机到位,它就径直脱口而出。

8日早上,我见李老师送给我的书法条幅:

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海上平  李燕杰 丙戌夏

前辈的用心、细心、精心,让我无言、汗颜,好一阵唏嘘。

李老师总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解读、赞赏、鼓励着他的学生、朋友与师长。自然,他的师长、朋友与学生往往也会用类似的方式解读、赞赏、感染他。

比如在与白杨的一次谈话中,白杨对他说:“有思想,有政治,有艺术,听你的演讲是一种美的享受。演讲需要艺术,演电影也需要艺术,教书也需要艺术,这几种艺术都是相通的。”

1987年开政协会期间,曾饱受非议的姚雪垠对李燕杰说:“你来我房间一趟吧。”李燕杰一进房间,姚雪垠就感叹地说:“耐得寂寞不寂寞,耐不得寂寞才寂寞!”

这不是同病相怜,而是同志共酬。

一次在机场,李燕杰听到有人喊他,循声望去,王定国正向他招手呢。大家聊了一会儿,李燕杰说自己岁数有点高,跑不太动了。王定国便对他说:“人到五十五,才是下山虎!”让大伙笑得面如桃花。在最近的一次会上,李燕杰见到90多岁的王定国,两人说起长征,李燕杰说:“王妈妈,有人把您老同志、老红军、长征都忘了。”王定国一板一眼地说: “忘了就忘了吧,长征为了不长征,过去的艰苦为了以后的不艰苦。”

老红军的拳拳之情,动人心魂。

2006年农历正月十五,在“生肖印,中华魂——陈冠英、张维萍生肖艺术展览会”开幕式上,文怀沙与李燕杰相遇,朋友正要介绍,文怀沙笑容可掬说:“天下谁人不识君!”在发言中,文怀沙说:“李燕杰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作了很大的贡献,我要向他学习。我如有他的十分之一,就不得了啦。”

国学大师的谦虚、真诚跃然纸上。

在另一次大会上,钱学森见年过七旬李燕杰,便低声相问:“还在讲么?”

答:“还在讲。”

钱学森说:“好,继续讲下去,德育非常重要,一个人不讲道德,怎样算人呢?你从事的是一个伟大的系统工程。”

寥寥几句话,饱含着一个老科学家对李燕杰的关怀与期待,同时又让人似乎看到李燕杰要“挽狂澜于既倒”的抱负,“烈士暮年,壮心未已”的竭力行动。

李燕杰的品格与才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赏识,国民党元老陈立夫题赠给他一幅字画:“游于艺教之术也。”

冰心为其诗集题词:诗之心,国之魂,诗如其人。

诗之心,国之魂。此言如闪电般击中了李燕杰的心灵,他有种窒息感,那是使命的召唤,道路干渴,他要风雨兼程。

他把冰心“诗之心国之魂”的题词装裱后,悬挂在办公室的醒目位置。

无论闲暇,还是忙碌,他总是不时对着题词沉思,那个时刻,仿佛有一种力量在他心中复苏,沉淀,又仿佛有无数的纷扰在他心中沉寂。

原来,词语是能穿透灵魂的。

这部二十几万的“词语”,它又能穿透多少灵魂呢?

我希望它是温暖的,就如李老师的问候。借花献佛,我也借此向为本书提供帮助、支持的老师、朋友表示感谢,同时感谢书中提及的人,其中大多数我并没谋过面,但他们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点亮自我(李燕杰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海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3084905
开本 16开
页数 2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4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5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