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命救助手册
内容
编辑推荐

人生无常,世事难料。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意外状况常常让我们防不胜防。如果能够未雨绸缪地学习一些简单有效的急救方法,也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一种珍重。本书以简洁的文字、生动的图片讲解了各种情况下心肺复苏的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以及出血、骨折、溺水、中暑、烧伤、电击等紧急情况的救助方法。通过本书学一点急救知识,在家人、朋友或路人身处危难时不至于束手无策,让原本可以挽救的生命不至于悄然流逝!本书是家庭必备的急救保健常识书籍。

内容推荐

本书是献给家人和朋友的最好礼物,通过阅读并掌握书本中的急救常识,让急救生存链的理念在更多人的心中扎根,从而可以帮助更多的市民在危急时刻得到正确及时的处理,不至于因为处理不当而失去宝贵的生命。这本通俗易懂的家庭急救手册让急救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目录

第一章 基本技术受用一生

 一、火眼金睛辨指征

 二、急救小帮手

 三、心肺复苏术:恢复生命的引擎

 四、骨折固定:你懂几种

 五、包扎:不同部位,不同技巧

 六、随机应变,搬运原来并不简单

 七、你该如何处理晕厥病人

第二章 生活事故化险为夷

 一、发生溺水,急救步骤不可乱

 二、命悬一线,电梯事故如何应对

 三、海氏手法帮你去除气管异物

 四、如何巧妙应对食管噎食

 五、车祸救治的七大步骤

 六、莫让生活中的电老虎伤人

 七、关节扭伤,先冷后热

第三章 常见疾病妥善救治

 一、让胸痛瞬间解除

 二、“羊角风”发作怎么办

 三、高热降温有妙方

 四、哮喘病人的体位和缓解

 五、应对中风,早急救早见效

 六、解除中暑:搬、擦、服、掐、补

 七、正确手法减轻鼻出血

 八、抽筋,反其道而行之

第四章 毒物中毒巧妙化解

 一、煤气中毒,别急着打电话

 二、食物中毒,催吐为先

 三、化学药物中毒,巧用蛋清、木炭粉

 四、酒精中毒,妙用解酒法

第五章 物理伤害不可小视

 一、处理骨折的五大策略.

 二、烧烫伤如何自救

 三、冻伤后,如何融化身体内的“冰块”

 四、爆炸伤:避免第二次伤害最关键

 五、利器伤:第一时间应止血

 六、坠落伤,应该怎样搬运伤员

第六章 化学伤害机警应付

 一、酸碱伤害,先区分后应对

 二、轻松应对化学物品人眼

第七章 妇儿急症谨慎处理

 一、突然分娩时,做一个新生命的引路人

 二、如何让婴儿呛奶有惊无险

第八章 动物伤害轻松摆平

 一、蜂蜇伤,不只是一根蜂刺那么简单.

 二、猫狗咬伤,千万不可马虎处理

 三、对付毒蝎蜇伤有妙法

 四、毒蛇咬伤,冷静结扎谨慎排毒

后记

试读章节

事件回放

2006年12月20日早上9点,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在家突然神志不清,呼之不应,保姆发现后立即披打电话告知了马季的家人,但没有采取其他抢救措施。家人赶到时,已是9点34分,他们发现马季的情况严重,立即拨打了120急救电话。但是当医务人员赶到时,马季的心跳和呼吸已停止了。(源自《羊城晚报》)

2007年6月23日下午,著名笑星侯耀文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据当时在场的两名年轻演员回忆:病发前,侯耀文说自己感到恶心、胸口难受、浑身冒汗,还曾去卫生间吐了一次,随后走进了卧室。几分钟后,他们发现侯耀文躺在床上,神志不清,于是赶紧拨打求救电话。医务人员赶到时,发现侯耀文瞳孔散大,心跳、呼吸都已经停止。(源自《广州日报》)

马季、侯耀文的离去,给喜爱他们的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悲伤,同时留给人们一个发人深省的话题: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今天,有多少人懂得紧急救助知识?又有多少人因为得不到正确的救助而提早离开了人世?现场判断1 意识丧失:轻拍病人肩膀,并在其耳边大声呼唤(最好呼唤其姓名),如病人毫无反应,提示病人的意识可能已经基本丧失。2 呼吸停止:将脸部贴近病人的鼻部,未能感觉有气流呼出,并观察病人的胸腹部,若无起伏,提示病人的呼吸可能已停止。3 颈动脉搏动消失:用食指和中指触摸病人颈部两侧的颈动脉,感觉是否有搏动。注意:不要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以防脑部的血液供应被阻断;触摸时间不可超过10秒。

读者平时可在自己的颈部熟悉颈动脉的触摸点:当向一侧(如左侧)转动自己的脖子时,会在另一侧(右侧)的气管旁发现一块明显突起的肌肉。在这块肌肉与气管之间,就可摸到颈动脉的搏动。救治机理

大脑是全身耗氧量最多的器官,也是对缺氧耐受力最差的器官。若脑部缺氧超过4~6分钟,大脑的功能就会受到损害,甚至会导致死亡。在医务人员到达之前,利用心肺复苏术,可使带氧的血液循环至脑部,从而延长生命。

心肺复苏术是提高心脏停跳病人存活率的关键步骤,主要由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组成。

心脏位于胸腔的中间偏左部位。当向下按压胸骨时,可使血液流向体内的组织器官。放松按压后,心脏可自动扩张,血液流向心脏。如此反复进行按压,使心脏在外力作用下,被动地、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可使心脏排血量达到正常心跳时的1/4~1/3,从而可以保证人体最低血液循环量的需要。人工呼吸以口对口人工呼吸最常用。当病人的口不能张开,或口部严重受伤时,可采用口对鼻人工呼吸。一般情况下,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约占16%,因此在人工呼吸中,救助者吹人病人肺部的空气,可以维持病人对氧气的最低需求量。P5-6

序言

尽管医疗改革在不断深人,但看病难、看病贵仍是民众普遍反映的问题。我国目前有近一半的人有病不就医,近三成的病人应住院而不住院,这无形中增加了病人在院外发病的可能。疾病突发时在院前得不到及时的救助,或处置不适当,可导致病人死亡、病情加重或致残和劳动力丧失,也会导致医疗费用的增高,这无疑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大量研究表明,心跳停止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可有50%的人被救活,如果在4分钟之内得不到抢救,病人随即进入生物学死亡阶段,生还希望就变得极为渺茫。因此,心脏骤停的最佳抢救时间只有短短的4分钟,这就是世界公认的“黄金抢救四分钟”。外伤时出血量达到800-1000毫升,生命就会有危险;而交通事故现场一般离医院都较远,即便救护车赶来,也可能错过最佳抢救时间。显然,及时、正确的现场急救,可以为进一步的医院救治争取时间、创造条件,可以最大限度地挽救病人的生命、减轻伤残和降低医疗费用。这就是现代的急救观念。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对“第一目击者”的急救知识培训。美国猝死病人高达28.7%的生存率,正是得益于1/3人口接受过心肺复苏技能的培训。有资料显示,在中国,猝死病人的生存率不到1%。近年来,国内各大、中城市的急救网络建设已经日益健全,拨打“急救电话”已经成为大多数市民碰到紧急医疗事件时的第一反应。面对一个生命垂危的伤员或者病人,“急救中心”能否以最短时间到达现场,并以最快速度将病人送到医院,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据广州市急救中心的统计,由于受交通状况、市民公共意识薄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广州“急救中心”从接报到到达现场的平均时间需要10~20分钟,而发达国家只需6~10分钟。所以,第一目击者的急救技能往往成为病人能否“死而复生”的关键。

现代急救观念的基石是急救社会化。急救,绝不能单靠专业急救机构(急救中心、急救站)或医院、诊所来完成,它还必须依靠社会各部门、民众的积极参与。红十字会与红新月国际联合会将每年9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世界急救日”,以宣传和推动各国红十字会的救护工作。各国红十字会在这一天都积极响应号召,动员志愿者组织各种与救护相关的活动,开展救护技能培训,普及救护常识。因此,将现场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列入普及培训课程,让急救生存链的理念在更多人的心中扎根,从而可以帮助更多的市民在危急时刻得到正确及时的处理,不至于因为处理不当而失去宝贵的生命。广州医学院拥有丰厚的人文底蕴,独特的人文优势,创新的健康教育理念,《家庭医生》有多年积累的医学科普传播经验,我们共同编写的这本《生命救助手册》,以简洁的文字、生动的图片讲解了各种情况下心肺复苏的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以及出血、骨折、溺水、中暑、烧伤、电击等紧急情况的救助方法。

我们期望,每个人都能花一点时间,学一点急救知识,在家人、朋友或路人身处危难时不至于束手无策,让原本可以挽救的生命不至于悄然流逝!

生命无价,爱心无价。

后记

人生无常,世事难料。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意外状况常常让我们防不胜防。如果能够未雨绸缪地学习一些简单有效的急救方法,也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一种珍重。

在人院前对病人、伤员等进行紧急救助,是一个充满着爱心的志愿者项目,值得庆幸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个项目的意义,自愿加入到这项工作当中。在此,我们深表谢意!

感谢专家委员会的7位专家:李宗浩教授、许子彬副主任医师、刘晓青副主任医师、杨冬梓教授、金辉教授、蒋龙元副教授和廖威明教授,为本书提出了指导意见和修改建议。

感谢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严广斌医生、黄伟青医生,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郑宗珩博士、温小粤博士在图片拍摄现场的悉心指导。

感谢广州医学院学生处的张珊莉老师、麦倩挚老师和14位学生(谭绮芬、温涛、王申武、林子凡、罗为展、粟珺、韦佩珊、江曼、林绍章、陈彦飞、区伟俊、汤凌佳、李淑贤、王或),以及家庭医生杂志社企业发展部的林宇、沈玉晨。他们凭借着自己对急救知识宣传的热情,在2007年深秋之时,共同完成了一件值得终身回忆的事情!

感谢广东科技出版社的黄达全社长、丁春玲副编审,在他们的建议、指导下,这本书以深入浅出、举例说理相结合的形式,使大家较容易理解和掌握有关的急救知识。

书籍的制作、出版是一个复杂而又艰苦的过程。如果这本书能够得到读者的广泛认可,就是对付出诸多努力、心血和劳动的编辑人员的最大安慰和鼓舞。因此,感谢所有阅读及购买本书的人,是你们和我们一起推动着院前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发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命救助手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敏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科技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944573
开本 16开
页数 1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6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临床医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459.7-62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5
185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6: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