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托·冯·俾斯麦,生于1815年,卒于1898年。他曾担任德国首相和外交大臣,对德国“从上至下”的统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对德国形成了深刻影响。他是德国有名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德意志帝国第一任总理)》为“图说中外名人”系列之一,生动记述了俾斯麦的一生事迹。本书由吴定初、黄萍主编。
图书 | 俾斯麦(德意志帝国第一任总理)/图说中外名人 |
内容 | 编辑推荐 奥托·冯·俾斯麦,生于1815年,卒于1898年。他曾担任德国首相和外交大臣,对德国“从上至下”的统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对德国形成了深刻影响。他是德国有名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德意志帝国第一任总理)》为“图说中外名人”系列之一,生动记述了俾斯麦的一生事迹。本书由吴定初、黄萍主编。 内容推荐 奥托·冯·俾斯麦,生于1815年,卒于1898年。他曾担任德国首相和外交大臣,对德国“从上至下”的统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对德国形成了深刻影响。他是德国有名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德意志帝国第一任总理)》为“图说中外名人”系列之一,生动记述了俾斯麦的一生事迹。 《俾斯麦(德意志帝国第一任总理)》将成为你的良师益友,你会从故事中得到人生的启迪,从科学家那里得到开启智慧宝库的金钥匙。本书由吴定初、黄萍主编。 目录 怪戾而放纵的青少年时代 德意志呼唤英雄 出身贵族家庭 痛苦而叛逆的少年 声名狼藉的大学时代 强烈的功名心 出任夏伯尔书记员 母亲之死 从田园到政界 管理农庄与读书生活 游历欧洲 对田园生活的倦怠 坚定果敢获得爱情 担任柏林州议员 柏林革命的爆发 担任法兰克福大使 出任驻俄大使 与拿破仑三世的会面 领导德意志统一大业 “铁血宰相”登台 与王室微妙的关系 普鲁士最不受欢迎的人 与拉萨尔一见如故 普丹战争 争取拿破仑三世支持 普奥战争 签订布拉格合约 北德邦联成立 普法战争 色当战役的获胜 拿破仑三世投降 遭到法国国民的攻击 争取德意志统一 实现德意志帝国的强大 德意志帝国成立 被威廉一世封为“公爵” 圆滑的外交策略 柏林会议 改善与天主教的关系 稳定国内的政绩 威廉一世崩逝 高龄政治家 威廉二世继位 向议会和国王提交辞呈 巨星陨落 俾斯麦年表 试读章节 1806年1月26日,拿破仑离开维也纳回到巴黎。几天后,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传来:拿破仑的死敌、英国首相威廉·皮特去世,英国要求与法国签订和约。格兰维尔继任为英国首相,他任命了同情法国大革命的福克斯为外交大臣。福克斯一贯反对皮特的对外政策,他真诚希望法国和英国能和平相处。于是,福克斯派人去巴黎和拿破仑进行和谈。拿破仑表示:如果英国在他的条件下签订和约,他愿把汉诺威还给英王。 消息传到普鲁士,整个宫廷大为震怒。因为普鲁士曾用了两个侯国交换了汉诺威,只是由于英国因此要对其宣战,才让拿破仑的军队继续驻扎该地。如今拿破仑又将汉诺威作为与英国和谈的筹码,普鲁士政府感到自己受到了极大的欺骗,决定和拿破仑决战。 1806年10月,一方以俄普为同盟的军队和一方以法英奥为联盟的军队在法国的耶拿开战了。1806年10月初,不伦瑞克公爵指挥的普鲁士一萨克森联军十万余人在耶拿和魏玛地域设防。拿破仑军队十五万余人由班贝克、拜罗伊特地域向前推进,企图前出至对方的翼侧和后方。除留在耶拿和魏玛的霍恩洛厄公爵的一个军三万八千人和吕谢尔将军的一个军一万五千人之外,普军主力五万三千人开始向奥厄施泰特撤退。拿破仑误认霍恩洛厄军为普军主力,将大部兵力投向耶拿和阿波尔达,只有达武一个军两万七千人进攻奥厄施泰特。拿破仑决定使用主力九万人突击耶拿。10月14日,法军内伊元帅率先遣部队进展顺利,在缪拉的骑兵支援下,法军发起冲击,各纵队迅速击败普军,迫其溃逃。沿魏玛大道进攻的奥热罗军正迂回普军右翼。这时,普军吕谢尔将军的部队成两列横队展开,骑步位于两翼,向法军攻击。法军先以猛烈的枪炮火力迎击,继之以优势兵力从正面和两翼对普军实施反冲击。吕谢尔军被击溃,法军追击其残部直至魏玛。普军各部队共伤亡两万七千人,损失火炮二百门;法军仅伤亡五千人。 其后的奥厄施泰特战役也遭到了相似的命运,普军被拿破仑打得一败涂地。拿破仑由此建立了其“欧洲霸主”的地位,而普鲁士则处于覆军亡国的危险中,其情况岌岌可危。耶拿战役被认为是普鲁士历史上的耻辱。 1815年,维也纳会议讨论拿破仑战败后欧洲领土的安排,普鲁士领土大大地扩展,虽然面积不及今日德国的一半,人口也仅有一千八百万左右。但是在维也纳会议的安排下,日耳曼邦联诞生了。 日耳曼邦联由三十多个小邦国、四个自由市组成,分别派代表至法兰克福集会讨论有关德意志的问题。而邦联的主权仍分属于各邦国,所以严格说来,日耳曼邦联并非一个独立国家,只是犹如国际联盟般的一个松散集团。 日耳曼邦联中以奥地利领土最大,国力也最强,但是其国民除了日耳曼人外,还包括了其他许多民族;而普鲁士虽为一个新独立国,领土不及奥地利的一半,但其国民几乎都是日耳曼人。 因此,关于日耳曼邦联的领袖由谁担任的问题,使奥普两国产生了激烈的冲突。他们彼此抗衡的舞台是法兰克福的邦联会议,参加会议的代表,全是由各邦国选出来,代表各国君主的大公使。后来,此会议便成为俾斯麦独领风骚的政治舞台。 因此“德意志”只是地理名称,完全不具有政治和国家意义。可是战败的德意志相继出现了壮烈的爱国者,其中最著名的是斯坦因。他因受拿破仑忌恨而被放逐国外,乘坐雪橇经奥地利逃到俄罗斯,寻求俄国皇帝的庇护。后来当拿破仑攻打俄罗斯时,他曾向俄国皇帝建议在莫斯科采用坚壁清野的战略。 拿破仑垮台之后,斯坦因回到德国,改革行政,解放了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二的农奴,并宣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建立了新兴德国的基础。斯坦因死后,奥登堡继承其遗志,至夏恩霍斯特执政时,首次实行全国征兵制,建立了精锐的普鲁士陆军。 当时欧洲的最大困扰就是君主专制的问题。觉醒的民众逐渐从封建专制的君主手中夺回属于人民的权利,这是时代的潮流。可是在维也纳缔结同盟的俄、奥、普三国君主,却一意维持君权,压抑民权。 反对君权所产生的民主主义思潮,与民族主义思想相结合,形成了欧洲各国的民主运动,这个运动的目的在于建立同一民族的统一国家,为了实现这一理想而要求人民团结起来奋斗。 深受拿破仑侮辱的日耳曼民族就是因为发起了这种民主爱国运动,才在滑铁卢战役中参加了反法联军,同英军等携手一起击败了强大的拿破仑军队。 但是,由于普鲁士进行了政体改革,而普鲁士的改革并非由下而上,而是由上而下,是在专制政体下从事改革,因而也是日耳曼民族感到的最大矛盾。 因为,德意志若想统一,必得借助普鲁士国王的领导,但若仍采取君主专制,那么其他三十多个小君主必然不甘居于普鲁士国王之下,德意志也就不可能统一。 如此看来,想要统一德意志必须放弃君主政体而采用民主政体,也就是将普鲁士国王的专制君主制改为君主立宪制。 因为有这些矛盾存在,所以统一德国的运动迟迟未能施行。虽然日耳曼民族有坚强的国民性和伟大的文化,但因自由主义者的偏激理论和保守主义者的冥顽不化,以致遭到全欧洲的轻侮嘲弄。 18世纪时,欧洲流行这么一句话:“法国占有陆地,英国占有海洋,而德意志拥有的是天上的浮云。” 当时人们都认为德国人是活在哲学概念与诗歌音乐的世界里,是一个不重实际的民族。 但是德国应该不缺少有政治天分的人才。它曾出现过华伦斯坦,而仅一百年前,也出现过腓特烈大帝。所以在这种诸邦分裂的时代里,应该有英雄出现才对,究竟谁会是第二位华伦斯坦呢?全德意志人民都在期待着英雄出现。 俾斯麦就是在这种期盼中诞生的。P3-5 序言 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生于1815年,卒于1898年。他曾担任德国首相和外交大臣,对德国“从上至下”的统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对德国形成了深刻影响。他是德国有名的“铁血宰相”。 1815年4月1日俾斯麦出生于普鲁士兴奥森一家容克大贵族家庭,他的童年是在他父亲的庄园里度过的。大学期间,他曾与同学作过二十七次决斗。1835年于柏林大学毕业后,俾斯麦回到老家管理自己的两处领地。强壮的体格、粗野的个性、对待农民的残忍、追求目标的毅力和不择手段的态度,构成俾斯麦鲜明的性格特点。 1848年,德国柏林爆发革命,俾斯麦在自己的领地上组织起军队,准备武力镇压革命。1851年~1858年,他担任普鲁士邦驻德意志联邦代表会的代表,1859年任驻俄大使,1861年改任驻法大使,1862年出任普鲁土首相兼外交大臣。 同年9月,在普鲁士议会的首次演说中,他大声宣称:“德国所注意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权力……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俾斯麦的“铁和血”,是他统一德国的纲领和信条,他的“铁血宰相”的别称也由此而得名。俾斯麦正是凭借这种暴力,大胆而又狡猾地利用国际纠纷和有利时机,决定性地使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道路统一起来。 第一步是1864年初挑起对丹麦的战争。把属于丹麦的石勒苏益格一荷尔施泰因两公国(居民多数为德意志人)并入德国。 第二步是1866年挑起对奥地利的普奥战争。1866年7月3日在萨多瓦战役中,普鲁士获得决定性的胜利。根据1866年8月的布拉格和约,奥地利退出德意志联邦,普鲁士兼并了荷尔施泰因以及战争中站在奥方的几个德意志联邦诸侯国,统一了德意志的北部和中部,建立起在普鲁士领导下的北德意志邦联。 第三步是1870年的普法战争。1870年9月17日,在俾斯麦的挑衅下,法国向德国宣战。拿破仑三世吹嘘说,这只是一次“到柏林的军事散步”。但他碰到的已不是昔日的普鲁士,而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坚决反对分裂的德意志民族。1870年9月2日,德军在色当战役取得对法国的决定性胜利,生俘了拿破仑三世。至此,统一南德的障碍已除,德国的民族解放战争的任务已经完成。俾斯麦驱兵直入巴黎。1871年1月18日在巴黎凡尔赛宫宣告了德国的统一,成立了德意志帝国。俾斯麦也同时出任德意志帝国的宰相。 俾斯麦统一德国后,执行为大资产阶级和贵族地主阶级利益服务的政策,推动了德国经济的发展,但他的“铁和血”却没有因此而停止,1871年他参与镇压了巴黎公社武装起义。在国内,他加紧镇压德国工人运动;对外组织军事集团,极力巩固德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同时,在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掠夺殖民地,同英国争夺世界霸权。 1888年,威廉二世继位,在很多问题与俾斯麦上出现分歧,在以后的残酷权力斗争中俾斯麦渐渐感到心灰意冷。1890年,七十五岁高龄的俾斯麦向威廉二世提出辞呈,正式下野。 1898年,八十三岁的奥托·冯·俾斯麦在故乡的庄园中逝世。闲居期间完成了回忆录《思考与回忆》。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俾斯麦(德意志帝国第一任总理)/图说中外名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定初//黄萍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巴蜀书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310087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5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0 |
出版时间 | 2012-09-01 |
首版时间 | 2012-09-01 |
印刷时间 | 2012-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3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35.167-43 |
丛书名 | |
印张 | 1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四川 |
长 | 224 |
宽 | 165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