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向前进(一个青春时代的奋斗史)
内容
试读章节

开始的第一年,我和师父直接接触的机会并不太多。他只是威严地背着手,在练功场的一端,远远地看着我们。刚入门的弟子,大多由大师兄徐鹏君带领,练习基本功夫。

在少林寺的前三年,生活是枯燥的:跑步,爬山;爬山,跑步。冬天的凌晨五点,夏天的四点,少室山上,总会见到一条黄色和灰色线在山路上迅速移动。那就是我们这帮少林弟子在进行素质训练。

素质训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就是跑步。

跑步,从少林寺跑到登封市区,再返回来,几乎相当于一个半程马拉松。

跑步,从少林寺跑到山上的达摩洞,再从达摩洞折返山下。山很陡,斜坡处大概四十五度角。弟子们要跑着上去,跑着下来。俗话说:“望山跑死马”,又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跑下山的过程,往往是手脚并用爬下来的过程。有时候,力气用得过猛,一个俯冲,整个人从坡下滚下去,摔得头破血流。

一趟跑下来,衣服被汗湿透,又被体温烘干,背上的衣服出现白花花的一片。师兄弟告诉我,那是身体里的盐分。我觉得嗓子里辣辣的,气管像针刺了一样。

而这,不过是拉开韧带的准备活动。一般来说,上午是训练,下午学习文化课,晚上还要将当天的训练内容复习一次。电影里说:“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这三样,都需要下盘功夫。

在少林武功里,下盘是功夫的基础。因此,腿功就是我们这些入门弟子开始训练的主要内容,每天都要踢腿、劈腿,马步、虎步、扑步。跑步慢了,也会被师父罚扎马步。马步看似简单,练的主要是大腿上的肌肉。一般人扎马步几分钟,大腿的肌肉就会打哆嗦,而我们一扎就是三个小时,时间不到不让下来,腿酸疼得打哆嗦也不行,哭也不行。有人专门站在身后监督,拿着棍子打。一棍子下去,屁股肿得老高,打完后继续扎马步。

第二天起床,我用力一翻身,居然从床上掉了下来。我这才发现,我的腿几乎失去了知觉。腿僵直得像两根木棍,膝盖一弯就疼,疼得身体失去了平衡。脚底也疼,晚上睡觉太累了,忘了脱袜子,早晨的时候才发现,袜子的一部分,已经被凝结的血块牢牢地粘在了皮肤上。

然而,依然要继续训练,依然要跟着跑下来。顺手顺脚也要坚持下来。训练量每天都会有一点增加,每增加一次,疼痛就加剧一分。我以为我要死了。

终于有天早晨,起床的时候,我不再觉得疼了。这时候,我的韧带已经全部撑开,我下腰,能弯成整整一圈,头能钻到裤裆里。

过了一段时间,我开始学习套路。一般来说,三年过后,可以开始学习各种拳法套路。在我们师兄弟中有一句话,套路“好学难练”。学动作、招式都很容易,可是每个招式都有很多讲究,比如说出拳,右手出拳要有很快的速度和爆发力,同时左手还要化解对方进攻,抻拳,一抓一钩,把这个最简单的练好都不容易。

我学的第一个套路非常简单,五步拳。五步五个动作,这五步学会了,就六步、七步,慢慢地加上去。我学套路学得快,师父夸我“悟性不错”。更多的时候,我们是跟着师伯释延闻练功,师父更多的时候在寺院里。

少林寺的饮食还是不错的。虽然没有妈妈烙的饼好吃,面条也没有妈妈做得软,汤汁调和得香,但比起家里,已经好太多了。第一个星期下来,我们的饭碗里,竟然出现了猪蹄,而每顿饭也都会有鸡蛋。

“大师兄,做和尚也能吃肉吗?”

大师兄乐了:“我们是练武,是俗家,不是真正的出家为僧,吃素的身体谁受得了?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啊。”

为什么武僧就能吃肉呢?我还是不太明白。不过,有肉吃就是好事情。

第一年,我的手上就长满了茧子,跟父亲的手有一拼了。我也长了个子,虽然不算长得最快。我的身体也慢慢强壮起来了。洗澡的时候,师兄弟们喜欢互相比较身上的肌肉。开始的时候,我很为自己的瘦弱自卑。但慢慢地,我弯起胳膊,上臂也有一团一团的小肌肉了。

“宝强快成大人了嘛。”听到这话,我还是很得意。

“快点长大,快点把功夫练好,这样下次导演来挑演员的时候,就可以看到我了。”每天,我都对自己说。

进入少林寺才发现,少林寺的生活不是我想象的那样:进了少林寺,学了武艺,就可以拍电影,做大明星了。这些与我对于少林寺的想象完全不一样。

后来,我才知道觉远和尚,也就是李连杰,他并不是和尚。他的功夫也不是在少林寺学习的,而是在北京一个叫做什刹海体校的地方学的。他能演那个电影,不是因为他是少林弟子,而是因为他当时已经是全国武术比赛的冠军。

“那个坏蛋王仁则呢?”

扮演王仁则的于承慧,是山东体育学院的教授。

“觉远的师父呢?”

扮演师父的于海当时是山东体育技术学院的总教练,是国内螳螂拳名家。后来,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所拍摄的多部武打影片中都有他的身影。

电影中的那些少林寺和尚都不是少林寺出来的。那些人都是武术运动员,这让我有点失望。但后来又得知,虽然主演很多都是武术运动员,不是少林弟子,但很多师兄师弟们都参加过电影的拍摄,作为替身,或者是群众演员。

这是我第一次听说拍电影除了演员以外,还有一个名词叫做“群众演员”。

参加过拍摄的师兄和师父、师叔们,有时也津津乐道着电影里的花絮。每当此时,我总是听得津津有味。

原来,《少林寺》这部电影是1980年拍的。那时我还没出生啊。

据说,李连杰当年每天才拿一元钱。

“要练武,莫怕苦”;“要练功,莫放松。”这是影片中觉远和尚常说的口头禅。据说,在拍摄中李连杰特别能吃苦。在一次练习对打中,对方失手,一枪刺来擦破了他的额头,鲜血直流,别人吓慌了,他却没有害怕,叫随队医生缝了几针后,又参加拍摄练习。

P89-91

书评(媒体评论)

冯小刚: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王宝强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柳云龙:从没学过表演的王宝强,身上有那种特别本色的感觉。

康洪雷:成功的最后两级台阶,不是能力,不是学识、学历、人际关系,恰恰是你生命最原生态的那个东西,是你的本质。

李杨:他身上质朴的东西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质朴,还有感恩的心。

刘若英:将我的歌送给他“每个梦想都值得灌溉,汗水眼泪成了雨滴就能滋润大地。每个不放弃的孩子都应该被宠爱,他们是世界的未来。”

刘德华:笨小孩依然坚强得像石头一块,他是老天的宝贝。

葛优:二十一世纪最缺的是什么?王宝强。

王海波:人因梦想而伟大,梦想因爱而成真。

目录

李杨 序 老实做人认真演戏

康洪雷 序 伏首谦卑迎高局

柳云龙 序 没有演员能“演”得这样真实

石建平 序 王宝强的“真诚”之旅

王海波 序 带着爱去工作

自序 我就是许三多

第一卷 画传

第二卷 语录

第三卷 向前进

第一章 我有一个梦想

 我的倔是遗传。

妈妈说,爸爸骗了她。爸爸打我,就像打小猪一样。

 香橡皮、新衣裳,糖纸,一个都没有。

 我梦见自己成了觉远。

妈说:“谁知道以后会怎样,在镜子里了。”

第二章 “出家”少林寺

 在哭泣中“出家”。

师父摸着我的头说:骨脉不错。

日记之一:我哇哇大哭,一辈子种地没意思

 我心里想的,全是怎么才能拿刀子捅了他。

师父突然给了我一鞭腿。

日记之二:一口气翻五十个跟头,我以为是在拍电影

 接受命运安排,做个农民?

那次探亲,我的腰上添了一个大疤痕。

日记之三:拿着烧火棍“出国”

第三章 “北漂”:青春残酷

 火车上蹲了四个小时马步。

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吊车、脚手架,一切都在向上,向上!向上!

日记之四:想起了“铁道游击队”

 六个人挤在一间地下室里。

这座楼里所有被遗弃的东西:废水、垃圾,就在我头上经过.

 上趟厕所回来还能看到你,就叫成功。

“你,姓名,电话。”我又学会了一个新词儿:AA。

日记之五:一个月二十块钱的房子

旁边是臭水沟、煤场,厕所在两百米外的大街上。

 “你傻啊,怎么是真摔?”

我又被踹了一次。我听见自己的喉咙里发出了“啊——”的惨叫声。

日记之六:一次搬着十二块砖,看不见自己的背影

 葛优摸了一下我的头。

一个每天只挣二十五元的建筑工、清洁工,花大笔钱去洗照片,这不是疯了是什么?

日记之七:大年初三的深夜,一口气吃了五个馒头

第四章 生死《盲井》

 一个河南人没有档期,拣来的主角.

日记之八:“我叫王宝强”说得有气无力

 李杨是我的福星。

日记之九:丢了四个剧本,李杨导演狠训了我一通。

 煤矿砸死了两个人,女主角跑了。

日记之十:我无路可跑

 一笔巨款,我的第一部电影的工资是一千五百元。

日记之十一:把十块二十块的债都还了

 用一碗刀削面庆祝,一个民工的“金马奖”之旅。

日记之十二:一会儿睡,一会儿醒,脸都笑僵了

日记之十三:一个电话,是拍《大腕》的那个冯小刚吗

附录:你有一部作品

第五章 为什么是“傻根”

 “傻根儿,我要杀了你。”刘德华喊着说。

 刘若英说:“你想想咱们马上就要分开了。”顷刻间我泪如雨下。

日记之十四:“你吹吧,和刘德华演电影”

 《天下无贼》放映第二天,有人问:“你,是那个傻根儿吧?”

日记之十五:对着马说,还是对着狼说

 “你有档期吗?”冯小刚导演问。

日记之十六:第一次见面,冯导给我喝红酒

第六章 阿炳是怎样炼成的

 看《盲井》.柳云龙拍板:“阿炳非他莫属”。

 苦练两个月.阿炳的“耳朵”动了。

 给安在天吃“糖”引起的故事。

柳云龙“公报私仇”。

附录:《暗算》如果先播出,大家肯定先叫他阿炳

日记之十七:你是怎么演的

 单相思,我笨拙的初恋。

 “什么衣服值一千五百块?”我妈惊讶极了。

一个儿子的愿望。

日记之十八:博客日志·成长的烦恼

第七章 谁是许三多

 徐帆老师问我:“那武打片,你是男主角吗?”

 冯导给我五个字:“憨、傻、孬、木讷。”

 编剧兰小龙说:“我很愤怒,搞不清楚他是许三多还是王宝强。”

日记之十九:那些“傻事”怎就变成了好事

 第一次“杀人”,我想明白了,这就是成长。

日记之二十:还记得八岁时的那个梦吗

附录:许三多就是他

 白岩松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许三多“触发”的条件反射。

附录:在中国,人人都爱许三多

第八章 我的青春集结号

 中国兄弟连,不许撤退。

 不折不扣的”和尚戏”。

冯小刚说这部电影把他“拍伤了”。

 每一个牺牲都永垂不朽。

第九章 我上春晚的幕后故事

 “春晚?真的假的?”我连夜飞回北京。

台前幕后,在春晚舞台上的十五分钟.

 捐款五万变成一千元。

地震灾区捐款真相。

 我们都会好好活下去。

“你来演这个毒枭。”他告诉我的时候,我不是没有犹豫。

序言

王宝强来电话说:“李杨叔叔,我要出书了,请你给我的书写个序。”我马上就答应了。可是过后一想我写什么呢?说实话,这是我人生第一次给别人的书写序。想想2001年的冬天,我正在为我的第一部故事片《盲井》选演员,王宝强和其他几个孩子被副导演鲍振江带到宾馆房间,他那有些雀斑的脸颊被冻得有两块山里红。我并没有让这些孩子们做小品或者来一个“啊,长城……”之类的朗诵,只是问了问他们家里的情况。王宝强一直溜边儿站着回答我的问题,自始至终都没有敢正眼看我一下。虽然他是个农村的孩子,没学过表演,没演过戏,但是这一切都没有关系。谁敢说农民不能当演员,农民的表演就一定比电影学院或者戏剧学院教出来的学生差呢?王宝强那坎坷的经历打动了我,他那真实的表情,朴素的气质和憨憨的笑容让我当时就做出用他的决定。这个决定改变了王宝强的命运。

时间过得真快,王宝强现在已经成了中国当红的电影明星之一了。王宝强曾经对我说过:“李杨叔叔,我的好多第一次经历都是你带给我的。第一次演电影,每一次挣那么多的钱,第一次住高级宾馆,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出国,第一次得奖……”很多的“第一次”成了我和王宝强的机缘。不错,是我为他提供了机会,带领他走入电影艺术的殿堂。但是没有我的朋友台湾导演陈国富的穿针引线,没有冯小刚和康洪雷导演的大力扶持和培养,王宝强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的。不过,最最关键的还是王宝强自己。他的成功跟他自己的努力奋斗和做人是分不开的。

王宝强不是俊男,家里没有任何势力或者实力,也没有进过这大学或那学院学习过表演,为什么他就红了呢?仅仅是他运气好吗?娱乐圈是个名利场,多少人削尖了脑袋往里钻,多少演员为了出名,不是用心地去认真工作,好好塑造角色,而是不惜用各种手段,甚至不顾礼仪廉耻用下三滥的手段制造八卦新闻,制造矛盾来吸引眼球,来搏出位,但是王宝强不是靠这些获得成功和出名的。在拍摄《盲井》的时候,由于一些人为的原因我们被迫停止拍摄,不少演员和工作人员在一些人的挑唆下离开了剧组,甚至女主角都不辞而别,但是王宝强没有走,他坚持拍完了。为了真实,我们冒着塌方和瓦斯爆炸的危险,在三百多米深的井下拍摄三十多个小时,王宝强没有退缩,他坚持下来了。在冰天雪地里王宝强发着高烧继续拍摄,他坚持下来了。他的努力,他的汗水,他的这些在当时许多人眼里很傻的那份“坚持”带给了他成功。他的“傻”,他的“憨”,他质朴的笑,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他的努力奋斗获得了应有的回报。王宝强获奖后没有过河拆桥,没有恩将仇报,仍然保持着他质朴的一面。这恐怕也是他能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2003年当王宝强获得台湾金马电影节最佳新人奖时,我对他说:“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你的路还很长。我十八岁到国家话剧院(原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当演员时,我母亲和我的老师送给我一句话,我现在送给你,就是:“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演戏。”

时间一晃,五年过去了。王宝强要出他的第一本书了,里边记录了这二十几年来他的奋斗经历和成长过程。我祝福他。我送给他的还是那句话:宝强,你今后的路还很长,诱惑颇多,要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演戏。好自为主。

内容推荐

这是一个关于理想、奋斗和成长的故事。

“傻根”“阿炳”“许三多”,谁才是真正的王宝强?

一个农村孩子八岁时的梦想,在十六年后变成了现实。这不是传奇,为了这个梦想,他在少林寺学艺六年。为了这个梦想,他在北影厂的门口蹲候三年,只为有一个说台词的角色。为了这个梦想,他在工地上搬砖、运沙,挥汗如雨。为了这个梦想,他和所有一样有梦想的年青人一样,离开家乡,走在奋斗、成长的路上。

他用十六年,完成了这个青春时代的奋斗史。他用不抛充不放弃的精神制造了一个喧器时代的梦。每个梦想皆能成真。

王宝强独家陈述关于命运,关于机缘,关于成长,关于情感,关于亲情的全方位思考。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关于理想、奋斗和成长的故事。“傻根”、“阿炳”、“许三多”,谁才是真正的王宝强?一个农村孩子八岁时的梦想,在十六年后变成了现实。这不是传奇,为了这个梦想,他在少林寺学艺六年。为了这个梦想,他在北影厂的门口蹲候三年,只为有一个说台词的角色。为了这个梦想,他在工地上搬砖、运沙,挥汗如雨。为了这个梦想,他和所有有梦想的年轻人一样,离开家乡,走在奋斗、成长的路上。

他用十六年,完成了这个青春时代的奋斗史。他用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制造了一个喧嚣时代的梦。每个梦想皆能成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向前进(一个青春时代的奋斗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宝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43664
开本 16开
页数 2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08-07-01
首版时间 2008-07-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78=76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9:5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