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影响孩子一生的中国艺术名作
内容
编辑推荐

为了让广大读者朋友,尤其是青少年朋友,能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和欣赏中国艺术这一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影响孩子一生的中国艺术名作》精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艺术名作百余件,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对雕塑、书法和绘画三大门类进行较扼要的介绍。本书由四川师范大学黎孟德主编并撰写部分篇目。

内容推荐

中国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宏博华赡,既有与其他国家和民族艺术形式相同而风格迥异的部类(如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又有其他国家和民族所没有的独特艺术形式(如书法、篆刻),是世界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为了让广大读者朋友,尤其是青少年朋友,能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和欣赏中国艺术这一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影响孩子一生的中国艺术名作》选择了“快读”这一形式,精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艺术名作百余件,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对它们进行较扼要的介绍。

《影响孩子一生的中国艺术名作》只选取了雕塑、书法和绘画。时间,是从远古到现代。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快读”这些艺术名作,我们设置了背景搜索等一些栏目,从不同的侧面介绍这些名作,帮助读者轻轻松松地对它们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本书由四川师范大学黎孟德主编并撰写部分篇目。

目录

雕塑

陶塑人面/(仰韶文化时期)/佚 名

青铜纵目人面具/(古蜀)/佚 名

人面纹方鼎/(商)/佚 名

鸮 尊/(商)/佚 名

秦兵马俑武将俑/(秦)/佚 名

马踏匈奴/(汉)/佚 名

击鼓说唱俑/(东汉)/佚 名

马踏飞燕/(汉)/佚 名

四神瓦当/(汉)/佚 名

齐武帝萧赜景安陵天禄/(南北朝?齐)/佚 名

石雕坐佛/(南北朝?北魏)/佚 名

彩塑一铺/(南北朝?西魏)/佚 名

胁侍菩萨/(南北朝?北魏)/佚 名

菩萨立像/(唐)/佚 名

飒露紫与丘行恭像/(唐)/佚 名

大卢舍那佛/(唐)/佚 名

骆驼奏乐俑/(唐)/佚 名

胡人头像/(唐)/佚 名

乐山大佛/(唐)/佚 名

鎏金舞马衔杯壶/(唐)/佚 名

慧能坐像/(宋)/佚 名

罗汉群像/(宋)/佚 名

养鸡女/(宋)/佚 名

银 槎/(元)/朱碧山

大阿福/(清)/佚 名

渔樵问答/(清)/张长林

书法

甲骨文/(商)/佚 名

毛公鼎/(西周)/佚 名

石鼓文/(东周)/佚 名

泰山刻石/(秦)/李 斯

礼器碑/(汉)/佚 名

乙瑛碑/(汉)/佚 名

石门颂/(汉)/佚 名

宣示表/(三国?魏)/钟 繇

兰亭序/(晋)/王羲之

鸭头丸帖/(晋)/王献之

爨宝子碑/(晋)/佚 名

郑文公碑/(南北朝?北魏)/郑道昭

瘗鹤铭/(南北朝?梁)/佚 名

九成宫醴泉铭/(唐)/欧阳询

大唐三藏圣教序/(唐)/褚遂良

大字麻姑仙坛记/(唐)/颜真卿

古诗四帖/(唐)/张 旭

自叙帖/(唐)/怀 素

玄秘塔碑/(唐)/柳公权

黄州寒食诗帖/(宋)/苏 轼

松风阁诗/(宋)/黄庭坚

蜀素帖/(宋)/米 芾

仇锷墓碑铭/(元)/赵孟頫(“頫”改为简体)

和子由论书手卷/(明)/董其昌

行书字轴/(清)/王 铎

昔耶之庐记墨说/(清)/金 农

篆书轴/(清)/邓石如

行书四条屏/(清)/刘 墉

《抱朴子》佚文/(清)/赵之谦

行书苏轼诗屏/(清)/何绍基

语 摘/(清)/康有为

绘画

龙凤人物图/(战国)/佚 名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汉)/佚 名

《洛神赋》图/(晋)/顾恺之

历代帝王图/(唐)/阎立本

江帆楼阁图/(唐)/李思训

送子天王图/(唐)/吴道子

雪溪图/(唐)/王 维

簪花仕女图/(唐)/周 昉

照夜白/(唐)/韩 幹

五牛图/(唐)/韩 滉

伎乐图/(唐)/佚 名

韩熙载夜宴图/(五代)/顾闳中

匡庐图/(五代)/荆 浩

关山行旅图/(五代)/关 仝

龙宿郊民图/(五代)/董 源

写生珍禽图/(五代)/黄 筌

秋山问道图/(宋)/巨 然

读碑窠石图/(宋)/李 成

溪山行旅图/(宋)/范 宽

早春图/(宋)/郭 熙

墨竹图/(宋)/文 同

芙蓉锦鸡图/(宋)/赵 佶

清明上河图/(宋)/张择端

万壑松风图/(宋)/李 唐

踏歌图/(宋)/马 远

富春山居图/(元)/黄公望

渔庄秋霁图/(元)/倪 瓒

渔父图/(元)/吴 镇

三友百禽图/(明)/边景昭

庐山高图/(明)/沈 周

溪桥策杖图/(明)/文徵明

春雨鸣禽图/(明)/唐 寅

人物故事图册(吹箫引凤图)/(明)/仇 英

黄甲图/(明)/徐 渭

荷花鸳鸯图/(明)/陈洪绶

仙山楼阁图/(清)/王时敏

荷石水禽图/(清)/朱 耷

淮扬洁秋图/(清)/石 涛

设色花卉册/(清)/恽寿平

竹石图/(清)/郑 燮

高邕之像/(清)/任 颐

桃实图/(清)/吴昌硕

奔马图/徐悲鸿

群虾图/齐白石

长江万里图/张大千

试读章节

《骆驼奏乐俑》唐三彩。通高66.5厘米,长42厘米。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1957年,在西安南郊一号唐墓中出土了一件唐三彩驼载奏乐俑。墓主人鲜于庭海,出身军伍,死时官至将军、上柱国。这件驼载奏乐俑的驼峰平台上有乐俑4个、歌舞俑1个,多为深目高鼻的胡人。

在这件骆驼俑背上的狭小舞台上,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唐代历史的风情画:经过唐初贞观之治,到了开元年间,唐帝国达到了全盛。首都长安是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规模和繁荣程度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长安城内,居住着众多的外国人。还有西域来的胡人、胡商。随着箜篌、琵琶等胡乐传人中国,来自西域的胡旋舞、胡腾舞在长安风靡一时。唐王朝以宏大的气魄,将中外新旧舞乐加以收入、改编、补充和排演,出现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的历史场景,

这组舞乐俑的立体形象,可使人想起以长安为起点,横穿亚洲的丝绸之路,想起在这条友谊之路上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盛况,以及长安作为当时国际都会的繁荣,盛唐时代。西域的音乐、舞蹈正是通过丝绸之路,由风尘仆仆的骆驼队传人内地的,而大量的丝织品则通过这些沙漠之舟运往西方,从而使中国获得“赛里斯”(丝国)之称。

作品赏析

在出土的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是两个很重要的表现内容,而最为成功的。就是这一具《骆驼奏乐俑》。

丝绸之路开通以后,骆驼也就从西域的沙漠来到了内地。它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奇特的长相,立刻受到人们的喜爱,也成为艺术家创作的对象。《骆驼奏乐俑》中的这一匹骆驼,四条腿稳稳地站着,头部高昂,似乎在引吭长鸣。一变“沙漠之舟”笨拙呆滞的样子,有轻健之感。驼背上有驼架,架上垫有一条长形的彩色毯子,两侧下垂。

驼背平台上有5个男乐俑,都头戴软巾,身穿圆领窄袖长衣,4人手执龟兹琵琶等乐器,盘腿环坐于平台毡毯上。中间立一男俑,正在大声歌唱。四个奏乐俑,一个奏琵琶,一人吹觜篥,二人拍鼓。

这组舞乐俑,从其形态、风格分析,可以确定是盛唐时的作品,乐俑所用的乐器大部分是胡乐,而舞乐者中有胡人也有汉人。

从美学上看,这尊骆驼载乐俑和前代雕塑艺术比较起来,有所发展,首先,骆驼高昂的头与驼背上的人物构成了一种呼应。骆驼向上高昂的头部与脖子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引吭高歌,与正在奏乐的气氛很协调,似乎骆驼也听懂了音乐:而驼背上的5个人也巧妙地被组织起来。这种关系又外化为人物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整体上,人物构成一锥体,压在骆驼四肢之间,使前倾的骆驼脖子与头不至于显得太重,整体造型稳重而又不乏灵动与变化。造型的灵动基本上来自骆驼脖子所构成的S形,人物之间也有一种动态的关系。

收藏佳话

清光绪年间,连接开封到洛阳的汴洛铁路(今陇海铁路的前身)开始修建。工地上发掘出大量的唐墓,于是盗墓者和古董商蜂拥而至,掠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

在出土的文物中,有许多带彩釉的陶器,开始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把它们随地丢弃。甚至砸摔。直到后来被大学者罗振玉发现,不惜以重金购回研究,并作了介绍,这些陶器才一夜之间身价百倍,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珍品。因为这些陶器上多黄、白、绿三色彩釉,所以被命名为“唐三彩”。

现在,许多唐三彩的珍品被珍藏于各地博物馆,也有一些被私人收藏。遗憾的是,还有许多唐三彩的珍品,被外国侵略者掠至海外,收藏于国外的许多博物馆中。

流风遗韵  虽然我们认识唐三彩的时间较晚,但是,作为一种陶瓷的烧制工艺,却在唐以后的宋元咀清各代被继承和发展着。

宋代的三彩,继承了唐代以黄、白、绿三色为基调的传统,但是又有自己的特色。唐三彩是以黄色为主调的,而宋三彩则以绿色为主调,其题材内容也较唐三彩有发展。

唐三彩还受到世界许多国家人民的喜爱,仅据报载,在日本、朝鲜、印度、印度尼西亚、爪哇、埃及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唐三彩出土。这些唐三彩,或是通过“丝绸之路”,或是通过海上舟楫传去的。至今,还有许多唐三彩的珍品,被收藏于世界各地的许多博物馆中。

不仅如此。由于对唐三彩的喜爱,一些国家还学习唐三彩的烧制技术,比如日本和朝鲜,都有仿制的三彩作品出土。这就是著名的朝鲜“新罗三彩”御日本的“奈良三彩”。

唐三彩,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P56-58

序言

中国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宏博华赡,既有与其他国家和民族艺术形式相同而风格迥异的部类(如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又有其他国家和民族所没有的独特艺术形式(如书法、篆刻),是世界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为了让广大读者朋友,尤其是青少年朋友,能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和欣赏中国艺术这一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我们选择了“快读”这一形式,精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艺术名作百余件,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对它们进行较扼要的介绍。

艺术的包容量是非常巨大的。限于篇幅,我们不可能照顾到每一种艺术门类,在这里,我们只选取了雕塑、书法和绘画。时间,是从远古到现代。限于篇幅,我们的选择或许会挂一漏万,但是,我们所选取的,绝对都是精品,是“名作”。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快读”这些艺术名作,我们设置了以下一些栏目,从不同的侧面介绍这些名作,帮助读者轻轻松松地对它们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

背景搜索 对该作品的性质、尺寸、作者、时代、风格、流派、收藏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作简要介绍。了解这些背景知识,对理解和欣赏作品是非常重要的。

作品赏析 是全书的主体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说赏析。

作者隽语 荟萃作者对艺术创作的精辟见解,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作者和作品。

见仁见智 收集了历代名人对作者和作品的评论文字,贵精不贵多,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作者和作品。

收藏佳话 旨在介绍作品在发掘、流传、保存、转移的过程中,历经坎坷的轶闻趣事。

流风遗韵 介绍该作者或作品在艺术发展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以及对后世风格流派形成的影响。

有的栏目,如“作者隽语”、“收藏佳话”等缺乏相应的资料,,我们也就只好暂付阙如了。

本书由四川师范大学黎孟德主编并撰写部分篇目。参加编写的人员有:王菱(绘画)、王庆(绘画)、萧雪梅(绘画)、夏天(雕塑)、杨菁(雕塑、书法)、蔡金廷(书法)。图片提供者:黎孟德、罗韵希。摄影作者:罗韵希、黎孟德。

本书特聘请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美术学博士生导师欧阳中石为顾问。

愿本书能成为青年朋友们学习和欣赏外国艺术的好伴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影响孩子一生的中国艺术名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黎孟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1135200
开本 16开
页数 3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96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4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052
丛书名
印张 24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36
168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4:5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