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鱼喷“火”》、《树懒出点子》、《“育男室”和“育女室”》、《蚜虫出新闻》、《京京尾巴上的“辫子”》、《不奖鱼儿不捉鼠》、《蚕宝宝喝牛奶》、《怕羞的赤膊鸡》、《天外来客》、《第三只眼睛》、《会喷血的眼睛》、《圈儿圈儿圈儿》……张铁苏编写的《蜗牛坐火箭》收录的作品构思巧妙、生动。
图书 | 蜗牛坐火箭/中国原创科学童话大系 |
内容 | 编辑推荐 《火焰鱼喷“火”》、《树懒出点子》、《“育男室”和“育女室”》、《蚜虫出新闻》、《京京尾巴上的“辫子”》、《不奖鱼儿不捉鼠》、《蚕宝宝喝牛奶》、《怕羞的赤膊鸡》、《天外来客》、《第三只眼睛》、《会喷血的眼睛》、《圈儿圈儿圈儿》……张铁苏编写的《蜗牛坐火箭》收录的作品构思巧妙、生动。 内容推荐 张铁苏编写的《蜗牛坐火箭》收录的作品构思巧妙,故事生动,科学知识丰富,融科学性、文学性、趣味性于一体,使小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中,不仅可以提高文学素养,还能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有利于增长知识,培养想象力,激发起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目录 找洞 借刀 各种各样的针 蜗牛坐“火箭” 痒痒球 巧妙的伪装 会变的“小鱼虫” 根儿根儿 是草?是虫? 鸭妈妈开刀 冠军采访记 一篮“黑头发” 黑痣和虫斑 花花浇花 南南找“嘴巴” 雄南瓜雌南瓜 蜜蜂变苍蝇 两把种子 小蜜蜂看瓜果 看年龄 小红树打电话 救命的颜色 动物邮电所 小孤儿 麻雀迎客 乌鸦报讯 爱的误会 活捉纵火犯 肚子朝天的鱼娃娃 火焰鱼喷“火” 树懒出点子 “育男室”和“育女室” 蚜虫出新闻 京京尾巴上的“辫子” 不奖鱼儿不捉鼠 蚕宝宝喝牛奶 怕羞的赤膊鸡 天外来客 第三只眼睛 会喷血的眼睛 圈儿圈儿圈儿 绝食 不是一家人的一家人 危险的“吊床” 蚜虫探案 鸭子上当 乌鸦涂黑 可悲的下场 看门狗失业 贝贝找眼睛 麻雀开刀 争斗 黑颈鹤出世记 海鸥敲蛋 狐狸找“门” 兔哥哥自己害自己 可怕的眼睛 田里的“老虎” “老鼠”磨墨 试读章节 梦里,珍珍的背带裤子上掉了一颗纽扣。她大声喊:“奶奶,快拿针来。” 珍珍这一喊,许许多多的针都被喊来了。 别针问:“你要别手帕吗?就请用我吧!”珍珍摇摇头。 注射针喊道:“你要打针吗?我给你打。”珍珍连连摇头:“不要,不要。” 指南针说:“你要去旅游吗?我可以为你辨认方向:东、西、南、北。你只要按照我上面的指针,就可以找到目的地。”珍珍还是摇着头。 秒表上的秒针说:“你要跑步吗?我为你记时,我记录的时间很精确。”珍珍不好意思地拎着裤子摇头。 珍珍指着一根长长的铁棒问:“你是什么?” 铁棒说:“我是避雷针,我可防止高楼遭雷击。” 珍珍的背带裤落下来了。她哭喊着:“别的针我不要,我只要缝衣针。” 珍珍哭醒了。她见奶奶手里拿着针缝衣,于是甜甜地笑了。 住在竹林子里的蜗牛,春天一到,就开始爬动起来。他们见春笋从地下钻出来,就把它当作火箭,直往上爬。 一只花蜗牛爬上了竹笋的顶尖,说是坐上了“火箭”,就舒舒服服地打起瞌睡来。直到春雨打在他的背壳上,他醒来大吃一惊:临睡前,自己离地面只有5—6厘米高,现在怎么升到30厘米了? 被花蜗牛爬着的撑篙竹说:“雨后春笋蹿得高,我一昼夜可蹿高30厘米,你还不知道吗?” “当真?”花蜗牛乐得眉开眼笑,“你蹿高,我也升高,这才叫‘坐火箭’,够意思!” 花蜗牛居高临下,向四周东看看,西瞧瞧,忽然看到对面的竹林里,黑蜗牛也爬上了竹笋,只是比他低了一截。于是,他喊道:“黑蜗牛,黑蜗牛,我们来比一比谁的‘火箭’蹿得高?” 黑蜗牛一听是花蜗牛在向他挑战,马上二话没说:“好吧,就从现在起,一昼夜见分晓。” 黑蜗牛应战后,天上又下起了蒙蒙细雨。花蜗牛乐了,只要春雨一下,“火箭”又可以把他送高30厘米,只要自己一直爬在笋尖尖上,准没问题。他回头看看黑蜗牛,自己简直是稳操胜券了:只见黑蜗牛缩着头,一动也不动地躲在壳壳里,根本不想爬到笋尖尖上。 一昼夜很快地过去了,花蜗牛又居高临下地找那对面的黑蜗牛,可是,找来找去,怎么也不见黑蜗牛。 呀,也许是他睡得死,脚一滑,掉下去嘴啃泥了?他朝地面大声呼喊:“黑蜗牛,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一会儿,从花蜗牛的头顸上飘来了黑蜗牛的声音:“我在这儿,你抬起头来看呀。” 在上面?花蜗牛好吃惊:黑蜗牛他爬也不爬.怎么反比我高出许多厘米了? 黑蜗牛知道花蜗牛不知其中的奥秘,便说:“你呀,爬的是撑篙竹,一昼夜只长高30厘米,可我坐的是大毛竹‘火箭’,一昼夜它要把我送高1米呢。” “1米?相当于100厘米?”花蜗牛惊讶地说。 “是呀,在植物界中,像大毛竹长得这样快的还真少见呢!”P5-7 序言 我国的白话文自然科学知识童话(以下简称“科学童话”),是从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出现的。 1920年9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杂志第8卷第1期上,刊登了陈衡哲写的科学童话《小雨点》。这是至今所能看到的最早公开发表的白话文科学童话作品之一。 1936年至1937年,《中学生》杂志上连续发表了我国科学文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高士其写的《菌儿自传》。这是我国第一部中篇科学童话,也是一部科学性、思想性和文艺性完美统一的经典之作。 从1920年到1949年,我国从事科学童话创作的作家有陈衡哲、韩襄、贺宜、吕梦周、董纯才、高士其、郭以实、何公超、金近、施雁冰等。其中尤以董纯才创作的《凤蝶外传》和《狐狸夫妇历险记》最为著名,被人誉为中国科学童话的“奠基之作”。 新中国成立以后,20世纪50年代中叶,党中央先后发出了“繁荣儿童文学创作”和“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于是,科学童话创作犹如注射了兴奋剂,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了。 经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之后,1978年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和少年儿童读物工作座谈会、科普创作座谈会,更多的科学家和作家投身到科学童话的创作中来,从事科学童话写作的人一天比一天多起来,发表科学童话的阵地遍地开花,中央及各省市的科技报刊纷纷刊登科学童话,《我们爱科学》、《智慧树》、《少年科学画报》、《少年科学》、《儿童时代》等杂志,还专门辟出专栏。更有影响的是,《人民日报》、《新观察》都开始注意和提倡科学童话创作,先后发表了老作家袁静等写的科学童话。 人们欣喜地看到,这二时期作者的视野开阔了,跳出了从生物世界撷取题材的小圈子,开始注意到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地质、电子、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基础科学和新科技知识方面的题材,作家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了当代科学童话的风格和写作特点。这些科学童话,不但传播了科学知识,启迪了智慧,发展了想象力,也对广大读者进行了心灵美的教育。 科学童话具有双重魅力。它是童话,充满幻想,十分迷人;它又传播科学,给人智慧,十分诱人。孩子们读了它,就如著名科普作家郑文光说的那样:“会锻炼出一双敏锐的眼睛,一个爱问‘为什么’的头脑,一种力图窥探物质世界奥秘的意志;他会逐渐学会观察他周围的丰富世界;他就有可能成为一个爱学习、爱思索、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人。” 我们将近百年来我国原创科学童话的精品力作选人这部丛书中,它似一个百花园,可以让小读者们尽情地欣赏品味;又似一个科学宫,可以让小朋友们穿越时空,上天人地,漫步遨游;当然,它也是一个资料库,对于家长、童话作者和少年儿童教育工作者来说,可以到这里来学习、借鉴和研究,为繁荣科学童话创作添砖加瓦。 祝我国的科学童话创作更加兴旺! 中国原创科学童话大系高端编委会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蜗牛坐火箭/中国原创科学童话大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铁苏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601330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3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5-01-01 |
首版时间 | 2015-01-01 |
印刷时间 | 2015-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38 |
CIP核字 | 2014213854 |
中图分类号 | I287.7 |
丛书名 | |
印张 | 8.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220 |
宽 | 171 |
高 | 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8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