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御倭传奇/重庆旧闻录1937-1945
内容
编辑推荐

《重庆旧闻录1937-1945》丛书以八年中国抗战的大后方指挥中心——重庆为历史背景,以不同的分类,从不同角度对发生在这里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事件、佚闻、风俗等的串联,展现给我们一幅幅鲜明的、立体的历史画卷。

本书为其中一册,以人物为主线,重点反映抗战时期国共双方在重庆的著名将领和军人英勇抗击日寇的感人故事和历史事件等内容,并配以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历史图片,极具可读性,集阅读、收藏于一体。

内容推荐

《重庆旧闻录1937-1945》丛书以八年中国抗战的大后方指挥中心——重庆为历史背景,以不同的分类,从不同角度对发生在这里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事件、佚闻、风俗等的串联,展现给我们一幅幅鲜明的、立体的历史画卷。丛书内容并茂,许多珍贵历史图片、史料属首次公开发表,对于我们了解和感受那段特殊的历史,走进那些我们熟知的历史人物,解读这座充满传奇的城市,无疑是一套极具可读性,集阅读、收藏于一体的丛书。

目录

总序 往事岂能尽如烟 重庆旧闻录1937-1945

抗战将领

请缨东征,决死抗战

抗战到底,始终不渝

不灭倭寇,誓不回川

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

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

为国捐躯,军人分也

金鸡痛樱,弹落成仁

率部抗敌,重创日寇

蜀中飞将自天来

青山有幸埋忠骨

国难当头,匹夫有责

阵地遗嘱,决死抗日

壮志未酬身先卒

来自地面的对空战争

抗战老兵

胡真一:勋章的记忆

贺于澄:近距离目睹伟人风采

杜介厘:一个老兵的抗战传奇

杨养正:浴血奋战四行仓库

史培谦:我们打得鬼子晕头转向

李宗岱:血战临沂

何宏钧:裹尸马革最荣光

曹越华:一名英语翻译的抗战人生

程君礼:给“飞虎队”当后勤官的日子

龙启明“飞跃驼峰航线

试读章节

青山有幸埋忠骨

——抗日名将张自忠

张自忠(1890—1940.5),字荩忱,山东临清县人。他在临清高等小学堂毕业后,先后人天津、济南法政学校苦读。辛亥革命起事,他就加入了同盟会,因痛心民族多难,列强欺凌,于1914年秋停学从军以报国。先后在车震和冯玉祥部,由学兵历任排、连、营、团、旅长及冯玉祥西北军第25师师长等职,参加过国民军起义及北伐诸战役。

1933年,长城抗战起事,张自忠担任29军前线总指挥,率部主动出击,与日寇血战七昼夜,取得了震惊中外的喜峰口战役的胜利。

“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占领北平后,他表示誓死抗战,1937年11月回归部队任59军军长。1938年2月13日,他率领59军到达淮河流域,指挥部队占领了姚集、固镇、蒙城一线阵地。2月16日,日军遭到我军攻击后被迫抽调主力6000多人增援考城、上窑、池河等地时,张自忠指挥59军乘机反攻,把日军驱逐到淝河南岸。1938年3月,张自忠奉命率部参加了徐州大会战的临沂保卫战。他以爱国的宽广胸怀,抛弃与守卫临沂的第3军团军团长庞炳勋的前嫌,亲自率领59军三次增援临沂,与庞炳勋互相配合,联合作战,腹背夹击,重创日本“精锐”板垣师团,取得了三次临沂保卫战的胜利。庞、张两支队伍以劣势的装备挫败日军的连续进攻,这对全国抗日战场是一个鼓舞。时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李宗仁将军回忆临沂之战时,说:“临沂一役最大的收获,是将板垣、矶谷两师团拟在台儿庄会师的计划彻底粉碎,造成尔后台儿庄血战时,矶谷师团孤军深入,为我围歼的契机。”“此次临沂之捷,张自忠的第五十九军奋勇赴战之功,实不可没”(临沂之战,59军伤亡9000佘人)。白崇禧将军回忆临沂之战时,说:“张将军在徐州会战之临沂战役,与庞炳勋将军将敌精锐第五师团(板垣师团)击溃,减轻徐州会战之压力,使台儿庄获得抗战以来第一次胜利,于战史上占有辉煌的一页。”历史不会忘记张自忠将军在临沂战场上的功绩。战后,张自忠提升为第27军团军团长,同时兼任第59军军长。武汉会战中,率部防守潢川,重创进攻的日军。

武汉失守后,张自忠任33集团军总司令兼59军军长。1939年4月20日—5月20日的随枣战役中,率部奋勇作战,与友军配合,打退日军进攻,取得战役的胜利。同年12月,率部防守湖北襄河东岸,指挥部队用正面防御和派队钻隙袭击敌指挥部的战法,打退日军进攻,取得当时称为“襄樊二次大捷”的胜利。

1940年5月1日,日军从信阳、随县、钟祥三个地区发动对枣阳及襄河东、西两岸的攻势,即第二次随(县)枣(阳)会战。驻荆门的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为确保第五战区长官部的安全,亲自率部东渡襄河,侧击进犯襄樊的日军。5月7日,张自忠率总部及第74师部队从宜城渡河,分兵截击日军。其军事行动为日军侦悉,张部到达新集西南附近地区,即遭日军阻击。5月15日下午,张自忠率总部转移到南瓜店十里长山。5月16日,日军又增兵l万余人,于拂晓用山炮轰击张部阵地,步兵弧行包围。张自忠用电话告74师代理师长马贯一说:现在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正是军人杀敌报国之时,子弹打完,要用刺刀,刺刀断了,要拿拳头打,用牙齿咬。

战至中午,保卫总部的警卫团阵地被日军冲破,苏联顾问负伤,高参张敬阵亡,张自忠令弁兵将苏联顾问抢救出战区。他两处负伤,坚持指挥抵抗,振臂高呼“杀敌”,“今日是我报国时矣!”战到下午4时,身中五弹,腹部打穿,敌兵冲到面前向他刺杀,张自忠抓住敌枪跃起拼搏,仍大呼“杀敌报国!”随即壮烈牺牲,年仅50岁。

张自忠将军殉国后,其遗体当日晚被日军13师团草葬于襄阳县属的陈家集。18日,59军38师黄维纲部赶到,将敌击溃觅获葬处,连夜把将军遗体运回荆门襄河西岸快活铺33集团军总部。接重庆军委会电,张自忠将军晋升为陆军上将,命用上将礼服重殓。在总部各界军民祭悼三天后,由手枪队将灵柩护送至宜昌,由冯玉祥副委员长商请卢作孚派“民风号”专轮将灵柩运送到战时首都重庆。清晨,灵柩由东山寺公园起程到码头,宜昌10万群众不期而集恭送。专轮沿江经巴东、奉节、云阳、万县、忠县、丰都、涪陵等县,各界群众都到码头放鞭炮燃香致祭。5月28日,灵柩抵达重庆储奇门码头,军事委员会正、副委员长蒋介石、冯玉祥和党政军官员孙科、于右任、孔祥熙等都到码头迎灵,登轮绕棺致哀,在码头灵堂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当天,蒋介石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名义,通令全军,表彰张自忠将军的英雄业绩。随后,张将军的灵柩用专轮运送到北碚,暂时停灵于双柏树农业推广所,以待修建墓穴正式下葬。在码头迎灵和在双柏树停灵时,蒋、冯正副委员长,政府各部官员和北碚各界代表,都分别到场祭奠,周恩来同志也亲自到北碚,在张将军灵前致祭。

在张将军灵柩暂停双柏树期中,治丧处寻觅“权厝”葬地,最后在附近选定雨台山麓,蒋、冯正副委员长曾亲临察看并决定位置,然后修建墓穴。

同年7月7日,国民政府公布追晋张自忠将军为陆军上将,同日,又公布关于张自忠将军的褒恤令,“应予明令褒扬,交军事委员会从优议恤,生平事迹存备宣付国史馆”。11月16日,国民政府在雨台山为张自忠将军举行了隆重的“权厝”(原定抗战胜利后移柩南京国葬)下葬仪式。蒋介石身着特级上将戎装,偕同冯玉祥、孙科、孔祥熙等官员到双柏树灵堂,先行移灵祭祀,随即步行到墓地,亲自命人在张将军的棺上覆盖大幅国旗。棺柩移入墓穴后,蒋、冯又率全体官员和张自忠之子张廉珍、侄张廉卿及军民代表,于封土前举行最后的祭奠。蒋介石亲题“英烈千秋”四字刻石立碑,置于墓道。

1942年夏,陵墓竣工,墓高约3米,周围长近20米的圆形墓前,为冯玉祥副委员长亲书隶体墓碑“张上将自忠之墓”,上款“民国三十一年”,下款“冯玉祥题”。又仿明代史可法墓葬扬州梅花岭之意,于1942年6月1 8日隶书“梅花山”三个大字,镌刻于墓前,并亲自在墓前栽植梅花树。从此,雨台山改名为梅花山。青山有幸埋忠骨,从1941年到1949年,每年的5月16日,重庆各界群众都举行了悼念张自忠将军殉国纪念活动。1947年5月10日,在张将军殉国七周年前夕,国民政府发布了“张自忠将军国葬令”,但实际却顾不及举行了。

P58-61

序言

总序 往事岂能尽如烟 重庆旧闻录1937-1945

蓝锡麟  《溯游抗战重庆丛书》出版发行后,不少人对其中昕披露的,以往鲜为人知的人物、事件颇感兴趣,建议拓宽层面,让人们更多地了解一些。重庆出版集团与之心气相通,于是,催生了这套《重庆旧闻录1937-1945》。

所谓旧闻,是与新闻相对而言。按照现代传播学解释,举凡新闻,都是最近发生的有传播价值的事实。由此推远开去,旧闻就不是泛指一切口耳纸笔传衍之闻,而是以往发生的有传播价值的事实。  这套丛书选择的以往,特指抗日战争时期,但前伸后续的时段也未限制得太死。正如《溯游抗战重庆丛书》业已提到的,从1937年11月20日到1946年5月5日,“重庆有史以来第一次,迄今仍是唯一次成为全中国的政治中心”,同时也是抗战中国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军事指挥中心和外交活动中心,也是国共第二次合作,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活动平台,并且还是世界反法西斯远东战区的指挥部所在地。当时的重庆,与苏联的莫斯科、英国的伦敦、美国的华盛顿并列为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四大名都,创造出了震烁当世、彪炳千秋的抗战名都文化,有传播价值的事实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经过岁月磨洗就变成了旧闻。那套丛书收录的无疑都属于旧闻,这套丛书取名《重庆旧闻录1937-1945》,可以视作它的续编。

不过,二者也有区别。那套丛书尽管涉及到了抗日战争时期重庆的文学界、电影界和市井生活,但主要的切人层面在于国共两党,以及美国和日本两股力量,相关事实要么已纳入史籍,要么也在大貌上不时为人所关注。而这套丛书,

尽管也涉及到了那一时期的政界、军界,却将主要的注意视向转移到了多年以来较少被人所扫描的工商界、教育界、新闻界、美术界、戏曲界、帮会组织和“下江人”群体,乃至抗战重庆报刊上的“笑林”和“百闻”,而且切入角度多在个例述闻的谱系,一般不会不加概括地纳入历史。若与古代书籍作比较,其中有的近似于《大唐新语》,有的近似于稗官野史,有的还可以收入笑闻广记。一概归之为旧闻,只依据一条共性,就是都有事实根基,都具传播价值,决非胡编乱造。

人们常说往事如烟。那是因为,往事从来有大小之别,重轻之分,任何同时代人都不可能无论大小重轻_应亲历亲知;亲历亲知者也不一定都能认知,都能记住,逝去时间一久大家都淡漠了,后来人自然更难想象了。然而,并不是未人史籍的事,全都不值得记忆传衍。抗日战争及其稍前略后时期的重庆,既然确已产生出抗战名都文化,那么,这一文化的丰赡涵蕴,就决不是概括性的任何史籍能穷尽的。好比史籍可以壮长江绘三峡,未必顾及得到海棠溪或南温泉一样,海棠溪和南温泉势必需要另外的描述加以传播。《重庆旧闻录1937—1945》正是做了这种事。虽然其问述及的往事,并非全都壮怀激烈,业已汇人那段历史的时代主潮,甚至还有一些史实与主潮相背离,但历史就是那样错综复杂,那样丰富多彩,那样变化多端,少了哪一个层面都不完整。因此,不让如斯往事尽都如烟消逝,对今人,对后人,起码会有一些认知上的价值。

我应约主编《重庆旧闻录1937-1945》,文稿次第都读过了。我要负责任地说,全套丛书这么多分册,所有编撰者在价值取向上都是相通的,撰文和选图全都据事取材,奉实立言,力求做到一要诚信,二要可读,三要值得收藏。但各人经历不尽相同,判断亦有差异,因而同一人事见之于不同分册,详略分寸并不全一样。好在旧闻以事实为重,庞观在宇,微观在握,读者尽可以重事轻译,自作取合。

2005年12月21日于重庆淡水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御倭传奇/重庆旧闻录1937-1945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金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682726
开本 16开
页数 1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2
出版时间 2006-12-01
首版时间 2006-12-01
印刷时间 200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65.06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34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1: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