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蒙古帝国(Ⅱ拔都征战欧洲)
内容
编辑推荐

天苍苍百年征战,野茫茫三代风流,草原苍狼,前赴后继,成就惊天大业。“蒙古西征军”如狂飙席卷欧罗巴,兵锋指处,所向披靡。这支向欧洲挺进的军队只有六万人,其统帅拔都年仅三十六岁,却从1236年秋至1242年春相继征服了伏尔加河流域的重镇不里阿耳、钦察和南、北俄罗斯,并在里格尼茨战役中击败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波德联军,进入波兰、匈牙利。接着,拔都亲率大军渡过多瑙河,攻陷格兰城……建立四大汗国中疆域最为辽阔的金帐汗国,统治欧洲近三百年,其风光无限,可谓四夷宾服。他秉承祖训,力排众议,将汗位归于拖雷一系,为日后忽必烈建立大元、统一中国埋下了伏笔。

内容推荐

拔都(约1200-1255),成吉思汗长子术赤之嫡次子,蒙古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统帅之一。

他曾在少年时随祖父参加了第一次西征。1236年,他率领“长子远征军”开始第二次西征,在短短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将中欧的广大领土纳入蒙古帝国版图,建立了统治欧洲长达285年的金帐汗国。

在蒙古四大汗国中,金帐汗国虽然离元大都是最远,却与中国内地保持着最为密切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联系。

目录

代序 长生天的颜色

第一章 蒙古高原的风暴

第二章 在水一方

第三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

第四章 伏尔加河之战

第五章 巧计避祸殃

第六章 人算·天算·胜算

第七章 蛇、信

第八章 罗斯烽火

第九章 燃烧的多瑙河

第十章 谁主沉浮

第十一章 花自飘零水自然

第十二章 雄视欧亚

试读章节

  1220年。花剌子模忽毡城。

灭里,这个在花剌子模素有“铁王”之称的勇将,正抄着手注视着西坠的斜阳和彤云拖开的巨大阴影,一动不动。他已经这个样子站了很久,蒙古军刚刚停止了连日来对忽毡城的攻打,而如今的忽毡城就像重症缠身的病人,只剩下无助的挣扎和随时可能停止的呼吸了。灭里遣走了众将,就一直站在城头上凝望着西方。

天际处,云层间夹杂的亮橘色渐渐变化成一抹柔和的粉蓝,夕阳呈现着最后的华彩。闪缎般的锡尔河泛着点点珠光,仿佛一双双悲悯的眼睛与夕阳在对接中融为一体。这是锡尔河的黄昏,宁静,美丽,忧伤。

终于,暮霭沉落,夕阳毫不容情地将水面上燃烧的火焰收起,一条疲惫的长龙乖乖卧在了夜色中,悠缓,静谧,等待黑夜睡去,等待黎明来临。

灭里稍稍换了一下姿势。

他在想什么?此时吗?如果此时他必须思考。将来吗?如果还有将来。从国王摩诃末·沙的表弟亦讷勒用卑劣的手段残杀了蒙古派往花剌子模进行贸易的四百五十名商人起,战争的阴影就已经笼罩了花剌子模的天空。而当傲慢的沙王愚蠢地拒绝了成吉思汗要求交出杀人凶手的最后通牒,花剌子模就已经开始为战争做着准备。然而,谁能想到蒙古人来得如此之快!原本一年的行程,蒙古人只用了三个月就杀到了花剌子模的边城下,接着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取河中,切断了花剌子模新、旧两都间的联系。此时,花剌子模的君臣才真正领教蒙古军强大的战斗力和统帅成吉思汗用兵的高妙。面对蒙古军凌厉的攻势,花剌子模一国上下显得束手无策,沙王拒绝了王子札兰丁和灭里的建议,把军队部署在锡尔河沿线及东部边界,结果因兵力分散,被蒙古军瞅准机会各个击破。

前方消息不断传来,蒙古其他三路大军已分别攻取讹答剌城、毡的城和不花剌。杀害蒙古四百五十名商人的元凶亦讷勒亦已。伏诛。沙王出逃,不知所踪。王子札兰丁虽有心与蒙古军一决胜负,奈何手上没有兵权,只能暂时坐镇新都撒马尔罕。所有这些令人沮丧的消息一再影响着忽毡城守军的士气,灭里只能凭借强有力的铁腕才能保证军队不致很快分崩离析。

忽毡城无险可据,灭里赖以支撑的优势是自己的军队四倍于敌。城下这支蒙古军由术赤——成吉思汗的大太子率领,只有区区五千人,却沿途攻占了锡尔河左岸的几乎所有城镇。 

身经百战的灭里实在想不通,究竟是什么原因、什么力量造就了这样一支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军队?他对任何事情一向不具备细微的分析能力,但这不妨碍他做出正确的判断:蒙古军尚未攻下忽毡城,然而,忽毡城的喘息早已湮没在蒙古军密集的炮声中了。灭里要为他的军队尽快找到一条出路。

空气中处处弥漫着焦木的味道,灭里实在不想呼吸着呛人的空气坐以待毙。他在黄昏来临前通知下去,要各部将领做好准备,入夜后全部撤到锡尔河中的小岛上。灭里坚信,在箭矢射不到的小岛他必定可以多坚持一段时日,甚至可能将术赤的军队消耗殆尽。倘能如此,那将彻底改变目前被动挨打的局面,甚至还能鼓舞士气,为全面的反击提供一次难得的机会。

灭里下意识地攥紧了拳头。

“报告将军,一部准备就绪!”

“报告将军,二部集结完毕!”

方才离开的将领们纷纷聚回灭里的身后,灭里转身扫视环立他的身后等待命令的部下,内心蓦然涌起一阵混杂着无可奈何的愤怒。数日前,这一张张脸还透着无比的自信,现在,自信已荡然无存,只剩下溺水后的惊恐。

“走吧,先跟我去看看敌人的动静。”灭里强压住愤怒的心潮,淡淡地、面无表情地说道。

城下蒙古军的营地燃起堆堆篝火,远远地可望见蒙古军正在用饭。这应该是最好的时机,借夜色掩护,从城后神不知鬼不觉地退守到锡尔河中的小岛上。

“传令下去,立刻行动!”

“是!”将领们衔令而去。

夜色渐浓,后城门悄然开启,近万人的队伍在灭里的率领下鱼贯穿过城门,向锡尔河方向移动。这两天,在蒙古军的强攻下,忽毡城的守军几乎损失殆尽,只剩下不到万人,还多数带着伤。

闪烁的星光下,锡尔河显得格外幽静而亲切。

整整两天,灭里他们能够闻到的除了血腥气就只有焦糊气,如今远离了战场,即使水草略带酸腐的气味闻起来也不亚于刚刚启封的美酒。但是灭里的队伍根本无暇停下来深吸一口气,他们尽可能迅速地向河岸靠近,岸边停着几十艘战船,只要来回运送十趟,一万将士就可以全部退守小岛了。

突然,一声战马的嘶鸣划破了寂静的夜空,接着,岸边仿佛腾起一片宽阔的火云,火云一点点地散开来,在灭里逐渐适应了光亮的眼中还原成一个个高举的火把。是蒙古人!

队伍立刻产生了骚动。灭里的心一瞬间被痛恨和沮丧击中,但又很快恢复了镇定。在一眼望不到边的火光里他无法判断蒙古军到底来了多少,不过有一点他很清楚:昨天蒙古军的强攻被击退后,自身损失应当不小;何况,术赤不可能派出所有的军队来岸边埋伏,那样目标太大,收不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不要慌!他们的人没多少!我们冲过去,就可以将他们踏为齑粉!”灭里提高嗓门向周围的将士喝道。他的话被迅速地传了下去,骚动渐渐平息了许多。将士们各自握紧了手中的武器,随时准备与蒙古军做生死一搏。

火把将岸边照得亮如白昼,二十匹战马鱼贯而出,迅速向两边散开,一匹雄骏的白马出现在灭里面前,马上端坐着一位盔甲鲜明的年轻人,最多也就是二十出头。笔直挺拔的鼻峰、棱角分明的脸型、炯炯有神的眼睛,无一不显示着某种独特的力量。

灭里与年轻人相视着,对峙着。

年轻人的脸上闪过一丝笑意。 “灭里将军,我敬重你是一位英雄,希望你能放下武器。只要将军肯放下武器,我保证你不失王侯之位。”他通过翻泽向灭里喊话。

灭里轻蔑地哼了一声,“你是谁?”

“他是我们的拔都小王爷。”翻译回答,然后附耳对拔都说了几句什么。

“灭里将军,我父王早料到你会从城后逃遁,早已经在此布下了天罗地网,你是插翅难飞了!我敬重将军勇武,不忍过分相迫,也希望将军为手下的弟兄想想,不要执迷不悟。”拔都气定神闲地温声相劝。

几个月来,随着术赤率军一路过关斩将,拔都以其勇敢机智早已蜚声花剌子模,有关他的故事灭里听得耳朵都快起茧子了。不过,拔都的年轻实在大出灭里的意料,拔都所表现出来的从容平和更让灭里感到不可思议。……P1-4

序言

长生天的颜色/代序

我至今记得,发现那本书是在北大图书馆的第一借阅室中。当时,书被摆在第三排书架的一个不很显眼的地方,黄色的封面已经有些发旧.以前,我只读过日本小林高四郎的《成吉思汗》、法国格鲁塞的《马背皇帝》、清朝文学家尹湛纳希的《青史演义》,但我还没有读过一本关于成吉思汗的小说。我怀着新奇将书借了出来,这是我在北大图书馆所借的第一本书,而且,它在不久之后改变了我的生活。

小说通篇将成吉思汗征服世界的动力归结为对女人的征服欲,作者刻画的场景和人物对我而言都异常陌生。事实上,那绝不是阿爸一再向我描述的草原、河流,更不是天地间纵马驰骋的我的祖先。不是!我熟悉那种感觉,在我血液中流动了多少年的感觉:遥远的古代,被称作蒙兀室韦的我的先祖圣人化铁熔山,冲破天堑阻隔,率部众走出额尔古涅昆的陡峭山岭。浩浩荡荡的人流,结筏负囊,渡过波涛汹涌的额尔古纳河,向西,一直向西,融入到辽远的蒙古高原,他们在这里生存生活,更从这里走向世界。因此,我的心可以感受到的祖先始终都是草原人,成吉思汗始终都是草原人,他的一生从未摆脱过草原留给他的深深印记。他的成长历程,他的喜怒哀乐,他的爱恨情仇,原本应该像阳光、像草地、像蓝天一样淳朴、明晰、自然。

但这本小说却从另一个角度打开了我的视野,原来,我们也可以这样解读我的祖先,还原被尘封的历史。

我开始如饥似渴地涉猎一切我能找到的蒙元史料,开始明白为什么许多人并不真正了解那段历史,即使在各类研究成果浩如烟海、文艺作品层出不穷的情况下,蒙古史的繁复、沉重、冗涩仍令许多读者望而却步。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我的内心分明映出一个人不朽的影像,这个人的一生都有许许多多让入迷惑不解的地方。战争中他杀人如麻,内心深处却善良淳朴。他有着政治家、军事家的冷酷无情,却为人光明磊落。他目不识丁,可在草原行将统一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创立蒙古文字。

他东征西讨,南攻北伐,从森林环绕的贝加尔湖到流水滔滔的申河,从成海周围的大草原到古老中国的华北平原,到处都有他战马驰骋留下的足迹。

他实行了较为宽松的对外政策。在他的手上完成了草原的统一,为大一统的元朝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他统治的地域横跨欧亚,包括今天的维吾尔、西藏、云南、台湾都在元朝前后成为中国的版图。

他的成功绝非偶然。事实证明,他绝不仅仅是一位军事家,更是一位富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

他生于草原,长于草原,草原人所特有的豪爽奔放的个性使他不刻意追求帝王之威。很少有皇帝像他那样,终生不离马背,无论酒色,还是享乐,都严格地加以节制,绝不过度。无与伦比的自制力是他性格中最鲜明的特点,他的是非功过任由后人评说,可有一点谁也无法否认:他是草原铸就的天才!

这个人,就是我心中景仰的祖先。

我决定动笔,用我的吉如合(蒙语,意为“心”)重新书写那段历史。那一年,我十八岁。我曾渴望做一名化学家,为此,高中毕业时我考取了北京大学化学系。如今,我义无反顾地背离了原定的目标。

写成吉思汗不能避免战争,但只有战争又岂能写尽他的人生传奇?于是,我为自己的作品找到了一个切入点,那就是伴随他一生一世的爱与恨,情与仇。我试图将成吉思汗复杂的内心世界通过一个个人物的陪衬得以刻画和揭示。在所有的人物当中,着墨最多的人物之一是他的长子术赤。术赤的个性鲜明独特,他出生前母亲遭到篾尔乞的掳掠,身世一直蒙着淡淡的阴影。特殊的身世形成了特殊的性格,术赤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他对父爱的渴望体现在行动上却是疏远。身为战神的儿子,他一生东征西伐却厌恶战争,甚至后来宁愿选择客死遥远的花剌子模,他一生的悲剧带给他父汗的是永远的隐痛。成吉思汗是个征服欲和占有欲都很强的人,长子于他却没有归属感,这在他不能不说是一种深切的痛苦。骄傲阻止他向儿子袒露父爱,矛盾中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加丰满。父子之情作为全书中成吉思汗的一条情感主线,诠释着人物欲罢不能的情怀。

亲情之外,英雄美女,相得益彰。如果抛却国仇家恨,成吉思汗无法不令女人崇拜,于是围绕着成吉思汗出现了许多女人:童年定亲,九年苦苦等待从未变心的翁吉赤惕美人孛几帖;与他有爱有恨的耶遂、耶珊姐妹;为换取部落免遭杀戮,情愿以身为礼的忽兰;不愿参与许亲骗局与父亲反目离家出走的祺儿……还有他的女儿、他的孙女。书中正是通过描写蒙古女性不能自主的命运和有限的抗争,通过描写她们的情仇爱恨,揭示蒙古军队所向无敌的动力所在。

与许多开国皇帝不同,成吉思汗一生从未大肆杀戮功臣(公然与他分庭抗礼的萨满教主呼克出除外)。他对早期结识的朋友友爱殊深有口皆碑。正是这种知入善任、矢信不移,使他将各民族各阶层的优秀人才汇聚麾下。哲别曾是泰亦赤惕部的一名敌将,在蒙古历史上著名的“阔亦田”大战中,他一箭射中成吉思汗的脖颈,几乎置成吉思汗于死地。战后他却投降了成吉思汗,他并没有隐瞒自己所做的一切,成吉思汗欣赏他的坦率,将他置于左右。哲别后来成了成吉思汗麾下一名百战百胜的将军,西征期间,他率领的远征军连战连捷,创造了蒙军战无不胜的神话。耶律楚材,一位有着高深文化修养和高贵人品的优秀知识分子。尽管与成吉思汗在文化方面存在着鸿沟,却赢得了成吉思汗始终不渝的友情,并被当做“天赐我家”的奇才留给了第二代可汗窝阔台,最终成为蒙古历史上的一代名相……

1227年,成吉思汗在征服西夏的战场上溘然长逝,他的儿孙如他所愿,接过了策马驰骋的长鞭。1229年,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即位。1234年,金国灭亡。次年,窝阔台汗召开忽勒里台大会,决定进行第二次西征,同时确定由术赤之子拔都担任西征军统帅。这支向欧洲挺进的军队只有六万人,却从1236年秋至1242年春相继征服了伏尔加河流域的重镇不里阿耳、钦察和南、北俄罗斯,并在里格尼茨战役中击败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波德联军,进入波兰、匈牙利。接着,拔都亲率大军渡过多瑙河,攻陷格兰城,西欧诸国在恐慌中束手无策。恰在这关键时刻,窝阔台汗病故,半个欧洲因为窝阔台汗的死被上帝拯救。消息传来,拔都当即收起长鞭,掉转马头,回到萨莱城,建立了四大汗国中疆域最为辽阔(东起也儿的石河、西至俄罗斯、北达北极圈附近、南越高加索山)的金帐汗国。

赫赫战功似乎从未令拔都得意忘形,他的宽容、明达、体恤下情为他在新臣民中赢得了“赛因汗”(赛因,蒙古语,“好”、“优秀”的意思)的美称。他可以为了蒙古帝国的利益最终默认与他结怨颇深的堂兄弟贵由(窝阔台汗长子)的即位,也可以为了蒙古帝国的利益力排众议,将四叔拖雷之子推上汗位。他在战争中收获了终生不渝的爱情,更在战争中透支了太多的健康。蒙哥即位时他已不能回到蒙古高原,然而,站在伏尔加河畔遥望东方,他仍然不能不为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感到骄傲。

而此时,经历了诸多艰险和波折的蒙哥在鼓乐声中登上汗位。这是成吉思汗家族中又一位有作为的大汗。他恢复了一度被破坏殆尽的帝国秩序,在短短九年的统治中,开拓疆域,强盛国力,他派胞弟忽必烈征服云南,派另一个胞弟旭烈兀第三次西征建立伊利汗国,西藏亦在他统治期间纳入中国版图。他身后,忽必烈登临汗位,成为元朝的开国皇帝。

四大汗国共同听命于元朝中央政府,元朝的版图东起大海,西达地中海沿岸,北涉极地附近(曾在此驻军7人),南至印度尼西亚。在哥伦布没有发现新大陆之前的十三世纪,世界的版图只有欧亚非三洲,欧洲面积1016万平方公里,亚洲4400万平方公里,非洲3020万平方公里,而事实是当时的非洲并末完全开发,只有埃及君主掌握着北非的一部分,疆域最广北达黎巴嫩,南及尼罗河第四大瀑布,面积也就200万平方公里,元王朝拥有的版图3500万平方公里,占中世纪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

统一战争结束后,元王朝在忽必烈的统治下国泰民安、经济强盛、科技发达、军事强大。当时的元大都,商贾云集,各国外交使节频繁往来,拥有一百余万人口的元大都水路、陆路交通发达,货物堆积如山,人民安居乐业,呈现出少有的太平盛世,而这一切的缔造者,正是元世祖忽必烈。

二十年的时光匆匆而过,从初稿时的140万字,到第二稿的120万字、第三稿的104万字,直至第七稿完成的蒙古帝国(90万宇)。先后写下的近600万字,仿佛祖先的注视,使我能够无怨无悔地坚持下去。纵或已然过去的历史像划过苍穹的流星,我仍希望能用自己的笔留住那一刻的辉煌。

蒙古人信奉的长生天,颜色是永恒的蓝。草原上的小河是蓝色的,湖泊是蓝色的,蒙古高原是蓝色的,而爱,是永恒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蒙古帝国(Ⅱ拔都征战欧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包丽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626413
开本 16开
页数 2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07-03-01
首版时间 2007-03-01
印刷时间 2007-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47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30
172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8: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