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复活的历史(秦帝国的崩溃)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选取秦末群雄竞逐的这一段历史,检索史料,考察实地,体察文物,以期复活当时的历史。历史能够复活吗?历史怎样复活?复活的历史是什么样子?李开元教授如同老练的侦探穷搜史料,亲历现场从蛛丝马迹中发现真相让久远的历史一一复活起来。

内容推荐

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帝国在秦始皇手里诞生。但是,十五年后它就崩溃了。在历史的行进当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秦始皇、赵高、李斯、陈胜、刘邦、项羽……这些显赫一时的人物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历史学家李开元教授带领我们穿越2200多年的时空,揭开历史尘封的帷幕,体验历史的复活。

目录

历史可以复活吗?(代序言)

第一章 刘邦的战国时代

一 跟秦始皇本是一代人

二 平民的一家

三 出生的神话

四 访丰县龙雾桥

五 公元前256年前后的战国世界

六 沛县山川地理

七 从模范少年到浪荡游侠

八 战国时代的游侠风尚

九 信陵君窃符救赵

十 门客侯赢、朱亥、张耳

十一 刘邦的追星历程

十二 进退两难的拂臣

第二章 秦帝国的民间暗流

一 沛县归了秦国

二 泗水亭长和他的哥们儿

三 洒色婚配新生活

四 韩国贵族张良

五 博浪沙的一击

六 黄石公传下了兵书

七 刘邦见秦始皇

八 亭长做了亡命徒

九 刘邦的梁山泊

第三章 大厦将倾的前夜

一 秦始皇突然死了

二 赵高的机会来了

三 赵高不是宦官而是全才

四 奉行老鼠哲学的丞相李斯

五 赵高与李斯的博弈

六 沙丘密谋背后的纠葛

七 帝国继承人扶苏之死

八 蒙恬与蒙毅

九 最后一位秦王的神秘身世

十 杀蒙氏兄弟

十一 杀骨肉至亲

十二 来自坟墓的远古消息

第四章 天下乱了

一 阿房宫和始皇陵

二 驰道和直道

三 亡国的前兆

四 陈胜吴广反了

五 张楚政权的建立

六 项氏叔侄起江东

七 刘邦也拉起了队伍

八 “亡秦必楚”的真意义

第五章 章邯撑危局

一 失衡的帝国防务

二 英雄周文

三 戏水之战的秘密

四 复活的军团

五 少府章邯

六 章邯上演闪电反击战

七 项梁渡江北上

八 牧羊儿做了楚怀王

九 章邯灭魏

十 项梁轻敌丧了命

第六章 项羽的崛起

一 燕赵复国运动

二 辩士蒯通的登场

三 叛将李良

四 围城巨鹿

五 楚怀王抓权

六 宋义的发达

七 齐楚纠葛

八 项羽杀宋义

九 巨鹿之战

十 悠悠漳水祭英灵

第七章 刘邦西进运动

一 李斯与章邯的配合

二 二世皇帝的苦恼

三 李斯重读《韩非子》

四 李斯的邪恶美文

五 赵高的胜利

六 刘邦的第一个大挫折

七 邂逅张良

八 刘邦项羽风雨同舟

九 相遇彭越

十 收服郦氏兄弟

十一 南阳收编秦军

十二 开封不尽有陈留

第八章 秦帝国的崩溃

一 章邯投降了项羽

二 情系殷墟梦邯郸

三 赵高与刘邦的密谋

四 秦帝国的落幕

五 项羽坑杀降卒

六 项伯救了刘邦

七 有惊无险鸿门宴

八 项羽废怀王之约

九 不做秦皇做霸王

大事年表

秦末大事月表

参考书目举要

行走在历史当中(代结语)

感谢辞

试读章节

史书称刘邦大度能容人,是他能够成功取得天下的要素之一。刘邦的大度,并非是天性宽厚仁慈,而是为了最终的目标,能够自我克制,容忍待人。他的这种克制容忍的肚量,既有天生的素质,也是苦难磨练的结果。他起兵不久,就遭遇了部将雍齿和生地丰邑的反叛,大病几乎不起,堪称人生和事业上第一道苦痛失败的磨练。

二世元年九月,刘邦由芒砀山回到沛县,起兵夺取沛县政权出任沛公以后,马上部署军事,对沛县周边地区展开攻势。

二世二年十月,刘邦领军北上,进攻薛郡的胡陵县和方舆县(今山东鱼台西)。就在这个时候,秦泗水郡的监察长官平带领一支军队往丰邑方面移动。刘邦军迅速南撤,退守丰邑,击退了包围丰邑的秦军。故乡丰邑的威胁解除以后,刘邦加强了丰邑的守备,命令部下雍齿留守,自己带领主力部队向薛郡薛县方向进发。十一月,刘邦军抵达薛县,与秦泗水郡郡守壮统领的秦军交战,秦军被击败,退向薛县和沛县之间的戚县(今山东枣庄市薛城东),被刘邦军追及,郡守壮被刘邦部将左司马曹无伤生擒斩杀。

戚县之战后,刘邦军声威大振,军锋折向西北,攻击薛郡亢父县(今山东济宁南)。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反秦军的西北部战线不断有不利消息传来,关中方面,章邯军大举出关,击杀周文于曹阳,周文军被歼灭。章邯军进而东进解除荥阳之围,假王吴广被杀,大将田臧和李归战死,围困荥阳的张楚军几乎全部溃灭。北部战场方面,王离军渡黄河东进,入太原郡,封锁井陉关,兵威震摄邯郸,赵将李良叛变,武臣赵国政权被颠覆,形势急转直下。受大局的不利影响,刘邦军开始往沛县方向撤退。当刘邦军抵达丰邑北部的方舆县时,得到消息,部下雍齿叛变,故乡丰邑已经改换旗帜,归属于魏国了。刘邦军大为震动。

沛县是泗水郡的北部边县,北邻薛郡,东邻砀郡,是三郡交汇之处,古来是宋国的领土,地处魏国、齐国和楚国之间。公元前286年,齐国灭掉宋国以后,这一地区先后在齐国、魏国和楚国间多次争夺易手,最后归属于楚国。秦灭楚国后,沛县统辖于泗水郡。秦帝国各郡的区划,大体基于军事攻占时的 状况设置,泗水郡和薛郡基于攻占的楚国领土设置,砀郡基于攻占的魏国领土设置。陈胜、吴广起兵反秦以后,战国六国政权纷纷复活,蜂起的各地也大体归属于战国旧国的旗号之下。不过,战国各国间的领土归属,本来就多纷争,各国相邻地区,更是因时因事而多有变动,始终是争议不断。

陈胜建都陈县以后,陈胜部下周市受命进入魏国地区,攻城略地,以魏国旧都大梁北部的临济为都城,拥立魏国王族魏咎为王,复兴了魏国。秦的东郡和砀郡,本是魏国的国土,自然成了魏军攻略的对象。魏国复国以后,周市领军攻占魏国旧土,一直进军到沛县地方,包围了丰邑。周市派使者带信给丰邑守将雍齿说:“丰邑,过去是魏国的领土,魏末国难时,魏人又曾经迁徙于此。魏国如今已经复国,故土旧城纷纷反正归属。丰邑如果回归于魏,魏国将视丰人为魏国臣民,一切从优,赐雍齿列侯爵位,继续受命驻守丰邑。如果丰邑抵抗不下,魏军将攻城,城破以后,施行屠城。”雍齿是沛县人,地方的游侠类人物,在沛县地方豪杰的兄弟座次中,排名在刘邦之上。雍齿亲近王陵, 与王陵一样,本来看不上刘邦,沛县起兵以后,快快屈居于刘邦之下,心中始终没有服气。魏国大军围城,城中守兵单薄,雍齿在周市的威胁利诱之下,接受了周市的条件,撤消楚国的旗号,改换门庭,以魏将的名分,为魏国据守丰邑。

丰邑是刘邦的出生地,是沛县境内的第二大都邑。刘邦和丰邑出身的将士,其家室都在丰邑,失去丰邑,等于失去了根据地的一半。刘邦领军由方舆火速南下,与雍齿交涉不果,不得不武力进攻,攻城失利,只得带领军队回到沛县城。真是屋漏又遭连夜雨,船迟偏遇打头风。大局不利,后院起火,忧虑忿恨攻心,刘邦大病一场,身心两面,受到生来从未有过的打击。  刘邦大难不死,病体不久得到康复,事业也重振旗鼓。经历此事以后,刘邦不仅经受了挫折的磨练,增添了韧性顽强,他更体验到世上人事的反复多变,学会了忍耐和容忍。后来,丰邑又回归刘邦阵营,雍齿也再次回到刘邦麾下,成为刘邦军团一位有名的将领,战功累累。刘邦尽管对往事刻骨铭心,多次恨不得找借口杀了雍齿,但是,为了维护丰沛故人核心集团的团结和稳固,显示对功高将士的恩德和怀柔,他始终自我克制。在取得全国政权、部下们对分配权益出现不满时,刘邦接受张良的建议,用重赏厚封雍齿的方式消除了内部的不安,化消极为积极。对于生地丰邑的背叛,刘邦攻下后没有任何报复的行为。他做了皇帝以后,选取沛县作为自己的个人领地,给予永远免除徭役和租税的恩惠。同样的恩惠,当初却没有给予丰邑。当沛县的乡亲们请求给予丰邑同样的待遇时,他才吐露了对于当年的怨恨:“丰邑是我生长之地,何尝能够忘怀?我不免除其徭役和租税,为的只是丰邑当年为了雍齿的缘故背叛我而投靠魏国。”看来,耿耿难平的往事,他终身隐忍在心中。经沛县父老再三请求,刘邦抹不下情面,比照沛县待遇,也永远免除丰邑的徭役和租税,最终了结了这桩多年的心事。P182-184

序言

人,只有通过镜子才能看见自己;当代,只有通过历史才能认清现实。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可以说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位伟人,他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帝国——秦帝国。二千多年以来,秦帝国成为中华帝国的象征,秦始皇也成为大一统中国的形象代言人。

然而,伟大的秦帝国的历史,只有短短的十五年。秦始皇突然死去,戍卒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响应;楚国旧贵族项梁、项羽起兵江东,叱咤风云;沛县小民刘邦也因时际会,成为一方诸侯……这一段秦失其鹿、群雄竞逐历史突然而猛烈,千百年来,留下了无数的教训和谜团,也留下了星星点点的断言残迹。

断言可以解读,残迹可以修复。最不可思议的是新出土的文物,既属过去,又属于现在,只要看到它们,你就会确信历史曾经存在;只要触及它们你就会情不自禁地坠入欲知往事的诱惑;只要体察它们,你就会直观地感到历史正在复活。

历史能够复活吗?历史怎样复活?复活的历史是什么样子?

本书选取秦末群雄竞逐的这一段历史,检索史料,考察实地,体察文物,以期复活当时的历史。历史的复活,需要大家一起参与。下面提供四种不同的历史情景供读者朋友浏览,而历史复活的过程,就浓缩在这里。

历史情景之一:往事的迷雾

时间:公元前209年八月

地点:骊山始皇陵附近

人物:数十万秦楚军将士

事件:周文军停止前进

陈县豪杰周文,受陈胜张楚政权的派遣,率领数十万楚军以突然袭击的方式,一举攻克关中的大门函谷关,抵达骊山脚下的戏水东岸。由于事情过于突然,秦王朝来不及征调首都近县的兵力,防御一时陷于瘫痪状态。秦帝国首都成阳的陷落,就在眼前。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周文军突然在戏水东岸停止前进,就地屯驻下来。周文军的停止不前,给了垂危的秦帝国以喘息的时间。在骊山始皇帝陵监工的少府章邯请准朝廷,中止骊山陵工事,赦免在工地服役的役夫、刑徒和奴隶,发放武器,编入军队,就近参战。周文军被秦军击退,被迫撤出函谷关,不久就被紧急征调而来的秦军消灭。楚军一举攻灭秦王朝的大好战机,转瞬即逝。历史学家将周文军在戏水突然停止不前的历史事件,比况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在敦刻尔克突然停止前进而丧失了全歼英法联军战机的类似事件。

疑案:德军在敦刻尔克停止前进,是因为希特勒下达了停止前进的命令。周文军为何在戏水停止不前,却因史书失载,成为千古疑案。

历史情景之二:遗物的出土

时间:公元1974年3月

地点:骊山始皇陵附近

人物:打井的农民和发掘的考古学家

事件:兵马俑的发现

陕西临潼西杨村的农民们,在村外打井的时候,挖出了大量残破的陶器。经过考古学家的发掘和鉴定,确定这些陶器是秦代的武士陶俑。震惊世界的秦兵马俑,由此被发现。兵马俑安放在一、二、三、四号俑坑中,八千余具陶俑,按照作战陈兵的阵式排列,忠实地再现了帝国秦军的原貌。兵马俑的塑造,以实在的秦军部队为原型;八千余件兵马俑所组成的地下军团,如实地再现了秦军的组织和阵容。兵马俑军团的原型,是秦帝国的京师军主力,即中尉军的一部。

疑案:兵马俑是始皇帝的陪葬品。始皇帝死于公元前210年,次年九月,当周文军抵达骊山脚下的戏水时,始皇帝陵尚未完工。在工事紧急中止以后,修筑骊山陵的数十万役夫、刑徒和奴隶,受赦免发给武器,编入军队,在少府章邯的指挥下,在骊山脚下的戏水与周文军作战。那么,在同样的时间里,兵马俑军团的原型,负责守卫首都成阳的京师军主力,秦帝国的中尉军到哪里去了?

历史情景之三:历史学家的搜寻

时间:公元2004年7月

地点:骊山始皇陵附近

人物:当代历史学家

事件:考察骊山戏水

为了解答周文军在戏水停止前进的疑案,一位历史学家来到骊山戏水一带寻访。他滞留当地多日,流连始皇陵兵马俑遗址,考察灞上、鸿门故地,踏勘戏水渭河间的地形,终于有豁然开朗之感。以实地考察而论,东以戏水为壑、西以灞河为防、北傍渭河、南背骊山的这一片地方,天然形成一个狭窄的通道,正如瓶颈扼守着由函谷关通向成阳的大路,成为函谷关以后保卫帝国首都成阳的最后一道屏障,秦帝国守卫首都的京师军主力,即中尉军的屯驻地,应当就在这里。灞上在这条通道的西口,是中尉军的屯驻地之一;鸿门在这条通道的东口,是中尉军的又一处屯驻地。

鸿门营房遗址,在骊山北麓的鸿门原上,东邻戏水,北俯渭河,居高临下,控制着戏水一灞水间通道的入口。周文军破函谷关,沿渭水南岸大道直指成阳,必须通过这里;驻扎在这里的秦军中尉部队,就地设防阻击,也是必然的事情。以三年之后的类似事件而言,刘邦军十万屯驻灞上,项羽军四十万屯驻鸿门,重演了敌对两军在这一带的对峙,他们应当是分别利用了旧秦中尉军的东西两处营地屯兵。

解谜:刘邦军和项羽军的冲突,因鸿门宴而得以避免,刘邦屈服开道,项羽得以进入成阳。周文军抵达戏水东岸,急于进军成阳。屯驻于鸿门、灞上一带的秦军中尉部队集结在戏水西岸布防,誓死保卫首都。两军挟戏水激烈攻防交战,交战的结果,周文军被阻止在戏水东岸,被迫停军不前。

历史情景之四:复活的历史

时间:公元前209年九月

地点:骊山始皇陵附近

人物:数十万秦楚军将士

事件:戏水之战

周文军抵达骊山东面的戏水时,一支精锐的秦军部队,已经静悄悄地在戏水西岸严阵以待。

戏水西岸的秦军,约有五万人,分为五军,排列成前锋后卫两阵。前锋三军,右军依托骊山布阵,左军旁靠渭水布阵,左右军之间,中军横列展开。前锋三军之后,后卫两军集结在前锋三军的结合部,作支援依托。五部秦军,每军万人,自成一独立军团,各军团布阵相同,分别列成右方阵、左曲阵、中方阵和军幕指挥所。

周文凭借他丰富的军事经验,意识到眼前的秦军非同一般,当是秦军精锐中的精锐,始皇帝的近卫军之一,拱卫帝都成阳的京师军中尉部队。

周文不敢轻敌,他首先以楚军轻锐部队,筑便桥强渡戏水,由战车打头,步兵跟随,试探冲击秦军前锋。秦军放任楚军渡河,待部分楚军渡过戏水时,秦军开始攻击……初战戏水的结果,楚军大败,渡过戏水的楚军,几乎无一生还。

然而,秦军尽管初战获胜,却不乘胜追击,事后也丝毫不为周文军的引诱所动,只是坚守在戏水西岸。秦楚两军,相持在戏水。

利用两军相持的时间,章邯紧急请准朝廷,赦免骊山役夫、刑徒和奴隶,发放武器,编入军队,就近参战。一路势如破竹的周文军终于被击败,退出函谷关。张楚政权由胜而败的命运,由此决定。秦帝国的命运,也一时转危为安。

以上四种历史情景,分别节录于本书第五章“英雄周文”、“戏水之战的秘密”和“复活的军团”,既是同一往事四种不同的折射映象,也是复活同一历史事件的四个不同阶段。

复活历史,需要心灵的体察加上智力的推想。特别是距今久远的古代的复活,由于史料少而又少,需要解读文献,需要发掘实物,需要考察实地,然后作考证勾沉,作观察推敲,作推理联想,再用贯通古今逆转时空的连接,在历史的汪洋大海中捕捉往事的依稀影踪。

读者朋友,如果你欲知往事,如果你赏析文物,如果你喜好旅行,请你阅读本书,参与历史的复活,作出自己的评判。这里附上我们的电子邮箱:wei-xiao9966@yahoo.com.cn,恳切地请你贡献宝贵的意见。只有我们互动起来,历史才能真正地复活。

历史就在你的身边。而你,就在历史当中。

后记

人生如行旅。行旅的人生,进出于历史当中。

我是爱旅游的人,手持地图,背负行囊,行走在大漠荒野中寻找故迹遗踪,是我少年时代以来的梦想。入史学之门以来,国内走得多了,东渡以后,国外也多走了。

也不知从何时起,我被视为华侨了。这种侨居外国的中国公民的法律定义,这种带有飘泊意味的世界公民的文化含义,似乎给我带来了一种游魂的宿命。我始终在永无止息地游走。

我去东南亚,追寻过华侨南下的路,捕捉到多种文化混成的异国情调。马来半岛南端的华人之国新加坡,井井有条宛若跨国公司,却让我感到文化的飘摇。我横贯北美大陆,从温哥华岛一直到圣劳伦斯河畔,自然的辽阔和历史的短浅,让我有人迹冷清之感。我到希腊,追踪欧洲文明的源头;我到罗马,景仰世界帝国的壮丽。瑞士独特幽静,我去伯尔尼访问爱因斯坦的旧居;德国整洁美丽,我到海德堡寻觅歌德的行迹。欧罗巴久远的历史,深厚的文化,让我感到人类文明的亲近。

我到南半球,在布利斯班从容漫游,到悉尼访亲问友。当我在黄金海岸仰望蓝天,当我骑马穿行东澳的草原森林时,我有飘然若仙之感,这里是天涯海角,抑或是人间乐园?当我透过饭店的玻璃窗凝望雨中的街景时,我想起毛姆笔下的异国风情,眼前浮现出高更隐逸后的奇异色彩。那时候,点点滴滴美丽的偶遇遐想,最是哀婉甜酸;丝丝缕缕爬上心田的情绪,竟然是我那遥远的故乡,日渐远去的童年回忆,青春岁月,连带着故国山河的旧创和顽强的生命。人生若旅,我仿佛行走到半生的尽头?

澳洲归来后,家父敦促我去巴黎伦敦,说那才是近现代欧洲文明的中心;友人劝诱我去纽约芝加哥,说那才是当今文明的尖顶。然而,此时此地的我,心已另有所系。多年来的东西南北,岁月长久的飘来游去,我心中总是无根,我感到失去自我的仿徨。当种种新奇浮华消退以后,一种质朴的返祖归根的情绪由我心底浸润开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行役,奚惆怅而独悲。”幼小熟读成诵的“归去来辞”响起,陶公高远明澈,冥冥中引领我脱出迷津。

“悟以往之不可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于是我有所领悟。我欲回归中土,我欲呼唤祖灵,我欲沟通古今,我要以有限的生命,作文化和人生的归结。情思涌动之下,我萌发一种终生之志:将已经活在我心中的一段历史,即秦汉帝国的历史,作复活型的叙述。

我研治秦汉史将近三十年。三十年的生命投入,已经使我与秦汉先民心心相系,方方面面,最为周详熟悉。我与秦汉先民对话多年,秦汉的历史早已经活在我的心中。二千年前的往事情景,宛若就在我的眼前;万万千千的生命,正在开创着千变万化的经历,如同我所生活着的今天。那是一个活的人间世界,不管是儿女情长还是铁马金戈,皆是声音可闻,容貌可见,人情相通。那是一个通的人文世界,情感理性,思想行动,衣食住行,一切浑然一体,没有政治、经济、文化的领域划分,也没有诸如文史哲类的门户区别。

然而,当我试图将构想形诸于笔端时,却屡屡碰壁。我所熟悉、我能够运用的历史学的诸种文体形式,无法表达复活于我心中的历史。复活的历史,那种生动鲜活的境界,丰富多彩的变迁,那种古今交汇的融和,逆转时空的超越,无法用学院式的坚实学问来囊括,无法用科学的理性分析来包含,与此相应。也无法用考证、论文、论著以至于笔记和通史的体裁来表现。长久苦痛之余,我不得不作新形式的寻求。

历史学的本源是历史叙事。历史叙事,是基于史实的叙事。司马迁一部《史记》,堪称中国历史叙事的顶峰。《史记》是伴随我一生的读物。我重读《史记》,在确认史实可靠之余,再次感叹太史公叙事之良美,思虑之周详。精彩动人的叙事。有根有据的史实,深藏微露的思想,正是《史记》魅力无穷的所在。我获得又一种感悟:打通文史哲,回到司马迁。 

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是当代史学中一朵光彩异放的奇葩。黄先生用一种崭新的文体,融通史学、文学和思想,开启了一代新风。八十年代,我初读《万历十五年》时,惊异于历史还可以这样表现,俯心低首引为模范表率,与诸位致力于新史学的同道相互激励,有意一起来开创新的史学的未来。时过境迁,我重温《万历十五年》,仔细体味之下,感悟到复活的历史,需要细 腻的心理体验和当代意识的参与,需要一种优美的现代散文史诗。

秦汉帝国的历史,古来依靠的是文献史料。这些年来,得益于数量庞大 的考古发掘,新出土的史料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传世文献,结合新旧史料的历史学研究已经重新改写了历史。考古资料的运用和研究成果的引入,不但是复活历史的根据,也是直接的媒介。概略通检之下,使我想到发掘报告书和 学术论文的活用。

秦汉时代,距今已有二千多年,数百年间亿万人生活过的历史,所留下的文献遗物,不过是沧海一粟。我常常感叹,古代史研究,宛如在黑暗的汪洋大海中秉烛夜行,视线所及,只能见到烛光照亮的起落浪花。以数字比喻而言,我们所能知道的古史,不过万分之零点零零一,九千九百九十九点九九九是未知的迷雾。以极为有限的史料复活无穷无尽的远古,需要发散式的推理和点触式的联想,使我想到古史考证和推理小说之间的内在联系。历史学家,宛若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和克里斯蒂笔下的波罗。

我读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感慨于作者作为史家的博学多识和他高超 的表现技巧。我读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他写一个伟大的时代而不是写一个伟大的国王的宗旨,使我深有同感。当我读完日本女作家盐野七生叙述罗马帝国千年历史的十二册大著《罗马人的故事》后,我明白秦汉帝国的宏大历史画卷,需要连续系列的形式。法布尔的《昆虫记》我是小时候读过的,重新 浏览之余,我记下了一条笔记:“《昆虫记》以科学报告为材料,以散文形式写出,兼具科学性和文学性。内容以昆虫学为基础,掺入观察叙述,往事回忆,理论性议论,经历讲述等,可谓是一种自由的文体,值得试一试。”

地理空间是历史的基本要素,没有明确的空间关系的历史,宛若一锅迷糊的酱汤,不辨东西南北,始终晕头转向。地理空间决非文字说得清楚,自从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面世以后,我们对中国历代的历史地理,才有了可以索图查询的可靠依据。然而,仅仅索图查询而不亲临实地,仍然是纸上谈兵。山川气候,道路城邑,民俗风情,都需要去走,去看,去感受,去触摸才能晓得。国破山河在,人去屋宇存。在时间中过去了的历史,往往有空间的遗留。复活历史的触点,常常就在你一脚踏上往事旧址的瞬间。今人不能身去往古,今人可以足行旧地,古往今来的交通,需要借助于实地考察。

田馀庆先生和西■定生先生,是影响我学术和人生最深的两位恩师。田先生是我在北大的导师,进东大以后,我成了西■先生的门下弟子。田先生在精湛考论之余,极重实地考察,他主持大运河访古之行,行旅中解决曹丕征吴之战中的地理问题。西■先生几乎年年到中国,研究所及,脚步几乎随之而至。

日本的中国古代史学界有出行考察的传统。近年来,同行中出了几位好走的友人。早稻田大学的工藤元男,他追踪大禹的传说,一头扎进四川西北的高山谷地,不时销声匿迹。学习院大学的鹤间和幸是秦始皇的研究者,他东西南北,追随始皇帝踪迹,求索在史实和传说之间。至于爱媛大学的藤田胜久,他寻司马迁足迹,几乎走遍了中国大地,独行之余,也不时邀我结伴同行,同享行旅的甘苦。

国内同行,艰苦的田野工作,从来是由考古学者担当,他们不仅行走,几乎就住在田野上。我在阳陵发掘现场见到王学理先生时,对烈日下宛若乡野老农的考古学者,油然而生敬意。北师大的王子今先生是考古出身的历史学者,他主治秦汉交通史,木车牛马所及,怕已经走得山穷水尽。北大的罗新先生从中文到历史,他好访古奇,携西人驱车西行,寻觅中恍惚与西天西王母失之交臂。更有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尝试用行走触摸文化的心髓,自称行者无疆。行笔至此,看到最近的报导,央视的崔永元也带队开始万里长征,追寻红军的故迹,要作行走的主持。

行走是人类的天性,行走是古来的传统,行走是时代的新风。在古今风流的时尚当中,我再次开始新的旅程。这次新的行旅,不是去海外世界开眼,也不是去繁华都市染风,而是回归故国河山,深入荒山野地,去追寻先民故迹,去寻找往事遗留,去寻求梦想,去复活历史。这次新的行旅,我事前有充分的准备,周详检讨史料,再三索图查询,往事史实烂熟于胸,所求所索明了于心,往往是书中笔下所及,我随之跟踪而去。

我随历史去丰县沛县,寻访汉高祖刘邦的龙兴之地;我去芒砀山怀古,连通了古今的武装割据。我又随历史去临潼始皇陵,哀泣亡秦的骨肉至亲;我远望驰道深入阿房,感慨秦帝国兴起之暴,瓦解之急。当我行走在渭水骊山之间时,复活的兵马俑军团就在我的眼前,云水濛濛中,为我重演一场史书失载的大战。亡秦之战,决定于巨鹿。我随历史渡漳水,用屈原《九歌》悼念秦军阵亡将士,在感叹秦楚融和的瞬间,仿佛听到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的终章,圣洁美丽的欢乐女神,在呼唤人类和平。河南是中原文明的核心地,我曾经多次经过,却从来没有停留。我随历史去陈留、开封,当我凭吊了信陵君的故宅,步步进入黄河中下游文明的深层时,我在失而复得的文明进程中感受到人类历史的顽强和坚忍。

我是历史的行者,当我行走在历史当中时,历史就复活在我的心中。我将复活的历史停留于纸上,笔录写成本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复活的历史(秦帝国的崩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开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55481
开本 16开
页数 2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7-04-01
首版时间 2007-04-01
印刷时间 200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32.07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4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4: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