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巴黎丛书·白色系列》之一。
《声声不息》是让-保尔·古的一本文学评论集。在这里,我们找得到那个时常心潮澎湃、思绪万千的作家理性的另一面。全书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中间人”里收集了作者八篇评论文字,评论的作家横贯内外,纵涉古今,评论的角度也是各有不同。但这些文字分而不散,一些重要的观点和引文在其中屡次复现。第二部分”小说的行文”则是作者在抛开具体作家作品后,进行的一场纯粹思辨的游戏。这些文字最清晰也最直接地体现了作者的创作理念与文学观。
图书 | 声声不息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巴黎丛书·白色系列》之一。 《声声不息》是让-保尔·古的一本文学评论集。在这里,我们找得到那个时常心潮澎湃、思绪万千的作家理性的另一面。全书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中间人”里收集了作者八篇评论文字,评论的作家横贯内外,纵涉古今,评论的角度也是各有不同。但这些文字分而不散,一些重要的观点和引文在其中屡次复现。第二部分”小说的行文”则是作者在抛开具体作家作品后,进行的一场纯粹思辨的游戏。这些文字最清晰也最直接地体现了作者的创作理念与文学观。 内容推荐 如果有人要问这跨越数世纪的默契之证据何在,只要回答说:卢梭是连接塔索与克莱斯特的纽带——卢梭之于克莱斯特,就像塔索之于卢梭一样,亲如手足。克莱斯特曾写信给当时还是他未婚妻的维莱明娜说:“尽一切可能爱你的卢梭吧!对于这个对手我心无丝毫怨气。” 作为作家的读者,面对一部已经古旧的作品,会有迥然不同的保留意见,但巴尔扎克的作品却是个非常特殊的例外,使得人们彻底抛弃了这些意见。因为,面对一条强劲的原则,所有这些意见都灰飞烟灭,或许这就是小说最后的秘密,我没有任何理由不从现在起就给这条原则命名。天才的波德莱尔一语中的,他称此为“生命的激情”, 小说是一门时间的艺术,它所关注的是人类在时间性面前产生的疑惑与不安。散布和碎片是人类的存在经验,而与此相对立,小说赋予人们的,则是对时间进行重组和连接的经验,借用心理学家、音乐学家米歇尔·安贝提评论音乐时间的话来说,小说赋予我们的这种经验,让”我们运作作时间,以便能够享受它,而不是因它而死”。 目录 上卷 中间人 一、佳作之虑:塔索与克莱斯特 二、时间之虑:夏多布里昂 三、美之虑:福楼拜 四、“生命的激情”:巴尔扎克 五、“现在咱们俩来拼一拼吧!”:巴尔扎克作品中的原动句 六、阿尔戈与马尔多罗的世界 七、“时间的可逆性魔法”:格拉克 八、小说之悦:让·蒂博多 下卷 小说的行文 九、小说与连接之虑 十、散文与诗 十一、压条接木 十二、凭借经验 译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声声不息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法)让-保尔·古 |
译者 | 杨振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75246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4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65 |
出版时间 | 2007-04-01 |
首版时间 | 2007-04-01 |
印刷时间 | 2007-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9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565.074 |
丛书名 | |
印张 | 9.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5 |
宽 | 141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9-2005-247号 |
版权提供者 | Shin Won Agency,Co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