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回归释迦牟尼佛本怀的生命之书,指引我们返回内在的信佛根源。对于今天内在心灵长期处在不安状态的读者而言,本书可提供适当的安定力量。
在《修行》中,梦参老和尚从藏传、北传的佛教传统中,选择出基本的修行次第,包括“学三皈依”、“皈依的缘由”、“生起决定的信心”、“观心”、“修解脱道”及“发菩提心”等,指导我们如何踏上修行之路。
图书 | 修行/梦参禅学系列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回归释迦牟尼佛本怀的生命之书,指引我们返回内在的信佛根源。对于今天内在心灵长期处在不安状态的读者而言,本书可提供适当的安定力量。 在《修行》中,梦参老和尚从藏传、北传的佛教传统中,选择出基本的修行次第,包括“学三皈依”、“皈依的缘由”、“生起决定的信心”、“观心”、“修解脱道”及“发菩提心”等,指导我们如何踏上修行之路。 内容推荐 《禅·简单启示》是梦参老和尚首次说明他修学禅宗的心得报告。在书中,他向参加禅净熏修的年轻学子,说明了“如来禅”与“祖师禅”的异同,并阐释了“禅”的修行真谛。本书还收录了梦老亲近倓虚老法师、慈舟老法师、弘一老法师、虚云老和尚的心得与经验。 《随缘》从日常生活出发,结合梦老自己丰富的生命经验,阐述了如何在生活中修行、观照、舍离,最后证入解脱的境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信佛就是信你自己的心。 在《修行》中,梦参老和尚从藏传、北传的佛教传统中,选择出基本的修行次第,包括“学三皈依”、“皈依的缘由”、“生起决定的信心”、“观心”、“修解脱道”及“发菩提心”等,指导我们如何踏上修行之路。 目录 修行 学三皈依 皈依的因缘 生起决定的信心 观心 修解脱道 发菩提心 随缘 在生活中修行 观照的力量 舍离的智慧 缘起性空 禅·简单启示 观身与观心 祖师禅与如来禅之一 祖师禅与如来禅之二 祖师禅与如来禅之三 亲近四位大师的经验 随机羯磨浅谈 试读章节 佛教有这么两句话,业如果能转的话,便没有因果了,还讲什么因果呢?我前生造了很多业,今生一定要受报的。如果我假借佛的力量把它转了,因果就没有了。业如果能转的话,没有因果,因果论就不存在。但是,如果业不能转的话,没有一个人能成佛,永远是众生,业还是不能转。这个问题非常的微妙,大家想一想,如果业能转了,业如果消了,所谓定业不可转,能转的是靠三昧加持力,你要是能达到三昧,就没有这业了。 这两个问题可以作这样解释,当你明心见性,业性本来是空的;罪性本空,是我们的心造的,“罪性本空唯心造”。我们现在参悟了、学佛了,连我们自己的心都不存在,还有什么罪业可依呢?所以说:“心若亡时罪亦无”,心都灭了,罪也就没有了;“心亡罪灭两俱空”,心也空,业也空;“是则名为真忏悔”。要这样地消业,这样地带业。 因此,要怎样消一切的业?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们念皈依佛,并不是单纯念药师佛,也不单纯念阿弥陀佛,也不单纯念释迦牟尼佛。皈依佛,是皈依十方法界一切诸佛。你念皈依佛,就是十方一切诸佛,皈依法,表示十方一切诸法,皈依僧,意指十方一切贤圣僧。除了我们所见到的剃发染衣的僧众,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其他的圣僧。起码还有释迦牟尼佛的阿罗汉大弟子。释迦牟尼佛令一万六千个大阿罗汉不准人涅槃,他们都在这个世界当大菩萨,行菩萨道。你要是有德了,有因缘了,就会遇见他;你没因缘,当面就错过了。文殊、普贤、诸佛菩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我们总是去求诸佛,见不着,因为你的心跟他不相应。为什么不相应?你的心是贪、嗔、痴、慢、疑的心,不是清净心,所以你得消业。我在这里先讲四种,第一皈依,第二发心,第三学佛,第四消业。 皈依的时候,一定要先念三宝的功德,先念佛的功德。 我们经常说佛、法、僧三宝,什么叫佛?佛就是觉悟的觉。当你觉悟了,你就是佛;你没觉悟,你就是众生。你现在在哪一道,就是哪一道的众生。所以你觉悟了,你就是佛。但是觉悟,有究竟,有不究竟,佛也有分证的。依《大乘起信论》,最初是“不觉”,现在我们大家都是不觉。不觉,遇到佛、法、僧三宝,皈依佛、法、僧三宝,学佛、学法、学僧,你开始觉悟,这叫“始觉”。觉悟之后,渐渐学渐渐证得,这叫“相似觉”,相似觉悟了,还没彻底觉悟。要是按菩萨的位置来说,相似觉就是十信位、三贤位的菩萨。从相似觉,渐渐地就能证得了,一分一分地觉悟,就是“分证觉”,就是登了地的菩萨;证得一分法身,消灭一分无明,这叫分证觉。到了究竟成佛,叫“究竟觉”。我们能皈依佛的这是自觉,所皈的是指着究竟觉说的。我们现在只是刚发起觉悟,达到究竟觉悟,因为我们皈依三宝、学佛,能够渐渐消除自己的业障,渐渐地觉悟,这就是佛。 P7-8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修行/梦参禅学系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梦参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海南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432269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3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2 |
出版时间 | 2007-09-01 |
首版时间 | 2007-09-01 |
印刷时间 | 2008-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7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946.5 |
丛书名 | |
印张 | 21.2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海南 |
长 | 228 |
宽 | 170 |
高 | 20 |
整理 | 方广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