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多么神奇。
在梦里,我们上天入地,无所不能,醒来时,一切烟消云散,不留痕迹。那么,梦是否有意义?意义何在?
梦是潜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原始人”的来信,其中蕴涵着大智慧。
解读梦境,深入你的潜意识,帮你倾听内心的声音,引领你更好地了解自我、了解他人。
图书 | 释梦/朱建军心理学文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梦,多么神奇。 在梦里,我们上天入地,无所不能,醒来时,一切烟消云散,不留痕迹。那么,梦是否有意义?意义何在? 梦是潜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原始人”的来信,其中蕴涵着大智慧。 解读梦境,深入你的潜意识,帮你倾听内心的声音,引领你更好地了解自我、了解他人。 内容推荐 朱建军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心理学专家,是我国本土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意象对话技术的创始人。该技术现已成为我国权威部门认定的专项心理咨询方法之一,并有相应的资格认证,是一项根据国人特点创立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在实际治疗中效果显著。 《朱建军心理学文丛》汇集了朱建军教授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所有著作,该文丛也是意象对话心理学流派的一套标志性论著,集中反映了我国本土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的理论高度与实践现状。 本书为该丛书中的一本释梦指南。 释梦是精神分析心理学以及其他心理动力学体系中的一种重要技术。释梦也是学习意象对话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重要基本功。学好释梦,对掌握任何一种心理动力学体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录 总序 我是一个导游/001 前言/001 第一章 梦是什么/001 一、梦没有意义/001 二、梦是吉凶的预兆/002 三、梦是灵魂的遭遇/003 四、醒梦皆虚幻/004 五、梦是身心活动的反映/007 六、梦是欲望的满足等其他观点/007 梦例:残缺的美/008 第二章 释梦的方法论/010 一、对各种梦的观点的方法论质疑/010 二、现象学方法的应用/012 三、解释学方法的应用/018 梦例:纱巾上的蛇/022 第三章 释梦活动的意义/024 一、增长梦的知识/025 二、了解潜意识中的自我/025 三、了解他人的内心/027 梦例:我梦见了鱼精/029 第四章 梦的心理学研究/031 一、梦与睡眠的实验研究/032 二、弗洛伊德的梦研究/034 三、荣格的梦理论/039 四、弗洛姆谈梦的“语言”/043 五、本书中的观点/045 梦例:女人/052 第五章 释梦的预备/054 一、学习释梦是不是很困难呢/054 二、要出于善意释梦/056 三、不要轻信/056 四、对人对己要宽容/057 五、不要过分干预/057 梦例:如果能再回到从前/058 第六章 释梦的基本操作/060 一、基本操作之分析象征/060 二、基本操作之寻找线索/066 三、基本操作之联想/068 梦例:梦梦不忘的事/075 第七章 释梦的方法/079 一、感受梦的总体氛围和情绪基调/079 二、确定梦的主题/080 三、关注最触动释梦者的意象/081 四、关注重复出现的情节/082 五、注意很容易解释的意象/082 六、要注意讲自己梦的人的现场表现/083 七、用一语道破式释梦/083 八、用一语道破引出式释梦/088 九、用层层剥笋式释梦/090 十、用混合式释梦/094 十一、梦的多种含义/096 十二、释梦者的直觉/099 梦例:“传染病”也是情感的表达方式/101 第八章 意象的常见象征意义/104 一、梦中动物的常见象征意义/105 二、梦中人造物的常见象征意义/114 三、梦中身体各部位常见象征意义/122 四、梦中人物的分析方法/124 五、梦中可怕事物的常见象征意义/128 六、梦中的水的常见象征意义/132 七、梦中的路的常见象征意义/135 梦例一:色鬼/138 梦例二:地上有一些两分、一毛的硬币/139 第九章 梦的常见主题/141 一、被追赶的主题/141 二、梦见迟到、误车的主题/144 三、飞翔的主题/146 四、考试的主题/149 五、掉牙的主题/151 六、裸体的主题/152 七、战斗的主题/153 八、死亡的主题/154 九、性爱的主题/156 十、上下楼梯的主题/157 十一、被监禁的主题/158 梦例:无枝可依/159 第十章 关于生死、性爱的梦/160 一、象征着出生的梦/161 二、梦中死亡的象征/164 三、象征着性的梦/172 梦例一:包裹中的女人/182 梦例二:值得庆贺的“死亡”/183 梦例三:梦是自己的“心理医生”/185 第十一章 梦的表达方式/187 一、集锦/187 二、变形/188 三、省略/189 四、借代/191 五、并列/194 六、反语/196 七、人只为自己做梦/197 八、梦中没有废话/199 九、梦怎样表达人名、数字和时间/200 十、黑白和彩色梦的区别/202 十一、梦中的情绪/204 十二、梦的其他技巧/206 梦例:梦中我厮打抓扯丈夫带回来的女人/208 第十二章 学习释梦经验谈/210 一、先释自己的梦/210 二、性别年龄要考虑/211 三、重点分析重要的梦/215 四、同夜的梦主题相同/217 五、关注梦的“风格”/219 六、使用扩充和表演梦的方法/219 七、多了解一点细节/220 八、往事也可以按照梦分析/221 九、熟悉找旁证和线索的方法/223 梦例:四只旧表的记忆/230 第十三章 特殊的梦/232 一、噩梦/232 二、清醒的梦/238 三、提示疾病的梦/241 四、启发性的梦/245 五、创作性的梦/247 六、预言性的梦/248 七、心灵感应的梦/254 梦例:丈夫的爱与心灵感应/257 第十四章 记录梦的方法/259 一、为什么梦容易被遗忘/259 二、帕特里夏·加菲尔德的记梦方法/261 三、盖尔·戴兰妮的记梦方法/264 梦例:选择造就人/268 第十五章 命题做梦/270 一、“问梦”解决智力难题/271 二、“问梦”解决心理问题/272 三、戴兰妮的“问梦”方法/273 梦例:梦中的蚯蚓:坚硬与柔软并存/276 第十六章 改造梦的方法/279 一、改造梦的基本方法/279 二、改造清醒的梦的方法/283 三、用意象对话改造梦/284 四、训练自己做清醒的梦/286 梦例:男孩的房子/288 第十七章 利用释梦促进心理健康/290 一、利用梦自知知人/290 二、释梦是助人的工具/295 三、梦可以辅助人生选择/296 四、梦可以提供预警/301 五、释梦能改善性格/302 六、释梦能改善社交/308 七、释梦能消除不必要的焦虑/309 八、梦能辅助心理咨询/311 梦例:被吃空的感觉/319 第十八章 梦文化的解读/321 一、梦的灵魂观/321 二、占梦的文化/2324 三、古代占梦术的解读/328 四、解读攘梦术/330 五、解读中国梦故事/332 梦例一:女鬼/338 梦例二:梦田守望者/339 第十九章 文化之梦解读/343 一、为什么文化可以当作梦解读/343 二、西方文化之梦/346 三、中华文化之梦/348 四、阿拉伯人之梦/349 五、《易经》中的梦象/351 梦例:天与地的距离——难醒的噩梦/357 后记/361 参考文献/364 试读章节 想想看,梦是一个多么神奇的现象:我们闭上眼睛睡觉,突然,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显现在我们眼前,里面山河大地应有尽有,还有现实世界中没有的环境。种种奇异的生灵出现,而且死去的人也能再次露面。我们可以飞翔,可以在海底呼吸和生活。我们经历种种悲欢离合,安静或者惊恐……而睁开眼睛的一瞬间,一切烟消云散,不留下丝毫痕迹。 但是梦之所以为人们所关心,却不仅仅是因为它生动而有趣,而是因为有许多人相信,梦是有意义的,在梦的那些表面的现象之后,还存在着另外的深层意义。 梦是什么呢?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各种对梦的理解,科学的或者前科学的,粗略地总结一下,关于梦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一、梦没有意义 有些人认为梦不过是这么一回事:在睡眠时,大脑皮层总体上停止了活动,而少数地方还有微弱的活动,像熄灭的篝火中零零星星的火花。白天看到的形象毫无秩序地显现在眼前,这就是梦。 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俄国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理论基础是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梦没有意义。梦,就像是小孩子用一支笔在纸上信手涂鸦,画出的东西似乎像某些东西,但是实际上什么都不是。 但是,即使是这一派的人也不能不承认:当一个人在梦中感到饥饿时,他会梦见吃饭,感到渴时,他会梦到水。当一个人梦中听到铃声时,他会梦到某种类似铃声的声音。他们认为,这是人对内外界刺激的反应,如果说有意义的话,这类梦有一点点意义,它指出了我们正感受着一种刺激。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我国的科学界一直把巴甫洛夫的理论奉为正统,他关于梦的观点也被当成了唯一的科学解释。 二、 梦是吉凶的预兆 相信梦有意义的人,相比较之下多一些,但是他们对梦的意义看法却形形色色。迷信、谬误和真理混杂在一起,至今仍未完全澄清。 这些观点的共同之处,是认为梦的意义不是它的表面意义。在我的梦里,我会飞,能飞上山,人们会把糖当宝石抢,冰能变成宝石。这些显然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因此,相信梦有意义的人都同意:梦在荒谬的外表下有更深的意义。梦仿佛是密码,传递着秘密的信息。 最古老的一种信念认为梦是预兆。例如:景颇族认为梦见枪、长刀,是妻子生男孩的预兆;梦见铁锅,是妻子生女孩的预兆。汉族也同样有这种观念。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用梦卜吉凶的记载。历代史书中,都有梦预言吉凶的记录。例如,《晋书》载曹操曾梦见三匹马在同一个槽里吃食。曹操认为这预示着司马懿、司马师和司马昭(三马)父子将篡曹(槽)氏天下,还警告曹丕要留意。 传说中这种例子多得不胜枚举,如《左传》中记载,宋景公死后,得和启两个人争夺王位。得梦见启头向北躺在户门外边,得自己是一只乌鸦落在启的身上,嘴放在南门上,尾在桐门上。于是得认为,他的梦好,象征着他将成功地继承王位。后来他真的被立为宋的君王了。得为什么认为这个梦好呢?是因为中国古代有释梦理论认为:“头向北躺着,代表死;在门外,代表失去国家。”所以启会失败,而得面对南方“南面为王”,且控制着各个城门。自然是得成功。 由于相信梦的预兆作用,中国古人会根据梦来决定自己的行动。据说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在刚刚要起兵反叛隋朝时曾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掉到床下,被蛆吃。他认为这是表示自己要死的预兆,所以不敢起兵。而他手下的一个人解释说:“落在床下,意思是‘陛下’,被蛆吃,表示众人要依附于你,这个梦表示你要当皇帝。”李渊听了这话,放心地起了兵,后来他推翻了隋朝,自己当上了唐朝的皇帝。 西方文化中,也有与此相同的观念。例如,《旧约》中埃及法老梦见7只健牛,随后有7只瘦牛出现,并把健牛吃掉。 约瑟夫告诉法老这预示着:“将有7个丰年,随后有7个灾荒年,它们把前7年的盈余全部耗光了。” 为什么梦可以预兆吉凶呢?最原始的信念并不是认为有灵魂托梦,而是一种朴素的类似感应论的思想,仿佛是我们可以预感到吉凶并在梦中显现。 这种古老的信念至今仍然存在。在我接触的人中有不少仍然相信梦能预示未来。虽然他们在理智上承认这是种迷信,但内心中却隐隐觉得这种说法也有道理。 三、 梦是灵魂的遭遇 稍后产生的一种信念认为梦是另一种现实,也就是说,梦是人的灵魂离开身体后遇见的现实。据说,圭亚那印第安人认为:梦中的人是暂时离开肉体的灵魂,所以,人要为自己在梦里做的事负责。如果在梦中打伤了别人,醒后他要去道歉;反之在梦中受人伤害,醒后也要去报复。当地的土人如果告诉别人:“我昨天梦见拥有了你的土地。”那么对方就要拱手把土地让给他。 中国古代有这样的故事,某道人见到一和尚正睡觉,从他的脑袋顶上出来了一条蛇。这蛇遇上唾液就吃,见尿盆就喝,出门过小沟,在花丛边转一圈,又想过一条小沟,因为有水没过去。蛇回来时,道人把小刀插在地上。蛇见刀很害怕,另找路回到和尚头中。和尚这时醒过来,说:“我梦见吃了好东西、喝了美酒,又过了一条小江,遇见几十个美女,想过另一条江,水大没过去。我回来遇上强盗,绕路才回来。”这个梦故事想说明的是,灵魂可以用动物形态出游而形成梦。 直到现在,这种观念仍然存在。1990年,在中国农村还发生过这样的事:一个丈夫梦见妻子和某男人性交,于是他急忙跑到妻子所住的地方——一个看青的棚屋,问谁来过。虽然妻子说没有人来过,他还是不相信。他显然是认为他做梦时自己的灵魂是真的看到了妻子和别人性交。后来,他竟然杀了那个梦里出现的男人。 灵魂出游观和预兆观并不相同,相信梦能预示未来的人有两种解释,一是梦中鬼神或别人的灵魂可以告诉他未来,另一种则是认为自然界可以通过某种感应引起梦(即天人感应),因此,在发生大的灾变或喜事前,人可以在梦中获得预兆。而认为梦是“灵魂出游”的神交观,则不认为梦是“感应”,他们只同意鬼神可以和自己出游的灵魂交流。P1-4 序言 “我绕着街道和房屋飞,我能看到别人的屋子和屋里的女人。有人驱赶我,我飞向天空。这时我看到地上有许多人争夺绿宝石,我也想去抢,可是却不敢。于是我飞到高高的冰山上,这山叫凤凰石山,我在上面捡了几块冰,有白的、有红的、有绿的。后来我惊奇地发现:冰是宝石,白的是钻石,红的是红宝石,绿的是绿宝石,而别人抢的宝石只不过是糖块。” 这是什么,是一个童话故事吗?不,它是我在1993年4月做的一个梦。我把这个梦放在我20世纪90年代末期写的一部释梦的书的开始。当时我完全是随手拿来了这个梦,并没有刻意地选择,但是十几年后我发现,这个梦不仅是当时的我的心理写照,也同样是对梦这样一种心理现象的写照。 我们都以为地上那些实实在在的财富最珍贵,而梦就像凤凰石山上的冰块一样,太阳一出来就融化了,是虚幻不实的,但是我惊奇地发现,实际上梦是宝石,实实在在的财富,也可能像糖块一样只能给人一时的快乐。 由于感到关于梦的分析,我自己新的独创的见解不够丰富,所以我本来不打算再涉及这方面的书了。只是近5年来,前前后后有一些学习心理学的人告诉我他们需要一本书,能通俗清楚地阐述心理学中解释梦的方法,而我的旧著目前也早已脱销,所以他们希望我能再出一本。因此,我觉得不妨在过去著作的基础上,加以丰富和修改,编一本新的释梦的心理学书,供大家参考。其中有些地方只是沿袭过去的内容,请读过的朋友谅解,因为这本书本来只是编著,并非全部都是新思想。好在这是心理学著作而非新闻报纸,所以新旧并非重要,重要的是书中内容对你是不是有用,书中的思想是否深入,分析是否准确。就像上面这个梦,虽然是个陈梦,依旧能够从中得到新意。 当然,仅仅这样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添加足够大量的新内容。我们的新内容包括:重新整理释梦的理论,更详细地展示释梦的过程,公开释梦的经验和技巧,并添加大量的释梦的实例。这些实例来自我们意象对话团队中的多位优秀心理咨询师,涉及多方面的内容,这样,我们这本书的价值就大大超越了过去的作品,能成为学习释梦的指南。 释梦是精神分析心理学以及其他心理动力学体系中的一种重要技术。释梦也是学习意象对话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重要基本功。学好释梦,对掌握任何一种心理动力学体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来说,分析梦更是自我发现、自我分析以及自我成长的重要方法。当然,对非心理学家来说,学习释梦也一样是自我发现的有用的技术。我们真心希望本书能给大家足够的帮助。 后记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有这样一个传说的主题:有一件东西,本来人们认为它很不值钱,认为它既脏又破,或者根本是没有注意到它,但是一个外人却发现它实际是一件奇宝。在中国,这个外人往往是一个道士、一个奇怪的老人;在外国传说里,这个外人往往是个魔法师。在我记忆中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个老太太的门前有个破石臼,不知道几百年没有人用过了,里面的泥垢很多,脏得厉害。有一天,一个外乡人来到这里看到了它,就问老太太能不能把它卖给他?老太太心想这个人是不是傻子,为什么要买这么一个破烂东西。 但是既然遇到了傻子,而且这个傻子还真掏出了钱袋摆出想买的架势,老太太当然也不会放弃这个发横财的机会。 于是老太太说卖。那个人马上急切地问价格。老太太看他——显然是疯了——购买欲强烈,所以就像狡猾的商人一样,一咬牙马上报出一个高价。她伸出3个手指头,说:“至少这个数,少了不卖。”老太太的意思是要3吊钱,少了不卖。当然她心里想,少点儿也是要卖的。谁知道外乡人误会了,以为老太太想卖300两银子,便一口答应说:“可以可以,就是300两银子好了。”要知道那时一家人一年有20两银子就是个富户了。300两相当于现在的十几万元了。幸好那老太太没有心脏病,所以她还没有出什么事,急忙点头。老太太连一个“仃”字都没有说,因为她已经激动得说不出话了。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石臼,价值何止百万,这就是我们的梦。只是我们一向不知道它的价值。我们以为它只是一些胡思乱想,一些荒谬无稽的东西。噩梦像老太太石臼里的老鼠和虫子一般,像老太太石臼里的泥土;好梦虽然美丽,但是也是空的,就像老太太石臼里的肥皂泡。我们认为解梦都是迷信。我们白白做了千千万万个梦,但是梦告诉我们的那些东西,我们一点也不知道。 即使有些人相信梦有价值,他们也不知道这价值如何体现。上面故事的结局是这样的:外乡人身上没有300两银子的巨款,古代没有支票可以签。于是他只好回去取钱。老太太想这个宝贝不能就这样扔着了,就把它洗干净了,放到屋里收藏。过了几天,外乡人带着银子赶过来,一看老太太已经把石臼洗净放在屋里,大吃一惊说:“完了完了,这个石臼已经一钱不值了。”如果你不懂得如何对待梦,只是相信梦有价值.那么你也很可能毁了这个宝物。比如你相信梦是鬼神的出现,相信那些迷信的释梦书就很有可能把它毁了。 梦的心理学研究揭开了这个石臼的秘密——那石臼积累了无穷年月的沧桑变幻,积累了无穷年月的生死悲欢,那石臼仿佛一张超大容量光盘存储着智慧。心理学打开了一扇通向自己与他人内心世界的大门,使我们得到了内心中的宝藏。不仅如此,心理学还提供了改造梦的方法,从而使我们可以影响自己的潜意识,使我们可以更智慧、更健康、更懂得人生的真谛、更懂得爱。了解梦的心理学知识,不仅仅可以满足我们求知的需要,更可以为我们的人生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在梦这个大家认为并不重要的地方,实际上有比金钱、地位、名声甚至爱情都重要的东西——对生命意义的启示。 本书作者是心理学博士,长期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不是仅仅有书本理论知识就可以做好的,为了真正深入来访者的心灵,心理咨询与治疗师必须对人的心理有极其敏锐的洞察力,而且自己必须有健康的、有力量的、有爱心的人格。要做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师,必须不断让自己的心灵成长。我们发现,通过梦,我们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同样,通过对梦的解释、改造,我们也可以让来访者达到这一目的,让那些初诊时心中还充满抑郁、冲突的人变得快乐、有活力、有人生意义感。我们相信,对任何一个人,它都可以产生同样的效果。 在前人的指引下,我们发现了这一宝藏。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本书,把这些对我们起到了很大作用的东西告诉大家。 让每一个有机缘看到这本书的人都可以有“原始人”朋友,有“原始人”的智慧,有更有意义的人生。 感谢提供梦例的诸位朋友,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协助我写成了此书,更是因为他们以这种形式向我敞开了心灵。 感谢研究梦的诸位先驱和大师。 更要感谢那存在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智慧。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释梦/朱建军心理学文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朱建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203445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6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52 |
出版时间 | 2009-01-01 |
首版时间 | 2009-01-01 |
印刷时间 | 2009-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845.1 |
丛书名 | |
印张 | 2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安徽 |
长 | 231 |
宽 | 170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