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体操神话--揭秘仙桃奥运冠军群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体育发展的重大成就,报告了仙桃体操在贫困岁月里萌芽,在改革大潮中成长,在新世纪举世瞩目的光辉历程。作者以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精细地描绘了仙桃怎样成为中国体操世界冠军的摇篮、怎样培育出李大双、李小双、郑李辉、杨威四个世界冠军的历程。该书的平民视角和构思,对报告文学这一文学形式提供了新的创作实践。

内容推荐

这是一片神奇的沃土。

仙桃,一个小地方,十几年间陆续走出了李小双、李大双、杨威、郑李辉等四位世界冠军,为中国体操夺得了10多次世界冠军和6块奥运金牌,贡献了李小双、杨威两个领军人物。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个地主加右派的中学体育老师丁霞鹏,在有关领导和人民群众支持下,领着一群孩子在汉江边的沙滩上和废弃的猪圈里做起了体操梦。真可谓梦想成真。一批批体操苗子先后在这里启蒙,陆续被选送到省队和国家队,最终在巴塞罗那、亚特兰大、悉尼和北京奥运会上勇夺金牌,为国争光,创造了一个个世界体坛神话。

本书采用倒金字塔写法、交响乐式结构、平民视角,从奥运冠军夺冠的今天追溯到他们在北京、武汉、仙桃受训的昨天,层层剥笋,层层揭秘.首次披露了许多妙趣横生、鲜为人知的细节,是仙桃体操处于颠峰状态的一次完美总结,是献给北京奥运会和国内外宾朋的一份厚礼。

目录

献给奥林匹克(代序)(1)

序曲:体坛神话——仙桃体操奥运冠军群(1)

第一乐章:举世瞩目的两对双子星

 一、一对双子星:李小双、李大双(9)

1.李小双:巴塞罗那“团三周”一鸣惊人(9)

2.李小双:亚特兰大全能冠军震惊世界(15)

3.李大双:从替补队员到奥运男团银牌(21)

4.双子星:从奥运银牌再到世锦赛金牌(22)

5.李小双:再次痛失奥运男团金牌(23)

 二、又一对双子星:郑李辉、杨威(24)

1.郑李辉: “替补”的替补(24)

2.杨威:一言兴邦(27)

3.郑李辉:团体演练好棒(30)

4.杨威:团体预赛落地生根(30)

5.郑李辉:男团决赛“堵枪眼” (31)

6.杨威、郑李辉:为奥运男团金牌立了大功(33)

 三、比金牌更可贵的是杨威精神(36)

1.悉尼奥运会:个人全能威逼涅莫夫(36)

2.美国世锦赛:个人全能屈居第二(37)

3.雅典奥运会:痛失全能金牌(38)

4.丹麦世锦赛:三冠王甩掉“千年老二” (42)

5.德国世锦赛:卫冕全能冠军,81年来世界第一人(46)

6.北京奥运会:勇夺团体、全能金牌,登上世界之巅(48)

第二乐章:拼搏在北京

 一、双星闪耀战赛场(61)

1.黄玉斌与世界冠军组(61)

2.双子星同上亚运(63)

3.亚运狂徒李小双(64)

4.双子相依上奥运(66)

 二、百折不挠郑李辉(68)

1.主力位置是靠自己拼出来的(68)

2.战果辉煌而无功受奖(71)

3.努力做到最好,永不放弃(72)

 三、杨威由替补到主力(75)

1.由“普通班”到“重点班” (75)

2.初次显露全能天赋(76)

3.天津世锦赛的绝对主力(77)

第三乐章:崛起在湖北

 一、钢铁是不怕锤打和淬火的(81)

1.刘长胜偏爱有加(81)

2.不打不相识(83)

3.三进国家队(84)

 二、郑李辉省队十年磨难多(89)

1.省队最小的队员(89)

2.“狠心”的父母(90)

3.向小双哥哥学习(92)

4.方家明带领打游击(93)

 三、杨威从武汉体院到省体操队(96)

1.武汉体院温暖的家园(96)

2.“闷坨子”逃学一周(97)

3.曹庆敏的超极限训练(99)

第四乐章:启蒙在仙桃(沔阳)

 一、发现双子星(105)

1.儿时的乐园(105)

2.千里马遇伯乐(106)

3.李大双逃学(108)

4.双子星崭露头角(114)

 二、“玩”出来的奥运冠军(116)

1.会爬树的小猴子(116)

2.小手上厚厚的老茧和138个全旋(117)

3.颜教练一直跟踪到奥运(118)

 三、“绑”出来的奥运冠军(121)

1.彭友平慧眼识璞玉(121)

2.一个冬天的早晨,小杨威不见了(123)

3.绑腿整形法与培养“四股气” (125)

4.成功之路多艰辛(126)

第五乐章:揭秘仙桃奥运冠军摇篮

 一、草创时期的摇篮——沙坑、沙滩、猪圈、饭厅(131)

1.仙桃体操之父丁霞鹏(131)

2.丁霞鹏的体操班是怎样诞生的(134)

3.沙坑、沙滩上的业迹(135)

4.猪圈里的精兵(137)

5.饭厅里的魔鬼故事(139)

 二、发展中的摇篮——俱乐部的简易体操房(142)

1.党的光辉照体操(142)

2.举办1980年全省体操比赛(144)

3.第二代教练颜永平(145)

4.走进简易体操房(147)

5.“红黑两道”的黄金搭档(149)

6.颜永平太傻了(150)

 三、初具规模的摇篮——800平方米训练房(153)

1.体委大院的800平方米体操训练房(153)

2.四处化缘,八方来助(155)

3.第三代体操传人彭友平(156)

4.1983年的夺金狂潮(159)

5.彭友平走上奥运冠军的启蒙教练之路(160)

6.仙桃体操的保护伞(163)

7.丁霞鹏魂系体操(164)

8.颜永平前仆后继(167)

9.彭友平埋头苦干(170)

 四、现代化的摇篮——李小双体操学校(173)

1.李小双体操学校傲世独立(173)

2.体操品牌强势出击(176)

3.仙桃国际体操节(181)

4.中国仙桃体操之乡(183)

尾声:续写新的体坛神话(187)

附录:四位冠军成长年表(192)

后记(201)

试读章节

1.李小双:巴塞罗那“团三周”一鸣惊人

“团三周”是男子自由体操“团身后空翻三周”的简称,是自由体操中的超高难动作。它难在哪儿呢?

“团三周”要求运动员必须在离地的1秒钟之内,快速有力的踺子后手翻,准确地完成起跳,使身体高高腾起;然后屈膝团身,两臂抱腿,翻臀,使身体尽快在空中完成三周后空翻;最后放腿、制动、准确地落在地毯上,纹丝不动。在这个动作中,翻转少一点,运动员身体重心在前,会趴在地毯上,并可能将踝关节挤伤;翻转多一点,运动员身体重心在后,会坐在地毯上;制动太晚,会使运动员头部着地,轻则摔成脑震荡,重则致残丧命;而趴地和坐地,比赛规定要扣掉0.5分。因此,“团三周”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踺子后手翻技术,还要有良好的弹跳力、爆发力及空中定向能力。同时,还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巨大的比赛压力面前,仍能协调地发力、翻转和落地。

“团三周”,1986年,前苏联运动员柳金在比赛中最早完成;1987年,我国运动员李春阳也在比赛中成功完成;1990年,前苏联运动员戈戈拉泽也将它用于比赛。然而,在李小双之前,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用“团三周”夺得世界冠军或奥运冠军。

自1987年第一次看到李春阳做“团三周”,李小双就被那优雅、完美而惊险的动作迷住了。那时,李小双第一次进国家队被赶回湖北省队,然而这个被人看不起的丑小鸭却异想天开,做起了‘‘团三周”的美梦。

1990年,在第11届北京亚运会新闻发布会上,获得男团冠军、自由体操金牌的李小双口出狂言:“亚运冠军不是我的目的,明年奥运会我要翻‘团三周’!”

“既然说了,就一定要做到!”新闻发布会后,黄玉斌教练神情严肃地对小双说。

“说了就一定做到!”这是他们师徒的承诺,也是师徒俩共同的性格。

1990年12月,“团三周”的攻坚战开始了。

深蹲、蛙跳、弹网翻三周……旨在加强腿部力量和掌握“团三周”技术要领的高强度、大密度的训练日复一日地进行着,腹肌的酸疼让小双笑都不敢笑,甚至不能大声说话,累得像灌了铅的双脚连上楼梯的劲儿都没有。最不堪忍受的是每做一次“团三周”,那高度绷紧的神经,一丝一毫都不敢放松,一堂课下来,大脑的疲惫比身体的反应更折磨人……

1991年4月4日是“团三周”“登陆”训练的第7天。下午训练时,由于翻过了头,“轰”地一声,后脑勺着地,小双当时就躺在地上不省人事。苏醒过来后,便开始呕吐。队医担心颅内出血,赶紧送李小双到天坛医院做了腰椎穿刺。还好,只是脑震荡。医生叮嘱小双静卧一个月,可他在床上躺了一个星期就再也呆不住了,担心刚刚找到的“团三周”的感觉稍纵即逝,也担心这一歇会从一线降到二线。尽管动一动头就像炸裂一样的疼,可他还是咬紧牙关回到了训练场。

5月20日,为了让小双调节一下,队里给了他一个参加日本体育节的机会。尽管当时做一个原地后空翻就让他疼得站不起来,但为了给中国人争光,有一天他接连吃了18颗去痛片,硬是拿了跳马冠军。

英勇无畏的李小双,与死神擦肩而过之后,对“团三周”信心更足了。小双说:“死,就是爬不起来了,可是我爬起来了,‘团三周’危险的神话不过如此。”为了练“团三周”,小双还曾多次摔伤踝关节、扭伤膝关节、拉伤腿部与腰部肌肉。

身体的伤痛战胜了,动作的训练也过关了,但是奥运会前“团三周”的一次次亮相并不成功。

1991年世界锦标赛,自由操预赛由于规定动作失误,他失去了参加决赛的机会,“团三周”没能用上;

1992年世锦赛全能比赛,师兄李春阳的“团三周”先出场,由于发力过早,趴地失败。小双本想汲取他的教训,发力稍晚,没能站稳,被裁判扣了0-35分,也失败了。

“没关系,回去再练。”黄玉斌教练不动声色地安慰他们。

于是改变起跳角度,加快翻转速度,提高落地稳定性成为小双备战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攻关点。巴赛罗那奥运会前,小双每天都要无数次地练习这个动作。睡觉前还反复在脑子里面“重播”,默想整个动作过程,常常伴着“斤斗”进入梦乡。

1992年7月25日-8月9日,第二十五届奥运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男队原来夺金的计划遭遇挫折。李春阳在团体赛有失误,没能参加单项决赛;国林跃单杠比赛顺序不好,排在第一个做;李敬的鞍马也是排在第一个做,强项双杠在团体比赛中又有缺陷;只有李小双有一个杀手锏——“团三周”,但能不能在奥运会赛场上完美地表现出来,谁也难以保证。

李春阳无论是资历还是年龄都比李小双大,可以说他是看着小双成长起来的。他们既是队友,又是对手。没能参加单项决赛的李春阳语重心长地对小双说:“小伙子,‘团三周’就看你的了!”

体操女队的陆莉夺得金牌后,领队张健、总教练高健征求黄玉斌的意见,体操项目已经拿到金牌,是不是不冒风险,保银争金,小双可以不用“团三周”这个动作了,如果失误,连名次也拿不着了。黄玉斌没同意,小双为练“团三周”流了多少汗、受了多少伤、等了多少天,他多么渴望将自己的绝技表现出来,关键时刻怎能退却?黄玉斌坚信他的能力,斩钉截铁地说:“我们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只有用‘团三周’才有夺金的可能,拼了!”

第一项就比自由体操。黄玉斌和李小双进场了。3分钟准备活动时,小双做了一个“团三周”。小双的起跳、高度都很好,只是劲大了点,有点向前趴。黄玉斌交待小双一句话:“敢起,敢转,敢站!”就在这时,李大双从看台上跑下来,传达张健、高健的意见:让小双将“团三周”改为直体旋。大概是他们看到小双准备活动时做“团三周”过了头,放心不下。黄玉斌接到这个指示后,思想斗争相当激烈。做?不做;不做?做!最后他下定决心:“做!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杀开一条血路,就是英雄好汉!”于是,黄玉斌向看台上打出三个指头,请示“团三周”。P9-12

序言

早在1908年,时任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提出了三个问题:中国何时才能派一位选手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真是巧合,中国整整用100年的沧桑回答了奥运三问:1932年军阀混战时,中国派刘长春参加了第十届洛杉机奥运会,由l张学良资助八千银元路费得以成行;1936年抗战时,中国派69名运动员参加了第十一届柏林奥运会,由足球队先行出发到南洋踢球卖门票凑足路费;2008年8月8日,在中国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圆了中国人的百年梦想,中国夺得奖牌100枚,并以5l金位居金牌榜榜首。正应了张伯苓的预言: “奥运举办之日,就是我中华腾飞之时。”

国家主席胡锦涛说,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中国的机会,也是世界的机会。奥运开幕之日,全球有204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名运动员、2万多名记者以及全球众多名流,尤其是80多位外国政要云集北京,他们盛赞北京奥运会。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说,这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奥运会,提升了奥运会的举办水准,北京奥运会不仅给中国、也给世界留下了丰厚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让全世界都更加了解这片神奇的土地。北京奥运会以巨大的成功,向世界展示了东方文明的复兴与崛起。

体育的兴衰与民族的荣辱是那么息息相关。正如体育印证了中国发展的历程一样,体操也是仙桃(原沔阳)发展的一个缩影。

旧中国,“沙湖沔阳洲,十年淹九水。”在洪水与战争中,仙桃总是在“毁灭一重建一毁灭”中挣扎。解放后,这个鱼米之乡实际上是我们农业大国里最典型的贫困农村。是改革开放的春风,让仙桃崛起为江汉平原上一座现代化的明星小城。丁霞鹏教练开创的仙桃体操在贫困岁月里萌芽,在改革大潮中成长,在新世纪举世瞩目。

李小双夺取巴塞罗那自由体操冠军、亚特兰大全能金牌,他还多次与胞兄李大双一起站在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成为体坛神话。杨威、郑李辉在悉尼一起站在男团奥运冠军的领奖台上,续写了体坛神话。杨威在北京奥运会先夺男子团体冠军,再夺个人全能金牌,登上世界之巅,续写了新的体坛神话。

这四位冠军来自同一个冠军摇篮——仙桃市业余体校。这种情况在中国少见,在世界也属罕见。有趣的是,续写仙桃神话的不只是体操,还有举重……仙桃小子廖辉紧随杨威之后,在北京奥运会上成为“黑马”,勇夺69公斤级男子举重金牌。此外,还有武术,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太极拳武术表演中,就有一名由仙桃武术队选送的首届世界太极拳锦标赛冠军龚顺……

北京奥运会既是一场体育竞赛的盛会,又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广大文艺工作者纷纷汇入讴歌北京奥运会的热潮中来。

我们是在仙桃这片热土上成长起来的作家,在本职工作之外,我们用一年多的业余时间,在仙桃、武汉、北京四处采访,收集资料,精心打造,几近呕心沥血,终于著成长篇报告文学《体操神话——揭秘仙桃奥运冠军群》。这部作品首次披露了许多妙趣横生、鲜为人知的细节,展现了李小双、李大双、杨威、郑李辉等冠军为国争光、顽强拼搏的风采,讴歌了丁霞鹏、颜永平、彭友平、刘长胜、方家明、曹庆敏、黄玉斌等教练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抒写了左永发、谢向荣、万家金、尹长海、王生铁、马清明、周霁等领导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气魄,赞颂了许多热心支持仙桃体操发展的社会人士……是仙桃体操处于颠峰状态的一次总结,是献给北京奥运会和国内外宾朋的一份文学之礼。

《体操神话》采取了倒金字塔的写法。先写冠军们在世界大赛上的辉煌瞬间,再追溯其青年、少年、童年的成长轨迹,层层剥笋,层层揭秘。其空间顺序“世界一北京一武汉一仙桃”,还是一条揭秘仙桃奥运冠军群的旅游路线,仿佛把人们从山顶一级级引到山脚来探秘。  《体操神话》借用了交响乐的艺术结构。其涉及体育、文学、音乐三个领域,第一乐章写最精彩的世界比赛;第二、三乐章写奥运冠军们在国家队和湖北省队的训练情况,在精彩度上逐渐舒缓;第四、五乐章写奥运冠军们在仙桃(沔阳)的启蒙训练,揭秘奥运冠军摇篮。时间上,从夺冠的今天追述到启蒙的昨天,又从摇篮诞生的昨天写到发展壮大的今天。其“精彩一舒缓一精彩”,“今天一昨天一今天”,正是借用了交响乐“快一慢一快”的艺术结构。

《体操神话》还运用了平民视角,以小见大的手法。既不受任何观念约束,把人们心目中的“圣人”还原成真实的平凡人,也毫不避讳体操训练中辛酸残酷的一面,同时还融合编年体和纪传体的写法,横云断岭,纵横捭阖。

有读者说,中学语文课本里有一篇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足足影响了几代人,现在看了《体操神话》之后,感觉到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就是我们的奥运冠军和他们的教练。可见,这也是一本青少年励志书。

借此机会,请允许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所有为仙桃体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所有为中华体育事业腾飞做出贡献的人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所有为实现奥林匹克理想,为世界体育、友谊和进步做出贡献的人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作者

二○○八年八月二十八日

后记

长篇报告文学《体操神话——揭秘仙桃奥运冠军群》一书,在北京奥运会闭幕之后,欣然付梓了。

本书从约稿成篇到发表出版,历时一年有余,其问感慨良多。

2007年5月,在《北京文学》组织的一次江南笔会上,我介绍自己是湖北仙桃作家,可大家都不知道仙桃,当我说仙桃是著名的“中国体操之乡”,“世界冠军摇篮”,连续出了李小双、李大双、杨威、郑李辉四个世界冠军和奥运冠军时,他们都十分惊奇并肃然起敬。《北京文学》负责人当即向我约稿,写一篇关于仙桃四个体操冠军的报告文学。

我和洛沙都是业余写稿,都有公务在身。好在我们很早就开始关注体操了,还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李小双夺魁时,我们就不断地跟踪写稿。但这次是一项浩繁工程。为了完成这部作品,我们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在仙桃、武汉、北京等地自费进行了长达半年多的再采访,先后采访几百人次。这是一次高规格、高品位的文学采风,特别注重故事和细节。在深入细致地采访中,我们不禁一次又一次被李小双、李大双、杨威、郑李辉等冠军为国争光、顽强拼搏的精神所打动,一次又一次被丁霞鹏、颜永平、彭友平、刘长胜、方家明、曹庆敏、黄玉斌等教练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打动,一次又一次被左永发、谢向荣、万家金、尹长海、王生铁、马清明、周霁等领导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气魄所打动,一次又一次被热心支持仙桃体操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所打动……我们是在仙桃这片热土上成长起来的作家,拿起手中的文学之笔,弘扬时代主旋律,向国人和世界展示仙桃的亮点,为家乡作贡献,向北京奥运会献礼,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这样,一部十多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体操神话》就在北京奥运会开幕之前诞生了。

2008年5月,长篇报告文学《体操神话》率先在《中国作家》头条推出。接着,《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第6期“奥运特大号”,也在头条推出改写版的中篇报告文学《体操群星升起的地方》。与此同时,此作在湖北省申报2008年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时,受到全体专家评委一致推荐,获全票当选。

没想到,《体操神话》发表后,很快在全国产生了“蝴蝶效应”。

5月14日《楚天金报》刊发消息:“中国体操之乡”撰书献奥运——夫妻作家推出《体操神话》;

5月人民网、新浪网、荆楚网、中国仙桃网、中国江苏网等相继转载;

6月16日《湖北日报》刊发消息:长篇报告文学《体操神话》受热捧;

6月中国作家网、新华网、搜狐网、广西如荼网、中央五台等迅速转载;

7月24日,《文艺报》第1版发表文章:《体操神话》揭秘奥运冠军群:

紧接着,除上述网络媒体外,《天津日报》、《文学报》、《甘肃日报》、津报网、山西网、云南网等接二连三转载;

8月上中旬,《南方周末》、《长江商报》等媒体记者相继采访作者;《湖北作家》、《文艺报》等来电来函约稿,相关文章连连见报。南方周末网、上海作家网、译林网、广东作家网、东北出版网、《楚天都市报》等众多媒体井喷式地宣传……

8月12日和14日,杨威在北京奥运会一举夺得男团冠军和个人全能金牌,加冕王l中王,登上世界体操之巅。我们在书中迅速补写了这一精彩绝伦的瞬间,交付出版社。

本书从采访到成书过程中,还得到了本地许多热心体操事业的社会人士的支持。他们是:仙桃市教育局长彭中才、党委书记王章爽、仙桃职业学院院长李前程、仙桃市奇奇乐幼稚园董事长许伦中、新亚电脑学校董事长李翠红、仙源学校校长武家舫、市实验小学(李小双李大双的母校)校长游传桂、市实验幼儿园(郑李辉的母校)园长王隽、仙桃经校校长杨辅国、仙桃技校校长夏可爱、仙桃财校校长雷业勤、仙桃电大校长钟伟、长城计算机学校董事长李敏婕、创源计算机学校董事长雷同光、金园学校董事长姚金海、精英学校董事长张金生、蓝星电脑学校董事长涂家勇、仙桃实验初中董事长胡治汉等。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和长江文艺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诚挚谢意!

由于时空跨度大,采写人物多,时间、精力及水平有限,错谬之处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达度

二○○八年八月二十八日

书评(媒体评论)

《体操神话》是献给北京奥运会和国内外宾朋的一份文学之礼。

——中国作家网

仙桃籍作家达度和洛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书写家乡的奥运英雄,揭秘奥运冠军们成长的摇篮,讴歌仙桃这片神奇的土地,是仙桃作家应尽之责。

——《文艺报》

长篇报告文学《体操神话》受热捧。

——《湖北日报》

《体操神话》谋篇布局精巧诡奇,引人入胜。篇章结构、表现艺术、群体人物描写,都有独到之处。

——《文艺报》理论评论部主任、文学博士 熊元义

《体操神话》以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精细地描绘了仙桃怎样成为中国体操世界冠军的摇篮、怎样培育出李大双、李小双、郑李挥、杨威四个世界冠军的历程。

著名文学评论家、湖北大学教授 刘川鄂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体操神话--揭秘仙桃奥运冠军群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达度//洛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38997
开本 32开
页数 2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9
出版时间 2008-12-01
首版时间 2008-12-01
印刷时间 2008-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11
15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9: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