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拉贝在中国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分为下述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先是简述日本人入侵中国的历史背景,进而简要叙述发生的南京大屠杀事件,附有对几位大屠杀幸存者的采访谈话摘要。其次是拉贝在离开中国前的生活经历。继而是探讨拉贝的政治作用及对南京难民所作的贡献。在中方对《拉贝日记》的评价部分,本书对“日记”中的错误说明作了更正,并对《拉贝日记》的中译本和日译本进行了比较。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拉贝本人以及拉贝纳粹党成员的质疑及其与纳粹党、希特勒的关系。继而是拉贝于1938年返回德国后的生活及其受到盖世太保迫害的情况;在他生活困难时获得了中方的帮助,许多中国人建议把拉贝的墓碑安放在南京,作为永久的纪念,以及中国知识界、翻译界以及大屠杀幸存者对拉贝的看法。最后是拉贝与奥斯卡·辛德勒的比较和本书的归纳与结束语。

本书的所有阐述均以中国研究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学家、作家、记者和翻译家采访谈话与资料为依据。作者对有些内容作了必要的补充与评论。

目录

代序 罗兰·盖尔克(博世和西门子家电集团中国首席执行官兼总裁)

作者序言与感谢

前言

第一章 历史背景

1.日本人侵中国

2.日本军队占领南京

第二章 南京大屠杀暴行

1.南京居民的悲惨遭遇

2.三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口述

采访一 李秀英女士

采访二 伍正禧先生

采访三 潘开明先生

第三章 约翰·拉贝

1.约翰·拉贝的简历及其在中国和南京的活动

2.安全区和国际委员会的建立及其目的

3.约翰·拉贝当选国际委员会主席和安全区领导的原因

4.拉贝致日本的抗议信和他写给希特勒的信函

5.拉贝的实物救助

6.拉贝个人的贡献

第四章 《拉贝日记》

1.《拉贝日记》为什么到1996年才公开

2.分析发表《拉贝日记》的目的及作用

3.对《拉贝日记》中几个错误数字的更正

4.《拉贝日记》中文译本与日文译本的比较

第五章 拉贝的纳粹党员身份

1.拉贝是德国纳粹党党员

2.约翰·拉贝对阿道夫·希特勒及其政策的看法

3.拉贝对纳粹欧洲暴行的了解及当时获得信息的困难条件

第六章 约翰·拉贝1938年回国后的遭遇

1.约翰·拉贝遭盖世太保逮捕与审讯

2.中国对拉贝所作贡献十分感激并邀请他到南京定居

第七章 人性的约翰·拉贝

1.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对拉贝的看法

2.一些中国作家对拉贝的看法

3.约翰·拉贝与奥斯卡·辛德勒的比较

第八章 总结与结束语

■本书引文出处

■本书材料出处

附录: 

附录一 南京是我的第二故乡——(德国)哈璐特博士

附录二 约翰·拉贝其人——(德国)埃尔温·维克特

附录三 盟国肃清纳粹法庭复议庭认定拉贝为非纳粹分子的判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拉贝在中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哈璐特博士
译者 郑寿康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387098
开本 32开
页数 1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0
出版时间 2008-04-01
首版时间 2008-04-01
印刷时间 2008-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5.167
丛书名
印张 3.8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02
139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9:5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