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华先哲的思维艺术/逻辑时空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列举典型案例,是分析思维艺术,阐发逻辑知识的依据,多冠为节名。思维艺术和逻辑知识(思维规律、概念、命题、推论和思维方法),是典型案例的升华,多冠为章名。思维艺术典型案例是材料、经、目和横剖面,逻辑知识是观点、纬、纲和纵剖面。采用以观点统帅材料,从思维艺术典型案例引申逻辑知识,经纬交织,纲举目张,纵横交错的论述法。

内容推荐

本书荟萃中华先哲思维艺术,围绕逻辑核心内容,以思维规律、概念、命题、论证和思维方法为主轴,分析典型案例,阐发逻辑知识,由典型案例升华逻辑观点,以逻辑观点统帅案例资料。宋文天祥《正气歌》说:“哲人日益远,典型在夙昔。”宋司马光《传家集》卷八说:“幸有文章见典型。”明归有光《跋仲尼七十子像》说:“年代久远,而典型具存。”中华先哲思维艺术的典型案例,是具存于中国典籍的模范事例。本书选取典型案例,有故事、成语、典故、寓言和文章等类型。故事有连贯性,是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事情,如“自相矛盾”。成语是长期习用,简洁精辟的定型词句,如“模棱两可”。典故是经典引用的词句,如“摸床棱宰相”。寓言是用比喻故事说明道理,如“望洋兴叹”。文章是表达论证、命题和概念的原文,如“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思维规律

第一节 黄公美女:同一律

第二节 自相矛盾:矛盾律

第三节 模棱两可:排中律

第四节 持之有故:理由律

第二章 概念艺术

第一节 扫鸡三足:概念分类

第二节 澄清三惑:名正言顺

第三章 命题技艺

第一节 孤犊有母:模态命题

第二节 假者不然:假言命题

第三节 听话听声:言意之辨

第四章 论证技巧(上)

第一节 无譬不言:譬式推论

第二节 巧推非杀:侔式推论

第三节 楚人非人:援式推论

第四节 智驳公输:推式推论

第五节 告父偷羊:止式推论

第五章 论证技巧(下)

第一节 老马识途:演绎推论

第二节 象牙筷子:归纳推论

第三节 新嫁娘子:类比推论

第四节 寸木岑楼:不当类推

第五节 奇词怪说:谬误诡辩

第六章 思维方术

第一节 刻舟求剑:与时俱进

第二节 望洋兴叹:整体观察

第三节 祸福相依:同异交得

第四节 大巧若拙:正言若反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思维规律

第一节 黄公美女:同一律

一、以美为丑的故事

齐国黄先生,有过分谦卑的癖好。他两位女儿都生有倾国之貌,黄先生却故意用谦词诋毁,说女儿“丑恶”。黄先生女儿“丑恶”的名声远扬,耽误女儿青春,待她们到大龄,遍齐国都无人敢娶。

卫国有位鳏夫,不在意妻子“丑恶”,冒然娶黄先生的大女儿,竟是倾国之貌,于是告诉别人:“黄先生有过分谦卑的癖好,故意用谦词诋毁,说女儿丑恶。二女儿一定美。”有人争着娶黄先生的二女儿,果然是倾国之貌。

齐国黄公以美为丑的故事,出自名家著作《尹文子》。名家在先秦称为辩者,即以辩论为职业的学派。尹文子是战国中期名家最著名的代表。司马迁说名家的专长,是“正名实”,即调整名实关系,使名副其实,概念反映实际。名家着重研究语言意义和运用的逻辑问题,相当于现代逻辑指号学中语义学和语用学领域的课题。

《尹文子》记载黄公以美为丑的故事,意在说明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要遵守同一律。美丑是不同概念。在长期社会生活中,人们早已对美丑概念有约定俗成的确定理解。黄先生两位女儿,是倾国之貌,应以“美”的概念反映概括。有过谦癖的黄先生,却故意用“丑恶”的概念反映概括,违反同一律,混淆美丑的不同概念。

尹文子评论这一故事说:“国色”是黄先生两位女儿的真实性质,“丑恶”是黄先生强加给两位女儿的虚假名称。卫国鳏夫不在意“丑恶”的虚假名称,出乎意料得到“国色”的真实对象。黄先生两位女儿出嫁后,“美”的事实真相为人所知,“美”的真实名声得以恢复,“丑”的虚假名声得以纠正。

二、“谓而固是”的理论升华

《经下》第104条说:“谓而固是也,说在因。”《经说下》解释说:“有之实也,而后谓之。无之实也,则无谓也。不若假。举‘美’谓是,则是固‘美’也,谓也。则是‘非美’,无谓,则假也。”

即称谓要保持其固定所指,论证的理由在于,称谓以对象为转移。有这样对象,才这样称谓。没有这样对象,就不这样称谓。这不像说假话。举“美”的概念,称谓这种状况,是因为这种状况本来“美”,这叫正确称谓。这种状况本来“不美”,就不能用“美”的概念称谓。如果这样称谓,就是假的。

《墨经》这一条,以“美”和“非美”的概念为例,与齐国黄公以美为丑的故事,用词相近,意义相通。这一条的实质是《尹文子》黄公以美为丑故事的理论升华。循此脉络,可以窥见中国逻辑产生发展的机理:从思维表达技艺,升华逻辑知识。

《墨经》这一条,虽然跟齐国黄公以美为丑的故事巧合,都是以“美”的概念为例,但是《墨经》这一条已把具体形象的故事情节,升华提炼为“谓而固是”的抽象一般规律。《广雅》解释“谓”是“说、告、言”。“固”是“固定、专一”。“是”是“这个”。“是”,是用古汉语指示代词,充当变项,指代任一对象,就像现代逻辑中说任一个体变项a,可以代入任一个别事物,如牛、马。“谓而固是”,即用概念反映和概括个别事物,要保持其固定内涵与所指,沿用其本来意义,以保证概念的确定性,遵守同一律。

《经下》的表达格式,本来就是列举各门科学的定律,然后加以解释论证。“谓而固是”,是同一律在语言理解和运用中的表现,是齐国黄公“以美为丑”之类故事的升华、概括和提高,是语言逻辑的科学抽象。

齐国黄公以美为丑的故事,隐含着要求思维表达遵守同一律的意义,但这种意义通过具体形象的故事情节表现出来。相对于《墨经》理论逻辑而言,尹文子讲解齐国黄公以美为丑的故事,是名家的应用逻辑、对象逻辑。

《经下》“谓而固是”一条,尽管附带有“美”的具体事例,但“谓而固是也,说在因”的条文和论证,《经说下》“有之实也,而后谓之。无之实也,则无谓也”的解释,是一般性的理论说明,已经从“美丑”的具体例证中,抽象概括出一般规律,是同一律在语言交际领域的运用。

现代逻辑指号学分为3个部门:第一,语义学,研究语言指号与对象的关系,是语言意义的理论;第二,语用学,研究语言指号与运用者的关系,是语言运用的理论;第三,语法学,研究语言指号的关系,是语言结构的理论。中国古代逻辑,语义学和语用学部门的知识比较丰富,语法学部门的知识不够系统。

由于百家争鸣辩论的需要,各学派都热衷于讨论名实关系。名墨两家,尤以论述名实关系和语言运用中的逻辑问题为专长。名家学者尹文子讲解齐国黄公“以美为丑”的故事,墨家“谓而固是”的理论概括,都是以名实关系为主轴,着重在语言理解和运用的语义学、语用学角度,表达同一律的意涵。

三、以鼠为璞的故事

名家著作《尹文子》载,郑国(今郑州市)人把未经雕琢整理的玉石叫做“璞”,周国(今洛阳市)人把未经风干腊制的新鲜鼠肉叫做“璞”。在市场上,周国人对郑国商人说:“您想买璞吗?”郑国商人以为对方经营玉璞,脱口而出:“我想买!”周国人把他的“璞”拿出来递给郑国商人,说:“给你璞!”郑国商人一看,对方的“璞”是新鲜老鼠肉,不是他想经营的玉璞,进退两难。如果买他的“璞”,自己并不想经营老鼠肉;如果不买他的“璞”,自己单方面违背协议。

P1-3

序言

《孟子·告子上》说:“心之官则思。”心智器官的功能在思维。明刘宗周《刘子遗书》卷三说:“心之官则思,一息不思则官失其职。”“人心无思”,“如官犯赃,乃溺职也”。心智器官的职任是思考,“不思”或“无思”是心智器官的失职和渎职。清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三说:“古来圣贤,未有不重思者。”中国古代百家争鸣和朴素科学认识,产生独特的思维表达艺术。《墨经》和《苟子·正名》,从中华先哲的思维技艺,升华逻辑思想。中国、印度和西方,是世界逻辑的三大发源地。在全球化的新时代,古今中外逻辑融会贯通,是势之必至,理所固然。本书揭示中华先哲思维艺术与逻辑的联系,把中华先哲思维艺术的典型案例,同现代逻辑方法融为一体。

本书荟萃中华先哲思维艺术,围绕逻辑核心内容,以思维规律、概念、命题、论证和思维方法为主轴,分析典型案例,阐发逻辑知识,由典型案例升华逻辑观点,以逻辑观点统帅案例资料。宋文天祥《正气歌》说:“哲人日益远,典型在夙昔。”宋司马光《传家集》卷八说:“幸有文章见典型。”明归有光《跋仲尼七十子像》说:“年代久远,而典型具存。”中华先哲思维艺术的典型案例,是具存于中国典籍的模范事例。本书选取典型案例,有故事、成语、典故、寓言和文章等类型。故事有连贯性,是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事情,如“自相矛盾”。成语是长期习用,简洁精辟的定型词句,如“模棱两可”。典故是经典引用的词句,如“摸床棱宰相”。寓言是用比喻故事说明道理,如“望洋兴叹”。文章是表达论证、命题和概念的原文,如“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本书对典型案例的加工,务求通俗性、科学性和真实性的统一。为增强通俗性,正文援引古籍,多径用现代汉语解释。为确保科学性、准确性和真实性,便于查考,援引古籍多标明篇卷。少量古文作为论述根据,纳入注释供选阅。

本书列举典型案例,是分析思维艺术,阐发逻辑知识的依据,多冠为节名。思维艺术和逻辑知识(思维规律、概念、命题、推论和思维方法),是典型案例的升华,多冠为章名。思维艺术典型案例是材料、经、目和横剖面,逻辑知识是观点、纬、纲和纵剖面。采用以观点统帅材料,从思维艺术典型案例引申逻辑知识,经纬交织,纲举目张,纵横交错的论述法。

《诗·小雅·鹤鸣》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原产西方的现代逻辑,是当今时代人类共同的思维工具,是开启中华先哲思维艺术奥秘的钥匙。杜甫《望岳》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屹立现代逻辑巅峰,用超越宏观眼光鸟瞰,方可一览中华先哲思维艺术的全貌。

孙中原

2006年10月20日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后记

刘培育教授主编《逻辑时空》丛书,邀我写作本书,商定书名、内容和写作方法。刘教授多次审读书稿,提出修改意见。丛书策划杨书澜女士和北京大学出版社,把本书列入出版计划。责任编辑闵艳芸女士细致编审,切磋琢磨,多有改进。谨向刘培育教授,杨书澜和闵艳芸女士,致以深切谢意。

孙中原

2006年12月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华先哲的思维艺术/逻辑时空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中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113967
开本 16开
页数 1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4
出版时间 2006-12-01
首版时间 2006-12-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逻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04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3: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