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逻辑思维训练/逻辑时空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逻辑学力图通过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来把握人类思维的本质和规律,逻辑思维则是力图通过对信息之间的关系分析来达至对象之真际。本书致力于从关系视角来解读逻辑思维,通过阐释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而将逻辑思维分为形式结构思维、概念思维、命题思维、推理思维、归纳和类比思维、因果思维等类型,在经典案例分析和试题实战训练中培养和提高读者的逻辑思维能力。

内容推荐

逻辑学力图通过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来把握人类思维的本质和规律,逻辑思维则是力图通过对信息之间的关系分析来达至对象之真际。本书致力于从关系视角来解读逻辑思维,通过阐释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而将逻辑思维分为形式结构思维、概念思维、命题思维、推理思维、归纳和类比思维、因果思维等类型,在经典案例分析和试题实战训练中培养和提高读者的逻辑思维能力。本书语言流畅,钩玄提要,适合于作为现代人士的逻辑思维启蒙读物,对参加MBA、MPA、MPAcc、GCT-ME等专业学位考试以及公务员考试的人员更是一种逻辑思维方式高度的学习与训练。

目录

第一编 逻辑学与逻辑思维

一、逻辑学的性质

二、逻辑思维的基本特征

第二编 逻辑思维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与典型案例

三、形式结构思维

四、概念思维

五、命题思维

六、推理思维

七、归纳思维和类比思维

八、因果思维

第三编 逻辑思维能力与高层次人才培养

九、专业硕士与逻辑思维能力

十、逻辑思维能力训练试题

附录1 MBA入学考试历年经典逻辑真题汇萃

附录2 MPA入学考试历年经典逻辑真题汇萃

附录3 训练试题和历年经典逻辑真题的参考答案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概念是反映事物对象本质属性或者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位。如果做个比喻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说概念是逻辑思维的细胞,是具体思维过程的起点,是分析思维的终点。概念实质上是对客观现实的独特的、辩证的反映形式,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是抽象与具体的统一,是确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概念是思维的逻辑起点与历史起点。从逻辑上看,没有概念,就无法组成命题,无法进行推理。从历史上看,在孩提时代,我们是从一个概念开始学习语言来对世界进行认识的,长大后,无论是与人交谈还是独自写作,无论是演讲还是辩论,我们首先而且关键必须清楚的就是概念。可以说,没有概念,人类就无法清楚地思维。

概念思维的核心是关于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概念是内涵到外延的推进。我们明确概念的内涵,是为了更好地明确概念的外延,以区分不同的事物对象。明确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我们就能够进行正确的定义、划分、限制和概括等逻辑思维活动。

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是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对事物对象本质属性或者特有属性的反映。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某种本质属性或者特有属性的事物的对象范围。例如,“法”这个概念,它的内涵是国家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它的外延可以包括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人”这个概念,它的内涵是“能够理性思维的动物”,它的外延是“男人和女人”。

一般来说,内涵是对概念质的规定,外延是对概念量的规定。内涵即通常所说的概念的含义、意义,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什么样的,具有什么属性。外延即通常所说的概念的适用范围,它说明概念反映的是哪些事物对象。

从理论上讲,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应该是确定和清楚的,但在生活实践上,在人们的日常语言的运用中,并非每一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是确定的,而是往往存在着歧义(ambiguity)、含混(vague)等现象。更多时候,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必须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分析,而不能对之进行孤立的谈论。

概念通过语词来表达,没有语词无法进行概念思维。自然语言是历史的、生活的语言,存在着模糊性和易歧义性。语言的歧义(ambiguity)一般是由一词多义造成的,即:一个语词表达多个概念。例如,古时候,郑国人把没有经过雕琢的玉称为璞,而周国人把没有腊干的老鼠也叫璞,郑国人怀璞问周国人买不买,周国人说买,拿出来一看却是没有经过雕琢的玉,周国人谢绝,交易因为语词歧义而没有做成。

另外,语词结构的不明确也能造成理解上的歧义,正如从事物对象所在的结构中去理解把握之和单从事物对象本身而不在结构中去理解之是不同的一样。例如,甲班一半以上的学生的兄长是律师,词组“一半以上的学生的兄长”是有歧义的,因为“一半”可以修饰“学生”,也可以修饰“兄长”,这样,歧义就产生了。

语词含混(vague)主要是由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数量上的不明确造成的。例如,某人满头黑发,现拔去一根,他不会成为秃头;再拔第二根,也不会成为秃头;第三根,……;以此类推,拔到什么时候,这个人会变成秃头呢?可见,“秃头”是一个内涵含混的概念。

2.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

任何两个概念S、P,它们的外延关系有五种可能性,即: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和全异关系。18世纪瑞士数学家欧拉提出用圆圈图形来表示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即用一个圆圈S表示概念S的外延,用另一个圆圈P表示概念P的外延,用圆圈勾画出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见图表2.2)。现在,我们一般称之为欧拉图。

全同关系(identity)指两个概念的外延范围全部相同,即:所有的S都是P,并且,所有的P也都是S。例如,“珠穆朗玛峰”和“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指的是同一个事物,所以是全同关系。再如,“龙”和“中华民族最崇拜的动物”指的是同一个类,所以也是全同关系。

真包含于关系(being proper included)指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在另外一个概念外延的包围之中,即:所有的S都是P,但有的P不是S。例如,“老虎”和“动物”,我们知道,所有的老虎都是动物,但有的动物不是老虎,所以它们是真包含于关系,即:“老虎”真包含于“动物”。

真包含关系(proper inclusion)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围着另外一个概念的外延,即:所有的P都是S,但有的S不是P。例如,“学生”和“大学生”,我们知道,学生中包含着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和研究生等,但大学生都是学生,所以,“学生”和“大学生”是真包含关系。

交叉关系(intersection)指两个概念的外延范围之间有部分重叠在一起,即:有的S是P,有的s不是P,并且,有的P不是S。例如,“教师”和“哲学家”,可以说,有的教师是哲学家,有的教师不是哲学家(也许这些教师是历史学家、数学家或者音乐学家),同时,也有的哲学家不是教师,所以,它们是交叉关系。

全异关系(exclusion)指两个概念的外延范围没有任何重叠的部分,即:所有的S都不是P。具体而言,全异关系又可以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例如,“老虎”和“狮子”,我们知道,没有老虎是狮子,也没有狮子是老虎,所以,它们是全异关系。

P38-40

序言

生活实践永远是哲学和思想理论成长的根源和原动力。

我们看到,当代中国有一个问题,或者更确切地说有一种现象正在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那就是逻辑思维正成为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许多高层次人才(例如MBA(工商管理硕士)、MPA(公共管理硕士)、MPAcc(会计硕士)、ME(工程硕士)等专业硕士和公务员入学考试和资格考试所必须考察的一种能力。为什么专业硕士入学考试必须考察逻辑思维能力?为什么现在公务员也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什么使逻辑思维能力在当代中国备受关注,仿佛一夜之间它就成为了中国的一种“显学”呢?

对上面的问题,我们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做出解释。一是当前中国正在构建的新型社会需要逻辑思维能力成为人的基本素质之一。全球化背景下现代社会的标志是民主政治、市场经济、法治社会和多元文化,而其中任何一个目标的建设都离不开逻辑思维。平心而论,中华民族是一个理性而智慧的优秀民族,但是我们原有的文化传统长于辩证思维,而乏于(形式)逻辑思维,长于整体思维,而乏于分析思维,所以,世界上许多伟大的科学家认为中国在近代落后于西方的原因即是中国人缺少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基础——形式逻辑思维。爱因斯坦曾指出:“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我看来,中国圣哲没有走上这两步。”现在,中华民族正在走向伟大的复兴,当代中国社会的关键词:民主、法治、科学、和谐、市场,没有哪一个不需要逻辑思维作为其基本支撑。仅以法治来言,可以说,没有逻辑,法治就过于廉价。因为如果我们的民众没有实现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的话,没有具备与法治配套的逻辑思维方式,那么法治就只能成为文件和条文中的法律,而不能成为民众生活中的法律。所以说,当代中国社会建设迫切需要逻辑思维,当代中国人尤其是占据各方面重要位置和起重要作用的高层次人才迫切需要具备逻辑思维方式。二是逻辑思维能力是人具有理性思维能力的标志。逻辑思维是一种抽象思维、理性思维、形式思维和程序思维,它讲究清晰、明确、简捷、规范和可操作性,反对模糊、冗长、间接和不可分析性,这些特征不仅满足了现代社会特征的需要,更是理性发展的必然方向。当然,这里需要补充说明一点:并不是说所有的西方人都具有高水平的逻辑思维能力,而所有的东方人都不具备高水平的逻辑思维能力,而是说,西方文化传统重视逻辑思维方式的训练和培养,东方文化传统不太重视逻辑思维方式的训练和培养。这至少从课程的设置上可以一见端倪,在欧美的大学里,学习哲学必须学习逻辑学,而在中国很多大学里这并非是必须的。在早期斯多葛学派看来,哲学家必须具备三种德行,即:精确的逻辑训练、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渊博的自然知识。我们认为这一观点至今仍有其重要意义,但外延不再仅限于哲学家,至少应该包括优秀的政治家、企业家和其他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作为社会的高层次人才,如果没有经过系统的逻辑思维训练,没有具备高水平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就很难甚至不可能很好地履行职责,不能真正实现人的本质。既然当代中国新型社会建设需要逻辑思维方式,而逻辑思维方式既能满足当代中国新型社会建设之需要,又是人的本质之具化,那么作为时代弄潮儿的高层次人才就必然不能不关注逻辑思维训练,必然不能不具备逻辑思维(方式)。所以说,逻辑思维训练和逻辑思维方式正成为当代中国高层次人才急需具备和加强的一门必修课。

在前面我们比较客观地说西方人总体上更重视逻辑思维训练,并不是说西方人比东方人具有更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是说西方的文化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他们注意对民众从小就进行有意识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如果可以比照毛泽东关于人的正确思想来源的名言来谈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来源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说,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脑中所固有的,而是从无数的实践训练中锻造出来的。所以,在本书中,我们特别强调对逻辑思维能力进行有意识的训练。我们希望通过本书逻辑思维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介绍以及逻辑思维试题的分析与训练,使没有逻辑思维习惯的人培养起进行逻辑思维的习惯,使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的人得以进一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使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的人能有一个新的视角来重新认识和解读逻辑思维。

在内容布局上,本书总体上分三个部分:第一编是基础理论预备,主要论述了逻辑学的性质和逻辑思维的基本特征;第二编是方法介绍,主要谈论了逻辑思维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运用,我们把逻辑思维方法分成七个主要类型,每个类型配以一定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使读者对每种逻辑思维方法能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并能熟练地运用;第三编是逻辑思维能力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主要介绍了在目前的专业学位考试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地位,并精选了逻辑思维方法的训练试题以方便读者进行自我练习,从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最后还特别附录了从1997年以来的MBA真题和2001年以来的MPA真题中精选的试题,以之作为读者(特别是参加MBA、MPA、MPAcc或者ME等专业硕士入学考试或者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读者)的逻辑思维训练补充试题。还有一点在这里需要说明:本书参照当前专业硕士逻辑试题的设计样式,把所有的选择试题都设计成了单项选择题,请读者在进行逻辑思维能力训练时加以注意。

在本书的写作和出版中,我要感谢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董事长、《逻辑时空》丛书主编刘培育先生,他对本书的写作提出了许多很好而切实的建议,并对初稿提出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细节问题,他的务实负责精神和不间断的鼓励也成了我尽快认真完成书稿的一个压力和动力;要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资深编辑杨书澜女士,如果没有她的坚定支持和辛勤工作,本书就不可能面世;要感谢本书责任编辑闫春玲女士,她认真负责、细致求精的编辑工作为本书的细节品质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更要特别感谢的是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昂扬先生,在探索逻辑学和逻辑思维方式的路上,他对我的教育、勉励和栽培将使我终身受益,正是他提出了从关系视角解读逻辑思维的最初构想;此外,他还撰写了本书部分内容的初稿,并慷慨地提供了他选取的历年MPA入学考试中的经典逻辑真题。同时,感谢参加MBA、MPA、MPAcc和ME等专业硕士入学考试的考生们,他(她)们的奋发进取和善学好问的精神促使我思考了逻辑思维方法的很多问题;感谢汉高(中国)有限公司,他们对公司大区经理进行逻辑思维培训(Magic Logic)的高度重视促使我认真思考逻辑思维方式在商业管理中的特殊作用;更要感谢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给予我帮助的所有亲友,没有他们的热忱帮助和坚定而默默无闻的支持,本书将会失去它存在的逻辑前提。

中国有言:“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但无论收获怎样,它对劳动者以后的耕耘而言何尝不是一种收获?在此,作者希望本书对参加MBA、MPA、MPAcc、ME等专业硕士入学考试和参加公务员资格考试的考生有所帮助,希望本书对有志于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所有读者有所裨益。缘于时间和能力等因素限制,尽管作者已经尽心耕耘,力求对逻辑思维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阐释要言不烦、清晰明白,但本书仍然难免会存在不周之处,敬请读者惠教斧正,以期再版时进行更正。

陈 伟

初稿完成于2005年12月23日

修改完成于2006年5月9日

于复旦大学文科大楼五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逻辑思维训练/逻辑时空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113769
开本 16开
页数 2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6-12-01
首版时间 2006-12-01
印刷时间 2007-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逻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0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3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2: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