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释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影响深远,它对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共同感情和强大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均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几千年来战胜一切困难、经过无数险阻、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武器,在今天仍然显示着它的强大生命力,并在新的世纪里,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本书为“儒释道博士论文丛书”之一,采用历史文献与宗教哲学思辨相结合的方法,在揭示道教戒律规范的渊源及其形成过程的基础上,对汉魏六朝道教戒律规范的具体状况进行了系统的阐析。
图书 | 汉末魏晋南北朝道教戒律规范研究/儒释道博士论文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儒道释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影响深远,它对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共同感情和强大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均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几千年来战胜一切困难、经过无数险阻、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武器,在今天仍然显示着它的强大生命力,并在新的世纪里,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本书为“儒释道博士论文丛书”之一,采用历史文献与宗教哲学思辨相结合的方法,在揭示道教戒律规范的渊源及其形成过程的基础上,对汉魏六朝道教戒律规范的具体状况进行了系统的阐析。 内容推荐 本书采用历史文献与宗教哲学思辨相结合的方法,在揭示道教戒律规范的渊源及其形成过程的基础上,对汉魏六朝道教戒律规范的具体状况进行了系统的阐析,并在以下诸方面获得了突破:首先,对汉魏六朝道教戒律文献进行了全面的清理考辨;其次,从儒道释三教互相融摄的角度揭示出了汉魏六朝道教戒律规范获得重大发展的原因;再次,分析了汉魏六朝时期道教戒律规范的具体形式及其基本原理,并对该时期道教徒对戒律的实际持行情况进行了探讨。该书较为深刻地揭示了道教戒律规范的内涵及其在汉魏六朝时的时代特色。 目录 序 导言 第一章 道教戒律规范的起源和初步形成 一 道教戒律规范溯源 (一)先秦宗法性国家宗教的禁戒规范 (二)世俗的国家政令形式 二 汉末道教戒律规范的形成过程 (一)汉代儒家“神道设教”的实践和谶纬神学的形成 (二)从谶纬神学的“天戒”到《太平经》的“天诫” (三)汉末民间道教戒律规范与《太平经》“天诫”的渊源关系 (四)道教戒律规范的初步形成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道教戒律规范的经典文献 一 概述 二 天师道“清整运动”及其所造戒律规范文献 (一)《大道家令戒》和《阳平治》 (二)《女青鬼律》 (三)《老君说一百八十戒》 (四)《老君音诵诫经》 (五)《陆先生道门科略》 (六)其他 三 晋宋时期三洞经书中的戒律规范文献 (一)《洞神经》所属戒律规范类文献 (二)《灵宝经》所属戒律规范类文献 (三)《上清经》所属戒律规范类文献 四 南北朝中后期的戒律规范文献 (一)《四极明科》和《智慧观身大戒文》 (二)《太上洞玄灵宝升玄内教经》 (三)《太上老君戒经》 (四)高玄派《戒文》 (五)其他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道教戒律规范对儒道释思想的融摄 一 魏晋南北朝道教戒律规范对儒家伦理的融摄 (一)魏晋南北朝儒学的发展状况及其对道教的影响 (二)天师道戒律规范对儒家伦理的融摄 (三)洞神派戒律规范对儒家伦理的融摄 (四)灵宝派戒律规范对儒家伦理的融摄 (五)上清派戒律规范对儒家伦理的融摄 二 魏晋南北朝道教戒律规范对道家思想的融摄 (一)魏晋南北朝道教与道家的关系 (二)魏晋南北朝道教戒律规范对道家思想的融摄 三 佛教对魏晋南北朝道教戒律规范的重大影响 (一)佛教小乘戒对道教戒律规范的影响 (二)大乘菩萨戒对道教戒律规范的影响 (三)大乘“愿念”在道教戒律规范中的体现 (四)“因缘”观念在道教戒律规范中的体现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道教戒律规范的表现形式、基本原理和实际持行状况 一 魏晋南北朝道教戒律规范的表现形式 (一)“道诫”的条文化 (二)“道律”的形成 (三)上清派“科”、“律”的融合趋势 (四)洞神派的“禁”、“戒”之分和趋合 (五)灵宝派“科”、“戒”、“律”的融合和“戒律”部类的形成 二 魏晋南北朝道教戒律规范的基本原理 (一)戒律规范的受持功德 (二)戒业与“仙真”位秩 (三)戒法的“止”、 “行”之分和“以无戒为戒”思想的出现 (四)科律的罪与罚 (五)戒律的授度、持奉与舍弃 三 魏晋南北朝道教戒律规范的实际持行状况 (一)魏晋时期道教戒律规范的实际持行状况 (二)南北朝时期道教戒律规范的实际持行状况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汉末魏晋南北朝道教戒律规范研究/儒释道博士论文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伍成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巴蜀书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659941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7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0 |
出版时间 | 2006-12-01 |
首版时间 | 2006-12-01 |
印刷时间 | 2006-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9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2.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四川 |
长 | 204 |
宽 | 14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