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四季随笔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吉辛的散文代表作。其中叙述的隐士赖克罗夫特醉心于书籍、自然景色与回忆过去的生活。其实是吉辛通过赖克罗夫特的自述,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因而本书是一部最富自传色彩的小品文集。全书分为春、夏、秋、冬四个部分,文笔优美,行文流畅,是英国文学中小品文的珍品之一。

内容推荐

《四季随笔》(原名《亨利·赖克罗夫特杂记》),是吉辛的散文代表作。其中叙述的隐士赖克罗夫特醉心于书籍、自然景色与回忆过去的生活。其实是吉辛通过赖克罗夫特的自述,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因而本书是一部最富自传色彩的小品文集。吉辛自己穷困的一生,他对文学名著的爱好与追求,对于大自然恬静生活的向往,在书中均有充分的反映。本书分为春、夏、秋、冬四个部分,文笔优美,行文流畅,是英国文学中小品文的珍品之一。

目录

乔治·吉辛和他的作品

译者后记

试读章节

1

我的笔放在那里没有动已经一个多星期了。我整整七天没有写东西了,甚至连一封信也没有写。除了一两次生病以外,这样的事在我以前的生活中从来没有发生过。我的生活呀,是不得不用焦心的劳作来维持的生活;我的生活不是为生而生,像一切生活应当成为的样子,却是受恐惧鞭策着的。赚钱应当是达到一种目的的手段。在三十多年时光中——我十六岁便开始维持自己的生活——我不得不把赚钱就看成目的。

我可以想像到,我的旧笔杆对我觉得有责难的意思。它没有好好为我服务吗?为什么我在幸福的时候,让它在那里受冷落,聚起尘土来呢?这同一笔杆一天一天靠着我的食指,一共有——多少年?至少二十年;我记得是在托特纳姆路(1Fottenham CourtRoad)一家铺子里买的。我在那一天同时也买了一个镇纸,费了我整整一先令——在那时是使我颤抖的浪费。笔杆那时候是新漆的发着光,现在已经全体成了无漆的棕色木质的了。它已经在我的食指上磨成了僵皮。

旧伴侣,可也是老仇人!有多少次我憎恶着非拿它不可,头和心都是重沉沉的,眼睛昏花迷乱,手颤抖着,将它拿起来呵!我必须用墨水玷污的白纸,我是多么害怕呵!尤其像现在这样的天气:春天的碧眼从玫瑰色云彩中欢笑,阳光在我的桌子上闪烁,使我渴想,几乎发疯般渴想,那花开到处的大地的芳香,山旁落叶松的碧绿,和高地上云雀的歌唱。有一个时候——这似乎比童年还渺远——我热切地拿起笔来r若是我的手颤抖,那是为了希望的缘故。但它是愚弄了我的希望,因为我的著作没有一页值得活着。现在我可以说这一句话毫无悲苦了。这是青年时期的错误,只有环境的力量使它拖长。人世对于我并没有什么不公平;谢天,我已经学了乖,不为这去嘲骂人世了!著作的人,即使他写了不朽的作品,为什么对人世冷落怀愤呢?谁请他将著作问世?谁应允听他了呢?谁对他失了信呢?若是我的鞋匠替我做了一双很好的鞋,我一时不讲情理,将鞋扔还给他,他有正当的理由抱怨。但是你的诗,你的小说,谁向你订购了呢?若是你的作品是诚实的雇佣的著作,可是没有买主,你最多可以自称是一个不幸的工匠罢了。若是你的作品是受上天的灵感,那你怎么好意思为得不到现金的报酬,便发恼怒呢?对于人心所产生的作品,有一种评判的标准,惟一的标准——后代的评断,若是你著了一本伟大的书,后世将会知道。不过你是不关心身后荣耀的。你要在舒服的安乐椅上享名。哈,这便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鼓起勇气来要求满足你的欲望。承认你自己是一个商人,向神和人力说,你所出卖的货品,比许多售价很高的货品货色更好。你也许是对的,时髦不趋向你的货摊,对你确是苦事。

2

这间屋子的绝妙的安静!我完全无所事事地坐着,观望着天空,看着地毯上黄金色日光的形式,随着时光一分分过去而变化,我的眼睛顺着一张张装框的版画,顺着一行行心爱的书籍看过去。屋里没有任何东西活动。在花园里我可以听到鸟雀歌唱,我可以听到它们的翅膀沙沙作响。若是我高兴,我可以这样终天坐着,并坐到更为安静的夜晚。

我的房屋是完美的。运气很好,我找到了一个同样称心的管家——一个低声轻步的妇人,已经到了知道慎重的年岁,强健敏捷得足可以做我需要她做的一切事,又不怕寂寞。她起得很早。到吃早饭的时候,除做饭之外,屋里已经没有许多事可做了。我听陶器声响的时候便很少有;关门或窗的声音我绝没听到过。哦,幸福的静默!

绝不会有人来拜访我,我拜访别人更是没有梦想到的事。我有一封给朋友的信要写;或者我在睡前着笔;或者我等到明早。友谊的书信除了在兴致鼓动着的时候,是绝对不应当写的。我还没有看报纸,我总等到散步疲倦了回来之后才看;这时候看看热闹的人世在做些什么,看看人们发现了什么新的自寻苦恼的方法,什么新的无益劳作,什么新的危险和斗争的机会,倒是可以开心的。我合不得将清早精神勃勃的朝气费在这样可伤的糊涂事情上。

我的房屋是完满的,大得刚可以使家庭的环境有条有理;四壁间的空地刚富余到好处,要没有这点空地,人便不能自在了。建筑是很结实的;灰泥和木工都表示出比现代更悠闲、更诚实的时代。楼梯不在我的脚下吱轧作响;我不被无情的穿堂风暗袭;我可以开关窗子不至于筋肉疼痛。至于壁纸的颜色和花样这类小事,我承认我是漠不关心的,墙只要不刺目,我便满意了。家的第一要件是舒服;若是人有钱,有耐心和眼光,美的细节可以以后增补。

在我看来,这间小小的书房是美丽的,主要因为它是家。在大半生中我是没有家的。我曾经住过的许多地方,有些我心里憎恶,有些很使我欢喜;但是直到现在都没有组成家的要素:安稳感。我随时可以被恶运,被呶呶不休的必然驱逐走。这些时候我在自己心里说:有一天我或者将有一个家;可是在生活继续过下去的时候,“或者”的成分越来越重,在命运私自向我微笑的时刻,我几乎把这希望都放弃了。我终于有了我的家了。我将一册新书放到架上的时候,我说:在我眼睛有暇看你时站在那里罢;一阵快乐的战栗使我颤动。这所房屋在二十年租期内为我所有。我一定不会活得这么久;不过,即使我能活这样久,我也有钱来付我的房租和购买我的食物了。

P41-45

序言

亨利·赖克罗夫特(Henr Ryecroft)的名字,在所谓读者是毫不熟识的。一年前在文学刊物的死者传略中,将认为必要的记载如下记述:他出生的地方和日期,他的有些著作的书名,提到他在期刊中的作品,以及他死的情形。这在当时便已经够了。即是少数认识他,并多少了解他的人,也一定觉得他的名字无须进一步的纪念了,像其他的世人一样,他生活过,劳作过了;像其他的世人一样,他休息了。不过,审查赖克罗夫特的遗稿的责任落到我身上了,而且经我考虑,决定印行这本小书之后,我觉得必须略有点传记方面的补充,必须有点个人方面的记述,以能指明书中自我表现的意义为度。

我最初认识他的时候,赖克罗夫特已经到了四十岁,他凭笔墨已经生活了二十年。他是一个挣扎的人,被贫穷和其他不利于心理工作的情况所困。他试验过许多文学形式;他没有在一样上有显著的成功;可是时而他所赚得的钱,比他实际要需用的略多,所以使他稍稍能够观光外国。他既然是一个眼光独立,并稍稍傲慢的人,自然由于失败的野心,由于许多种幻灭,由于屈服于残酷的穷困而受了许多苦;在我所说的这个时候,结果固然确实不是挫折了的精神,可是他的心和性情却受了严酷的考验,所以在普通的交往中,我们只知道他过了一种满意的、安静的生活。只在几年的友谊之后,我对于他所经历的痛苦,对于他实际的生活,才有了正确的观念。赖克罗夫特逐渐使自己就了范,做一种适当勤勉的例行工作,他写了许多受雇佣的作品;他写书评,翻译,写其他文章;隔很久出一本署他名字的书。我毫不怀疑,他有摆不脱悲愤的时候;道德的和身体的过度吃力使他健康受损,也不是不常有的事;但是就全体来看,他多半像其他人一样谋生活,将逐日的劳作认为是当然的事,很少为这抱怨。

时间继续前进,许多事发生了,但是赖克罗夫特仍然是劳苦贫穷。在悒郁时他谈到精力衰退,而且常常萦绕在心里的对于将来的畏惧,显然使他吃苦。依赖人的思想一向是他受不了的;或者我从他嘴中听到的惟一的大话,便是他从来没有负过债。对残忍的环境经过这样长期艰苦的挣扎之后,他会在生活的中途成为一个失败者,是一种凄苦的念头。

更幸福的命运在等待着他。在五十岁,他的健康刚开始不支,他的精力显出衰退的时候,赖克罗夫特遇到稀有的好运气,发现自己突然从劳作中被解放,而且进入了他从来不敢梦想的,一段心里和环境都平静的生活。在一个相识(比他所想像的是更好的朋友)死去的时候,这个疲于奔命的著作家惊讶地得知:赠了他每年三百镑的终身年金。只要维持他自己的生活(他鳏居了好几年了。一个独生的女儿已经出了嫁),赖克罗夫特这入款算超出了小康了。在几个星期中,他便离开了他近年所住的伦敦近郊,搬到他所喜爱的英格兰的区域,立刻在埃克塞特附近一所小屋里住下了,有一个乡下的管家照料他,不久他便完全安之若素了。时而有朋友到德文去看他;那在半荒的园子中间的朴素小屋,那有从埃克塞(Exe)河谷看望到霍尔登山(Haldon)的美景的幽静书房,主人诚恳欢快的殷勤招待,同他在小径和草场上的散步,在乡间的夜的静寂中的长谈,有去看他的快乐的人,对这些都不会忘记。我们希望这会继续许多年;也确实仿佛赖克罗夫特只需要休息和安静,便可变成健康的人了。但是他自己虽然不知道,他已经在患心脏病了,这在他过了五年略多的安静满意的生活之后,使他突然寿终了。他一向愿意突然死去;他怕想到病,主要因为病给予别人的麻烦。在一个夏季的黄昏,在很热的天气散步了很长时间之后,他在书房的沙发上躺下,并且在那里——像他的脸面所表示——从微睡进入广大的沉默中了。

他离开伦敦的时候,赖克罗夫特向著作事业告了别。他告诉我说,他希望再不写一行文字发表了。但是,在他死后我所看到的遗稿中,我遇到三本手稿,初看来似乎是日记;其中一本第一页上的日期,表明作者在德文住下不久之后便开始了。我将这些页手稿略读一点的时候,看出它们并不仅是逐日生活的记载;显然觉得自己不能完全不用笔,这老作家便随兴所至写下了一种思想,一个回忆,一段幻想,一篇心境的描写等等,仅写上写这些段文字的月份。坐在我常在那里陪伴他的屋里,我一页一页地翻读,有时候仿佛我的朋友的声音又向我说话了一样。我看到他衰老的脸,有时庄严,有时微笑着;回想起他的惯有的姿态或手势。但是在这写下的闲谈中,比较在我们过去的谈话中,他更亲切地显露出他自己。赖克罗夫特绝没有犯过饶舌的错误;他倾向温和的认可,畏避辩论和武断,在一个受苦很多的敏感的人,这是自然的。在这里他并无约束地同我说话,在我全部读完了的时候,我比以前对他更为了解了。

当然这写作并不是有意要发表的,可是,在许多段落中我似乎觉出了文学的目的——超出舞文弄墨等等以外的东西,从长期的习惯得来的。特别是他的有些回忆,若不是怀着(无论怎样不明确)应用的心思,赖克罗夫特不会烦神去写下来的。我猜想,在他快乐的闲暇中,他渐渐有了再写一本书的欲望,一本只为使自己满足而写作的书。显然这会成为他可以写出的最好的著作。但是他似乎从没有试将这些断片加以整编,大概因为他不能决定它们所应采取的形式。我想像他不敢想到一本第一人称的书;他会觉得这太骄矜了;他要使自己等待到智慧更成熟的日子,所以他又放下笔来了。

这样猜想着,我说不定这个不规则的日记是否比初看来有更宽广的兴趣。对于我,它的个人的兴味是很浓厚的。从这里择取内容成为一小卷书,至少为了真诚的缘故,对于不仅用眼,却也用心来阅读的读者不无价值——难道是不可能的吗?我又将手稿重新翻过。这里有一个人,他达到了他的欲望,很中庸的欲望之后,不仅觉得满足,却也享受了很大的幸福。他谈论许多不同的事物,确切地说出他的思想;他说到自己,而且在世人能够做到的范围之内,说了实话。我觉得这作品有人类的兴趣。我决定印行。

编列的问题是要考虑的;我不愿用粗劣的杂集问世。给每个不连接的段落加上题目,或甚至在分类题目之下将它们编组,也会妨碍它们的自然流露,而这却是我最愿保存的。将我所选出的材料读一遍,大自然的各方面怎样被常常提及,许多思想对于所题的月份多么适合,很引我注意。我知道赖克罗夫特一向很受天空的情景、年月的运行影响。所以我突然起了一念,将这部小书分成四章,以四季命名。像一切分类一样,它是不完全的,但也就够用了。

G.G

后记

《四季随笔》是我于1944年2月在四川北碚译完后,在一个期刊上分期发表的。1947年1月由台北台湾省编译馆印了2050册。印成后,我想到陈翔鹤同志在北平曾同我谈到过,他也很喜欢这本书,便寄赠了他一本。解放后,我们虽曾在天津见过面,又在四川土改,朝夕共处过几个月,但我们的文学兴趣似乎都有些改变,并没有再谈到过这本书及其作者。十年动乱初期,我已经同外界几乎隔绝,但有一天我突然接到翔鹤寄来的《四季随笔》。我想起往事,很觉欣慰,但也未觉怎样惊奇。以后我听到他含冤逝世,才知道这是他向我告别。我默默流了泪,没有向任何人说起过这件事。是呀,除了默默悼念,有什么话可说呢?

比翔鹤我们年轻的人,也有爱读《四季随笔》的。我记得接到过一位青年中学教师来信说,他是外国语学院毕业,很想再读一次这本书,但是找不到了,问我可否借给他一本,他想抄录书中一些段落,一周后把书还我。我把手边惟一的一本寄给他,他按时把书寄还我了。我本想书若重印,送他一本,可惜在十年动乱中,这封信失去了。

在一次外国文学学会的会议上,遇到杨岂深同志,他劝我将《四季随笔》校改一回重印。我那时正想将几本还可以看看的译书校改一回,加写新序,奉献给新一代的读者,老朋友的话对我是一大鼓舞。现在此愿已了,校改本已有出版社愿意印行了,希望书成送到他的手里,我们可以相视一笑。

此外还有好几位相识和不相识的朋友或当面或来信问到这本书,作者吉辛在中国也就不算太寂寞了。作为译者,我自然也感到欣慰。

同样使我感到欣慰的是朋友们对我的帮助。《四季随笔》在日本早就有原文注释本,是市河三喜注的,对于希腊罗马作家的引文出处,为我解决了很大的困难。书前有一篇土居光知的导言,孙履恒同志为我译成中文供参考;日本注释不明处,也由他给我解释。对于履恒同志和两位日本学者,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吉辛的作品在国外很受冷落,他的有些小说和论狄更斯的著作,已是绝版书,承叶嘉莹教授和钟慕贞女士为我影印了几本,对于我写序很有帮助。我衷心感谢她们。北京图书馆、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都在提供吉辛作品上给我很大方便,我十分感谢。

初译本书时,我曾就希腊和拉丁文向杨宪益和方豪先生请教过;这次校改时,金琼英同志为我校正一些法文译文和人名,刘文贞同志就译文和前言提出若干意见供我参考修改。我谢谢她们。

限于水平,译文还很有令人不能满意之处,希望得到读者的指正。

1983年4月15日

书评(媒体评论)

(乔治·吉辛)也许是英国产生的最好的小说家。

——乔治·奥威尔

乔治·吉辛是新近最好的随笔作家之一。在他的全部作品中,只有<四季随笔>是为了满足自己而写作的。(四季随笔)使他在以兰姆为首的一群随笔作家中都得到一个地位,除斯蒂文森之外,比任何其他新近作家地位更高。

《四季随笔》的大部分魅力在于这种事实:它是艺术家性情的流露。有些知心话像兰姆的一样亲切,几乎同样令人愉快。

——休·沃克,《英国的随笔和随笔作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四季随笔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乔治·吉辛
译者 李霁野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66724
开本 32开
页数 2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9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65
丛书名
印张 8.125
印次 2
出版地 上海
202
14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4: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