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优客李骥
内容
编辑推荐

从职员到艺人,到IT人、EMBA学生;从台北到北京,到上海,这些身份和场景的转换,时间空间交错,空间给了李骥怎样的历练?或者说,这些经历过的岁月再去回头,如今握住了些什么?他选择了写作,描述一些正在进行的生活和已经消失的生活。这仅是些零碎片段,岁月不可能一一细说,日子还在继续,事实上最美好的分享和体验,都在文字外的空隙中……

内容推荐

李骥,他像一位沉默的园丁,培植着文字的小花,呵护着世界上美好的一切,躲避着伤害。这本书,就是他的私家花园。我们从中看到的,是这个细致的园丁,把心思过度裁剪之后的葱郁。透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阅读到一个真实的李骥,阅读到这个敏锐的老男人,深埋在字里行间的全部秘密。

目录

优客李林

创智赢家

复旦EMBA

博客相关

试读章节

沟通真的那么困难?  6月9刚日

我一直以为,我是一个善于沟通的人,虽然,我是个ISTJ,但是经过好几年的媒体训练,加上上个阶段的研究生拿的是传媒相关的硕士学位,不要说仅仅是人与人的沟通,我甚至认为操弄媒体与阅听人沟通都不成问题,但是今天下午,我真地扪心自问:我真地懂得沟通了吗?

第一、二组的团队虽然在二班中表现相对的好,我也与同学们对其他团队的沟通模式嗤之以鼻,但是我真地发现了录像中自以为是的低效沟通手段就是我在公司对员工的说话态度,而我引以为自豪的聆听却也在我反思自我之下呈现了高傲自满的本因。我一向不喜欢愚笨的人物,对于那些不够聪明的人我总是毫不留情:对员工我会直接指责缺点并指派改善方案;对他人我会选择不动声色假装倾听但却发自内心瞧不起对方。追求效率一向是我的座右铭,而且我也总是知道该如何做到,为了达到目标我甚至可以跟我最厌恶的人沟通,负责最艰难的任务,处理最低级的工作。但是,我究竟是在沟通吗?

这两年我最常跟同事阐述的是“镜中自我”以及“媒体真实”,我的市场营销团队都十分理解他人对自我的态度反映了自我对他人的心态,而媒体真实则是可以操弄,令阅听人的自我真实如我所愿的跟社会真实相同或相悖。我不停地向别人展示我沟通工具的数量充沛,但却无法抹煞我的一场失败的婚姻,而沟通就是那场婚姻的最大败笔。上课的第一天我问了教授一个问题:一个完美的说谎者他的社会人格究竟能不能成为他的自我?其实这个问题应该被还原成:我能不能凭努力成为我想要成为的人?ISTJ是我的社会人格,在公司、学校、人前我表演成这样的个性,但是内心的罩门却在最亲近的人身上形成了缺口。这样,究竟是不是我在沟通?

记得第一天上课的课后小组讨论,我跟我的组员说:我来学习的目的就是拿到第一,而我也会全力协助第一组拿到全班第一。这个暗示确实产生了效果,我们在上一门课顺利地拿到了比较好的成绩,而这堂课到目前也还差强人意,客观地说我真地理解并实践了我所学到的沟通技巧。但是当行为与自我剥离的时候,似乎认知不协调理论都没有办法解释我为什么能有超过百分之百的精力做超越年纪的表现。我能不能在聆听地时候真地做到真心理解对方?我能不能在面对亲人的时候仍像对其他人一般祥和?我能不能真地喜欢挑战而不是担心被人讥讽能力不行?也许这些问题渐渐地会变得不那么重要,因为,当我渐渐地剥离我所熟知的世界之际,我是谁已经没人关心,只要我能不在意。

校 歌  6月17日

昨天应邀参加复旦大学管理学院EMBA项目第六届开学典礼,原本以为只是行礼如仪的过场,一件小事情却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次听到复旦校歌是在自己的开学典礼上,一个近代重写的版本,词曲的现代感十足。对于刚接触复旦文化的新生而言,仅仅几分钟的校歌聆听着实没法形成记忆;就算三个月后在传媒班开学典礼上的第二次会,依然觉得校歌跟我有很大的鸿沟。

直到“04秋”的开学典礼,第一次听到新的旧校歌:新是对我的耳朵,旧是相对于前一首校歌,一首已经有70年历史的创作。虽然我已经从学校网页上看到校方将校歌改回这个版本的决定,但是初见面的印象只能用惨不忍睹形容:接近9分钟的歌曲用非常粗糙的录音手法完成,令在逸夫科技楼报告厅的全体一百来号人傻愣愣地站了十分钟也没听明白究竟为什么全校师生都推崇这首考古校歌?

所以昨天当陆院长宣布全体起立唱校歌的一刹那,我其实强忍着不笑,就怕指不定有谁支持不了这份煎熬会晕死过去。出人意料的,学校制作了一个3分半左右的短版本,还在投影幕打上了歌词;重新制作的录音音频饱满,第一句歌词从扬声器传出的时候就虏获了全场人的神经。或许你不相信,鸡皮疙瘩是我当时的唯一反应。

必须承认,重回校园学习的前一年,我只是在学习怎么当个学生,复旦人这个角色似乎跟EMBA的学生沾不上边。不过就从被校歌感动之后,觉出了我与复旦的感情联结是存在的,不能因为这种情感、实地感再度涉入,或者说是潜意识的行为就否定它的存在。庆幸自己有这样的顿悟,最少我还有一整年的时间享受这份感情;还好昨天不是我的毕业典礼,否则不合得的情愫真可能让人泪洒衣襟。

城市中的遗世空间  7月12日

在上海,“一茶一坐”与公交巴士对我而言,都是城市中的遗世空间。

有些媚俗的标题,最少我这么觉得。昨天晚上从复旦回来的2 1路公交车上浮现脑海的形象,至少比较形象地解释了我迷恋那餐厅与公交车的原因。喧闹是它们俩共同的素质轮廓,与其说是一种负面批评,我倒愿意承认两者的消费群体都相当广阔。相对于这两个空间,学校的教室恰好是鲜明的对比:这两天在史带楼上奢侈品营销课程,我是几位比较早进教室的同学之一,而不幸的是,一位生性乐观的年轻女同学总让我神经紧张。我们彼此并不认识,假设她乐观的唯一原因仅是总不停地哼着某首并不算太流行的歌曲,当她不经意地让近乎呢喃的声音回响起来,我所有的判断力都只能停留在她的音准上,不论我在做什么。绝对不是音乐,,是我人格组成模块的重要部分,这样的形容保留给我未来可能的神话传记较为合适,当然信息是唯一的,你很难抗拒不对它作出偏颇的批判;充斥着高分贝噪音的环境,反而让你怡然自得地独立思考。我从不在意餐厅邻座的男女煽情地安排稍后的约会场所,公交车司机嚷嚷着上海私家车的驾车技术低能,我在我的遗世空间,谁的信息都不能突入。一旦我厌烦了探索自我的思考,在餐厅中或者公车上,都能立刻找出取悦是非感官的对象,就像顺手拿起娱乐杂志随意翻开一页,反正一会儿我就回去了,什么俗事都能讨好我。因此,最近对公交车上瘾;但也能这么理解,是一种廉价的逃避。

P47-49

序言

李骥,这个到目前为止,“唯二”的我愿意把自己的声音完全地交给对方的作品的人之一,跟另一个詹兆源一样,虽然日常生活的交集并不多,但在我的音乐生命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跟他是在学校里就透过比赛认识,从竞争到合作的过程里,他就像一面镜子,在我身边提醒着我,这世间尽管有一些生活习惯、价值观、还有逻辑思维跟你不一样的人,但只要一样有着喜欢音乐的热忱,都能够在对方的身上看见自己的向往,找到自己的理想。

他是极其热心的人,除了常帮助别人之外,也常常会给别人一些他自己对事情的意见,尽管这些意见并不一定会被当事人所采纳或接受,也不会影响到接下来他提供意见的热忱。在这点上,我是相当欣赏的,同时,他的观察力以及文字与旋律的结合能力,在学生时代就已经展现出来,直至退伍后累积不少优秀作品,而且这些作品透着真诚,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力抗当时唱片公司单独出片的诱惑,坚持要以诠释他的作品为优先的方式出片,因为我知道这些作品值得我这样做。

早期在组合时他带着墨镜,据他说是更能肆无忌惮地观察周遭而不容易被发现,后来见他摘下墨镜,想必是经过人生的历练之后.观察力更上一层楼了。

这是一个跟我有过五年黄金岁月,之后又跟我有着截然不同的十年的好友写的新作品,我自然是有期待的,因为这又是一面新的镜子,可以让我检视自己跟他在这十年当中的变与不变,同时岁月冲刷过后,留下了哪些东西值得我们珍惜。

希望大家都能从这本书里面看到一部分的自己,跟我一样。

林志炫

2006耳12月

书评(媒体评论)

李骥,这个到目前为止,唯二的我愿意把自己的声音完全地交给对方的作品的人之一,虽然日常生活的交集并不多,但在我的音乐生命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林志炫

他像一位沉默的园丁,培植着文字的小花,呵护着世界上美好的一切,躲避着伤害。这本书,就是他的私家花园。我从中看到的,是这个细致的园丁,把心思过度裁剪之后的葱郁。透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阅读到一个真实的李骥,阅读到这个敏锐的老男人,深埋在字里行间的全部秘密。

韩国强

15年前,“优客李林”推出了第一张的cD专辑《认错》,畅销百万张以上,李骥是一个当红的新生代艺人。我在舞台下看着李骥的表演,并与一群年轻气盛、留学归国的公司同事学着他们唱歌,还戏称自己为“发客李林”。

张尧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优客李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786666
开本 16开
页数 1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5
170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5:3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