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崩溃(左右企业存亡的十大定律)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两位“海归”的一个对话文本。特别之处在于,两位作者既是留洋归来的经济学博士,又是拥有加在一起超过50年商业经验的企业家,他们凭借其特别的观察角度、思考过程和直觉领悟,从研究中国企业家群体的精神内涵和行为模式的一个特别的角度——崩溃出发,探讨了左右及解救中国企业崩溃的十大定律。

内容推荐

最近几年,德隆、格林柯尔等民营企业频频触礁,民营企业的生死存亡问题成为业界人士甚至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崩溃》的两位作者范棣、王巍围绕企业崩溃以及企业家的生存状态等经济领域的热点问题,凭借特别的观察角度,以对话文本探讨了左右及解救中国企业崩溃的十大定律。

作者指出:“危机是企业的常态,崩溃是危机的顶峰”。他们认为,“过度自信乃崩溃之母”,企业家的自信应建立在远大的理想以及对事业的持久坚持力之上。目前,只有很少的中国企业家能做到这一点。“真正的自信是当企业面临危机、面临崩溃的时候,企业家是否表现出了坚定的意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者认为,东山再起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反思与努力。在中国,社会舆论会常常把企业家的失败和道德人品等同视之,把企业的崩溃归为简单的企业家崩溃,因而企业家必须克服心态的偏差,避免忙中出错,以保大局的稳定。

作者还提出,企业家和社会都应认识到市场经济下企业有生必有死的规律,在此前提下积极的自救才可能得到“天助”。此外,书中多次强调中国要着力培养民间资本,政府应当变“圈养”企业为“放养”企业。

目录

序一 范棣:雪线之上/1

序二 王巍:送你一份感性的三明治/8

上篇 左右崩溃的六条定律

1 究竟是谁崩溃

对话一

1.1 危机是企业的常态,崩溃是危机的顶峰/2

1.2 中国企业崩溃多数是由于资金链断裂引起的/4

1.3 中国企业家的过度使命感也许是一个问题/5

1.4 保护企业是一个人的事情吗/7

1.5 一旦企业出事了,一定处理企业家/8

1.6 经济中多数是失败者,一定要找一个替罪羊吗/10

1.7 民企的道德风险就是要不断证明自己是好人/11

1.8 国有企业家和民营企业家不是一个意思/11

1.9 中国企业非常需要破产保护/13

1.10 当企业崩溃时,有一万只脚会踩上来/14

1.11 在中国,企业家是弱势群体/15

1.12 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培养民间资本/16

1.13 崩溃是企业家的崩溃/17

1.14 剥削到底有理还是没理/18

1.15 许多人是不是不喜欢私营企业/19

1.16 中国需要创造资本的人/21

定律一

崩溃的只是企业家/22

背景资料与案例分析之一

1.1 八种形态的企业危机/23

1.2 美国的破产法律制度/27

1.3 调查:中国企业家面临着崩溃的压力/35

2 是什么引爆了崩溃

对话二

2.1 企业的现金流就是企业的雪筋/42

2.2 最后一根稻草压死了骆驼/43

2.3 所有的问题不是简单的现金流问题/44

2.4 小事件引爆大趋势/45

2.5 对付危机不能毕全功于一役/46

2.6 要有“企业离崩溃只有18个月”的观念/48

2.7 谁把上面的积木搭歪了/49

2.8  小事件引爆崩溃在中国特别敏感/50

定律二

小事件引爆崩溃/52

背景资料与案例分析之二

2.1 企业资产流动性理论/53

2.2 案例:小事件引爆企业危机/55

 2.2.1 可口可乐中毒事件/55

 2.2.2 日本雪印乳业中毒事件/56

 2.2.3 英特尔公司芯片事件/56

3 淹死会游泳的

对话三

3.1 企业家需要对自己保持顾忌/61

3.2 过度自信即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的短处/63

3.3 企业家之“芙蓉姐姐”/63

3.4 为什么中国企业家过度自信/65

3.5 现在流行捧杀/67

3.6 国企不能陶醉在垄断的胜利中/67

3.7 三种情况不当财务顾问/68

3.8 企业家的视野很关键/69

3.9 松下的水库理论/70

3.10 学学跳蚤偏执的自信与勇气/72

定律三

过度自信乃崩溃之母/74

背景资料与案例分析之三

典型分析:企业家的过度自信是如何产生的/75

4 高山缺氧症

对话四

4.1 企业家的高山生态环境/82

4.2 企业家易患高山缺氧症/83

4.3 缺氧症之一:社会流行嫉富/83

4.4 缺氧症之二:社会倾斜的价值观/85

4.5 没有终极的信仰可能是问题的根源/86

4.6 要有上帝掷色子的心态/87

4.7 平衡木上的国企负责人/88

4.8 饲料鸡个儿大,走地鸡好吃/89

4.9 为什么不让猫多吃两条鱼/89

4.10 曾国藩已回来了/90

4.11 国有企业家:“劣币逐良币”/91

4.12 “擦屁股理论”/92

4.13 高山上、沟堂吉诃德情结/93

4.14 与政府博弈:押大还是押小/94

4.15 与政府调情和三只手理论/95

4.16 搞定政府与搞定市场/96

4.17 堂吉诃德情结加速崩溃/97

定律四

堂吉诃德情结加速崩溃/99

背景资料与案例分析之四

4.1 案例:堂吉诃德情结之企业崩溃/100

 4.1.1 重新解析巨人之死/100

 4.1.2 钛王之戏:自投罗网/101

 4.1.3 步鑫生之败/103

4.2 经典评沦:什么比德隆更值得重组/103

5 凤凰落地

对话五

5.1 凤凰落地不如鸡/113

5.2 正确对待失败,才能东山再起/113

5.3 为什么是朋友与忠臣背叛/114

5.4 人走茶就该凉/116

5.5 企业不是一个友情的平台/117

5.6 商业利益管理比人性化管理易行/118

5.7 反叛也许是企业家最终崩溃的直接原因/119

5.8 千万不要寄希望于朋友/120

5.9 谁说咸鱼不能翻身/122

5.10 凤凰落地也是一种境界/122

定律五

崩溃之时绝无朋友/124

背景资料与案例分析之五

5.1 案例:友情不是商情/125

 5.1.1 武东福的故事/125

 5.1.2 “女儿红”的故事/127

 5.1.3 农民企业家王义的故事/128

5.2 调查:中国企业家面临健康危机/129

6 崩溃从心态开始

对话六

6.1 被困的苍蝇和蜜蜂/138

6.2 中国很多企业家不得不成为苍蝇/139

6.3 别把失败当成一种娱乐节目/141

6.4 难道失败是一个道德与人品问题吗/143

6.5 急小一定自乱大局/144

6.6  自以为是必定失掉远谋/145

6.7 忙中出错源于心态失衡/147

6.8 社会生态影响企业家的心态/149

6.9 最大的失敗是社会上错误的失败价值观/150

6.10 能够解放原罪吗/152

定律六

忙中出错导致大局崩溃/154

背景资料与案例分析之六

6.1 案例分析:企业家苍蝇行为酿后果/155

 6.1.1 出现危机时企业家自以为是的后果/155

·八佰伴/155

·亚细亚/156

·英特尔/157

 6.1.2 出现危机时忙中出错的后果/157

·巴林银行/157

6.2 经典评论:什么比申航油更值得关注/159

下篇 解救崩溃的四条定律

7 为什么不能自救

7.1 社会缺失一种救助与保护商业利益的制度/171

7.2 企业存活率低意味着社会财产的浪费/171

7.3 政府部门不应当对国企实行特惠/173

7.4 自救的第一原则:确定止损点/174

7.5 自救的第二原则:减法原则/176

7.6 国企比民企更难自救/177

7.7 企业圈养VS企业放养/178

7.8 银行是公众的/179

7.9 唯成分论下的急救室与太平间/180

7.10 保护国企能够缩小贫富差距吗/181

7.11 为什么克莱斯勒与德隆的命运不同/181

定律七

自助才有天缴/184

背景资料与案例分析之七

7.1 案例:企业自救的模式/185

 7.1.1 汤姆逊:减法基础上的加法/185

 7.1.2 柯达与三菱:寻找止损点/188

8 把蚊子变成蜜蜂

对话八

8.1 传媒也是市场的一部分/194

8.2 传媒是蜜蜂抑或蚊子/195

8.3 公众人物的额外代价/198

8.4 媒体的报道对政府决策形成了相当的影响力/199

8.5 与媒体保持适当的距离/200

8.6 企业的品牌不是企业家的品牌/203

8.7 不要让媒体兴奋起来/204

8.8 保持距离,但不要躲闪/205

8.9 中国的问题之一是机会差距太大/206

定律八

保持距离.防范有道/208

背景资料与案例分析之八

8.1 企业公共危机管理理论/209

8.2 案例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危机管理/215

 8.2.1 博帕尔惨案/216

 8.2.2 “华旗”事件/217

 8.2.3 彼阳牦牛危机/218

 8.2.4 北电财务丑闻/219

 8.2.5 “康泰克”败中取胜/220

9 养羊还是养狼

对话九

9.1 银行是羊还是狼/224

9.2 市场经济是一个负债经济/226

9.3 没有借短放长,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不会那么高/228

9.4 什么造成了中国不良资产多/229

9.5 银行管理技术超前发展不利于企业发展/231

9.6 银行与企业:攻击性的博弈/233

9.7 银行是巨狼吗/234

9.8 谁在阻碍中国的金融深化/235

定律九

小不忍则乱大谋/237

背景资料与案例分析之九

企业投资者关系管理理论/238

10 制止崩溃是可能的

对话十

10.1 企业崩溃也有积极的一面意义/248

10.2 失败也要有战略/249

10.3 胜败乃兵家常事/249

10.4 百年老店有多重要/250

10.5 软着陆均原则是降低大家的预期/251

10.6 软着陆乏一个系统工作/252

10.7 提前放气,防止爆胎/253

10.8 让第三昔做主/253

10.9 天道不一定酬勤/255

10.10 中国:能让失败者卷土重来吗/256

10.11 邓小平哩论创造了现代中国企业家/258

10.12 用哪一个方法缩小贫富差距/259

10.13 宽容才能败而不乱/260

定律十

善败不乱才有方寸/263

背景资料与案例分析之十

经典案例:爱立信在自救中重生/264

试读章节

    在崩溃的压力下,很多企业家选择了毁灭自我

有统计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至2004年,中国大陆企业家中,仅有记录的、有名有姓的,至少还有点知名度的,就有1200名自杀身亡。竞争的压力、政策环境的不确定、社会舆论压力……中国商人面临的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

“这是很奇怪的一年。”谈起2004年,万科董事长王石如此总结。以宏观调控为大背景,德隆、铁本、三九等企业轰然倒下;以“郎顾之争”为导火索,关于企业MBO、国有资产流失的讨论不断升级;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英年早逝;伊利集团董事长郑俊怀、创维集团董事长黄宏生均因涉嫌挪用公款,分别被内地和香港警方拘捕……而2005年伊始,又传来数位企业家自杀的消息。一时间,企业界似乎变得风声鹤唳,中人欲狂。

    最令人疲惫的压力是什么

企业家们普遍承认经营企业本身压力巨大,比如决策、竞争等等,但这是他们乐于承受的。而政策的不确定、社会对该阶层不应有的负面评价等外在因素令他们身心疲惫。“最近两年是我感到压力最大的(时期),”重型化受阻的鄂尔多斯集团董事长王林祥说,“是真正地感到压力大。心里很别扭,憋得很。”谈起去年格力电器董事长朱江洪被指为“褚时健式人物”一案时,格力电器总经理董明珠也表现出了自己的情绪。

“我们不愿意承担企业经营之外的那些压力。”郭家学说。尽管东盛集团受宏观调控影响不大,但郭还是为那些由此倒下的民营企业心存不平,“去年民营企业出事的比例是历年来最高的,好多企业资金链一断就完了。”郭认为,一个企业倒下以后,就会给社会留下“民营企业靠不住”的印象,而这显然不是事实的真相。不久前,郭家学曾与央行的一位官员交流,其中谈到非公有经济形成的银行不良资产连10%都不到,而非公有经济为国家贡献的社会价值是37%。郭说,按照这种情况,民营企业的坏账比例也应该达到37%,“这才公平,为什么?因为民营企业贷款难”。郭家学认为,国有企业一个又一个地倒下,我们的社会已经司空见惯,却偏偏不允许民营企业犯错误,一犯错误,“各种帽子都给你戴上”,没有人再为它说公道话。“媒体把老百姓的心理引导坏了一一他们开始仇视创业者。”

早在1986年,万科就已经明晰了产权,王石及其高管可以拥有40%的股份,但是他没要。“这个机会是我努力得来的,是合法的,我为什么不要呢?”王石说他为此让远在家乡的表弟把王家的族谱拿来,结果发现家族里没有地主基因。“你从来没富有过,突然暴发你把握不了。而且中国历来存在仇富心态,每次改造都是打土豪分田地,获取胜利果实。”玉石的话里可能有玩笑的成分,但其中所含的戒惧让人深思。

说起自己把鄂尔多斯从一个拥有200多万资产的小厂做到了几十个亿,王林祥充满自豪,但是他在鄂尔多斯集团所占的股份只有0.3%。当初集团的人都曾表示,王总(王林祥)拿多少大家都没意见。王林祥想的是,理论是这样,但一旦你拿了,可能就会有意见出来了。为了集团的稳定和发展,他选择了少拿。“再说我们这些做企业的也没有什么花钱(个人消费)的机会。”

许多企业家谈到自己的生存状况时会用到“如履薄冰”一词。这不仅仅是对于商业本身的谨慎所致,在中国,政策的不确定让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备感焦虑。这也是导致企业家痛哭的一个诱因。在《中国企业家》杂志举办的2004年企业领袖年会上,复星董事长郭广昌说他最大的期望是跟大家一起呼唤宽容。受宏观调控影响甚深的郭有诸多问题找不到答案,比如银行利率市场化。他认为,信息不对称将导致好的企业拿不到好利率,而差企业未必就拿不到好利率。对于项目审批制,郭的疑问是:一个项目的审批往往需要三到五年,还不一定能批下来。而三五年后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还能上这个项目吗?”             P35-P37

序言

    送你一份感性的三明治

          王 巍

虽然与范棣同在一所大学和研究生院读书,但专业不同,又都不善交往,未建私谊。在美国读书期间又是分隔在东西两岸,毕竟他乡异客,止于声气相求而已。回国后,我先跻身国有证券公司披荆斩棘一番,后下海创业含辛茹苦经年。耳闻范棣海外创业有成,又见荣登国有企业高位,长袖善舞,颇为羡慕。然终是择路各异,渐行渐远,反而疏失了。

半年前,担任国资委公开招聘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正职领导人的考官之一,在最后一轮口试中居然碰到了范棣。他的气质、口才、思路和谦逊令人耳目一新,立即成为热门人选。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也亲自坐镇,颔首称道。尽管范棣最终他去,却由此引来我们一段业务的合作和精神的交往。

也许由于我的鼓励,范棣在去年10月间参加了四川四姑娘山的登山活动,由于高山反应强烈,未能如愿登顶。想必在5000米雪线之上,辗转反侧之夜,欲弃不忍之间,范兄自然有许多刻骨铭心的人生体验。如同计多山友一样,这段冒险的经历或深或浅地嵌入了他日后的思维与行为模式,让他有了新的人生境界。后来,我们两次在美国旧金山扶栏长谈,远眺优美的金门大桥,交流登山体验,不知不觉之中,顿生许多遁形商场之外的人生感叹。不经意中,悬镐踏雪的步履已经在我们渐入平淡的人生中走出了一段横切路径,高山反应诱发了我们习惯的生活方式的危机甚至崩溃。克服恐惧和克制激情的经历,让我们有一种彼此勉励甚至希望倾诉的冲动。范棣去年曾与人合作一部商业畅销书《长大》,意犹未尽,建议联手著述。我也大受感染,人过中年,对于倾心攀谈的缘分似乎格外珍惜,也愿意与更多的读者分享心得。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本书更是一个闲聊和对话的文本。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三:其一,在知识界边缘行走几十年,最深恶痛绝的就是高谈阔论的教化。思想家们当然是高瞻远瞩,或可别论。我们是凡夫俗子,断不敢撑起架子教导读者,因此,迎烛而坐,促膝而谈,正是我们感受的交流氛围,何妨也推及读者。其二,围绕几个主题,漫议散聊,或点到为止,或忘情逾矩,天马行空而又有所顾忌,此乃率真尽兴的文人情趣。当然会有思想缺陷,当然会有逻辑错误,但更为紧要的是观察角度、思考过程和直觉领悟。任读者广泛批评,容自己日后反省,这正是我们希冀的讨论平台。其三,主题讨论、定律总结加上案例辅佐,这等三明治式的感性快餐与学者习惯的理性著作显然相去甚远,甚至格格不入。但它却地地道道是我们两人超过50年的商业经验的产物,而且我们自信其思考深度和市场价值丝毫不会低于那些高堂大庙申正襟危坐的教授们的鸿篇巨制,毕竟他们的直接经验往往多是图书馆和无数仰慕者的虚构问题。“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此言或可不虚!

回顾历史,科学家多从自然灾难中寻求理论的突破,心理学者多从病人的歇斯底里状态中破译人格的真正密码,工业革命的酝酿更多是从经济危机中寻求突破口。从这个逻辑推来,研究中国企业家群体的精神內涵和行为模式的一个重要的角度就是崩渍。以中国经济20多年来的高速增长和企业家群体的巨大贡献观之,我们竟然从负面着手,难免落下刻薄甚至危言耸听的把柄。不过,从今天提倡的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仍然不失其积极意义。古人云:“善胜者不争,善败者不乱”,不争当为和谐之境,不乱则可有科学发展的起点,信也!

             2005年12月21日于美国洛杉矶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的崛起需要企业家,但企业家练就的是自身、他身还是……

一切关注中国崛起的人们要去冷静思索,要去关注练就企业家的环境,因为这毕竟不只是某个企业家的家事。

    夏斌(国务院经济发展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

中国企业和企业界正在面临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经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走完的道路。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这种化肥效应会让中国企业过早地老化,中国的企业家也会因过度疲劳而早亡(不单指肉体)。

《崩溃》一书恰逢此时出版,实为一剂很好的防疫针。作者从实践到理论,充分阐述了企业崩溃的现象、成因以及避免和解救崩溃的方法。对于从事企业经营的实践者来讲具有极强的防疫性,值得认真研读。

    郭为(神州数码总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崩溃(左右企业存亡的十大定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范棣//王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4045454
开本 16开
页数 2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3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5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9.23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51
181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3:2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