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经典人物于是之/北京人艺经典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在北京人艺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许许多多的优秀演员,更不乏才华横溢的表演大师级的人物,于是之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不仅亲身体验和实践着焦菊隐导演艺术的精髓,并撰写了大量的探讨表演艺术的理论文章。本书是为纪念于是之大师对中国话剧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而编写出版的。该书对于是之大师的生平做了详细的介绍,包括他在正式当演员之前、演歌剧《长征》的时候、六年半的徘徊曲折道路、演“洋平民”魏勒的时候、功夫在诗外以及绝唱等。书中还收录了于是之大师大量的生活图片和剧照,对我们了解一代艺术大师的事迹提供了重要地参考价值。

内容推荐

他曾幻想成为画家,画石膏,画静物,写生风景;幻想成为专工文字声韵或是研究法语的知识分子,遂了当学者的心愿……在命运的拨弄下,他最终做了演员。他梦想着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能有一日成为真正的学者化的剧院。由于他的带动,这个剧院正在日臻完美……

目录

《永远的于是之》序

一 童年不是金色的

二 少年之烦恼

三 在正式当演员之前

四 把程疯子演绝了!

五 演歌剧《长征》

六 六年半的徘徊曲折道路

七 老马带来了好运

八 走进“茶馆”

九 演“洋平民”魏勒

十 并不圆满的角色画廊

十一 功夫在诗外

十二 绝唱

十三 “生活、心象、形象”

十四 老天爷不应该有的惩罚

十五 “我只是普普通通的演员!”

于是之年表

试读章节

是之扮演的魏勒——

既衰老世故,又孩童天真;

既善良、风趣,又脏字连篇、暴跳如雷;

既是牌场上的老手,又是输家;

既无所用心其极,又时时心比天高。

有两段戏是很耐人寻味的——

其一:

一幕二场,魏勒向芳西雅大谈关于死亡的幻觉,认为自己将不久于世,正在一步一步地朝着死亡走去,然而,在自己身边的人,所有的人,却没有一个留意到、关心到这一点,而是忙碌着他们的种种事情。一个人活到了这个份儿上,真是让自己寒心、伤心和痛心。是之在读这一大段台词的时候,始终伴有一种天真、幼稚、荒唐的语气和语调,仿佛并不是在谈自己,而是在谈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别人,甚至是在嘲笑着这种无可奈何的、啼笑皆非的遭遇,但是演员深厚的功力更表现在,这一切让观众都看到和听到了魏勒在为自己的孤寂、委屈、不服和绝望的哭泣与叹息。这种含而不露、欲擒先纵的表演是立体的、深刻的、有穿透力的,自然也是很感人的。

其二:

二幕一场,魏勒和芳西雅打到第十一把牌时,他赢了。然而,魏勒并没有丝毫的喜悦和兴奋,反倒异常的苦恼起来。

魏勒面红耳赤地向芳西雅喊着——

“你该高兴了吧?你的小小的阴谋成功啦!”

“我刚才说了,不许故意让着我,我他妈的说过,我用不着你帮着我赢!”

这里,观众完全可以通过这种反常表现而清楚地听到,魏勒那生命的呼唤,灵魂的呼唤,也可以说是被侮辱、被损害的心魄的一种呻吟,一种求告,一种抗争。是之满怀激情的声声叫喊,如歌如唱,如泣如诉,震撼了所有的观众,使得他们的心也不能不随之颤抖。

是之扮演的魏勒既入木三分,又举一反三,他把人物性格中的种种对立特征,组织起来融合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不但深刻地、广泛地、人微地揭示了其激荡的精神世界,也折射出其几十年来漫长的生活经历。

有位诗人说:“我们赞美诗人不是因为他说了什么,而是他让我们感知了没有说出来的东西。”

我们谈到画的时候,常常谈到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是有形的诗,诗情画意。

我们谈到歌的时候,其实也就是谈到诗,好的歌词,戏曲中好的唱词都一点不比诗差。

我们谈到美学的时候,它还有一个别名叫做“诗学”。

我们谈到小说的时候,也会称赞如诗的人物。

我们谈到散文的时候,甚至直接称之为“散文诗”。

我们谈到戏剧的时候,同样会欣赏那诗一般的意境。

我们谈到电影的时候,很可能被诗一般的场面所吸引。

在广阔的文艺领域里,也许诗味是随处可见的。诗与其他文艺门类是息息相通的。

诗意是一种虽然非常具体,但是可以抽象起来的境界。诗意是一种虽然非常明朗,但是可以展开想像的境界。诗意是一种非常物质,但是可以提升为精神的境界。

记得,是之经常以郑板桥的一篇小文为例证,说明文艺创作中的主客观的关系——

“江馆清秋,展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请问,谁能说是之的表演创作中,不正是像这里所写的那样,从生活到“心象”,再从“心象”到形象,从而把诗意奉献给观众的呢?

是之扮演的魏勒正是让我们感知到了,许许多多的他并没有说出来的东西。

从这个意义上看,是之不愧为一个舞台上的诗人,从而走进了演员艺术的至高境界。

自然,也许更加重要的不是诗本身,而是陆游所说的“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田本相说:“直到魏勒,我认为到了他(是之)表演艺术的巅峰状态。……我从内心折服于他的表演。看了魏勒,不管别人是怎样地评价,到此,我是把他看做当代中国话剧表演首屈一指的大家了。……人说,曹禺是中国的莎士比亚,也可以说于是之是中国的奧立弗。当然,比喻总是比喻。”(P127-129)

序言

他曾幻想成为画家,画石膏,画静物,写生风景;幻想成为专工文字声韵或是研究法语的知识分子,遂了当学者的心愿……在命运的拨弄下,他最终做了演员。

他是一个懂得孝敬母亲的人。他年轻的时候演了许多戏,母亲一次也没有去看过,也更不知道在以后的岁月里,他成为了中国最有名的话剧演员。然而,在他看来,母亲的一生对他的演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他曾说,母亲是他认识生活、认识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他在很早的时候就熟知苟子的这两句话,喜欢它所表达出的朴素真挚的思想,庆幸自己遇到那么多好的老师与好的朋友,教他知道读书的宝贵。

他是一个有理想并常怀梦想的演员。他理想着做演员这个行当,首先是对生活的态度必须严肃而不能苟且,艺术的良心要求演员对生活要有真知灼见,他说得多精彩:玩世不恭的演员,大概是连玩世不恭的角色也演不好的。

他梦想着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能有一日成为真正的学者化的剧院。由于他的带动,这个剧院正在日臻完美……

今年的七月九日,是于是之八十岁的生日,谨以这本书的出版表达对他的敬意。

二00七年六月

后记

2007年是中国话剧诞生百年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55周年,欣逢于是之老师八十岁生日,北京人艺和中国戏剧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大型画册《于是之》,以纪念他对中国话剧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在北京人艺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许许多多的优秀演员,更不乏才华横溢的表演大师级的人物,他们在与焦菊隐先生的长年合作中,共同创造了北京人艺演剧学派,在舞台上树立了这个剧院所独有的北京人艺表演风格;他们向生活学习,勤于读书思考,著书立说,建立了北京人艺这样一座学者化的艺术剧院,在所有人中,可以讲于是之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不仅亲身体验和实践着焦菊隐导演艺术的精髓,并撰写了大量的探讨表演艺术的理论文章。

近年来,由于于是之身体情况的原因,他已经不再演戏,但是今天当人们提到话剧,提到北京人艺的戏,提到北京人艺的演员,人们怀着感情提到的最多的,依旧是舞台上的王利发、老马、左宝奎、魏勒……依旧津津乐道的是于是之那娓娓写来、词简意厚的漂亮的文章……

北京市委宣传部多年来十分重视和关心老艺术家于是之的身体状况,宣传部的领导不仅经常到家里或医院看望老先生,而且对北京人艺组织力量编辑出版反映于是之艺术成就的这本画册也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在此感谢北京市财政局在资金方面对出版本书及出版北京人艺理论书籍的全力支持。

在本书的编辑过程中,编辑人员选取了于是之大量的生活图片和剧照,其中剧照部分由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提供,生活方面的图片由于是之的夫人李曼宜老师提供。感谢黎路和苏德新老师以及所有那些未留下姓名的摄影者们,正是由于在经过了历史的积淀后,我们才有可能搜集到大量丰富的图片,才得以编辑出版这本画册。

“北京人艺经典文库”编辑部

2007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经典人物于是之/北京人艺经典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梁秉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戏剧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104025252
开本 16开
页数 2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7-06-01
首版时间 2007-06-01
印刷时间 200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78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3
21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1: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