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氏痔科历史悠久,传承至今,已历10代。丁泽民教授系丁氏痔科第八代传人,我国著名的中医肛肠病专家。本书旨在使丁老丰富的临床经验、独特的学术见解和丁氏痔科的传承方法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继承和发扬,更好地总结和挖掘丁老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探索其成才之路及经验传承方法。
本书主要总结了丁老的学术思想,临证思辨特点(包括典型医案),临床技能思辨特点,丁氏痔科的传承经验,丁老的成才之路,以及丁氏痔科沿革等。
图书 | 丁泽民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研究(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丁氏痔科历史悠久,传承至今,已历10代。丁泽民教授系丁氏痔科第八代传人,我国著名的中医肛肠病专家。本书旨在使丁老丰富的临床经验、独特的学术见解和丁氏痔科的传承方法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继承和发扬,更好地总结和挖掘丁老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探索其成才之路及经验传承方法。 本书主要总结了丁老的学术思想,临证思辨特点(包括典型医案),临床技能思辨特点,丁氏痔科的传承经验,丁老的成才之路,以及丁氏痔科沿革等。 目录 第一篇 丁老学术思想 1.顺应肛肠生理功能的“节律”思想 2.重视风、湿、燥、热致病的发病思想 3.强调内外结合、综合辨证的整体思想 4.坚持继承中不断发掘的创新思想 5.力主拔根塞源、护肛温存的微创思想 第二篇 临证思辨特点 1.便血 2.肛门肿物脱出 3.肛门疼痛 4.肛门肿痛 5.肛门坠胀 6.便秘 7.腹泻 8.肛门瘙痒 9.肛门失禁 10.肛管直肠狭窄 第三篇 临床技能思辨特点 1.丁氏挂线疗法的继承与创新 2.丁氏枯痔疗法的继承与创新 3.丁氏结扎疗法的继承与创新 第四篇 临证医案 1.痔 2.肛痈 3.肛瘘 4.肛裂 5.肛窦炎 6.肛管直肠狭窄 7.便秘 8.泄泻 9.肛门失禁 10.直肠脱垂 11.肛门坠胀 12.藏毛窦 第五篇 丁氏痔科沿革 1.丁氏家族及其医学渊源 2.丁氏家族谱系表 3.肛肠学科的创建与发展 第六篇 丁老成才之路 1.医事传记 2.读书心要 3.临证要诀 第七篇 丁氏痔科传承经验 1.子承父业,父授子学 2.学业有专攻,大医须精诚 3.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家族教育观 4.熟读经典,注重实践,理论与实践结合 5.与时俱进,继承创新 第七篇 丁老痔科弟子及后人简介 1.李柏年 2.丁义山 3.丁义江、丁曙晴 4.王业皇 5.樊志敏 6.吴崑岚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丁泽民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研究(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业皇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410747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33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81 |
出版时间 | 2007-06-01 |
首版时间 | 2007-06-01 |
印刷时间 | 2007-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7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R266 |
丛书名 | |
印张 | 7.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08 |
宽 | 145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