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回望云蒸霞蔚里的高峰(徐志摩解读名人)/再读徐志摩
内容
编辑推荐

徐志摩是天底下最浪漫的诗人,他像人间四月天,给世间留下许多充满温馨与柔情的诗篇。不仅如此,郁达夫说,他还给我们留下了诗样的散文,诗样的小说。今天,我们重读徐志摩的诗歌、情书、游记、日记、文论、小说……其实,读的正是那早已逝去却依然令人回味无穷的诗样人生。

《回望云蒸霞蔚里的高峰:徐志摩解读名人》主要收录了徐志摩所写的有关世界各国文化名人的文章。

就让我们跟随徐志摩一起,重新走入那些大师的内心世界吧。

内容推荐

《回望云蒸霞蔚里的高峰:徐志摩解读名人》主要收录了徐志摩所写的有关世界各国文化名人的文章。

《回望云蒸霞蔚里的高峰:徐志摩解读名人》内容涉及名人的家世、个性、经历、爱好、情爱、治学以及一与徐志摩的交往等诸多方面,向读者展示了当时中外思想文化界真诚交流的生动情景,同时也为了解徐志摩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名人群落”提供了多种视角。

目录

罗素游俄记书后

罗素与中国——读罗素著《中国问题》

罗素又来说话了

罗素与幼稚教育

评韦尔思之游俄记

曼殊斐尔

再说一说曼殊斐儿

自传小记

泰戈尔

《告别辞》志摩附识

两个世界的老头儿的来信

济慈的夜莺歌

意大利与丹农雪乌

丹农雪乌的青年时期

叔本华与叔本华的妇女论

罗曼罗兰

一点点子契诃甫

杜洛斯奇

达文謇的剪影

谒见哈代的一个下午

徐志摩寻人

海粟的画

我也“惑”——与徐悲鸿先生书

试读章节

怎样可以得到生命的乐趣?他答。所有人生的现象本来是欣喜的,不是愁苦的;只有妨碍幸福的原因存在时,生命方始失去他本有的活泼的韵节。小猫追赶她自己的尾巴,鹊之噪,水之流,松鼠与野兔在青草中征逐:自然界与生物界只是一个整个的欢喜。人类亦不是例外;街上褴褛的小孩,那一个不是快乐的。人生种种苦痛的原因,是人为的,不是天然的;可移去的,不是生根的;痛苦是不自然的现象。只要彰明的与潜伏的原始本能,能有相当的满足与调和,生活便不至于发生变态。社会的制度是负责任的。从前的学者论政治或论社会,亦未尝不假定一分心理的基础;但心理学是个最较发达的科学,功利主义的心理假定是过于浅陋,犹之马克思派的心理假定是错误的。近代心理学尤其是心理分析对于社会科学最大的贡献,就在证明人是根本的自私的动物。利他主义者只见了个表面,所以利他主义的伦理只能强人作伪,不能使人自然的为善。几个大宗教成功的秘密,就在认明这重要的一点:耶稣教说你行善你的灵魂便可升天;佛教说你修行结果你可证菩提;道教说你保全你精气神你可成仙。什么事都没有自己实在的利益澈底:什么事都起源于自觉的或不自觉的利己的动机。但同时人又是善于假借的;他往往穿着极体面的衣裳,掩盖他丑陋的原形。现在的新心理学,仿佛是一座照妖镜;不论芭蕉裹的怎样的紧结,他总耐心的去剥。现在虽然剥近,也许竟已剥到了蕉心了。

所以,人类是利己的,这实在是现代政治家与社会改良家所最应认明与认定的。这个真理的暴露,并不有损人类的尊严,如其还有人未能忘情于此;并且亦不妨碍全社会享受和平与幸福的实现。认明了事实与实在,就不怕没有办法,危险就在隐匿或诡辩实在与事实。病人讳病时,便有良医也是无法可施的。现代与往代的分别,就在自觉与非自觉;社会科学的希望,就在发现从前所忽略的,误解的,或隐秘的病候。理清了病情,开明了脉案,然后可以盼望对症的药方;否则,即使有偶逢的侥幸,决不能祛除病根的。

实际的说,身体的健康当然是生命的乐趣的第一个条件:有病的与肝旺的人,当然不能领略生命自然的意味。所以体育是重要的。但这重要也是相对的,我们如其侧重了躯体,也许因而妨碍智力的发展,像我们几个专诚尊崇运动学校的产品,蔡孑民先生曾经说到过,也是危险的。肌肉与脑筋,应受同等的注意。如男女都有了最低限制的健康,自然的幸福便有了基础,此外只要社会制度有相当的宽紧性,不阻碍男女个人本能相当的满足,消极的不使发生压迫状态致有变态与反常之产生。工作是不可免的,但相当的余闲也是必要的;罗素以为将来的社会不容不工作的份子,亦不容偏重的工作,据经济学家计算,每人每日只需三四小时工作,社会即可充裕的过去,现有的生产率,一半是原因于竞争制度的糜费。

工业主义的一个大目标是“成功”(Success),本质是竞争,竞争所要求的是“捷效”(Emciency)。成功,竞争,捷效,所合成的心理或人生观,便是造成工业主义,日趋自杀现象,使人道日趋机械化的原因。我们要回复生命的自然与乐趣,只有一个方法,就在打破经济社会竞争的基础,消灭成功与捷效的迷信——简言之,切近我们中国自身的问题说,就在排斥太平洋那岸过来的主义,与青年会所代表的道德。我前天会见一个有名的报馆经理,他说,报的事情,如其你要办他个发达,真不是人做的事!又有一个忠慎勤劳的银行经理,与一个忠慎劳勤的纱厂经理,也同声的说生意真不是人做的,整天的忙不算,晚上梦里的心思都不得个安稳,究竟为的是什么,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这是实情。竞争的商业社会,只是萧伯讷所谓零卖灵魂的市场。我们快快的回头,也许可以超脱:再不要迷信开纱厂。比如说,发大财——要知道蕴藻浜华丽宏大的大中华的烟囱,已经好几时不出烟。我们与其崇拜新近死的北岩公爵(他最大的功绩,就在造成同类相残的心理,摧残了数百万的生灵,他却取得了威望与金钱与不朽的荣誉)与美国的十大富豪,不如去听聂云台先生的忏悔谈,去请他演说托尔斯泰与甘地的真谛吧!

P17-19

序言

徐志摩眼中的大家

徐志摩写过多篇有关文化名人的文章。其中谈得最多的是罗素、泰戈尔、曼殊斐尔、哈代和丹农雪乌。

这些人中,以文学家为主,也包括一些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当然,有的人既是文学家,也是思想家,还是社会活动家。

徐志摩所看重的,一是振聋发聩的思想,二是卓著的文学成就,三是独特的人格魅力。

对于思想者的追随,可以看出他内心的倾向与渴求。

1920年,原本在美国攻读博士的徐志摩忽然放弃了博士学业,林徽音在《悼志摩》中慨叹他的为人时说:“他抛弃博士一类的引诱卷了书包到英国,只为要拜罗素做老师。”可知学历学位对于徐志摩来说,都是无足轻重的,重要的是遇上名师。他说,他去找罗素,就是“想跟这位二十世纪的福禄泰尔认真念一点书去”。然而那时罗素已离开英国,并于1920年10月至1921年7月在中国访问,徐志摩也就只能从新闻报道中了解一些罗素的行踪了。

罗素在中国曾作过“哲学问题”、“心之分析”、“物之分析”、“数学逻辑”、“社会结构学”等演讲,在中国知识界反响巨大。徐志摩自然也是知道的,他也极想亲耳聆听其演讲,可惜没有机会。但他对罗氏的著作仍作了认真的阅读,从中不难看出徐志摩并不是一个盲目崇拜的人。比如对于苏俄的态度,徐志摩比较了罗素和韦尔思二人的不同。罗素未去苏俄时先对那儿充满向往,大加赞赏;待去后发现并不如想象之好,又大加贬斥。韦尔思不同,未去前不加评说,去后发现问题也能更客观分析。“罗氏为科学家,常抑情感而求真理,然一涉意气,即如烟突泉涌蓬生而不已;韦氏为文学家,常纵情感而求文章,及临事理之复凑。转能擘画因果发为谠论。”故徐志摩对韦尔思有更多的赞赏,称“罗氏终是书生,故见难而惧”。

然而罗素所著《中国问题》一书,徐志摩读后则写了书评,称这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经程中”的里程碑。罗素赞扬中国文化,不希望中国变成为西方文明的“私生子”。不要干涉,让中国人管自己的事,“他们自会得在百十年间吸收外来他们所需要的原素,或成一个兼具东西文明美质的一个好东西”。徐志摩称这是由深邃的理智和真挚的情感“交互而产生的一种真纯信仰,对于种种文明文化背后的生命自身更真确的觉悟与认识。”即使在今天看来,这样的看法也是非常贴切真确的。

罗素对于近代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人生苦痛的反思,与他所看到的中国人的平和安稳相关联。徐志摩在其《罗素又来说话了》一文中,也作了深入的论说。“现代社会的状况,与生命自然的乐趣,是根本不能相容的。”文明如果不能带来人生的幸福,文明也就走向了进步的反面。可以说,罗素的观点让徐志摩对于东西方文化有了更透彻的感悟。

徐志摩还与泰戈尔关系密切,这既有徐志摩仰慕其人其思想的原因。还因为在其访问中国期间,徐志摩全程陪同作翻译,并为之引见名家,安排行程,从而深得泰戈尔的赞赏。

徐志摩对他很敬重。景仰他的思想情怀和人格魅力。泰戈尔也主张弘扬东方文化,欣赏中华文明,反对资本主义的功利性和军国主义的暴戾性,反对激进的人们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然而,在当时中国新文化运动正蓬勃发展之际,这样的思想难免会招致非议。反对者说,泰戈尔是从英国殖民地印度过来的老头子,思想守旧过时,并“多放莠言乱我思想界”。为此,同样具有新思想的徐志摩则尽力为泰戈尔辩护,说“他是歌颂青春与清晨的”,“他是信仰生命的”,他反对的是颠覆了人道的平衡的现代文明,只希望消除“芜秽的心田里只是误解的蔓草”。徐志摩对于激进的人们的无礼深为痛心,指出:“我们固然奖励思想的独立。但我们决不敢附和误解的自由。”

泰戈尔在中国并不很舒心,有的演讲还因此取消了。好在有徐志摩在身边尽心尽力安慰,他才略感一些宽心。

对于文学名家的推崇,从他们的作品,到他们的人格魅力,徐志摩总是带着最为景仰的心境去接近,曼殊斐尔便是其中最受徐志摩看重的人物之一。

徐志摩只见过曼殊斐尔一面,而且仅仅是“那二十分不死的时间”。这“不死”,就是留给了徐志摩心中永远的美——“我看了曼殊斐尔像印度最纯澈的碧玉似的容貌,受着她充满了灵魂的电流的凝视,感着她最和软的春风似的神态,所得的总量我只能称之为一整个的美感。”徐志摩从视觉到听觉到心灵,都完全沉浸在她所洋溢出来的美的氛围中。郑振铎在看了徐志摩写的拜访曼殊斐尔的文章后,曾说:“他的这曼殊斐儿访问记,很使我感动,中国的文坛里久不见这样凄美动人的文字了。”

徐志摩之所以对她如此欣赏,还在于她的文采,以及她对人物心理的惟妙惟肖的描摹。“她手里擒住的不是一个个的字,是人的心灵变化的真实”。也正因为对这种创作风格的推崇,徐志摩写的小说,也便带有了这样的影子——更关注人们的心理状态,而不是故事情节本身。

徐志摩景仰的人。还有叔本华、托洛茨基、契诃夫、济慈、丹农雪乌、哈代、罗曼罗兰、达·芬奇,等等。他们或是哲学家,或是政治家,或是文学家,或是艺术家。在各自的领域里有出类拔萃的成就。而他们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关注人生,关注灵魂,也关注社会。看看徐志摩对他们的评价:站在哲学高峰上的叔本华,“很多次他自己怀疑到正在运思中的脑袋,他得往墙上去碰出口里一声‘阿唷’来才能无条件的相信他自身的存在”:天才的政治思想家托洛茨基“是一个有想像力有理想的革命者:他的先觉性的视域下早就涌现着整个新来的大地山河”;勇敢的人道的战士罗曼罗兰。“对着在恶斗的漩涡里挣扎着的全欧,罗兰喊一声彼此是弟兄放手”,“当他全国的刀锋一致向着德人的时候,他敢说不:真正的敌人是你们自己心怀里的仇毒”;用文学之笔还原真实生活的契诃夫,“他不给我们生活的‘描写’,他给我们‘真的生活’。他出来接见我们,永远是不换衣服的,正如他观察的生活永远是没有衣饰的”。哈代,徐志摩称他是现代作家中最伟大的一个,“他在文艺界的位置已足够与莎士比亚、鲍尔札克并列”,“我觉得读他一册书比受大学教育四年都要好”;怪诞而卓越的丹农雪乌,“他永远在幻想的飓风中飞舞,永远在烈情的狂涛中旋转。他自居是‘超人”’。

够了,从那些蜻蜓点水式的评论中,已经可以看出徐志摩对于那些引领思想文化潮流的人物推崇至极。即使从徐志摩的行文中未必能看出那些名流的完整的形象,而我们对于思想文化的大潮曾在这些人的推动中,所涌起的狂涛巨澜,却也是过目难忘的。

就让我们跟随徐志摩一起,重新走入那些大师的内心世界吧。

陈益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回望云蒸霞蔚里的高峰(徐志摩解读名人)/再读徐志摩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志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1080321
开本 16开
页数 1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15.4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25
161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8: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