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上海陈年往事(新民晚报上海珍档选粹)
内容
编辑推荐

《上海珍档》专版创刊于2004年5月23日,所刊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由于讲述的大多为近百年的事,年轻人感到好奇,年长者因亲身经历、听说过,或感到亲切,或打开了沉重的记忆大门,加上版面图文并茂,所以它一创刊便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

本书是“新民晚报上海珍档选粹”,书中讲述了旧上海的陈年往事……

内容推荐

《上海珍档》专版创刊于2004年5月23日,所刊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由于讲述的大多为近百年的事,年轻人感到好奇,年长者因亲身经历、听说过,或感到亲切,或打开了沉重的记忆大门,加上版面图文并茂,所以它一创刊便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编辑也经常收到读者来电来信,谈读后感受或指出不足,其情殷殷,令人感怀。

目录

回眸黄浦江

肇嘉浜的变迁

砖街、弹街路、柏油马路及其他——上海马路史话

领跑时尚——近代上海交通工具之变迁

被誉为“全国人之聚点”的张园

亦真亦幻丁香花园

康有为在上海的旧居

宋公馆秘闻

老上海人如何度过炎夏溽暑?

老上海风情:弄堂里的叫卖声

百年上海花事忙

斗蟋蟀:上海滩悠久的民俗图

形形色色的“洋泾浜语”

《点石斋画报》里的“西洋镜”

昔日的上海理发业

上海的火柴业与“火柴大王”

上海酱园业的变迁

【附】说一说“万春酱园”

曾获世博大奖的天厨味精

补碗匠、贳器店、篾竹担及其他

昔日的海派文学期刊

从巴黎到上海的“世界”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图像新闻战

昔日上海的一部生动影集

一介书生的出版事业

藏书票里的历史一角

江山代有才人出

老城隍庙豫园的楼匾楹联

海派书画收藏的三次高潮及五大名家

社会风情画,都市时尚梦

影楼沧桑堪追忆——沪上早期照相馆散记

回首“春柳”已百年

早期的中国流行歌坛

黎锦晖及其通俗歌舞剧

国歌诞生的故事新探

为《义勇军进行曲》配器的人

一张张唱片,一页页历史

充满回味的银光幔影——上海老影院散记

见证中国电影的发展轨迹——老影刊掇拾

民国电影第一刊

上海: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领跑者”

海派早期美术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圣玛利亚女校与张爱玲早期习作

上海近代体育运动的先驱圣约翰大学

一个世纪老人的传奇经历

他保住了旧上海的档案——姜豪先生的传奇人生

党的奇兵黄淑仪

申城第一个居民委员会

试读章节

“母亲河”的变迁

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j司”。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上海是吴地非常荒凉的乡村,因地势低,雨水一多就会发生涝灾。战国时楚国公子春申君黄歇封于此,他不辞辛劳带领大家开凿了一条直通长江的河道,从此两岸百姓安居乐业。人们对春申君黄歇很感激,便将这条河道称作黄浦江,或歇浦、春申浦、申江。

实际上,黄浦江的前身是东江。

古太湖通过“三江”泄水。东晋庾仲初的《扬都赋》注释:“今太湖东注为松江(按即吴淞江),下七十里,有水口分流;东北入海为娄江(按即浏河),东南入海为东江,与松江而三也。”东江上游为白岘湖群,中游为淀泖湖群,下游散成许多分支从东南入注杭州湾。到了南宋,由于筑塘岸、建堰闸,东江各出口相继被堵断,淀山湖和浙西未水只能从横潦泾往东流向闸港,一部分在此折北经上海浦(今黄浦江十六铺附近段和虹口港)汇进吴淞江。至此,今黄浦江上、中游呈现雏形。

“黄浦”之名,在南宋中期才见于著录。到淳祜十年(1250年),高子凤为西林(今浦东三林镇西)南积善教寺撰写的碑记称:“西林去邑不十里,东越黄浦,又东而汇北,所谓江浦之聚也。”这说明,今黄浦江闸港至三林镇西的一段,在当时已被叫作“黄浦”。至南宋末期,在同它相接的上海浦西岸正式设立一个新镇,并因近旁河道得名上海镇(今黄浦区老城厢)。

元初,上海镇升格为县,此时黄浦虽然仍是吴淞江的支流,“阔仅一矢之力”(约宽70米),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所以《元史》说:“黄浦在县东,大海喉吭也。”

在明代,黄浦由于水势渐增,已被称作“大黄浦”。永乐二年(1404年),户部尚书夏原吉为治理苏松地区水患,拓浚了范家浜(今黄浦江外白渡桥至复兴岛段),使黄浦不必再经上海浦故道在今嘉兴路桥附近(即黄浦口)与吴淞江下游旧河道(今虬江路一线)合流,而可直达吴淞口。这样,今黄浦江下游也初步成形。

此后,黄浦由于畅通无阻,水量丰沛,在滔滔激流昼夜不停地冲刷下,河身越来越宽广,慢慢成为太湖泄水干道。到晚清,“黄浦秋涛”成了“沪城八景”之一,而且“黄浦江”的名称也开始出现。

黄浦江的形成,为上海港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桥附近的“宝山”

在“黄浦夺淞”后,不知是出于对吴淞江的深情,还是因为叫顺了口,人们始终没有改称吴淞口为黄浦口。

随着进出的船舶不断增多,为了确保航运安全,吴淞口和长江口一带亟需醒目的导航标志。于是,在明代永乐九年(1411年),督办海运的平江伯陈碹上疏明成祖朱棣,提出在此“立堠表识”,这个建议很快就得到了批;隹。

翌年春,陈碹调集数千人,在今黄浦江下游的高桥附近建起一座被誉为“宝山”的大型航标,并派专人驻守。明成祖朱棣立即以“御制”的名义为它树立了碑记,其中说:“今年春,乃命海运将士,相地之宜,筑土山焉,以为往来之望。其址东西各广百丈,南北如之,高三十余丈。上建烽堠,昼则举烟,夜则明火,海洋空阔,遥见千里。于是咸乐其便……皆称之日宝山。”“宝山”基部以巨木为桩,上垒大量石块和泥土而成,四周树林苍翠、花卉吐艳:顶巅不仅有设计巧妙的用于导航的烽堠,还造了观音殿、龙王庙,春秋时节拾级而上的游人络绎不绝。

永乐年间,三宝太监郑和多次从太仓刘家港启碇下西洋,都经过吴淞口出海,“宝山”也成为其大型船队的航标之一。王世贞的《宝山堡记》对“宝山”作了详细描述,并提到“中贵人和(按即郑和)等海舶之收启亦取标焉”。  “宝山”的“昼则举烟,夜则明火”,极大地方便了船舶出入黄浦江。《弘治上海志》记载:当时上海船商“乘潮汐上下浦,射贵贱购贸易,疾驶数十里如反复掌”。可惜的是,到万历十年(1582年)夏,由于海潮大溢,“宝山”被洪涛冲坍,但永乐碑幸运地得以保存下来。

清初,文人侯荣追忆这座我国沿海地区较早的著名航标时,曾吟出“土筑孤峰作表识,舢舻弥望风帆收”的诗句。

如今,“宝山”一词作为上海北境的地名流传下来,而永乐碑则完好地矗立于浦东高桥中学的碑亭里。商船会馆与轮船招商局 清代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开放“海禁”。由于上海“襟海带江”,为我国水路交通之要冲,翌年在这里设置江南海关(也称江海关)。《乾隆上海县志》记载:“自海关设立,凡远货贸迁,皆由吴淞口进泊黄浦:城东门外,舳舻相衔,帆樯比栉。”为了“联络同乡、同业感情”,当时上海、崇明、南通的本帮船商联合在黄浦江边“董家渡马家厂”(今会馆街)筹建商船会馆,并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基本竣工。商船会馆规模宏敞,有楼、台、殿、阁,飞檐高翘,金碧辉煌。商船会馆具有行业组织性质,日常事务“悉归号商管理”,并“立董事以总之”,负责调解同业纠纷、平均同业利润。那些阔气的船商除在这里议事和洽谈商务外,还常利用戏台酬神演剧。

在嘉庆年间,黄浦江边泊满沙船、鸟船、宁船、卫船、江船等。其中,“以出崇明沙而得名”的沙船占一大半,聚集数量多达三千五百余艘,因而上海被称为“沙船之乡”。不少资本雄厚者常拥有沙船几十艘,雇用船工近千人。据称一艘载重80吨的沙船,每年投入约需三千两白银,而所获利润约为七千两白银,所以船商可算上海最富裕的阶层。此时,在船商们的解囊资助下,商船会馆进行大规模扩建,占地达二十亩,翻造了200平方米的双合式大殿、两层戏台和钟鼓楼等。P1-3

序言

《新民晚报·夜光杯》作为知名的综合性副刊,重视文史类稿件是其特色之一。今天是历史的延续,了解历史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把握今天。出于这种考虑,《夜光杯》在注意刊发有关古代文化历史的稿件外,也注意刊发近现代的这类稿件,曾经辟有的“名流寻踪”、“上海珍档”等专栏,就体现了这种思路。现在的《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专版,既沿用了以前一个专栏的名称,也延续、扩展了《夜光杯》副刊有关近现代文史类作品的内涵。

《上海珍档》专版创刊于2004年5月23日,所刊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由于讲述的大多为近百年的事,年轻人感到好奇,年长者因亲身经历、听说过,或感到亲切,或打开了沉重的记忆大门,加上版面图文并茂,所以它一创刊便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编辑也经常收到读者来电来信,谈读后感受或指出不足,其情殷殷,令人感怀。

《上海珍档》是我和龚建星兄轮流编辑的,两人的版面风格有所不同。副刊部和报社的领导一开始就对此采取了宽容的态度,由此,两种风格得以并存,并且都得到了读者的认可。现在,建星兄编辑的《上海珍档》选本已经出版,本书也告付梓。我想,广大读者和作者对此是持欢迎态度的。

本书能够出版,还特别应提到管继平先生。我与管先生交往不多,他对出版本书所表现出来的热忱令人感动。正是通过他,我认识了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刘大立先生。借此机会,谨向管先生和作风严谨、为本书做了大量工作的刘先生表示诚挚的谢意。

2007年9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上海陈年往事(新民晚报上海珍档选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全岳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623518
开本 16开
页数 2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5
出版时间 2007-12-01
首版时间 2007-12-01
印刷时间 2007-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95.1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1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0: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