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007中国随笔年选
内容
编辑推荐

每个年度,文坛上都有数以千万计的各类体裁的新作涌现,云蒸霞蔚,气象万千。它们之中不乏熠熠生辉的精品,然而,时间的波涛不息,倘若不能及时筛选,并通过书籍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这些作品是很容易被新的创作所覆盖和湮没的。观诸现今的出版界,除了长篇小说热之外,专题性的、流派性的选本倒也不少,但这种年度性的关于某一文体的庄重的选本,则甚为罕见。本书便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应运而生,收录了我国2006年度最有代表性的随笔。

内容推荐

这本书里的文章,皆选自2006年十月至2007十月的报刊、图书和网络,算是对我们过去一年热闹与不热闹的精神生活,所作的一份不完全记录。本书所选文章均为我国2006年度最有代表性的随笔。选录追求挑选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

目录

李静◇序/1

第一辑

王小平◇艺术的内丹——小波十年祭/1

杨早◇狂欢传统及王小波与鲁迅及王朔之关系(外一篇)/10

第二辑

龙应台◇我看《色,戒》/22

崔卫平◇坏小子葛优/27

所思◇是金子也不发光/35

缪哲◇与H先生论语文课本书/39

陶东风◇于丹现象解/41

傅谨◇人鬼情未了——老戏新说之十一/53

第三辑

陈丹青◇鲁迅是谁?(外一篇)——写在鲁迅逝世70周年/59

邵建◇《晨报》纵火案/71

范亦豪◇迟到的老舍/78

何怀宏◇折断的翅膀——阅读路翎笔记之一/87

第四辑

薛忆沩◇“大地”的回报/90

林达◇国王、“热情之花”和卡利约的故事/94

聂华苓◇爱情与政治/101

李大卫◇伪花边七则/105

景凯旋◇昆德拉与我们/115

朱正琳◇雷蒙·阿隆的精神气质/123

张闳◇《在路上》的精神史/126

贾晓伟◇春宵肖邦值千金/130

李长声◇日边杂记(六则)/134

第五辑

汪曾祺◇汪曾祺早期佚文一组/142

木心◇困于葛菡/150

杨绛◇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一/153

第六辑

高尔泰◇王淑真/159

北岛◇在中国这幅画的留白处/163

林 白◇水冲的农事——1975年,在时事之外,片断/167

王小妮◇2006年上课记/171

第七辑

任洪渊◇面对希腊逻各斯的中国智慧——汉语与拉丁诸语世纪对话的一次语言学准备/177

刘再复◇红楼悟语/197

李敬泽◇为小说申辩一一次讲演/216

张新颖◇海子的一首诗和一个决定/222

周泽雄◇两大批评部落间的战争(外一篇)/227

第八辑

李零◇孔子符号学索引——《丧家狗——我读(论语)》自序/234

孙郁◇儒的是与非(外一篇)/242

秦晖◇不治水,照样要专制:我国数十年“魏特夫批判”的结论/251

邓晓芒◇何谓“霸权主义”?/260

秦汉◇历史“共同研究”的虚与实/267

杨曾宪◇第三只眼睛看中西医之争/274

李洁非◇商君的死/280

第九辑

黄一龙◇我们怎样做祖宗/286

陈超◇某“资深编辑”审稿意见八则/290

雷颐◇测谎器的哲学原理/294

马莉◇对身体的遗忘以及对身体的过分记忆/298

试读章节

岁月如流,转眼又是十年。今日之日,有了许多喜爱小波作品的人,他可谓知音满天下了。在岁月之流中,他激起了一朵不可忽视的浪花,人生如此,复有何恨。

细想起来,人们为什么会喜欢他的作品呢?他的东西不太驯顺,不易得到身居要津人物的提倡,又包含一些率性而为,啸傲自娱的成分,所以也不大好懂,难以成为大众茶余酒后,点评狎玩的余兴节目。我猜,人们之喜欢他,是因为他的那种独特的感受世界的方式。他就像一扇门,通过这扇门,可以进入世界的另一层面。

鲁迅先生评《红楼梦》日:悲怆之雾,遍布华林,然呼吸而感悟者,宝玉一人而已。这种看法意境高远,能作此语者,鲁老之外,复有几人?贾宝玉可谓一个异类,趣味行径,大异常人。满月时,舍面前诸物不取,专拣花粉之类抓弄。长大后,成了个女性生活的崇拜狂,嗜食胭脂,特别是女儿唇上的那种胭脂。又有女儿,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一见女儿,便觉清爽,一见男子,便觉浊臭不堪的惊世骇俗之语。所谓意淫之说,便滥觞于此。他憎恨仕途经济,他人眼中有用的事一概不干,专在脂粉丛中打混。他不痴不傻,也没有神经病,只是在无意之间,进入了一个奇特的心理层面。靠着丰裕的家世背景支持,他得以在这一心理层面遨游,直到现实条件无法维持的一天。于是他从这一心理层面坠落下来。这一摔疼杀人也。随后产生的独特感悟,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贾宝玉外,天下不寻常的人物尚多。他们各怀不同的情愫,栖居在不同的心理层面。正所谓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如果环境允许的话,就这样存在下去,演化成一种新的生活风格。如果得到众人赏识,甚至会成就一段佳话。正如生物变异一样,如果环境允许,一切顺利,就产生一个新的物种。

表面上看来,我们都生活在地球表面,活动在同一空间。而实际上,人们正如深海中的鱼类,各有自己栖息的层次。海鱼在不同的深度游动,觅食,各不相扰,人们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样。有时,我站在街上,看见熙熙攘攘的人群,不禁想到:这些人看来混杂在一起,其实各自浮在不同的层次。他们在相同的地方看到不同的场景,产生不同的印象和乐趣,脑子里转着完全不同的念头。

这里所谓的不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不同,而是指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视野。事实上,一个人的感受可以是很独特的。另一个不同类的人可能永世无法体验,无法分享类似的感受。所谓夏虫不足以语冰,庶几近之。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着一种抹杀差异的倾向。于是我们看到精致的灵觉在流失,看到许多人像用模子叩出来的一样,按一种呆板的模式思维,以一种贫乏,缺乏创意的方式交流,一张嘴就是乏味的剩话,带着一股哈喇味儿。

我猜,人们喜欢小波的东西,是因为他浮在一个独特的很有魅力的心理层面上。这个层次与贾宝玉栖居的层次当然不同,有几个人能享受贾宝玉式的奢侈呢?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都远远背离了仕途经济的层次。在仕途经济的层面上,人们像上了发条的铁皮玩具一样旋转进退,没有率性而为的空间。在这个为我们熟知的世界层面上,人们像动物觅食一样,努力获取生活资源和其他可资利用的资源。这是一个忙乱喧嚣的世界,充满了碰撞和反弹。在这个世界呆久了,我们难免会感到厌烦,难免会渴望一些单纯,优美,异想天开的东西,希望——哪怕一瞬间也好——能进入一个富有情趣的世界层面。

人生几十寒暑,呼吸涵泳,像蜜蜂一样采撷着人生的趣味,而趣味的核心,也随着趣味的结聚而漂移。回想起来,趣味这个东西,实在很像修道者或练气士所谓的内丹。它在一些敏感的心中存在。一开始是不定形的流体,随后是一个默默化育的过程。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经受感觉的淘洗摩挲,观照幻化中的内景和外景,追随着在朦胧中浮动的意向,此时会有一串冥冥中的神秘感悟,而一个内心的支架,在时光的催化下凝聚成形。

在解释小波何以会有他独特的感受和思维方式时,我想说的,就是他在生活中一直在走着一条特别的道路,一直在探索着精神上可能的存在方式,寻找着自己的适当位置,用他的话说,就是精神家园。从小时起,一有功夫,他就在呆呆地想着什么,默默地编织结聚自己的趣味核心。这样的心理素质,带有极大的先天成分,虽是后天造成,却是先天注定。事实上,在我们曾经经历过的那个扭曲理性,压抑天性,单调贫乏的泛政治化时代,在那个八亿人看八个戏的艺术沙漠里,能产生小波这样的人物,实在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小时和小波一起读诗的时光。那时的趣味稚嫩,读到魏晋以前的东西,只觉单调鲁钝,像简陋的乐器奏出的曲调,乏善可陈。反而喜欢唐宋之后轻巧纤裱的诗句。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一切都打上了时间的烙印。再看当年喜欢过的秦观之辈,但觉雕饰过甚,厚重不足,恰似微云衰草。而李清照绿肥红瘦之类,直如丫角戏语,比之曹孟德的沧桑之笔,高下立判。

记得小波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杜拉斯的“情人”。“情人”一开始就是这样一句话:“我已经老了。”沉重而不经意。然后有个人走过来说:“比起你年轻时的样子,我更爱你备受摧残的容颜。”小波对此感触很深,他写道:(大意)“情人”文章好,译笔也好,岁月沧桑,尽在其中。看过之后,才知道文学中有如此精美的东西。小波这样的感触,使我看到了时间的烙印。能写下,能领悟这样的场景,都需要一种成熟的趣味。残缺之美,可以美得令人心痛,但这是需要几十年的时光才能把握的东西。当然,为赋新词强说愁者不算。

我不禁想起曹孟德的诗句:明明如月,何时可缀,忧从中来,不可断绝……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好东西何须文字华美,这儿的每一句话,都带着一种雍容大度,醇厚而深邃的伤感。这个世界,古老残缺,不如人意,但它仍然美好,甚至比一个完满的世界更为美好。正如一把青铜古剑,剑锷已断,断处是粗糙的裂口,露出斑驳的金属颗粒。但它有一种古锈斑斓的残缺之美,使一切别的东西黯然失色。

经过这样的感悟,再看看今天那些着意堆砌,信笔涂鸦,花里胡哨的艺术,好像看老莱子彩衣娱亲,只觉得滑稽。

谈到小波的精神特质,我把它归因于家族传承,这种家族传承似乎更多地表现在遗传素质的传递上。我们知道,在某些家族里,一些遗传素质会在一代代人身上不断表现出来。这种遗传可能来自父方,也可能来自母方。

小波的母系在山东,但这一族人多是些甘于寂寞,勤劳本分的劳动者,没有什么奇思异想,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艺术天赋。他的父系来自四川。这个家族不太平凡,在可以追溯的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禀赋过人,不甘寂寞的人物。他的祖父出身寒微,当年是渠县的一个放牛娃。有一天和他父亲在田中吵架,一怒之下离家出走,跑到邻村,无意间进入了一个学堂。就像许多戏文中说的一样,在窗外偷听老师讲课。随后也像戏文中一样,经过一番巧妙遇合,被老师发现他天赋异禀。几天后,他父亲在学堂找到了他。老师说这孩子聪明过人,不读书太可惜了。于是我们这位曾祖父倾其微薄财力,开始供他上学。没想到过了几年,他竟说读书太容易了,没有意思,又挑起竹篮奔走市墟,开始了他的淘金梦。几年以后,他得到了一个重要信息。当时军阀混战,火药成了奇缺之物。但山里的一种果实的外壳,恰是制造火药的重要原料。于是他游说山民,把果壳收集起来,烧成灰,由他出银收买。这种果壳原是废弃之物,于是山民大喜过望,担灰之人,往来络绎于途。这笔买卖似乎做得很成功。据说他每天银元人息,要用箩筐来装,夜夜秉烛,点钱点到三更。于是,这个贫穷的放牛娃,在命运遇合下,竞一变为当地首富。嗣后,他涉足江湖,成了帮会人物,门招天下客,颇有一些草莽英雄的豪情。

这段故事,有点传奇小说的味道,但好景不长。后来共产党入川,他接下来的命运就不难想象了。据说他跳了城墙,摔断了双腿,当时没死,在床上痛苦辗转,又捱了两个星期,终于驾鹤西归。

他老人家有8个儿子。我们父亲排行第三。他和八叔后来都忝为大学教授,按说智力不低,但为族人传颂的却是七叔。据说此人聪明绝顶,双手打得算盘,自学成医,活人无数。一点灵思,竟然能知未来之事。他在27岁那年,料定家族将有大厄,遂有弃世之想,竞绝食而死。这对于一个正当韶华之年的人是极不寻常的。后来他的预感果然应验,王家家产抄没,人丁凋零,八兄弟不剩几个。无怪族人传说,王氏男子多聪颖者,唯天不假年,寿算有亏。这个说法到此为止,但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是祖坟风水的原因,还是另一种魔力钳制?假如事情没有临到自己头上,对这种传说我一定一笑置之。但在两年之间,我仅有的两个弟弟正值英年,相继过世,这使我对命运的传说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敬畏之情。

下面说说我们的父亲。他是一个没有城府,不修边幅的率性之人。似乎有些艺术天赋,少时诗文篆刻,均有造诣。正像许多早年投身革命的读书人一样,有一种性格躁动,不安于室的倾向。当时正当天下危乱之秋,他觉得男儿立身于世,应该做一些轰轰烈烈的事情,岂能营营役役,老死牖下。于是他闹学潮,遭通缉,终于在四川呆不下去,徒步到延安投靠了共产党。他属于那种爱恨分明,不肯妥协的人物,想来在官场上得罪了不少人,后来终于受到祖父的株连,中箭下马,淡出官场,党籍也没了。这成了他的终身之恨。P1-3

序言

这本书里的文章,皆选自去年十月至今年十月的报刊、图书和网络,算是对我们过去一年热闹与不热闹的精神生活,所作的一份不完全记录。

这一年,自由作家王小波逝世十载,青年所蒙影响日见其深,祭悼之声遍及南北;同时,另一位王姓作家,当年以“痞”为旗,而今拒不认账,隆隆复出后旋即沉寂。于丹老师虽让“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仍拦不住红透神州;同时,一本名叫《丧家狗——我读(论语>》的书因平视了孔圣人,而惹起国粹派的众怒。“公祭”泛滥,中西医之争激荡,中西节假日之辩纷起……国学狂热和文化自省之间的冲突,时空倒转般地似要回到“五四”之前。

还可看到:电影界,“黄金”、“太阳”、“色,戒”诸词红极一时;文坛外,一位名叫顾彬的德国汉学家因“垃圾”之讥,招致中国作家、批评家的集体声讨;与此同时,一个名叫“中国文艺复兴”的梦,正被学者和艺术家们焦灼地做着……中国文艺对时代与个人的精神欠账,在看似盲目的争吵中日渐凸显,愈来愈无法赖掉。

本书所收部分文字,与以上诸事多有对话。除此之外,便是沉潜独思之文——或真实关切个人、社会与历史,或走回内心,独对形上而诗意的世界。把它们集拢来,正可为稍纵即逝的一年立此存照。这是我一厢情愿的骏想。但选家的视野毕竟狭促,不知有多少睿思妙文被遗落在选本之外,对这注定的遗憾,还望读者诸君宽谅。

有人说:我们正处在一个大时代。的确,这是一个并不伟大的大时代,也是一个膨胀而贫乏的大时代。一切都可能流沙和泡沫般逝去。挽救这贫乏和予人以信念的,唯有精神创造者勇猛精进的劳作而已。

李静

2007年11月7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007中国随笔年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51461
开本 16开
页数 3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2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4
17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3: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