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企业这道茶(茶道管理)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茶道的精神义理为契机,综合了东方儒释道文化之精华,借助茶道的人文哲理阐述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智慧,开掘了企业文化的底蕴。

本书是一个媒介,让茶的思想,茶的文化与企业结合起来,供给读者慢慢品味。

内容推荐

本书以茶道的精神义理为契机,综合东方儒释道文化之精华,借助茶道的人文哲理阐述企业经营管理的智慧,开掘企业文化的底蕴。

经营管理之道随需而变,然而变中有常,变中有恒,如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团队精神,管理者自身的修养也必不可少,让思想和精神达到“格物致知”的境界,才能做到自身态度“诚意正心”,求诸于外“修身齐家”,及至成就愿景,它与茶道精神息息相通。

以茶理寓于管理,事态情理溶解在茶里,抑或映出人生的皓月!

目录

第1章 品茶悟道与企业管理

1.1 茶与茶道

1.2 茶道与企业

第2章 茶道四谛之于企业

2.1 和:和诚相处,和气致祥

和谐

团队精神

志同才能道合

2.2 静:虚一而静,静水流深

动与静的思辨

静态管理

以静制动

宁静以致远

2.3 怡:快乐怡悦、怡情励志

修身怡心

快乐哲学

快乐工作

2.4 真:抱朴含真,自然真谆

管理的真境界

管理者的真功夫

简单是真

第3章 茶道四义之于企业道理

3.1 美

企业形象

3.2 健

企业需要健康管理

3.3 性

管理者的修身养性

3.4 伦

人际关系与管理效率

第4章 茶德之于企业管理

4.1 理:明理消气,相互理解

理智和气

用理智突破领导力

情感+理智=双赢

4.2 敬:礼敬仁爱,传礼载道

敬业

尊重

4.3 清:优雅。清静,平心静气

理清关系

透明——企业本色

4.4 融:祥和融洽、和睦友谊

水乳交融

第5章 茶规之于企业

5.1 寂:沉心臆神,闲情优雅

寂寞坚持

5.2 廉:推行清廉、勤俭有德

礼义廉耻

以廉治企

5.3 圆:智圆行方,茶梦同圆

茶梦同圆

智圆行方

用“管理圆规”画管理之圆

5.4 正:正己守道,正身清心

以正治企

“奇”“正”战略

正人先正己

第6章 茶文化·儒释道·企业文化

6.1 茶禅一味

6.2 中庸与茶道

6.3 茶里有乾坤.

6.4 茶道三节

第7章 品茶之于企业

7.1 饮“茶”思“源”

7.2 泡茶与企业

7.3 人走茶不凉

7.4 茶者:一个宁静世界

第8章 茶趣

8.1 茶趣:趣味文化

8.2 无茶之茶:不管之管与不争之争

8.3 茶倒七分满:处事有度

8.4 宁舍千金,不舍一壶

后记

试读章节

茶道与企业

一直以来,茶似乎只是文人的专利。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士开始品茶,甚至有更多的商界骄子越来越看重喝茶——喝罢还不算,还得接着谈,清谈。

“不可一日无茶”,茶是养性之妙品。好喝的东西很多,只有茶唯一贯通了儒释道三家思想,奥妙无穷。历代只禁酒,从无禁茶的道理。富豪中那些跳楼者、猝死者、不仁者,如果懂点儿茶道,他们的人生也许会是另外一种境界。

茶不仅仅是用来解渴的,茶中有茶道,茶道贵在一个“品”字。记得《红楼梦》中,贾宝玉品茶笼翠庵时,妙玉讥笑宝玉饮茶时说:“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喝的,蠢物二杯便是驴饮了。”如需要解渴,那喝茶实在是一种太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一叶茶,取自山野,小而又小,但汇聚了山川之灵秀,日月之精华。喝茶先人口、再人心、后入神,其实是和自然融为一体,这就是最大的和谐。诚心品茶,而不是牛饮,就是在领悟自然借助茶给人的启示。

静心品茶之人,必淡泊明志,必宁静致远,知道如何韬光养晦。笑里藏刀、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人在一杯清茶前也会立地成佛;经历了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的人在一杯清茶前斯文儒雅起来;文思枯竭、皓首空年的人在茶香中引发灵感,顿然间才思泉涌、神接宇宙;终日焦虑不定,半杯清茶即能定心定性。正所谓“茶前人自定”,人品茶,神定气清,品出怡然自乐,天地大同,与世无争……人的生命认识和人生目标不同,对茶道的真正高峰境界自然有不同领悟。有人求名,却名不符实;有人趋利,却唯利是图;有人一派真我,而名利双收;有人淡泊风骨,而知足常乐……

一个“品”字,我们“品”出了中国人的普遍人性。人,无论是从政,从商,从文,从学,首先应立足于人。一个真诚正直的人,一个真实坦诚的人,一个有着起码的人格道德和人性品质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值得尊敬的人,也才是一个可以接纳、可以交心、可成知己、可为事业共谋发展的人。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准则,是做人的精髓,是人性的原则。一个虚伪透顶、无耻谰言的人,即使能在某些领域能取得一定程度的事业成功,但他的人生是失败的,生命是黯淡的,灵魂是阴蔽的,思想是郁结的,因为最终他会失去所有人的信任。这也正如品茶,一个人能喝得肚子饱胀,红光满面,但始终无法体悟“我即茶、茶即我”的真我忘我情怀和“心即佛、茶即佛”的深幽旷远的意境。在茶里,沉积着生命况味,凝集着芸芸众生。茶道就是人道。

企业之道是从做人开始,我们也可以说茶道是企业之道。茶有千道,善于品茶的商人,可以享受到茶对人的启蒙,茶会告诉你,如何为人、如何为商?

很多知名的企业家被视为时代的脊梁,财富根本就不在话下。他们最不缺少的就是“术”,商界中的规则、手段、技巧他们无不通晓,如果企业家只能停留在这个层面,那么基业长青恐怕就是他的一厢情愿了。唯有道可以永恒,而道支持的事业也将是持久的,至少比“术”的层面会更久一些。道行尚浅,茶则是他们精神修炼的门径。饮酒太俗太浅,也太危险,酒后失事的例子举不胜举,而最近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饮酒量甚至被认为是衡量一个人焦虑程度的指标。相比之下,茶有内涵、有外延,自然是种更好的载体。

据说茶刚被传人国外的时候,就有外国人不谙茶事,竟然把茶叶放到锅里煮上几分钟,然后倒掉锅里的水,再一根一根地吃茶叶。这倒是和中国古代的成语“买椟还珠”有相同的讽刺意味。到今天,我们依然能发现这样善于自我讽刺的人。品茶不是囫囵吞枣,本末倒置,也不是狼吞虎咽,浅尝辄止。茶之本意,在于清静六根。正如企业不能舍本逐末一样。但是有很多企业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喧嚣竞争中,他们的心从来就没有宁静过。想的都是怎样取胜竞争对手,怎样把竞争对手的钱变成自己的钱。这样是无可非议的,可如果他们一直想到的是战斗,你死我活,你输我赢,那就大错特错r。毕竟是商战,也就意味着双赢共存,最终的赢家还是得道者。

竞争本是人类最基本的特性,一一个企业要面对无数个竞争,竞争从过程至结果都是合理的存在。但是成也好,败也罢,无论有几个人存竞争,成功的一方所赢的都是失败的一方所输的,所以无论输赢多少,正负相抵,最后竞争的结果都为零。这让我想起了两位对弈者,在大多数情况下,总会有一个赢,一个输,如果我们把获胜计算为得1分,输棋为-1分,那么,这两人得分之和就是:1+(-1)=0。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是零。这就是零和游戏。

日常生活当中有太多这样的零和游戏。我们大肆开发利用煤炭石油资源,留给后人的便越来越少;我们研究生产了大量的转基因产品,一些新的病毒也跟着冒了出来;我们修筑了葛洲坝水利工程,白鳍豚就再也不能洄游到金沙江产卵……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但是人类的步伐始终是向前发展的,20世纪人类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高速增长、科技进步、全球化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之后,零和游戏观念正逐渐被双赢观念所取代。人们开始认识到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合作,皆大欢喜的结局是可能出现的。但从零和游戏走向双赢,要求各方要有真诚合作的精神和勇气,在合作中不耍小聪明,不要总想占便宜,要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双赢”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现,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所以,商战中讲游戏规则,讲究以和为贵,讲究诚信为本。人格至尊,信即是金,金即是信,为商先为人,而后为商,否则势必道毁商衰,一蹶不振。俗话说,“经商有术,术无道则不立”,从商以诚信礼义之道,维护游戏规则,纵然工心计、巧钻营、求投机,也必定会获得别人的真诚合作,最终利益共享,和气生财,皆大欢喜,诚信礼仪之道待人,做真人,必得真金。而茶道本就是倡导和、静、怡、真的真谛,它不仅仅是口头上的妙解,内心的澄清,也是通过企业行为体现出来的芳泽。企业不能和气生财,何来“道”之说,就谈不上茶道,盈利不够光彩,也不是茶道。不言之茶教给商人的是骨子里的优雅。

茶是宽容的,也是苛刻的;既是平等的,也是孤傲的。这种优雅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就的,要想在竞争中既赢得利润,又能够交到朋友,获得别人的尊重,还得经历“四渡赤水”——汗水、口水、苦水、泪水,也就是说一个商人要勤劳,要会说,要忍耐,要流泪的。茶对每个人来说也是一样,总是先苦后甜。同样从企业或个人的成功来说,还必须拥有人才、社会的支持、公众的舆论倾向的支持以及困难中化险为夷的勇气和信心,如若失去以上的支持,此企业必是昙花一现。所以,办企业也是要细细“品”的,这与茶道同出一辙。

总之,茶道是修性,人在茶道中是修身,而办企业则是修养。

可见,茶道思想虽纷纭复杂,但从根本而言,茶道的潜在意志,就是人与企业管理的基本内涵,也是做人与做企业的艺术和美学。

所以,喝茶自然需要一点机灵做成本,最后产出则是人生的大智慧。通过喝茶,通过悟道明理,整个人就为万物所养。喝茶是办企业之人反璞归真的最佳途径。品茶就是在练功,茶道就是经商的指南。有道是,举手投足处处是茶道,风流四散。茶道在身,仿佛饮水,而冷暖自知。譬如隐士,小隐隐于山,大隐则隐于市。道中高手可以不上榜,但不可荒废茶道,道中有榜;可以不附庸风雅,但不可以不懂风雅,不可以拒绝风雅。

真正成功的商人,人如其心,人如其商,其人格与商德应是一致的,这才是茶道的品质。  P5-8

序言

人有人品,茶有茶品,人品如茶品;茶有茶道,人有人道,茶道似人道,企业也有“道”,犹如“茶道”。器道相宜,方能相得益彰。企业之于茶道,存乎一心。

茶道以深远的哲理通向彻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至茶之境,又是至心之路。

茶之道,不仅仅止渴、消食、提神,更能将人的精神引入超凡脱俗的境界,于闲情雅致的品茗中悟出人生的点滴。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以“和”为精神核心,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完成品格修养,引导企业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团队,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缓解工作带来的压力。

茶道崇尚的是忠贞不二,倡导的是和、静、怡、真的真谛,同样,企业虽讲究的是在商言商,但要想在市场中生存下去,就要懂得应有的规则、规定,以及人与人的微妙关系。“和”为贵,“静”是修,“怡”则乐,“真”乃得。因此本书旨在告诉读者茶道是修性,人在茶道中是修身,而办企业则是修养,茶道的潜在意志,就是人与企业管理的基本内涵,也是做人与做企业的艺术和美学。

茶道之美有一种规律,概括起来就是美的规律,也就是治茶时态度从容,连贯而下,能显示幽雅的旋律美,造成最佳气氛。企业之美,美在员工之于企业的归属,在顾客之于企业的忠诚,在企业之于社会的贡献,在公众之于企业的盛誉。在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的情况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产品、质量、技术等方面的竞争,而是发展为多元化的整体竞争,如人员、创新、文化、对社会的责任等等。前者停留在企业生存的基本层面,后者则已经上升到基业长青的高点上。有人喝茶只为止渴、消食、提神,有人喝茶则是怡神、冶趣、尽趣,入空灵之境,而物我两忘。企业欲求发展必须从管理和创新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更新,制定出长远的发展规划和战略,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公众的美誉度,无疑让企业健康而快速发展。企业要做大做强,健康的制度,健康的文化都是不可缺少的,而更重要的是企业管理者健康人格,健康心智,即他们的修身养性。心灵没有疾病,身体也就没有机会生病。文化没有疾病,机制也就不会出问题,这样企业上上下下都会健康有序地发展。最流畅的沟通来自于自我沟通,品茗小叙,通常说的是知己话、贴心话,平日时不曾说的话;企业经营者也要经常自我对话,坦然面对,凡事解决而不抱鸵鸟的态度,因此沟通是不可缺少的。在交往中,茶就是人际沟通过程中最好的桥梁,可使关系和睦,增进情感交流。因此,企业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人们之间的伦常与辈分关系,俗称人际关系。把这些概括起来,就是茶道四义。既美、健、兴、伦。

茶有茶德,人有人的道德要求,企业也有企业的道德标准。茶的性格,更适于东方文化的柔韧幽深。对于国人固有的性格,不同于西方注重自我、原则性强。企业经营也如饮茶:清醒、理智地看待世界,不卑不亢,执着,持久……气氛理智和气、礼敬仁爱,在企业里人人中和敬业,这样达到融合一切的境界。

茶道也是一门以饮茶为内容的文化艺能,是茶事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是社交礼仪、修身养性和道德教化的手段。这些手段总结起来,就形成了茶道的寂、廉、圆、正的规则,这些规则也与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在本书中也有详细地描述。

其实,茶道的历史源远流长,与儒家、佛家、道家都有很大的关联,而中国儒、道、佛各家也都有自己的茶道流派,其形式与价值取向不尽相同。佛教在茶宴中伴以青灯孤寂,意在明心见性;道家茗饮寻求空灵虚静,避世超尘;儒家以茶励志,沟通人际关系,积极入世。他们之间的融会贯通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而企业也有文化,对于企业来说,企业文化是相当重要的。大多数企业把自己的文化与儒释道的精神相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

本书只是一个媒介,让茶的思想,茶的文化与企业结合起来,供给读者慢慢品味。一个人若在茶中有品位,自然对生活有感悟;对生活有感悟,自然对情感有真诚;对情感有真诚,对生命自然会热爱;而对生命热爱者,必然对人格有操守。正如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所言:懂茶之人必定是“精行俭德之人”。通过品茶,透过茶文化,一定可以悟到人生真谛,理会到茶在企业管理中的神奇妙用,一生受用不尽。

后记

眼前这本书,就是要告诉读者,中国茶道源远流长,当把茶文化中的精髓融入到企业中去,一定可以产生不一样的结果。梁实秋说:“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茶。”林语堂说得更妙:“饮茶为整个国民的日常生活增色不少。它在这里的作用,超过了任何一项同类的人类发明……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的确,茶是中国人之“国饮”,中国人之“符号”,中国人之“伴侣”,中国更是茶的故乡。

茶的文化博大精深,把茶与企业结合起来,这样的书,我想一定能够帮助那些正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拼搏的读者,更快地找到各自所需要的答案。

回顾写这本书的过程,就犹如我创办世华所走过的这几年路程,其中的艰辛只有我自己知道。每每累了的时候,我就喜欢用玻璃杯细细的泡上一杯茶,整个工序下来,我的整个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放松。从小到大就喜欢喝茶,也就喜欢在喝茶中思考。

一个人如果能够用心地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情,贡献的不仅是效益,同时也会奉献出自己的精神力量。因此,我把我这几年办企业的心得与我喝茶时的所感所想用心地写了下来,我想用我自己的实践行动,让所有的读者都能从中受益匪浅。

中国的茶道真的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茶不仅仅是用来解渴的,茶中有茶道,茶道贵在一个“品”字。“道可道,非常道”。道法自然,一切刻意强求往往适得其反。从淡淡的茗茶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的人生。人生重要的是过程还是结果呢?答案因人而异。有的人看重结果,哪怕人生有100年,他愿意用99年去拼搏,等待着1年的结果;有的人看重过程,他每一次抉择或许都会考虑很远,但他首先会考虑这个过程是否有意义。100年太久,只争朝夕。而人生的追求无非是自由、幸福和健康,三者之间可有主次,可有取舍,生活没有告诉我们,我们只好求茶。想得太远、太深,人就寂寞,就发愁。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追求的也是健康、自由、发展,因此每天要面对无数个竞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达到这些追求,首先就要有必要的“装备”,资金、物资、资源、人脉等等。企业之商战,决非儿戏,其结果就只有两个:成与败。最终的赢家只有“道义”领先。茶道倡导的是和、静、怡、真的真谛,而企业虽讲究在商言商,但也要懂得应有的规则、规定,及人与人的微妙关系。茶道之真谛正好教会企业诚信为本。所以,办企业也是要细细“品”的,这与茶道同出一辙。

因此,在创作本书的过程中,我阅读了大量的关于茶与各家学说之间融合的书籍,我不仅从中获得了很多知识,也发现当茶文化与这些学说结合之后,所产生的影响不仅仅是学术界,更是对企业管理这一块有着很大的指导作用。我们可以看到,当今很多企业把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企业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

当然,在写作之前,我的目的就是更新和创新企业管理。特别是作为管理者,不管你管理的范围有多大,是一个团队也好,还是一个部门乃或是一个企业,你的目标只有两个字,那就是“取胜”。而我从茶道中提取出管理企业的新方法,正是想要告诉各位读者“取胜”的一种新的途径,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得到新的体会和启发。

阅读这本书,不必按图索骥,对一个管理者来说,现成的答案是没有的,所有的答案都是自己从中的体会,但首先要记住一点:任何事情都会有变化,要懂得从变化找到最好的答案,然后运用在自己身上。

品茶是企业管理者返璞归真的最佳途径。品茶就是在练功,茶道就是经商的指南。有道是,举手投足处处是茶道,风流四散。茶道在身,仿佛饮水,而冷暖自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企业这道茶(茶道管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轩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24988
开本 16开
页数 2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7-12-01
首版时间 2007-12-01
印刷时间 2007-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0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8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7: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