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南北朝的故事(公元420-618刘裕建国到隋朝失鹿)/蔡东藩历史讲坛
内容
编辑推荐

近年来,说史、讲史的影像、图书越来越流行,很多读者早已经不满足于接受他人用现代的眼光、个人化的观点品读的历史。他们渴望与真实的历史贴得更近,没有隔阂地观察它、了解它、审读它,发掘完全属于自己的历史宝藏。

蔡东藩的作品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台。

蔡东藩的作品深刻影响了民国以来的几代国人。

内容推荐

蔡东藩(1877—1945),浙江省山阴县临浦牛场头(今属萧山县)人。一生共创作了11部、600余万字的演义体历史小说:《历代通俗演义》,记述了从公元前221年到民国9年这两千多年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是我国近代重要的历史学家和演义作家。本书是他其中一部章回小说,主要讲述了公元420-618刘裕建国到隋朝失鹿期间的南北朝的那些故事。

目录

第一部 刘宋政权

1 刘裕初显英雄志

2 讨桓玄迎回安帝

3 破南燕捍卫京师

4 灭卢循扫除谯纵

5 过黄河荡平后秦

6 失关中代晋称帝

7 刘裕亡而河南陷

8 搞废立遭杀身祸

9 谢晦造反丢性命

10 攻宋击夏魏逞威

11 杀忠义自坏长城

12 一鼓作气灭燕凉

13 宠信过度遭暗算

14 北伐失道于滑台

15 太武帝江北耀武

16 两雄主命丧萧墙

17 举义兵讨忤逆兄

18 刘义宣兵败梁山

19 乱伦皇帝亦多情

20 不肖子孙更乱淫

21 刘子勋冲龄造反

22 宋明帝平叛失宜

23 小皇帝南北即位

24 萧道成智勇平叛

25 清君侧反遭杀身

26 萧道成篡宋建齐

第二部 南齐王朝

1 萧齐君臣多才气

2 齐帝重亲魏主孝

3 孝文帝迁都洛阳

4 里应外合杀淫主

5 杀诸王萧鸾篡位

6 拓跋宏借事代齐

7 外战屡败内乱生

8 孝文帝英年早逝

9 杀六贵老臣寒心

10 兴义兵反抗晋君

11 报兄仇更立国主

12 萧衍兵至石头城

13 梁武帝远色登基

第三部 北魏分裂与萧梁覆灭

1 萧宝夤引魏南征

2 败元魏淮水断流

3 梁武帝恋文怯武

4 胡太后临朝称制

5 梁主尚俭魏宫奢

6 元爰弄权西北乱

7 胡太后再执国柄

8 萧宝夤作乱西逃

9 尔朱荣佐立新帝

10 魏主计除尔朱荣

11 高欢讨伐尔朱氏

12 玩国君于股掌间

13 孝武帝除奸未果

14 北魏分做东西魏

15 内止醋波外攻伐

16 东击高欢北和亲

17 高丞相见好收兵

18 高欢凄唱《敕勒歌》

19 高澄承父逞淫威

20 失警觉侯景乱国

21 破台城侯景人宫

22 无计施浪借魏兵

23 高洋代魏建北齐

24 冼氏推重陈霸先

25 杀侯景萧绎称帝

26 萧纪失蜀又丢命

27 梁元帝亡国丧地

28 高洋暴虐失民心

29 周陈北南同立国

第四部 北齐、北周和陈的灭亡

1 高洋怪诞施暴政

2 奉母命高演即位

3 高湛称帝欺皇嫂

4 武成帝大破联军

5 宇文护背信伐齐

6 高俨除奸反遭诛

7 功高震主必受害

8 吴明彻凯旋晋爵

9 宇文邕两度破齐

10 周主仁义平北齐

11 宇文赞暴政八罪

12 杨坚韬晦握权柄

13 杨丞相废周建隋

14 陈叔宝耽情酒色

15 隋文帝降伏突厥

16 陈叔宝昏庸失国

第五部 隋朝灭亡

1 冼夫人大义人隋

2 剿抚并用平都蓝

3 假仁义阴谋夺嫡

4 暗使坏太子遭废

5 隋文帝抱憾归天

6 杨素平并州之乱

7 隋炀帝穷奢极欲

8 好巡游糜费国力

9 炫财富怪梦迭现

10 穷兵黩武征高丽

11 天怒人怨山河乱

12 暴虐帝王也怜香

13 龙舟南巡怨声多

14 李密崛起瓦岗寨

15 李渊举兵人关中

16 南北朝曲终人散

试读章节

1 刘裕初显英雄志

世道百年一次大变化,三十年一次小变化,中国地广人多,从轩辕黄帝传到汉代,都由汉族统治。

魏晋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族进人中原,杂居内地,共建十六国,史称“五胡十六国”。后来北魏崛起,统一北方,再后来北魏又分裂为东西魏;不久东魏为北齐所代,西魏为北周所代;接着北齐又为北周所灭,北周为隋所代。历史学家将自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起至公元58 1年(隋灭北周)止的北方王朝称为北朝。差不多同时,南方从公元420年刘裕代晋到公元589年隋灭陈,也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代。史学家将这一时期的南方王朝称为南朝。公元589年,北方的隋攻灭南方的陈,结束了南北朝的对峙局面。很明显,所谓南北朝的历史是从公元420年刘裕代晋而开始的,那么,我们这部通俗本的“南北朝的故事”也自当从刘裕讲起。

东晋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刘裕诞生于江南丹徒县京口。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他一生下地,母亲赵氏就暴病身亡。父亲犯疑,想抛弃他;他是在继母萧氏辛勤抚育下长大的。后来,父亲病死,家道衰败,母子饥寒交迫。成人后的刘裕身高七尺多,不爱读书,认得几个字就算了事;平日喜欢挥拳弄棒、骑马射箭。不过,为了生存,他又编织草鞋卖,砍柴做饭,劳苦得很,常常饱一顿饿一顿的,但对继母诚心孝敬,宁可自己不吃,也不让她饿肚子。

秋天来了,芦荻萧森,刘裕去新洲砍柴。他正埋头割芦荻,一阵腥风,吹动了河水,四面的芦苇也被吹得呼啦呼啦地响。他闪身跳开,纵步跃上江边高台,凝神四望,猛见芦荻丛中窜出一条鳞光闪闪的大蛇,张目吐芯,大得可怕。他吃了一惊,取箭搭弓,使尽气力一射,嗖的一声射中颈项,蛇痛得昂首反扑。他又发一箭射中眉心,蛇低头滚了一圈,蜿蜒逃走。刘裕叫出了声:“好大一条蟒蛇,幸亏我箭头锋利,才免遭毒虫咬。”说完,捆了芦荻背回家。到家后,他便提出要参军,继母答应了。

刘裕被选做亲兵,粮饷无忧,不久即升任司马。晋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会稽郡人孙恩起义,晋卫将军谢琰、前将军刘牢之去征讨。刘牢之特邀刘裕参军府事,派他带上几十人去侦察敌情,路上遭遇孙恩部队几千人。他挺身而出,挥舞长刀,冲锋陷阵,把义军打得四处逃散。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接应,杀得孙恩大败,逃上海岛。

刘牢之回朝,孙恩打进会稽,杀死谢琰。刘裕随刘牢之再次东征。刘裕多次打败孙恩。孙恩逃回海中,北上进犯海盐县。刘裕修筑城池堡垒堵截。孙恩天天来攻城,刘裕招募敢死队员百人打前锋,督促军士跟进,大破孙恩。孙恩从水沟里跑了,又渡海到丹徒县。刘裕接获警报,急行军救援,碰见孙恩,迎头痛击,孙恩敌不过,撤到郁州。朝廷论功行赏,刘裕升任下邳郡太守。他谢恩受命,再去围剿孙恩。孙恩闻风转移,从郁州跑海盐,从海盐转临海,最后被逼得投海自尽了。

孙恩的妹夫卢循,神采清秀,孙恩的余部推他为主帅,继续战斗。

却说荆州刺史桓玄,都督荆、江八州军事,气焰嚣张。晋安帝的堂弟司马元显与桓玄有矛盾,桓玄作乱,任命卢循为永嘉郡太守,拉作爪牙。司马元显为骠骑大将军,讨伐桓玄,刘牢之打先锋,刘裕为参军。刘牢之到历阳县碰着桓玄说客,刘牢之就想倒戈依附桓玄。刘裕同刘牢之的外侄何无忌竭力劝阻,又叮嘱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劝说。刘牢之大怒:“我难道不明白今日拿下桓玄易如反掌?等我平定桓玄以后,骠骑将军更加猜忌我,我难道能保全身家么?”

桓玄进军首都建康(今南京),司马元显藏进东府,一任军队人城。桓玄捕住司马元显和党羽庾楷、张法顺,将他们与谯王司马尚之一齐杀死,然后自称丞相,总管百事,统领朝廷。接着,他任命刘牢之为会稽郡内史,撤去他的兵权。刘牢之又惊又怕:“桓玄一人京城就夺我兵权,恐怕早晚祸事来了!”

刘牢之广泛召集参谋,商议站稳江北,传檄讨伐桓玄。那些谋士勉强赞成,但一出发就陆续散去,连何无忌都不愿跟随他。何无忌与刘裕秘密商议何去何从,刘裕说:“我看刘将军难免一死,你可随我一起回京口。桓玄如果能守大臣的礼节,我和你不妨帮助桓玄,否则设法除奸,也不算晚。”何无忌点头叫好,没跟刘牢之告别,就陪同刘裕到京口去了。

刘牢之到达新洲,部众都散了。他日暮途穷,悬梁自尽。刘敬宣逃往山阳县,只有刘裕到了京口,被徐兖刺史桓修召为中书参军。永嘉太守卢循,假装接受桓玄任命,仍然抢掠,派遣私党徐道覆袭攻东阳。刘裕领兵截击,打败徐道覆。

桓玄篡位,废晋安帝为平固王,迁居寻阳县,改国号楚,征堂兄桓修入朝。桓修赶到建业,刘裕随行。桓玄和颜悦色地接见,慰劳备至,还对司徒王谧说:“刘裕风骨不同凡响,的确是当今人杰呢!”每遇宴会,都召刘裕列座,殷勤款待,赠送厚礼。桓玄妻刘氏,尚书令刘耽的女儿,在屏风后偷看刘裕面貌魁伟奇特,就进谗言:“刘裕行动如游龙,走路像飞虎,眼神不同凡响,大臣没有比他出众的,可要加倍防范!”桓玄答:“我的心意正和你相同,所以格外优待,让他知道感恩,为我所用。”刘氏说:“我看他器宇深沉,未必一辈子当手下,不如趁早消灭,免得养虎留祸!”桓玄慢条斯理地说:“我要荡平中原,除开他,别人无能为力,等到潼关、陇西平定再说。”刘氏急了:“那个时候来不及啦!”桓玄不听,叫桓修镇守丹徒县。

刘裕陪同何无忌在船上密谋讨伐叛逆,商定计划。到京口上岸,何无忌就去见沛人刘毅,议论恢复晋朝。刘毅说:“以正义讨伐叛逆,还怕办不成事?可惜没能得到主帅!”何无忌套他:“你也太小看天下了,难道草泽中没有英雄?”刘毅说:“那只有刘裕哕。”青州主簿孟昶进都办事,路过京口,和刘裕谈得十分投机,刘裕问:“草莽里有英雄崛起,你可听说过是谁?”孟昶答:“今日英雄,除了你还有谁。”刘裕大笑,和他同谋起义。

刘裕弟刘道规,为青州中兵参军。青州刺史桓弘是桓修的堂弟,刘裕指令孟昶策动刘道规谋杀桓弘;又派刘毅悄悄到历阳县,约同豫州参军诸葛长民,袭取豫州刺史刁逵。刘裕还写信到建康郡,叫友人王元德、辛扈兴、童厚之等做内应。这便是刘裕与何无忌除桓修的计划。

2 讨桓玄迎回安帝

刘裕与何无忌借口打猎,号召义徒百多个讨伐桓修。何无忌冒充敕使,骑马跑在最前面,扬鞭冲人丹徒城。桓修出署相迎,被佩刀一下杀死。刘裕驰人府署,揭榜安民,片刻即定;同时,召东莞人刘穆之为府主簿,又派刘毅到广陵叫孟昶、刘道规响应。

孟昶、刘道规假意劝说桓弘出去打猎。第二天天蒙蒙亮,他们率领几十个壮士,门一开就冲进府署。桓弘还在喝稀饭,被刘道规手起刀落,脑瓜破为两半。他们立即渡江与刘裕会师。

刘裕自称总督徐州事,命孟昶为长史,守住京口;自己则带一千七百人南下。出发前,他叫何无忌起草檄文,声讨桓玄罪行,说桓玄篡逆,使天气大旱,民不聊生等等。

桓玄惊惶,旁边人说刘裕是一帮乌合之众,不能成大事,何必那么怕。桓玄摇头叹息:“刘裕是当代英雄;刘毅家五百斤米,赌博起来还一掷百万;何无忌最像他舅舅刘牢之。他们三个共举大事,怎能说是无成呢?”果然警报频繁传来:吴甫之战败,死于江乘;皇甫敷战败,死于罗洛桥;刘裕军中只死了个檀凭之,进攻确是厉害。桓玄紧急派遣桓谦出发,驻扎东陵;卞范之驻扎覆舟山西,两军共计二万人。刘裕到覆舟山东,命令各军饱餐一顿,丟掉余粮,以示死战。刘毅舞长矛做先驱,刘裕也握刀跟进,将士踊跃随上,驰突敌阵,以一当十,以十当百,呼声惊天动地。

桓玄敌不过刘裕,狼狈退出建康,逃到寻阳,派遣部将庾雅祖、何澹之堵住湓口,自己挟持晋安帝西窜江陵。刘毅、何无忌、刘道规追至桑落洲,大破何澹之水军,夺取湓口,攻克寻阳。刘裕在建康尊奉晋室武陵王司马遵为大将军,实则自己独掌国事。接着,他命令刘毅追杀桓玄。

桓玄在江陵收集荆州兵二万,挟安帝东下。行抵峥嵘洲,刘毅大军扬帆前来。刘道规直取桓玄船,刘毅、何无忌随行。他们借助西南风纵火,烧得长江上下烟雾迷濛。桓玄慌忙改乘小船,带着安帝逃回江陵。

益州刺史毛璩的侄子毛修之是个小官,引诱桓玄人蜀。桓玄乘船到枚回洲,碰见上游来了几艘护丧船,船头立着益州督护冯迁.冯迁厉声呼喊:“来船中有无反叛的奸贼?”桓玄颤声呵斥:“我是当今新天子,哪有盗贼,敢来乱说!”话音未落,只见对面船上跳出费恬、毛祐之二将,拈弓搭箭,嗖嗖怒飞,射倒桓玄保镖。几个人持刀跃人,为首的正是冯迁。桓玄问道:“你们什么人,敢犯天子!”冯迁说:“我们来杀天子的贼臣!”刀光一闪,桓玄当即脑袋搬家。安帝封毛修之为骁骑将军。

桓玄侄子桓振,逃亡后招聚党徒几千人,袭击江陵城。桓谦即起兵响应。他率百官朝谒安帝,奉还玺绶,所有侍御左右,一律改用两桓党羽,又乘势攻取襄阳等城。

序言

蔡东藩,1877年(清光绪三年,岁丁丑)6月13日生于浙江省山阴县临浦牛场头(今属萧山县)一个店员的家庭里,幼名椿寿,稍长取名郝,号东藩(又作东帆)。他创作了11部、1040回、600余万字的演义体历史小说:《中国历代通俗演义》,记述了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920年(民国9年)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他是我国近代重要的历史学家和演义作家。

蔡东藩小时候家境比较贫寒,求学之路历尽艰辛。为了替父母治病,他甚至还替人做过科考枪手;23岁时,以贡生朝考优等的身份被派遣到江西省以知县候补。

蔡东藩在那里待了不到一个月,就因为看不惯官场的黑暗称病回家。辛亥革命后,他来到上海,与好友邵希雍一起编撰图书。那个时候,蔡东藩对革命前景十分乐观,他编撰的图书《中等新论说文范》就很能反映这一点。可惜好景不长,接下来一连串的政治变故使他的热血迅速冷却,“静观之,渐得清醒之识”,且看他在《民国通俗演义》开篇中的描写:

小子每忆起辛亥年间,一声霹雳,发响武昌,全国人士,奔走呼应……无论绅界学界,商界工界,没一个不喜形于色,听得民军大胜,人人拍手,个个腾欢,偶然民军小挫,便都疾首蹙额,无限忧愁……把二百六七十年的清室江山,一古脑儿夺还,四千六百多年的皇帝制度,一古脑儿扫清。我国四万万同胞,总道是民国肇兴,震烁今古,从此光天化日,函夏无尘,大家好安享太平了。当时我也有此妄想。

谁知民国元二年,你也集会,我也结社,各自命为政党,分门别户,互相诋诽,已把共和二字,撇在脑后……那足智多能的袁项城……竟仗着兵力,逐去议员,取消国会……竟欲将辛苦经营的中华民国,据为袁氏一人的私产……

南方也党派纷争,什么滇系,什么桂系,什么粤系,口舌不足,继以武力。蜂采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咳!好好一座中国江山,被这班强有力的大人先生,闹到四分五裂,不可究诘,共和在哪里?民主在哪里?转令无知无识的百姓,反说是前清制度,没有这般瞎闹,暗地里怨悔得很。

具有强烈爱国思想和事业心的蔡东藩,看透那所谓“民主”真相之后,决心要做一些实事来激励国民的爱国热情。他对“六经不能教,当以小说教之;正史不能入,当以小说入之”(梁启超:《译印政治小说序》)的说法非常认同,觉得“这才是熟谙史实的学人悟出的真理,深析社会的智者找到的实径”。

的确,客观认识历史,对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有很大现实指导意义。唐太宗说得好:“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列传第二十二》)中国历史上救亡图存的事迹不胜枚举,在民族大危机的时刻以其激励国民的爱国热情,实在是事半功倍,再好也没有了。

问题在于,记载史实的书籍——确切说就是严格意义上的正史,全部都是用典雅深奥的文言写成。在那个知识基本被精英阶层垄断的年代,普通老百姓没有办法通过阅读,直接与真实的历史面对面,自然也就不存在客观认识它并使之转化为內心力量的可能。面对这种情况,梁启超才“饱含无奈和希冀”说出那样的话。

首肯了意义,摆到蔡东藩面前的依然有两条道。一条是结合风行民间的戏剧、话本甚至口头传说,创作文学艺术价值较高的小说(这一类的代表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另一条是抛开或者说弱化文学要素,尊重历史原貌,不假华饰,不事虚伪,力求“无一事无史料来历”,创作“通俗化的史书”(这一类的代表是冯梦龙等人的《东周列国志》)。

他将如何选择?

答案其实很简单。

蔡东藩作为具有“史家”秉性的文人,他当然不会把一些道听途说的事情记载到拥有严肃意义的作品中去。他说“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蔡东藩:《唐史通俗演义·自序》),应是对自己及作品的基本要求;所以他根本无意于人物、情节、高潮、铺垫这些小说要素。他最为着意的是对史事“几经搜讨,几经考证,巨政固期核实,琐录亦必求真;至关于帝王专制之魔力,尤再三致意,悬为炯戒”(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自序》)。由此可见,二月河评价蔡东藩的小说“在文学性土……是中平之作”,不但没有任何轻视之意,更可以算得上是蔡东藩的知己了。蔡东藩的演义作品,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当做历史来读的。

但是,我们绝对不可以就如此片面地认为蔡东藩是一个泥古、教条的作家。蔡东藩无论训诂还是历史观都有他难能可贵的灵活一面。

先说训诂。当遇到正史与轶闻——即经、纬冲突之时,他并不会一味迷信正史;而是通过运用自己丰富的知识权衡,作出适合的判断。用吴泽的话来说,叫“择善而从”,“例如:《宋史通俗演义》第三十七回写到知广德军朱寿昌弃官寻母事时,他(蔡东藩)下注文说:“《宋史·寿昌本传》谓刘氏方娠即出,寿昌生数岁还家。但据王■(注:系“称”之误)《东都事略》、苏轼《志林》皆云寿昌三岁出母,今从之。”(吴泽:《蔡东藩与<中国历代通俗演义>》)。这不但不影响小说的严谨,更显得“近人理、合人情”。这充分说明了蔡东藩是一位思辨的、力求客观完美的历史小说作者。

蔡东藩的历史观,比起当时绝大多数的人也不知进步多少。不说他对“民国”的精彩诠释,单单看他解析“皇帝”,就足以臻大家之境。且看:

这皇帝两字的头衔,并不是功德造就,实在是腥血铸成。试看暴秦历史,有甚么皇猷?有甚么帝德?无非趁着乱世纷纷的时候,靠了一些武力,侥幸成功,他遂昂然自大,唯我独尊。还有一种千古纪念的事情,就是我国的君主专制,实是赢政一人,完全造成。从前黄帝开国以来,颁定国法,原是君主政体,历代奉为准绳,但究未尝有“言莫予违,独断独行”的思想。尧置谏鼓,立谤木,舜询四岳,咨十有二牧,禹拜昌言,汤改过不咎,周有询群臣询群吏询万民的制度,简策流传,至今勿替。可见古时的圣帝明王,虽然尊为天子,管辖九州,究竟也要集思广益,依从舆论,好民所好,恶民所恶,才能长治久安,做一位升平主子,贻谋永远,传及子孙。看官听说!这便是开明专制,不是绝对专制哩。(蔡东藩:《前汉通俗演义》)

一番快论,将那些“出生时有如何异相”又“某某星宿下凡”的“天子”伪装活脱脱剥落下来,露出一身乌糟皮肉,大白于天下。读来令人酣畅不已。这种笔调以及这种良心,到现在仍会使许多人深感汗颜。

从1915年开始动笔写《清史通俗演义》到1926年9月完成最后一部《后汉通俗演义》,蔡东藩用了11年时间,完成了这一套11部鸿篇巨制,所涉及的朝代之广,人物事件之多,可谓空前。到了1935年,会文堂书局将其加上许廑父续的《民国通俗演义》后40回,予以全部改印,总书名定为现在大家所熟知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书籍出版后,立即风行大江南北,深受各个阶层的国民喜爱。

作品大获成功,蔡东藩却因为积年的劳作而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完成著作后的第二年即1927年,蔡东藩拖着病躯回到家乡临浦镇,先做小学国文老师,后来办了一个名叫“坤元”的毛巾厂,想要借此带动乡人发展经济。可惜抗日战争旋即爆发,临浦沦陷,他不得不“离开家乡,辗转避难,受尽颠沛流离之苦”(吴泽:《蔡东藩与<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蔡东藩在抗战胜利前夕的1945年,和数百年前的陆游一样,怀着国仇家恨悲愤离世。对于他去世的细节,我想不妨引一段文章来作为纪念:

(19)44年深秋,有一天来了四个青壮年农民,自称是富阳紫阆来的,因为老父有病……特来请祖父(即蔡东藩)去给他们的父亲看病。当时祖父虽自觉身体不适……仍坚决前去。老农的病是治好了,可是他自己回来后,就发“三日疟”(即“四日两头”的疟疾),从此每隔三天发一次疟疾。到了年底,就卧床不起……1945年农历正月二十一日半夜,他溘然与世长辞了。(蔡福源:《祖父蔡东藩》)

蔡东藩的作品深刻影响了民国以来的几代国人。

据相关资料记载,1937年1月,毛泽东为了解决延安干部学习中国历史的需要致电李克农,要他购买“中国历史演义”两套。他所说的演义,就是蔡东藩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毛泽东本人也将这套书珍藏,并时刻置于卧室床头,以便阅读。

从毛泽东浑厚渊深的文学素养和历史功底,即可反现出蔡东藩作品的价值。二月河说“读此书可以入门民族历史”;个人以为,它不仅可以入门民族历史,更是民族历史一份极具参考价值的丰富的资料。在某种意义上,它甚至可以与二十四史等量齐观。

近年来,说史、讲史的影像、图书越来越流行,很多读者早已经不满足于接受他人用现代的眼光、个人化的观点品读的历史。他们渴望与真实的历史贴得更近,没有隔阂地观察它、了解它、审读它,发掘完全属于自己的历史宝藏。  蔡东藩的作品当然是这样的一个平台。但是,即便这套丛书名号“通俗”,其文字也因为年代的变迁而不再通俗;再加上它的线索有时显得过于繁复乃至芜杂,使得如今许多青少年读者与它渐行渐远。这实在是莫大的遗憾。于是我们才决定邀请深谙历史的学者,在保留原书基本特色的同时,删除一些繁芜的支线,进行了更贴近时下的改编,以期奉飨大众。

改编前人历史著作,其实早已有之,《柏杨版资治通鉴》堪称典范,各类白话读本、故事读本更难计其数;但改编蔡东藩著作尚属首次。

除了前文提到的文字的白化和线索的简化,基于方便读者阅读条理的考虑,编者还对丛书进行了体例上的处理,即以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人物为主线,将每部书划分咸若干部分。基本保持每一章节是一个完整的事件,每一部分是一个大的完整事件;而各部分结合为整部小说,则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譬如《后汉的故事》,编者将其分为《光武中兴》《“戚”“宦”专权》《曹魏篡汉》和《三国归晋》四大部分。其中《光武中兴》是记载刘秀重建刘汉王朝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戚”“宦”专权》则横贯了外戚和宦官轮流把持朝政的大半个东汉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主线雷同,很有共通共鉴之处,故列为一部;《曹魏篡汉》是记载东汉末年军阀四起,曹魏独秀江北,最终曹丕取代汉献帝称帝,而与此同时西南刘备、东南孙权各自建国的事件;《三国归晋》则为分割了东汉的三国画上句号。

在文字白化的大前提下,编者保留了蔡东藩自序的原文。不是说这些文字不能译白,关键在于只有原文才能完整表达出蔡东藩撰写该作品的初衰、命意和立场。

同时也保留了各个朝代帝王世袭图。

由于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错漏自然在所难免。所以,既希望读者朋友能够喜欢,更渴望大家能够不吝赐教。

书评(媒体评论)

我看它(蔡东藩的作品)的生命力起码比我的书要强……现在还有多少人能看竖排版繁体字的“二十四史”呢?不能。就是简体字的古文版也不能。但我们的民族历史要承,要绪,读蔡先生的书可以导你入门,且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它是一座矿山,山一样的巍峨,中有茂林修竹、流泉飞瀑,内含煤铁金玉,自然也有土,有毫不起眼的砂石。它的非凡就在于它的丰富蕴藏。

——作家·二月河

蔡东藩对历史不但忠诚,而且有感有情,由此他的著作不但博大,更见美感和细腻。

——诗人·柏桦

蔡东藩的历史演义自两汉一气呵至民国,至今能玩此大器者前不见古人。后尚不见来者,就这一点来说他可称是中国第一人。

——学者·罗以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南北朝的故事(公元420-618刘裕建国到隋朝失鹿)/蔡东藩历史讲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蔡东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045085
开本 16开
页数 2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5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6.4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6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3:2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