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伊莎多拉·邓肯(1877-1927)
内容
编辑推荐

崔彻编著的《伊莎多拉·邓肯(1877-1927)》以文学传记的笔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读者展示了美国现代舞蹈的奠基人伊莎多拉·邓肯的人生经历,着重描述了邓肯对于舞蹈的独特理解和她百折不挠的毅力,旨在向读者展示邓肯的独特魅力,并能从她的奋斗历程中找寻到激励自己努力奋斗的动力。

内容推荐

伊莎多拉·邓肯是一个率性、自我,时时流露真性情的女人。她不为外交界世俗的眼光所困扰,生命的主题就是艺术与爱情,并将这两个主题发挥得无拘无束。

崔彻编著的《伊莎多拉·邓肯(1877-1927)》将邓肯的一生细致描述,表达了她对事业与生活的所有理念,将她的个性与人生历程和为艺术与爱情所做的一切努力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

目录

第一章 舞者的诞生

第二章 时代的叛逆者

第三章 到外面去

第四章 异乡的艺术之旅

第五章 迟来的辉煌

第六章 艺术与爱情

第七章 艺术家是真正的情人

第八章 绝望的谷底

第九章 舞者的新生

第十章 戏剧的谢幕

试读章节

幼年的邓肯虽然家庭生活贫困,但她有母亲的爱护和兄姐的陪伴,并不觉得这种日子有多难熬。真正让她无法忍受的却是在学校的时光,她觉得学校不是受教育的地方,那里就像一座监狱一样禁锢着她,束缚着她。让她不能畅所欲言,自由自在。

邓肯真正渴望的教育是每天晚上母亲为他们弹奏的贝多芬、舒曼、舒伯特、莫扎特、肖邦的音乐,或大声为他们朗诵莎士比亚、雪莱、济慈或彭斯的诗篇。只有优美的乐章和迷人的诗句才能真正打动邓肯的心。

后来在一次校庆上,六岁的邓肯当众朗读了威廉-莱托的《安东尼致克娄巴特拉》,举座皆惊。

一天,邓肯的母亲回到家,惊讶地发现自己六岁的小女儿竟然聚集了一大帮连走路都还不太稳的邻居小孩儿一起坐在地板上,而邓肯则站在房间前面教他们做出各种舞蹈的姿势。起初邓肯夫人搞不懂他们在做什么,以为只是一群孩子在一起玩耍,而小邓肯却骄傲地告诉她:“这是我办的舞蹈学校!”

邓肯夫人欣喜万分,她马上坐到钢琴前为孩子们的舞蹈伴起奏来。而这也姑且可以看成是邓肯作为一名舞者传播舞蹈艺术的开始吧,因为从此以后,邓肯家的家庭舞蹈学校就这样办了下来,而且还一度大受欢迎。她们的舞蹈学校求学者众多,课程经常排得满满的。那时的邓肯觉得赚钱比读书更重要。上学对她而言,只是徒然浪费时间。

邓肯从小就身材修长、挺拔。在她十岁的时候,她对外宣称自己已满16岁,大家竟然都毫不怀疑。

毫无疑问,邓肯是个古怪而有趣的人。这种古怪按照她妈妈的说法,甚至可以追溯到她出生以前。据说她的母亲在怀她时异常难受,除了冰牡蛎和冰香槟之外,什么都不想吃,也根本吃不下。以至于她的母亲常念叨说:“这个孩子出生后必定与众不同,我已经做好了迎接一个怪物的准备。”后来邓肯得知此事后,骄傲地说,那可是爱与美之神阿佛洛狄忒最爱吃的东西啊。

如果说邓肯的母亲给了她最初的艺术熏陶和影响,那么父亲对邓肯童年的影响就几乎没有。因为邓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父亲一无所知。  邓肯尚在襁褓之中时,父亲约瑟夫·邓肯和母亲玛丽·格蕾便离了婚,孩子们全部由母亲独自一人抚养,一家人生活十分贫苦。母亲和周围的姨母们常常说:“你爸爸是魔鬼!”在小邓肯的心里,父亲就是一个头长双角、拖着尾巴的魔鬼。当其他小朋友说到他们的爸爸时,邓肯总是一言不发。直到七岁时,邓肯才第一次见到了早已消失在记忆中的父亲。

某天,邓肯听见门铃响。“我走去客厅开门,看见一个相貌堂堂、头戴大礼帽的绅士,他非常有礼貌地问我:‘你可以带我到邓肯太太的房间吗?’‘我就是邓肯太太的小女儿。’我回答。‘你是我的小狗狗公主吗?’陌生的绅士亲切地问道。(小狗狗公主是他给我起的小名。)他突然将我一把搂住,一边哭泣着一边吻着我的脸。他的举动让我非常惊讶,于是我问他是谁。他竟然泪流满面,呜咽着说:‘我可爱的小公主,我是你的父亲呀。’这消息让我惊喜万分,立刻就冲进去向家人报告。‘外面有个人说他是我父亲。’听到这话,母亲猛地站了起来,脸色苍白,神情激动,走进隔壁房间锁起房门。我的一个哥哥躲到床底,另一个则藏进了橱柜,姐姐也开始歇斯底里。‘叫他滚,叫他滚!’他们喊着。我惊得目瞪口呆。不过作为一个懂礼貌的小女孩,我仍然走出去勉强地对他说:‘我的家人今天身体不太舒服,所以无法接待你。’陌生人听了,没有马上离开,却拉住我的手,要我跟他去外面走走。我们下了楼梯,走到街上。我快乐地跟在他身边,心里想:这个英俊潇洒的绅士就是我父亲!他并不像我以前想象的那样长着丑陋的双角与尾巴。他带我走进一家冰激凌店,冰激凌和蛋糕吃得我肚子好饱。我们愉快地度过了一个下午,当我欢天喜地地回到家时,却发现他们一个个面带愁容。‘他是一位温文尔雅的绅士,不是什么魔鬼,明天他还会再带我去吃冰激凌的。’我大声地告诉他们。”

邓肯在自传中对这段父女初见的回忆,时隔多年还是记忆犹新,文字间多是愉悦和骄傲。他们之间自然而然的亲切感以及没来由的喜欢,除了血浓于水似乎也找不到更有力的解释了。不由得让人对父女的次日相聚充满期待。然而第二天邓肯并没有再见到这位温文尔雅的绅士,更没有吃到美味的冰激凌。甚至此后的几年邓肯都没机会再见到父亲。

当父亲再一次出现时,他给这个他抛弃过的家庭奉上了一份厚礼——一幢豪华舒适的房子。邓肯的父亲一生曾三度致富,但钱财没多久就都一一散尽,最终以破产告终。不过这幢出于良心之举赠予的房子却让邓肯此后时常有机会见到父亲,这幢房子也意外地成了邓肯一家人以后两段坎坷经历的避风港。

邓肯渐渐知道了父亲原来竟是个诗人,由此她越来越崇拜父亲。但是只有母亲心情不错而大发慈悲时,父亲才被允许进到家里来,她才能见上父亲一面。而且本身就很忙碌,又住在洛杉矶的父亲也很难抽出时间去见上默默盼望他的小邓肯一回。

父母不睦,家中父爱缺失,经济窘迫,入不敷出,这些早年的糟糕生活对邓肯日后的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她整日读着那些多愁善感的情感小说,另一方面,父母婚姻失败的实例就摆在自己的眼前。邓肯的童年在神秘的父亲的阴影下度过,周围没有人愿意谈到他。可怕的“离婚”二字也给小邓肯的心灵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既然无法向任何人问及这些事情,她便试着自己找出答案。

P8-10

序言

肉体的欢乐越多,我的思维越清晰。

——伊莎多拉·邓肯

她说:“芭蕾一点也不美!”因为她难以忍受芭蕾那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她向往原始和自然之美,主张“舞蹈家必须使肉体与灵魂结合”;她脱掉了束胸衣和小短裙,穿一身宽松飘逸的古希腊式束腰外衣,搭上艳丽的长披肩,赤脚登台,将浪漫洒脱的独舞献给观众;她是极端女权主义者,不以婚姻为归宿,任凭情感和欲望自由放纵;她的人生充满不幸,但她以叛逆为代价,为舞蹈艺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她是伊莎多拉·邓肯,一个从贫寒家庭走出来的美国女孩,一个用舞蹈表达生命的艺术家,一个挑战传统的革命者,一个现代舞派的开创者。

芭蕾轻盈高雅,但那不是邓肯的追求。她喜欢打扮得像画里走出来的希腊女神一样,用透明的舞衣掩映着若隐若现的胴体,大胆奔放,旋转于自然的天地之间。

艺术与爱情构成了她生命的主题,没有人可以像她一样,把这两个主题同时发挥得无拘无束。在人生的旅程中,邓肯宛如美丽的蝴蝶,时而独自翩翩起舞,时而与另一只蝴蝶亲密地停落在锦绣花丛间。诗人叶赛宁是她爱情世界里最高潮的部分,除此之外,她的情人不计其数。性对她来说也像舞蹈一样,需要冲破牢笼,实现原始而热烈的绽放。她也并非来者不拒,当著名的猎艳高手、号称征服过全世界女人的加布里埃尔·邓南遮向她发起攻势时,她却反应冷淡。“我就是要与众不同,就是要做世界上唯一抵御邓南遮的女人。”

对于这样的邓肯来说,舞蹈是一种可以借助人的形体动作来表达人类精神的神圣的方式。她在镜子前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感受着真实的内心。后来她经常对她的学生们这样解释:“用你的心听音乐。现在,一边听音乐,一边感觉有个本我在身体深处渐渐苏醒。然后通过这种苏醒的力量抬起你的头,举起你的胳膊,慢慢走向光。”

这就是一种珍贵的原始灵感,舞蹈正需要这种灵感的尽情发挥。

邓肯带着她的舞蹈理论去了德国,她在慕尼黑的演出大受欢迎。不甘于保守传统的德国青年将她视为偶像,总是在她演出时将礼堂挤得水泄不通。德国人给了她一个特殊的爱称——女神伊莎多拉。在那里,邓肯循着爱与美的女神阿佛洛狄忒的指引,自由地解放身体,解放灵魂。她还会穿着薄而透明的舞衣,映衬出如白璧般生辉的胴体。

面对任何人惊讶或非议的目光,邓肯都会掷地有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暴露一个人的身体是艺术,隐蔽它才庸俗。每当我跳舞的时候,我的宗旨是唤起人们的尊重,而不是提倡任何庸俗的东西……裸体是天真,是美,是艺术,因此它绝不是庸俗的,也绝不可能是不道德的……我的身体就是我的艺术的神殿,我之所以将它暴露,是因为我把它当作崇拜美的神龛。”

邓肯这段关于裸体的论述,忠实地反映了她挑战传统的精神和作为一个艺术革命者的内心。她是喜欢用理论说服别人的人,总能给人们讲出她的道理。之后她依然会坚持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勇敢地跳下去,认真地活下去。

在希腊,在俄国,在很多很多地方,最后再回到美国,邓肯去了20多个国家,把她的舞蹈带到每一片陌生而神奇的土地上。

50岁那年,她因一条被卷入车轮的艳丽长围巾缠颈而窒息,不幸离世。这个不羁的生命,以一出戏剧化的死亡作为她的悲壮谢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伊莎多拉·邓肯(1877-1927)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崔彻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8419303
开本 16开
页数 2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8
出版时间 2015-02-01
首版时间 2015-02-01
印刷时间 2015-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28
CIP核字 2014200519
中图分类号 K837.125.76=51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40
169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3: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