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暗涌的资本
内容
编辑推荐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背后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仅仅是为了侵略和占领吗?

此起彼伏的经济危机产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有办法避免发生吗?

资本为王的时代,其下面真正涌动的是机会还是风险?

带着这些问题,王旸所著的《暗涌的资本》将带给你一个真实的甚至是残酷的资本世界,让你从中了解资本的运作规律和代价。

内容推荐

王旸所著的《暗涌的资本》通过讲述和分析资本的前世今生,结合分析世界上重大的历史具体事件的前因后果(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世界金融危机等),介绍了外资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仅可以看到资本的两面性(机会和风险),还可以让读者了解资本和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性,以史为鉴,了解资本,并对个人投资等切实利益予以考虑。

目录

一、银行家的梦想

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三、外资的胜利

四、帝国的碰撞

五、被颠覆的秩序

六、勇敢新世界

七、未知的恐惧

结语:中国

试读章节

一、银行家的梦想

马克斯·瓦尔堡有一个梦想。马克斯是一个拥有多重身份的人,他是一个犹太人,一个德国人,一个大家族的家长,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私人顾问。但除此之外,马克斯从未忘记自己首先是一个银行家。这个身份是瓦尔堡祖辈辛苦奋斗的成果,它既是一种恩宠,亦是一种诅咒。

瓦尔堡家族的故事从17世纪的汉堡开始。200多年后,马克斯继承的是一笔惊人的家业。以他为首的M.M.瓦尔堡银行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私人银行。经过多年经营,瓦尔堡银行也已经成为德意志帝国最大的商业银行。

作为一个银行家,马克斯一直认为自己最大的职责就是确保资金充沛并能妥善利用。在德国崛起之前,这往往意味着想方设法从四处筹集款项以确保德国能够迅速发展。但在马克斯成为家族的掌门人后,银行家的任务随着德国地位的变化而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作为已经兴起的工业大国,德国已经不再需要那么多的投资。

海外投资——这是马克斯为这一问题想出的解决方案。熟悉金融历史的马克斯深知,这是一个崛起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大英帝国雄霸天下的证据之一就是英国人的投资亦同样遍布天下。从香港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世界上每个角落都能找到伦敦资本的身影。

和战争不同,经济并非零和博弈。在马克斯看来,海外投资是一条可以多方共赢的道路。作为投资方来说,英国不正是通过海外投资让国内多余的闲置资本有了出路并赢得高回报吗?除了经济利益之外,海外投资还让越来越富庶的德国手头闲置的资金开始多了起来。此时,银行家的任务是让这笔资金能够运转起来。

英国的政治势力范围得到空前的膨胀,并为英国国内生产的多余产品找到了稳定的出口途径。与此同时,海外投资还扩大了英国的文化、制度等软实力,让其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尊重和影响力。

接受英国人投资的海外国家在这一过程中也是受益匪浅的。19世纪的诸多发明都需要大量的沉没成本,而这正是不发达的国家所缺乏的。这些国家有资源、有潜力,资本成了唯一限制它们发展的“东风”。在这种情况下,得到英国投资往往是这些国家一飞冲天的最佳选择。

在1812年还被英国人火烧首都华盛顿的美国人不就因为不计前嫌、继续大量引入英国资金而成为强国的吗?如果没有英国人源源不断的资本,美国人单凭自己根本没有实力建立四通八达的铁路系统。没有铁路意味着美国人根本无法利用自己国家的地大物博,无法降低商品的运输成本、打造全国化的市场经济,无法促进社会的流动性和开发荒芜的西部。正是因为英国资本的注入,条件得天独厚的美国现在才成为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而英国人则获得了高额的回报。  这些难道不正是马克斯可以为德意志帝国和威廉二世所做的吗?虽然大片的土地已经被英国人和其他欧洲人所占有,但世界上荒芜的处女地依然很多。通过在那些地方投资,德国可以在世界中得到自己应有的份额,借此成为世界一流强国。德国商人可以通过海外投资获得资本的高额回报并拓展海外市场;得到德国投资和支援的弱国则可以借此机会富庶起来,让当地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好。

作为一名银行家来说,共赢无疑是最好的结局。作为一名刚刚获得德国公民权的人来说,这也无疑是马克斯能够为祖国和皇帝威廉二世献上的最好的礼物。作为犹太人,马克斯不能为帝国披挂上阵,因此海外投资是他一生经验和运筹帷幄的结晶。马克斯深信,重复大英帝国走过的道路绝对是正确的选择。

在为国为民的动机背后,马克斯也看到了海外投资为瓦尔堡家族带来的利益和机遇。同样身为犹太豪族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不就是通过作为英国资本和海外市场的中间商而变成世界最有权势的金融世家的吗?即使不能一蹴而就取而代之,瓦尔堡家族至少应该可以和纽约的摩根家族分庭抗礼,毕竟其起家的根本也不过是作为伦敦投资者和美国实业家之间的桥梁。既然这些家族可以做到,瓦尔堡家族为何不能利用德国资本势力扩张之际一举成为闻名天下的金融豪门?

在理清思路之后,马克斯和德国开始一步步实现自己扩张海外的设计。从拉丁美洲到非洲,有英国人的地方也逐渐能够看到德国人的身影。在属于英国传统势力范围的中国,德国投资商也积极地加入面向中国的借贷、投资行为中。经过数十年的经营,到了1914年,德国的海外投资已经隐然有可以和英国抗衡之势。

在德国逐步走向世界之巅之际,马克斯不会想到,自己热衷的海外投资最后会把祖国推向万劫不复之地。在之后的30年中,威廉二世将丧失皇位,德意志帝国将不复存在,1000万德国人将因为战争而死去,德国数百年积攒的财富将灰飞烟灭。在世界范围内,超过7500万人也会因此而丧失自己的生命,被摧毁的财富更是无以计数。

马克斯的遭遇不过是近200年以来的沧海一粟。随着科技的发展,世界逐渐变得越来越小,以至于在人类千百年历史中,十分罕见的海外投资慢慢变成了家常便饭。面对这个“新玩意”,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一个好东西,因为从理论上来说海外投资有百利而无一害。最直接的案例就是因为改革开放、吸引外资而崛起的中国。无论是海外投资者还是中国人自己都因为投资而获得了丰厚的利益,最终实现了共赢。

P1-3

后记

中国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中,中国并不注重吸引外资,这也使得中国土地、劳工过剩,资本则极度缺乏,致使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开始逐步开放市场、引入外资。

中国对自己的制度进行了改革,并且设立了深圳等经济特区,以此来确保外国投资者的权利能够得到保护。与此同时,中国注重发展本国的基础设施。这样一来,海外投资者不但能够通过法律体系确保自己资产的安全,也可以在一个相对稳定安全、设施完善的环境中获利。中国的发展主要模仿了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策略。这种模式利用发达经济和不发达经济问人均真实收入的显著差异,以出口劳动密集型制成品换取资本密集型设备。

除了吸引外国投资之外,中国还注重引进资本之外的外国技能。和200年前美国的汉密尔顿一样,中国不甘心于仅仅为发达国家提供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工,而是希望能够通过吸引外资打造一个结构完善的经济。

在引进外国资本和外国企业的同时,中国也认识到了发展国内企业的重要性。与19世纪的美国、20世纪的日本一样,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护国内企业。直到21世纪,中国依然没有丧失对于国内经济的主控权。中国的自由贸易区仍以政府控股的企业为主,政府也可以有效控制当地资源。同时,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要求外商在限定期限内将产品零部件国产化,以此来确保中国不会永远“为他人作嫁衣”。

毫无疑问,中国的一系列政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并且躲过了其他国家引入外资时常见的误区。中国吸引的海外投资在改革开放后连年增长。在1978年,中国_的海外投资几乎为零。到了1992年,中国每年吸引了超过100亿美元的海外投资。到了2002年,中国每年吸引的海外投资超过了500亿美元。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吸引海外投资的数量更是连年增长,更是到了2008年一年中吸引了近千亿美元的海外投资。在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当中,中国累积吸引了超过8000亿美元的海外投资。由于中国对于资本的管制,更多的投资者愿意在中国进行长期投资而非短期渔利。

在政策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来到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走了出去。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十年中,跨国公司所带来的外资平均每年增长了30%。进入90年代,中国吸引外资的速度越来越快。1993~2010年,中国国有企业在国内市场筹资3890亿美元,在海外市场筹资2620亿美元,另外直接得到了8180亿美元的海外直接投资。除了看好中国市场之外,政府放宽对于海外投资的管制也是吸引海外投资者的原因之一。随着政策的改变,海外投资的形式也逐渐有所改变。在2000年,403亿美元的海外投资的形式有近一半为合资企业。到了2009年,只有20%的海外投资为合资企业,有近75%的投资为海外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在吸引外资的过程中,中国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无疑帮了大忙。任何公司都知道,一个错过世界上1/5顾客的企业是无法在21世纪占得先机的。由于中国的潜力和重要性,很多外国公司宁愿放弃短期利益,因为他们知道占领了中国市场能为他们带来大得多的利益。除此之外,外国投资者也愿意接受中国对于外国投资方式以及引入外国技术方面提出的要求,因为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这些牺牲都是值得的。比如,在很多时候,发展中国家l的公司和投资者的目标未必相同。发展中国家的很多公司宁愿牺牲近期的利益也要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因为这样的先机能够保证公司在未来获得更高的收益。相比之下,投资者更看重的是眼前的利益。归根到底,这还是公司长期利益和投资者短期利益之间的博弈。

外资帮助中国GDP以每年10%的增长速度高速成长。可以说,中国的崛起几乎与19世纪的美国一样完美。由于中国采取的资本管制等政策,中国也确保了国内资本并不完全依赖于外资,这也使得热钱无法在国内兴风作浪。

除了热钱之外,中国另一个需要担心的问题是本国企业的信用。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的许多个人和公司也把中国的潜力当作了“摇钱树”,以此到处招摇撞骗,此前在美国市场上出现的一系列中国概念股的丑闻即是最好的案例。如果此类问题持续发生,那么这必将影响海外投资者为中国企业融资的热情。

中国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资本“走出去”。这意味着中国也将完成所有成功的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的必经之路,完成从资本吸引国到资本输出国的过程。对于很多国家来说,这种心态上的转型远比经济上的转型来得更加困难,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美国即是最好案例。当时的美国有实力却没有意愿成为世界的银行家,结果做出了种种错误决定,最终间接造成了又一次世界大战。

任何一个经济大国在完成了初步资本积累后,都面临着如何进军海外的难题。在中国用了30年时间解决了资本匮乏的问题后,现在中国面临的是之前这些国家都曾面临的资本过剩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资本走出去不但能够增加效率,而且是必需的。中国的资金应该如何走出去却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由于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每年中国都能积累大量外汇。中国政府将自己外汇储备的一半用于购买了价值约16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其他外汇储备则分布于其他各国的国债之中。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笔数额巨大的海外投资。中国之所以不断借钱给美国,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个世界上好顾客实在是太少了。如同当年佛罗伦萨等城邦手握重金却遭遇“僧少粥多”的难题一样,中国面临的也是同样的问题。

……

除此之外,中国需要做出一些机构性的调整。中国可以将海外投资作为政治战略的一部分,以保护利润丰厚的贸易纽带和获得中国发展所必需的资源,但中国可以用一种更让外国人放心的手段达到这些目的。比如,中国可以提高透明度并允许外国资本更为便利地进入中国,并且在投资时表现出更大的善意。日本在进军海外时也遭遇了和中国一样的难题。在20世纪80年代时,日本购置海外资产时遭遇了不少当地人的敌视,但在今天,不少地方的人绞尽脑汁吸引日本企业的到来,因为日资意味着工作机会和当地的经济繁荣。

除了政府和企业之外,中国普通民众也可以通过海外投资获益。目前,中国缺乏可靠的长期投资的投资方式,这也是造成中国国内资金过剩、泡沫不断的原因之一,而这些泡沫又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热钱,使得这些问题越来越严重。如果民众有良好的海外投资渠道,那么这一问题将迎刃而解,通货膨胀、经济泡沫等阿题都将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在21世纪,中国应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才能更好地进行海外投资呢?首先,海外投资和政治挂钩是难以避免的事情,历来诸国皆有这样的先例。如果将投资完全政治化是有害无益的,之前很多国家已经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且这样做会因此遭受他国的猜忌。中国必须证明自己是个负责的大国,只有这样才能让其他国家不为中国的崛起而操心。实际上,如果中国能够妥善运用自己手中的资金,各国也乐意和中国合作,那么最后大家将一起获益。当然,如何才算妥善利用资本也是中国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实际上,中国海外投资如果运用得当,那么可以解决中国和欧洲等地的燃眉之急。在中国,通货膨胀是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中国央行在一年之内多次加息,但迄今没有成效。在欧美等地,各国面临的最大问题则是经济衰退和巨额债务。中国国内资本过剩的情况造成了通货膨胀,而这和欧洲的债务危机以及美国的低迷不振是息息相关的。只要欧美的经济还存在危机或是态势还不明朗,投机的热钱就会涌向前景看好的中国,导致货币量继续膨胀、消费价格继续上涨,而欧美的经济低迷使得中国失去了些好客户。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除了继续原有的海外投资之外,还开始购买希腊和葡萄牙等国的国债。这样的投资既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欧美的利益。作为海外投资的始作俑者,欧美等国知道债主往往会因为海外投资而拥有能够影响当地的能力。迄今为止,美国和欧盟国家总是成功地在政治问题上不让自己受制于较大的债权人,如阿拉伯国家和一些亚洲国家。在还未完全相信中国之时,人们很难相信欧美国家会完全依赖于中国人的慷慨。在未来,如果中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对于各国都是有利的。  只要国家这一概念不成为历史,海外投资的故事也将继续。哲学家乔治·桑塔亚那(George Santayana)告诉我们:“那些忘记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不管中国海外投资的故事将以何种方式进行,以何种方式结尾,这都将是海外投资史上辉煌的一笔。虽然“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如果中国能够吸取前车之鉴,那么中国的海外投资之路将更为顺畅,中国的崛起也将更为迅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暗涌的资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旸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2229472
开本 16开
页数 1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5-04-01
首版时间 2015-04-01
印刷时间 201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0.268
CIP核字 2015026401
中图分类号 F014.39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6: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