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的人生故事/理想图文藏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海伦·凯勒编著的《我的人生故事》作者名气太大,海伦·凯勒的一生是一部传奇。

谈论海伦·凯勒其人。易使人汗颜和饶舌。

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拈出这一“奇”字一箭双雕,举重若轻。然而海伦何德何能,堪与拿破仑相比并?拿破仑是世界的征服者,而海伦乃是自我的征服者。立足今时今世,我以为海伦最富启示意义的价值。就在这里。

内容推荐

《我的人生故事》是海伦·凯勒的自传性作品,文章以翔实的笔触描述了她在失去视力和听力后,由早年的自暴自弃到学会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精神痛苦,学会读书和说话,学会和他人沟通,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的奋斗历程。《我的人生故事》中收录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丰赐予的一切。书中选配的60余幅图片,更平添了不少阅读趣味。

目录

我的人生故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译后记

附录

试读章节

凯勒家的大宅——家人的住处,距我们的“玫瑰凉棚”只有几步之遥。这里被戏称为“常春园”,因为从房子到周围的树木以及篱笆,都被美丽的英国常春藤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这老式的花园是我孩提时代的天堂。

早在我的老师出现以前,我就已习惯于沿着方形的黄杨木树篱摸索前行,凭着嗅觉找到乍放的紫罗兰和百合花。有时,在一阵情绪的宣泄后,我也会到这里来寻求慰藉,把自己滚烫的脸埋进清凉的草叶之间。沉浸在花丛之中,欢快地东走西顾,是怎样的一种乐趣啊。流连忘返之际,有时会突然碰到一株美丽的藤蔓,我通过它的叶子和花蕾来加以辨认,得知这就是那种布满花园的另一头的花架、把它压得摇摇欲坠的葡萄藤!这里还有蔓生的铁线莲,倒垂的茉莉,以及芳香馥郁的蝴蝶百合(即姜花)——因其娇弱的花瓣像极蝴蝶的翅膀而得其名。而最可爱的,要数蔷薇。从不曾见北方温室里的玫瑰像我南部家中的攀缘蔷薇那么赏心悦目的。它们从门廊的檐上垂挂下来,芳香四溢,丝毫不沾染泥土的气息。每天清晨,经过晨露的沐浴,蔷薇出落得更细腻娇柔,不染纤尘,让我不禁浮想联翩,上帝花园里的常春花或许也不过如此吧?

我的人生的开端朴素而单纯,与其他小生命别无二致。“我来,我见,我征服”,我就像所有家庭里的头一个孩子那样备受宠爱,无比骄纵。为了给我定下名字,家人照例是反复讨论,因为是家里的头一个孩子,取名自然草率不得,人人都郑重其事。父亲提议为我取名为米尔德莱德·坎贝尔(MildredCampbell),这是父亲极为崇敬的一位祖先的名字。之后他就没再参与进一步商榷。母亲最后按照她的意思一锤定音,让我沿用外祖母婚前的名字海伦·埃弗里特。可是,抱我去教堂受洗的路上,父亲兴奋得昏了头,竟把起好的名字给忘了,这也难怪,毕竟让我叫这个名字有违父亲本意。当牧师问他的时候,他才猛然记起大家决定让我依外祖母的名字,情急之下竟说成了外祖母婚后的名字:海伦亚当斯。

从家人口中得知,还在襁褓之中的我就已经显露出了热切而倔犟的个性。每看到别人做什么事,我非要模仿一下不可。六个月大的时候,我就能奶声奶气地发出“你——好”。有一次我清晰地发出了“茶,茶,茶”,让家里所有人都惊奇不已。即便是在生病之后,我仍记得在我生命最初几个月里学到的一个单词,那就是。水”。纵然其他单词都已全然忘却,我还常常试图去发“water”(水)这个音。直到学会拼读以后我才不再“wah~wah”地叫个不停。

家人还告诉我,刚满周岁我就能蹒跚学步了。那天,母亲刚把我从澡盆里抱出来放在她膝上,我就突然被光滑地板上舞动着的,忽明忽暗的摇曳树影吸引住了,从母亲的膝上溜下来,几乎是跑着过去追逐地上的光影。没跑几步我就跌倒在地,哭叫着扑进母亲的怀里。P5-6

序言

序之于一本书犹如帽子之于人,原本是可有可无的。无之一身轻松;若有,就成了出门前拾掇的最后一件,亮相时的第一印象,令人不免搔首踟蹰。约犬子力安翻译本书时,雅平兄附加了两条动议:太太画像我作序。一番美意,我们满口应下。马莉之画先成,安安译作后就,我今临文命笔,方觉这活几考人。

《我的人生故事》作者名气太大,海伦·凯勒的一生是一部传奇。

谈论海伦·凯勒其人。易使人汗颜和饶舌。

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拈出这一“奇”字一箭双雕,举重若轻。然而海伦何德何能,堪与拿破仑相比并?拿破仑是世界的征服者,而海伦乃是自我的征服者。立足今时今世,我以为海伦最富启示意义的价值。就在这里。

拿破仑的文治武功好生了得!但时过境迁,征服世界的游戏如今人们已经不玩或日玩不下去了(特别是进入21世纪,专制独裁的“土围子”被一个个打掉,萨达姆,卡扎菲等枭雄垮台超快,悲剧谢幕);而人类应该如何突破自我,最大限度地践行人的自由和创造,仍是每—个人迫在眉睫的问题。

说“突破自我”也许失之抽象。就在昨天,我又读到大学生“坠接”的消息,遂想起2010年富士康自杀事件:年轻的打工仔跳楼不止,“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潮流”。在全社会严重关注的情形下,……第十四跳、第十五跳,悲剧还在上演。在第十跳和十一跳之间,相隔仅仅一天。而第一个跳楼的男孩,据说起因于被认为偷窃机密。人们扼腕叹息:“怎么就这么想不开,一点小事就去跳楼,人生哪有什么过不了的坎!”这样的议论让我深思,何谓“想不开”?在“自我”困境中泥足深陷也。

读罢海伦自传,油然而生的感慨是:再难能难得过海伦吗?再牛能牛得过海伦吗?她一岁半时,一场猩红热使她失明复失聪,进而失语。除了触觉与嗅觉,上帝关闭了她身上所有与世沟通的信道——被打回幽冥的母腹。她就是这样一个难以“生长”的人。这就说到了海伦的“奇”。她“奇”在哪?“奇”就“奇”在——享寿88岁,著书14部,本书译有100多个语种,在世界各地畅销不衰,是公认的励志经典、世界文学名著。她掌握五国外语,精于唇读,是杰出的演讲家、盲人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她这一切,在一个健全的人已难企及,而海伦是又聋又瞎的残疾人,终生未摆脱黑暗的禁锢。她怎么能够做到这一切呢?

在我如此赞叹时,力安沉声对我说:“老爸你知不知道,海伦其实很苦。”我心为之一抽。

这我当然知道。海伦苦,太苦了。置之死地而后生,她的成功是意志的凯旋。而本质上,她的一切努力,也许可以理解为战胜孤独。

这很有点像茨威格笔下的B博士:遭法西斯暗算被囚在大旅馆一个徒有四壁的单间里,无比的空虚孤寂中,他靠偷来的一本棋谱填充凝聚身心,其结果是,培养了自己卓异的象棋才能。二战结束后,在一艘远洋客轮上,与世界冠军对弈,他以一记绝杀震惊四座。所不同的是,长期的自我对弈使B博士精神分裂乃至疯狂,而海伦却采摘到了伊甸园的圣果。

这自然是因为海伦选择了她的精神圣土:文学。

正如她自己所言:“文学是我的‘乌托邦’,在这个领域,我不会被剥夺任何权利,也不存在任何阻断我同‘书籍朋友们’亲密接触的屏障。”  别无选择的选择,乃绝对的选择,而绝对的选择,锁定了绝对的高度。

是为序。

子庆

2012年1月1日

于广州隆德公寓

后记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的博客状态是:“恨不能自毁双目,随海伦而去。”这使家母大为惊骇,她立刻打来国际长途,劝我“切莫做傻事”。我既然说了“恨不能”,自然是没能做到,本不必过虑,不过从承接书稿到译毕交付,期间近两年的时间里,我最频发的感慨便是:“眼啊眼,要你何用?”

海伦双目失明,断了人间乐趣,却也绝了尘世诱惑,终成伟业。寻思自己虽耳聪目明,却往往为五色迷目。五音乱耳,心猿意马,真是情何以堪。

我想起了展白练成绝世武功的奇遇。古龙小说《剑客行》里描述过武林秘籍《锁骨销魂天佛卷》,卷内绘着美女裸画,“唇檀拂日,媚体迎风”,修习者往往把持不住,走火人魔,而展白机缘巧合在黑暗中觅得此书,用手摸出了书上暗藏的微凸字迹,最终练成奇功。眼不见的时候,心是净的。

海伦传奇的一生成了教科书和励志读物中永不褪色的典范(顺便交代一句,依学术惯例应称凯勒,译者觉称海伦更亲切)。无人不知她是“身残志坚”的楷模,只怕却鲜有人知她是14本书的作者,罕有人知她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少有人知她的社会主义情结;亦少有人知因家人极力主张,海伦曾手术摘除双眼,换上了亮丽的假眼。更少有人知海伦曾有过一段短暂的罗曼史。1916年,与秘书彼得·范根独处的一段时光中,两人渐生情愫。这名年轻男子表白了爱意,盛赞她的美貌,不曾有人夸奖过她的容颜,海伦芳心暗许。两人申请了结婚证书,对外却一直秘而不宣,直到海伦的母亲获悉真相,棒打鸳鸯。此后尽管二人还有过几番书信往来,但一段恋情就此告吹。《纽约时报》1968年6月2日的海伦·凯勒讣告,将其一生概括为“悲剧的凯旋”,恰如其分。

海伦常感慨出题者从不知给做题者带来多大困扰,殊不知作为作者,她也给译者带来多少苦恼。以本书的翻译而论,诸如文本定位、策略选取、知识背景、训诂考据等,就颇使译者感到棘手。

以翻译理论来指导翻译,下笔之前需先作文本定位,考虑讲求形式对等还是动态对等(奈达),确定文本类型为表达型、信息型还是呼唤型(纽马克)——将文本定位为文学作品(表达型)还是定位为励志读物(呼唤型),翻译策略上大相径庭。若依目的论(skopos theory),译者的翻译意图可以有别于作者的创作意图,则一切又另当别论。

将原文定位为文学作品,则应原文优先,翻译单位尽可能小,字字推敲,乃至于保留一些拗口但体现作者风格的表达,以求文学性。如果将其视作励志读物,则应译文先行,以明白晓畅为主,作者的文字特色不再是重点,能否打动读者才是关键。字斟句酌还是大刀阔斧,手松手紧全看如何定位。

海伦文笔优美,用词细腻,好作长句,时时引用,句句修辞。如果仅仅将其视作励志读物,则有买椟还珠之嫌。此译本为尽可能保留其文学性,而没有作过多通俗处理。比如“Now, {fwords and images came t0 me without:effort,|t is a prettysure sign that Lhey are not the offspring of my OWl3 mind,but stray waifs that I regretfully dismiss"一句处理作“假如文字和图像毫不费力就自然浮现,显然它们并非我的思想之子。而是我遗憾地打发走的流浪儿”虽稍嫌拗口,却最大限度保留了原文意象。这种努力贯穿全书的翻译,但遇到感人段落时,译者亦有着意渲染。  读海伦的文字有时会忘记她身有缺憾,或许是她自己也忘了自己既盲且聋——在文中,她时有“听见”欢快的马蹄,琮琤的流水和啁啾的鸟鸣。比如“小马驹的轻快的啼声四处回荡(echo)”,这“回荡”自然不是以声音形式传人海伦耳中的,大抵是以振动形式通过大地传导的,是否应该做合理化处理?这就涉及策略选取了。我从吾师。

叶子南教授提出将“前景化”理论(foregroundirlg)应用到翻译中来,指点我:有时迁就作者并保留。有意义的不合理”才能体现出作品的文学性。

海伦六个月大时便牙牙作语,病后视觉听觉俱丧,连带着也就失语了。以前能准确发出的“water”,后来走音变成了不可识辨的“wah—wah”。这段本事不难理解,但译人中文却要面临一个抉择:是异化处理为“我仍记得‘water’(水)这个词……但却只能发出‘wah—wah’的声音”,还是归化处理为“我仍记得‘水’这个词……但却只能发出‘刷——刷’的声音”呢?译者为此就教于王东风教授。

……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的人生故事/理想图文藏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国)海伦·凯勒
译者 朱力安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641188
开本 32开
页数 2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7.127=533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10
13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