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碧血丹心谭嗣同
内容
编辑推荐

谭嗣同,戊戌维新志士。字复生,号壮飞。长沙府浏阳人。湖北巡抚谭继洵之子。早年入新疆巡抚刘锦棠幕。1895年在浏阳发起成立算学会。1896年任南京候补知府,著《仁学》。1897年回长沙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创办新政,先后设立时务学堂、武备学堂,筹办内河轮船、修筑粤汉铁路,开采矿产,倡设南学会,办《湘报》,宣传变法。1898年进京,任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变法。同年,西太后发动政变,被捕,就义于北京菜市口,一年后归葬于浏阳。本书讲述了其生平事迹,同时也揭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之谜。

内容推荐

本书讲述了19世纪末那风云变幻的时代中,改革志士谭嗣同传奇的一生,展示了谭嗣同夜访法华寺、喋血菜市口等神奇、悲壮的故事;揭示了袁世凯是否告密、慈禧太后为何政变等令人困惑百年的历史之谜。

目录

一 血溅菜市口

二 家世渊源

三 天下奇男子

四 走向维新

五 进京变法

六 真假密旨

七 夜访法华寺

八 告密之谜

九 去留两昆仑

十 横刀向天笑

十一 失败之因

十二 永召后起

试读章节

二 家世渊源

谭嗣同祖籍湖南浏阳,而浏阳谭氏是一个很古老的姓氏,相传它是华夏始祖黄帝之孙颛顼高阳氏的后裔。明朝时,谭氏的祖先曾立下赫赫武功,被封为“新宁伯”。自此肇始,以后的200余年里,谭氏家族因武功而被封为侯伯的达“九世十人,”这是谭氏家族很辉煌的时期。也就是在这个时期,谭氏祖先迁居到了湖南,定居浏阳。

到谭嗣同的祖父谭学琴时,谭氏家道已经衰微。因为家境贫寒,谭学琴小时候就没有读过多少书,长大后只能设法在县衙门做了一个小吏。不过毕竟是在衙门,时间长了也就慢慢地富裕起来。谭学琴自己生活很节俭,但很乐意帮助别人。族人亲戚们问他借钱,他总是尽力为之。所以,据说家里是“逋券累累,塞椟溢笥"。逋券,就是债券;累累,是形容很多;椟,是用木头做的小匣子;笥,是一种方形竹器。也就是因为来借钱的人多,所以谭学琴家里的匣子、箱子中塞满了债券。但当谭学琴因积劳成疾临死时,却并不把这些债券当做遗产分给后人,而是让人一把火烧了,不要别人还了。还留下遗言:后人一定要读书。谭学琴的做法,一举奠定了谭家的家风——刻苦读书和善良对人。

谭学琴死的时候,谭嗣同的父亲谭继洵才6岁。因为父亲死了,债权也已经放弃了,家境很困难。但他的长兄谭继升继承家风,全力支持弟弟读书。谭继洵也很争气,他不但天资聪明,而且读书极为勤奋,不管酷暑严寒,都是天不亮就起,深夜才睡。所以27岁中了举人,37岁又中了进士,从此进入仕途,一路升迁。他先在户部任主事,户部是掌管全国田地户籍、财政经济的部门,主事是六品官,大概相当于现在部里的一个处长。10年后他被派为甘肃巩秦阶道,这已经是四品官,相当于现在一个市长了。又12年后,谭继洵成为湖北巡抚,巡抚是管辖一省的封疆大吏,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后来还曾短期署理(就是暂时代理)湖广总督,这是谭继洵一生仕途的最高点。谭继洵虽然身居高位,但为官清廉,体恤民生,左宗棠曾赞扬他:“胸中纯是爱民之忱也”,意思是谭继洵的心里全是爱民的热忱。父亲这种勤勉好学、清廉为人的品格,自然影响到了谭嗣同。而且由于谭继洵自己是凭借读书才从贫穷子弟变为朝廷官员的,所以他对子女的学业非常重视。谭嗣同5岁时,就师从著名学者毕莼斋学习经史诗词。后来谭嗣同回忆自己是:“五岁受书,即审四声,能属对。”可见家庭浓郁的书卷氛围对谭嗣同所起的重要作用。

不过,谭嗣同童年时受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的母亲徐五缘。徐五缘出生于贫寒之家,勤劳而善良。当她嫁给谭继洵时,谭继洵还没有做官,徐五缘要承担全部家务,她每天天刚亮就起床扫地做饭,饲养家禽,耕作田地。晚上孩子睡下后,她还陪着读书的丈夫在油灯下缝补衣服或纺纱织麻。正是有她含辛茹苦勤劳持家,使得谭继洵可以专心学业。后来,丈夫谭继洵的官越做越大,但徐五缘却没有改变俭朴和勤劳的习惯。就是作为巡抚的夫人,每餐仅有三四种菜肴,而且大都是蔬菜,很少有鱼肉;平日总是穿着旧衣裙,只有会客时才穿仅有的几件绸缎衣服。谭嗣同从懂事时起,就记得母亲常穿着一件丝麻衣,衣服多处裂开,依稀可以看到露出的麻絮,但母亲依然珍惜,穿了十几年而没有遗弃。谭嗣同小时,母亲担心他和弟弟妹妹在官僚家庭养成奢侈闲逸的习性,常常向他们讲述自己过去贫苦生活的情形,让他们明白衣食的来之不易。每天晚上,她自己依然纺纱直到深夜,这给儿女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谭嗣同童年时,曾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

当时,谭嗣同年龄小,很淘气,常常玩得忘了读书。有一天,老师问谭嗣同:“你家哪个女仆深夜还在不停地纺纱,响声隔着一道墙也听得清清楚楚,她怎么这样勤劳呢?”谭嗣同回答说:“先生,那不是女仆,是我母亲,她天天晚上都要纺纱的”。老师听了,非常惊讶,在知道了这是事实后,就严肃地对谭嗣同说:“你爸爸已经做了10多年的官,家里也算得上富贵了。但你妈妈还是不愿过清闲安逸的日子,每天都这样辛劳,你却不肯下苦工学习,只知道嬉戏玩闹,难道心里不感到惭愧吗?”听老师说起母亲的勤劳,谭嗣同心里非常激动,他恳切地对老师说:“先生,我以后再也不贪玩了,一定认真念书。”从此以后,谭嗣同果然有了转变。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更是勤奋,加上他本身资质聪慧,所以少年时就写得一手好文章。

徐五缘是个很刚强的女性,在艰难的生活中从不气馁,在她的影响下,谭嗣同也形成了倔犟的性格。谭嗣同7岁时,母亲因事要从北京返回浏阳老家。临行时,她告诫谭嗣同要勤奋学习,不要过于思念亲人。因为年幼,与母亲离别后谭嗣同思母成疾,经常是泪水盈眶,但都强忍着不让眼泪流出来,旁人询问情况,他也总是闭口不说话。第二年,徐五缘返回北京,谭嗣同也不肯向她承认自己曾经哭过。徐五缘笑着对别人说:“此子倔犟能自立,吾死无虑矣”——一嗣同能够这样的倔犟,足以自立,我就是死也没有可顾虑的了。谭嗣同虽然出生在高官家庭,但从来没有一点慵懒懈怠、嬉戏娱乐的纨绔子弟习气,而且愿意和社会下层民众接近,这和母亲的影响有着很大关系。

等谭嗣同稍大一些,谭继洵又要谭嗣同先后拜欧阳中鹄、涂启先、刘人熙等为师。这三人都是谭继洵的浏阳老乡,学问人品都很著名,被称做“浏阳三先生”。谭嗣同先后跟随欧阳中鹄和涂启先读书共7年,“五经诸史之教导,欧阳师、涂师实启沃之。”为谭嗣同研读经书历史奠定了基础。谭嗣同跟随刘人熙读书的时间不长,但在他的指导下认真研读了王夫之的著作。王船山是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他认为“天地之化日新”,意思是天地间的一切都在变化发展之中,“新”就是变化发展;王船山还强烈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不以天下私一人”,就是天下不是君主一个人的天下;在知行关系上,王船山认为“知”是“行”的基础,“力行而知之真”,只有实践了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这一切对谭嗣同的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谭嗣同对王船山十分推崇,说“五百年来学者,真通天人之故者,船山一人而已”。我们可以发现,后来谭嗣同参加维新运动时的许多思想,都源于王船山学说。

浏阳三先生不但指导谭嗣同学习,而且他们的师生关系极好。像刘人熙十分欣赏谭嗣同,称他“好学深思,有不可一世之气”;是“少年真奇人”。欧阳中鹄和谭嗣同更是超出了一般的师生关系。当谭嗣同少年遭遇家庭不幸时,欧阳中鹄尽力给他帮助,谭嗣同从他那里得到了家里得不到的温暖,所以两人情同父子。谭嗣同一生中,对欧阳中鹄的“片纸单词,珍若拱璧”。对欧阳中鹄写给他的一张纸、一句话都非常珍惜。“拱璧”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玉器。可见感情之深。

由于谭嗣同出生于书宦之家,天资聪明,学习勤奋,既有父母的督促,又有名师的指导,所以在学业上长进很快;再加上在独特的经历中形成的独特个性,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奇男子。

P16-21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碧血丹心谭嗣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郑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186136
开本 32开
页数 2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08-12-01
首版时间 2008-12-01
印刷时间 2008-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54.5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8
146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0:5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