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翡冷翠的薄暮(精)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本游记散文。作者徐鲁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湖北少儿出版社编辑。著有诗集、长篇校园小说、长篇传记、散文集、读书随笔集等。其作品文字兼有拜伦与普希金式的华美、浪漫与安徒生式的忧郁、羞怯,将精神的不羁狂放和情感的温存细致糅合打磨在一起,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男性的妩媚、才情与迷醉。本书记录的是他穿越欧洲那些满怀梦想的异乡的夜晚,无论是罗马、威尼斯与波洛尼亚乡村的池塘,还是去看望莱辛的行走在春天里的火车,每一处都含有一千种冥冥中的乡愁,让你醒悟一种穿越时空的会晤与邂逅是多么的美妙。 些满怀梦想的异乡的夜晚,无论是罗马、威尼斯与波洛尼亚乡村的池塘,还是去看望莱辛的行走在春天里的火车,每一处都含有一千种冥冥中的乡愁,让你醒悟一种穿越时空的会晤与邂逅是多么的美妙。

内容推荐

本书是关于罗马、佛罗沦萨、威尼斯、波洛尼亚、柏林、维也纳、萨尔斯堡等欧洲城市的游记散文。全书18篇,约7万字。作者徐鲁,1962年生于山东胶东半岛;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湖北少儿出版社编辑。著作有诗集《歌青青·草青青》、《我们这个年纪的梦》、《散步的小树》、《小人鱼的歌》、《世界很小又很大》;长篇校园小说《为了地久天长》;长篇传记《普希金是怎样读书写作的》,散文集《飞翔的蝉声》、《与十六岁对话》、《青梅竹马时节》、《童年的小路》、《同有一个月亮》、《对星星的诺言》;读书随笔集《剑桥的书香》、《恋曲与挽歌》《黄叶村读书记》、《重返经典阅读之乡》、《书房斜阳》、《沉默的沙漏·徐鲁自选集》等。徐鲁的文字兼有拜伦与普希金式的华美、浪漫与安徒生式的忧郁、羞怯,将精神的不羁狂放和情感的温存细致糅合打磨在一起,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男性的妩媚、才情与迷醉。本书记录的是他穿越欧洲那些满怀梦想的异乡的夜晚,无论是罗马、威尼斯与波洛尼亚乡村的池塘,还是去看望莱辛的行走在春天里的火车,每一处都含有一千种冥冥中的乡愁,让你醒悟一种穿越时空的会晤与邂逅是多么的美妙。

目录

关于湖水或至纯至美的一种瓷(序)

罗马归去来

西班牙广场,罗马最酷的地方

无限的穹顶

当心,对你的审判正在进行

但丁的玫瑰

翡冷翠的薄暮

威尼斯,乘着歌声的翅膀

“死在威尼斯”

威尼斯的文学涟漪

诗人的丽岛

但丁的母校

马丘比丘是你的故乡

湖上黎明

最后一张明信片

春天里坐火车去看莱辛

“土地街”的下午

欢乐女神,圣洁美丽

俄罗斯的“管弦乐”

后记

试读章节

比月亮还古老的城市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这样歌唱过:“早在朱庇特出生之前,阿卡迪亚人就在这个地方定居。他们比月亮还古老。”奥维德所说的“这个地方”,就是指位于罗马市中心的巴拉丁(Palatin)山丘。它是罗马城的摇篮。

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追述一下这座“永恒之城”最早的来历。

传说在遥远的古代,特洛亚王子访问希腊,诱走了倾国倾城的皇后海伦。希腊人因此而大怒,集结队伍涌向特洛亚,战争持续了九年之久。最后,希腊人采用木马计攻克了特洛亚城,并放火焚烧了这座繁华的城市。爱神维纳斯的儿子埃涅阿斯背着父亲安基塞斯,率领少数市民逃出了火海。他们经过干辛万苦,跋涉到了现在意大利西海岸台伯河河口的拉齐奥地区,在那里建立了一座新城,命名为拉维尼奥城。

又过了大约两百年后,拉维尼奥城的国王临死时留下两个儿子,长子名为努米托雷,次子叫阿穆里奥。按国王的遗嘱,由长子继承了王位。但不久,阿穆里奥篡夺了王位,并且放逐了哥哥。为了消除后患,他又命令侄女西尔维娅终身不许嫁人,以免她的后代对他复仇。

但是阿穆里奥的阴谋未能得逞。西尔维娅秘密地和一位战神结合,生下一对双胞胎男孩,大的叫罗慕洛,小的叫里穆斯。阿穆里奥闻知此事,大惊失色,下令害死了两尔维娅,并把两个婴孩放入一个筐子,扔进了台伯河中。谁料天逆人意,筐子被河水冲到岸边,啼哭的婴儿引来一只母狼。它不仅没有伤害两个婴儿,反而像母亲一样给他们哺乳。后来,一个牧人把两个孩子救走,并且把他们抚养成人。兄弟俩长大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终于为母亲报了仇。

西元前七五三年四月二十一日,罗慕洛就在母狼哺育过他们的台伯河畔的巴拉丁山上,建起一座方形城,这便是最早的罗马城。罗慕洛成了罗马的第一位国王,母狼的形象从此成了罗马的城徽,“罗马”这个名字也是由“罗慕洛”演变而来。

就这样,一座古老而苦难的城市,一个伟大而强健的未来的帝国,一种将对未来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复合的文明,在一个长满伞状的松树的山丘上,开始了它的童年期。而从它的诞生到最后的覆灭,需要一千二百年时间风雨的洗礼与演变!

“啊,罗马,我的国土!灵魂的城!”诗人拜伦这样歌唱过哺育了罗马城的创建者的那头母狼:“……你,遭过雷击的罗马的乳娘!有着黄铜铸成的乳头的母狼,曾以征服的乳汁哺人……你是伟大的创建者的母亲,他,从你粗大的乳头,吸取到一颗强有力的心……”

罗马是迷人的。它的整个城市就是一部最伟大的传奇。它征服过一切,最后却被征服,成为时间的牺牲品。在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那数不清的断垣残壁之下,埋藏着一个巨大的生存之谜和一个巨大的衰亡之谜。正如但丁所言,“罗马城墙的石头值得我们尊敬,而托起这座古城的土地,比人们所说的更有价值。”

那么,罗马,我将从哪里走向你呢?从你满地灰色的废墟和遗骸,还是从你橙红色的天空,从你镀金般苍茫的文化与艺术?

吉本的黄昏。

第一次到罗马的时候,我住在城里,耳边充满的是喧闹的市声。五年后,第二次来到罗马,住在郊外一个屋后长满橄榄林的乡村酒店里,十分安静,并且可以稍微远距离地眺望罗马城头。

漫步在罗马金色的黄昏里,眺望着悬挂在罗马城头的那些镶着金边的云彩,尤其是当目光掠过夕阳之下那些历尽沧桑的断垣残壁,一种序严和神圣的“历史感”油然而牛。

多少高大宏伟的纪念圆柱,它们都曾经是胜利和骄傲的象征;多少金碧辉煌的宫殿、圆顶、拱门、城墙,它们都曾经是豪华和奢侈的标志。苦难的基督,骄横的皇帝,还有一代代王公大臣,以及黑衣修女、白衣教士……都从这苍茫的暮色里消失了。庞培、恺撒、奥古斯都、奥维德、维吉尔、但丁……都在这座古城的铺着黑色火山石的路面上,在通往卡皮托里诺山的古道上,留下过他们沉重的足迹。到最后,像废墟一样的罗马,成了自己的惟一的纪念柱。

此情此景,也使我不禁想起一代历史学宗师爱德华·吉本的一段话来:“我踏上罗马广场的废墟,走过每一块值得怀念的——罗慕洛站立过的,图利演讲过的,恺撒倒下去的——地方,这些景象顷刻间都来到眼前……”

一七六四年十月十五日,夕阳西下的时候,当二十七岁的吉本坐在卡皮托山冈的废墟之上沉思冥想时,赤足的托钵僧人正在朱庇特神庙里合唱着一曲晚祷词……

虔诚的歌声。如血的残阳。无言的废墟……

还有历史学家那双深邃的、渐渐湿润的眼睛……

听着,听着,一个伟大的灵感从天而降——不,那是一个庄严的意念、一种高尚的激情,涌上了年轻的历史学家的心头为什么不撰写一部大书,来记述这座古老的城市——这个曾经显赫一时的古老帝国由极盛走向衰亡的历史呢?

也许是冥冥之中有什么神灵的暗示,这个念头一旦闪过,吉本便毫不犹豫地决定了下来。之后他拿出自己一生中最好的年华,潜心于这部卷帙浩繁的历史巨著的创作。据说全书完成时也在一个黄昏,只是这两个黄昏之间相隔了二十多年!当他再一次坐在神殿的废墟上,聆听着远处响起的晚祷声,他喃喃自语道:“总算写完了!这部用尽了我二十年生命的书……”

二十年间,他把自己全部的激情和才华投入到了《罗马帝国衰亡史》中,没有妻子,没有儿女,甚至没有朋友。他从公元九六到一八。年罗马帝国文治武功处于巅峰时期写起,一直写到一四六一年罗马的政治和国体走向全面崩溃,通过对期间一千二百多年所发生的、与罗马有关的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的陈述与分析,显示了这个庞大的帝国缓慢的和必然的衰亡结局。

在这部巨著的最后,吉本以肃穆和沉郁的笔调,总结了导致罗马走向衰亡的四大因素:一,时间与自然的侵蚀;二,野蛮人与基督徒的外侵内扰;三,罗马人在物质生活上的奢侈糜乱;四,罗马人的内讧。

总之,那个曾经不可一世的罗马帝国衰亡了。它曾经有过的富丽堂皇的神殿、拱门、廊柱和纪念柱,它的穷奢极欲的大斗技场、大温泉浴场以及一座座的凯旋门,都被时间的豪雨浇淋成了荒凉的景象。罗马的黄昏里飘散着断垣残壁和破砖烂瓦的气息。

这正是吉本在罗马广场上所嗅到的气息。罗马的黄昏是吉本在沉思的那个黄昏。罗马的夕阳也是吉本所喟叹的那枚夕阳。

P1-7

序言

        关于湖水或至纯至美的一种瓷

              萧萍

这是二000年异常闷热的夏天。很多东西包括那被称为“麦莎”的台风都从上海一一错身而过,而我也在一段极度封闭与杂乱的日子以后,变得异常敏感和落落寡欢。“我就要动身走了/因为我听到/那水声日日夜夜轻拍着湖滨/不管我站在车行道或灰暗的人行道/都在我心灵的深处听见这声音”——来自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诉说与念叨,有着一种奇特的暗示般的安静力量,仿佛传说中“徐徐下降”的茵纳斯弗利岛会在深夜的湖水中向我俯下身来。

是的,湖水。那些亲爱的湖水们,它们是这个世界留下美好与可能的蛛丝马迹,只有在最幽暗的夜里才可以慢慢嗅出气息——如同我始终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宿命地与湖水息息相关——那些被湖水围住岁月的人,他们宁静深邃的头脑与内心像宝藏一样吸引着我,就如梭罗说的那样,“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浅。”

徐鲁,正是他们中间的一个。那个住在东湖边、将自己的写作比作落叶一筐的徐鲁,他凝思的眼神总是让我想起海子的诗句“花色的土散着香气”。

还记得第一次在网络上读到徐鲁写湖水的大段文字时那种屏住呼吸的感觉。在深夜的寂静的书房,当风若有若无地穿行而来,我看到的那片文字居然是用一种幽暗的蓝色显示出来的。至今还记得,我是那么小心翼翼地移动鼠标,生怕过大的动作会将这些天籁般的文字遗失:

这时候,我觉得整个湖只是属于我们这两个生命——不,再加上那只小小的水蜘蛛,三个生命的。我们和平共处,互不打扰,也许,应该说是在彼此欣赏呢!当小野凫在机警的水中央做完了它的早操,天己大亮了。湖面上已经铺上了一层暗金色和完全的玫瑰红色……

我多么清楚地记得,当我读到“随着一些银亮的小鱼的跳跃,小野凫也突然振翅飞起,离开湖面,像箭一样直射远处去了”的时候,窗外突然传来细若游丝的音乐,让我周身灵魂一悚,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晨曦的降临,没有什么比萨福“女王般的黎明”更能恰切地表达当时的心情,在那个春天的黎明与清晨,我第一次如此深切地感到,美原来是可以那么地猝不及防与浑然不觉,仿佛是春天里最细致绵密的雨,在不知不觉中早已被一寸寸地浇透。

所以,在心底里一直都觉得,认识徐鲁是冥冥中的一个秘密。这秘密从一开始就和湖水天然相系。而当我在稍后些得知他在东湖边真正居住了十多年,那一刻我难以抑制自己内心的惊喜与恍惚,我几乎要分不清这一切秘密的来源,到底是徐鲁文字的细腻与华美所带来的心灵冲击与震颤,还是我内心深处对于的东湖那连绵不绝的眷念与怀想?

惟一可以让我肯定的是,尽管将“每一片落叶都写成长诗”的天才离这个时代越来越遥远,可阅读徐鲁的文字还是能让我们记起与此相关的一切理想——当徐鲁用文字记录下他穿越欧洲那些满怀梦想的异乡的夜晚,仿佛每一处都含有一千种冥冥中的乡愁,无论是罗马、威尼斯与波洛尼亚乡村的池塘,还是去看望莱辛的行走在春天里的火车,让你会觉得一种穿越时空的会晤与邂逅是多么的神奇美妙,那些微笑颔首与会心叹息仿佛就弥漫在空气之中——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只有他的精神源头而并非生命源头,才是他的家乡……每一位作家最终都是在创造他自己的先驱者。埃利蒂斯在创造荷马;圣琼佩斯在创造但丁;拉封丹在创造伊索;里尔克在创造荷尔德林;希尼在创造曼尔德施塔姆……有了先驱者,才有家乡。

于是,习惯在书籍中旅行、沉思与创造的徐鲁,将精神的不羁狂放和情感的温存细致糅合打磨在一起,让我们感受到他文字里独特的属于男性的妩媚、才情和迷醉。是楚楚动人的,也是激情澎湃的。那里有着拜伦与普希金式的华美与浪漫,也有着安徒生式的忧郁与羞怯,更重要的是,徐鲁那来自胶东半岛寂寞的童年与少年时光,给了他无尽的思念与缅怀、热情与忧伤,那是困苦的生活给予一个作家最深刻的磨砺和最深厚的精神财富,是徐鲁写作中最初与最直接的灵感源泉。

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使得徐鲁那些充满了唯美气息和欧化色彩的句子,有了一种平实、宽阔而朴素的底蕴——当他用几近白描的手法描述他孩提时代的乡村野菜、小毛驴以及贫穷善良的农人们,那不自觉流露在笔端的眷顾深情和悲悯情怀,有着怎样的一种直抵人心的温暖力量。难怪徐鲁不止一次地将勃洛克的诗句写在自己文集的扉页:“我坚信,我如此热爱的一切/绝不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一/这贫困生活的全部颤音/这不可思议的一腔热情”。这是所有优秀艺术家的精神底色。

而当年那个从贫困中出走的、倔强自尊的胶东少年,早已成为真正意义上诗人,他身上有着一种随时可以被点燃的激情——那是一种保存完好并坚守着的情操,是在经典的文学与艺术中全身心膜拜与浸染过的传承,它们是如此地温润与光洁,几乎透着与生俱来的干净柔和,就仿佛民间故事中无论被怎样乔装的鲜花公主,总是会泄露她那内心深处的秘密:鲜花注视蜜蜂的眼神,永远都是如此单纯天然、有如血缘般的热爱和心心相印。

徐鲁不止一次地说到他自己愿意停留在“无难度的写作”中,他说那是一种对自己的纵容。而我更愿意相信,那是激情中的诗人被巨大的创作能量推动着的恣意时刻,是灼灼眼神,桃之天天——所有的言辞都好像春天信手摘下的树叶,每一片都充满了蓬勃的生机和饱满欲滴的汁液;又仿佛是灵感喷薄与火焰飞翔中被熔化铸造的瓷盘,它们美轮美奂,即使掉在地上碎成一千片,也能保持最初的润泽与清脆。

天才的诗人与作家一定是这样一类人,他们可以从所有的语言、生灵和空气中嗅出美与天真,听见心脏的怦怦跳动与血液的汩汩流淌,他们与生俱来的直觉和敏锐,罕见而天生的文字才能,是洞穿了语言的旁骛繁杂后抵达的质朴、简约与通透——阅读徐鲁的文字,你能感受到这一切,那种干净深厚得不动声色的能量,那种一眼看上去就能击中你心灵的穿透力,使得他的文字在一瞬间获得犹如子弹般金属的质地“花朵和叶子,可以有许多,根茎却只有一条。而且,茎里有的,种子里早已有了。”

和徐鲁慢慢熟了的时候,我更愿意将他想像成东湖边有些岁月和阅历的浆橹——是被许多的掌心磨光滑了散发着人间气息的;是在湖边静默沉思让幸福的落叶铺满全身的;还是寻觅的与缅怀的,是将那些芬芳的句子写在湖水之上,温暖而亲切的……

但愿未来的岁月中,徐鲁在澹定从容与温情脉脉中缓慢地写作,那些被他锻造的词句,仿佛珍贵的尘土,即使沉默着也是光华灼灼,也正如他自己所说:“沉默,也是一种聆听”。而最后还想说的是,他的这些文字必将辗转、奔走与流传,因为,那不是别的,那是,来自湖水深处的一种瓷,至纯至美。

后记

编选在这里的近二十篇散文,写的是有关罗马、翡冷翠、威尼斯、波洛尼亚、柏林、维也纳、萨尔斯堡等几个欧洲城市的见闻,夸大一点说,就是所谓域外游记。当然,谈不上是“文化苦旅”,只是一些风景的“乐游”。

数年前,曾在罗马特莱维喷泉(The Trevi Fountain,又名“少女喷泉”或“许愿池”)投过一枚银币。据说,当你背对喷泉投入一枚银币,少女喷泉会许你一个重返罗马的愿望。“这里可以决定你的命运,如果你是一个幻想家。”当时陪我一起在罗马闲逛的友人也这么对我说。也许,其中真有一点因果联系,几年后,我果然又重返罗马了。

然而,如果没有台北的友人、散文家和旅行摄影家桂文亚女士的一再鼓动,并且不避烦难地多次给我航寄有关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帮助我重新回到翡冷翠、罗马、威尼斯、柏林等地方,去找回那些渐渐模糊的感受与记忆,我想,我肯定没有信心把这些匆匆的行旅写成文字的。因此,先在这里向文亚姐致谢。

这些文字写出后,几乎全部是发表在《中华读书报》的《国际文化》上。后来,《CITY旅游》杂志的编辑读到了,辗转找到我,也约我写了一些。因此,我也要借此机会,感谢《国际文化》和《CITY旅游》的编辑朋友。当初发表时,《国际文化》的柳立婷君,《CITY旅游》的耿菲琳君,都为这些文字选配了丰富的摄影图片,使不少读者因此而对这些文字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老朋友王为松兄,十几年来一直在关注和鼓勋着我的阅读与写作。他似乎早就留意到了我的这类文字,现在,承为松兄美意,约我把这类文字编选出一些,配以少量的插图,拟做成一本轻倩和素朴的小书,并寄来已出的黄裳先生的一本《插图的故事》作为“样本”。这不仅使我感到了友情的温暖,同时也觉得“与有荣焉”。

睿智的女作家和好朋友萧萍博士,去年曾为《文学报》写过一篇关于我的印象记,虽多有溢美之辞,却也是悉心文字,征得萧萍同意,移来代序,作为纪念。

是为后记。

二00六年农历白露,武昌梨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翡冷翠的薄暮(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786352
开本 32开
页数 192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05
出版时间 2007-04-01
首版时间 2007-04-01
印刷时间 200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4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192
134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5: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