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月色背影(朱自清美文选读)/三味书坊
内容
编辑推荐

经典的魅力是永恒的。

只要我们有耐心,并且怀着一种敬畏之心轻轻地擦去时间留给它们的那些飞灰与尘埃,神灯的光芒将愈加明亮。

我们有幸拥有了一批最伟大的经典文学作品,这是我们共同的记忆和幸福花园,我们应该世世代代守护着它们,使这缕书香薪火相传、延绵不断。

用一句流行的话说:如果非要在这份珍贵的遗产上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本书为朱自清先生的美文集。

内容推荐

本书所收录的《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白马湖》、《春》、《扬州的夏日》、《看花》、《冬天》、《说扬州》、《南京》、《我是扬州人》,包括《背影》、《择偶记》、《儿女》、《给亡妇》、《买书》等等,都或以江南为情感聚焦点,或以江南的生活为表现对象,至少也以江南为叙述背景。

本书对于朱自清作品的选择,注意其思想艺术成就,也注意其体式、题材、内容、风格的多样性;在编排上,注意把内容性质大致相同相近的作品放在一起,不完全按时序;但也考虑到时间因素,所以在文末注明写作或发表时间。以帮助大家从创作历程的角度更好地把握朱自清。

目录

前言

匆匆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绿

春晖的一月

荷塘月色

白马湖

背影

择偶记

儿女

冬天

给亡妇

我是扬州人

我所见的叶圣陶

白采

哀互生

阿河

执政府大屠杀记

哀韦杰三君

扬州的夏日

看花

谈抽烟

买书-

潭柘寺戒坛寺

南京

说扬州

松堂游记

回来杂记

《忆》跋

《子恺漫画》代序

威尼斯

瑞士

巴黎

西行通讯(二)

房东太太

不知道

话中有鬼

论做作

论气节

试读章节

儿女

我现在已是五个儿女的父亲了。想起圣陶喜欢用的“蜗牛背了壳”的比喻,便觉得不自在。新近一位亲戚嘲笑我说,“要剥层皮呢!”更有些悚然了。十年前刚结婚的时候,在胡适之先生的《藏晖室札记》里,见过一条,说世界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是不结婚的;文中并引培根的话,“有妻子者,其命定矣。”当时确吃了一惊,仿佛梦醒一般;但是家里已是不由分说给娶了媳妇。又有甚么可说?现在是一个媳妇,跟着来了五个孩子;两个肩头上,加上这么重一副担子,真不知怎样走才好。“命定”是不用说了;从孩子们那一面说,他们该怎样长大,也正是可以忧虑的事。我是个彻头彻尾自私的人,做丈夫已是勉强,做父亲更是不成。自然“子孙崇拜”,“儿童本位”的哲理或伦理,我也有些知道;既做着父亲,闭了眼抹杀孩子们的权利,知道是不行的。可惜这只是理论,实际上我是仍旧按照古老的传统,在野蛮地对付着,和普通的父亲一样。近来差不多是中年的人了,才渐渐觉得自己的残酷:想着孩子们受过的体罚和叱责,始终不能辩解——像抚摸着旧创痕一样,我的心酸溜溜的。有一回,读了有岛武郎《与幼小者》的译文,对了那种伟大的,沉挚的态度,我竟流下泪来了。去年父亲来信,问起阿九,那时阿九还在白马湖呢;信上说,“我没有耽误你,你也不要耽误他才好。”我为这句话哭了一场;我为什么不像父亲的仁慈?我不该忘记,父亲怎样待我们来着!人性许真是二元的,我是这样地矛盾;我的心像钟摆似的来去。

你读过鲁迅先生的《幸福的家庭》么?我的便是那一类的“幸福的家庭”!每天午饭和晚饭,就如两次潮水一般。先是孩子们你来他去地在厨房与饭间里查看,一面催我或妻发“开饭”的命令。急促繁碎的脚步,夹着笑和嚷,一阵阵袭来,直到命令发出为止。他们一递一个地跑着喊着,将命令传给厨房里佣人:便立刻抢着回来搬凳子。于是这个说,“我坐这儿!”那个说,“大哥不让我!”大哥却说,“小妹打我!”我给他们调解,说好话。但是他们有时候很固执,我有时候也不耐烦,这便用着叱责了;叱责了还不行,不由自主地,我的沉重的手掌便到他们身上了。于是哭的哭,坐的坐,局面才算定了。接着可又你要大碗,他要小碗,你说红筷子好,他说黑筷子好;这个要干饭,那个要稀饭,要茶要汤,要鱼要肉,要豆腐,要萝卜;你说他菜多,他说你菜好。妻是照例安慰着他们,但这显然是太迂缓了。我是个暴躁的人,怎么等得及?不用说,用老法子将他们立刻征服了;虽然有哭的,不久也就抹着泪捧起碗了。吃完了,纷纷爬下凳子,桌上是饭粒呀,汤汁呀,骨头呀,渣滓呀,加上纵横的筷子,欹斜的匙子,就如一块花花绿绿的地图模型。吃饭而外,他们的大事便是游戏。游戏时,大的有大主意,小的有小主意,各自坚持不下,于是争执起来;或者大的欺负了小的,或者小的竞欺负了大的,被欺负的哭着嚷着,到我或妻的面前诉苦;我大抵仍旧要用老法子来判断的,但不理的时候也有。最为难的,是争夺玩具的时候:这一个的与那一个的是同样的东西,却偏要那一个的;而那一个便偏不答应。在这种情形之下,不论如何,终于是非哭了不可的。这些事件自然不至于天天全有,但大致总有好些起。我若坐在家里看书或写什么东西,管保一点钟里要分几回心,或站起来一两次的。若是雨天或礼拜日,孩子们在家的多。那么,摊开书竟看不下一行,提起笔也写不出一个字的事,也有过的。我常和妻说,“我们家真是成日的千军万马呀!”有时是不但“成日”,连夜里也有兵马在进行着,在有吃乳或生病的孩子的时候!

我结婚那一年,才十九岁。二十一岁,有了阿九;二十三岁,又有了阿菜。那时我正像一匹野马,那能容忍这些累赘的鞍鞯,辔头,和缰绳?摆脱也知是不行的,但不自觉地时时在摆脱着。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日子,真苦了这两个孩子;真是难以宽宥的种种暴行呢!阿九才两岁半的样子,我们住在杭州的学校里。不知怎地,这孩子特别爱哭,又特别怕生人。一不见了母亲,或来了客,就哇哇地哭起来了。学校里住着许多人,我不能让他扰着他们,而客人也总是常有的;我懊恼极了,有一回,特地骗出了妻,关了门,将他按在地下打了一顿。这件事,妻到现在说起来,还觉得有些不忍;她说我的手太辣了,到底还是两岁半的孩子!我近年常想着那时的光景,也觉黯然。阿菜在台州,那是更小了:才过了周岁,还不大会走路。也是为了缠着母亲的缘故吧,我将她紧紧地按在墙角里,直哭喊了三四分钟;因此生了好几天病。妻说,那时真寒心呢!但我的苦痛也是真的。我曾给圣陶写信,说孩子们的磨折,实在无法奈何;有时竞觉着还是自杀的好。这虽是气愤的话,但这样的心情,确也有过的。后来孩子是多起来了,磨折也磨折得久了,少年的锋棱渐渐地钝起来了;加以增长的年岁增长了理性的裁制力,我能够忍耐了——觉得从前真是个“不成材的父亲”,如我给另一个朋友信里所说。但我的孩子们在幼小时,确比别人的特别不安静,我至今还觉如此。我想这大约还是由于我们抚育不得法;从前只一味地责备孩子,让他们代我们负起责任。却未免是可耻的残酷了!

正面意义的“幸福”,其实也未尝没有。正如谁所说,小的总是可爱,孩子们的小模样,小心眼儿,确有些教人舍不得的。阿毛现在五个月了,你用手指去拨弄她的下巴,或向她做趣脸,她便会张开没牙的嘴格格地笑,笑得像一朵正开的花。她不愿在屋里待着;待久了,便大声儿嚷。妻常说,“姑娘又要出去溜达了。”她说她像鸟儿般,每天总得到外面溜一些时候。润儿上个月刚过了三岁,笨得很,话还没有学好呢。他只能说三四个字的短语或句子,文法错误,发音模糊,又得费气力说出;我们老是要笑他的。他说“好”字,总变成“小”字;问他“好不好”?他便说“小”,或“不小”。我们常常逗着他说这个字玩儿;他似乎有些觉得,近来偶然也能说出正确的“好”字了——特别在我们故意说成“小”字的时候。他有一只搪瓷碗,是一毛钱买的;买来时,老妈子教给他,“这是一毛钱。”他便记住“一毛”两个字,管那只碗叫“一毛”,有时竞省称为“毛”。这在新来的老妈子,是必需翻译了才懂的。他不好意思,或见着生客时,便咧着嘴痴笑;我们常用了土话,叫他做“呆瓜”。他是个小胖子,短短的腿,走起路来,蹒跚可笑;若快走或跑,便更“好看”了。他有时学我,将两手叠在背后,一摇一摆的;那是他自己和我们都要乐的。他的大姊便是阿菜,已是七岁多了,在小学里念着书。在饭桌上,一定得罗罗唆唆地报告些同学或他们父母的事情;气喘喘地说着,不管你爱听不爱听。说完了总问我:“爸爸认识么?”“爸爸知道么?”妻常禁止她吃饭时说话.所以她总是问我。她的问题真多:看电影便问电影里的是不是人?是不是真人?怎么不说话?看照相也是一样。不知谁告诉她,兵是要打人的。她回来便问,兵是人么?为什么打人?近来大约听了先生的话,回来又问张作霖的兵是帮谁的?蒋介石的兵是不是帮我们的?诸如此类的问题,每天短不了,常常闹得我不知怎样答才行。她和润儿在一处玩儿,一大一小,不很合式,老是吵着哭着。但合式的时候也有:譬如这个往这个床底下躲,那个便钻进去追着;这个钻出来,那个也跟着——从这个床到那个床,只听见笑着,嚷着,喘着,真如妻所说,像小狗似的。现在在京的,便只有这三个孩子;阿九和转儿是去年北来时,让母亲暂时带回扬州去了。

P36-39

序言

江南的朱自清

我的南方,

我的南方!

那儿是山乡水乡!

那儿是醉乡梦乡!

五年来的彷徨,

羽毛般的飞扬1

1925年秋天,朱自清告别了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也结束了五年辗转奔波、动荡不定的江南生活,来到清华大学工作。刚到北京,他便写下了这首《我的南方》。全诗缠绵悱恻,对南方倾诉了无限的向往和依恋,尽管他这时刚刚离开江南。

此后,江南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他的梦中,出现在他的诗歌和散文中,成为构成他创作内容和意象的无法忽视的巨大存在。本书所收录的《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白马湖》、《春》、《扬州的夏日》、《看花》、《冬天》、《说扬州》、《南京》、《我是扬州人》,包括《背影》、《择偶记》、《儿女》、《给亡妇》、《买书》等等,都或以江南为情感聚焦点,或以江南的生活为表现对象,至少也以江南为叙述背景,江南始终是他的一个情结。到了晚年,这种情结并没有随岁月的消逝而冲淡,相反却愈发浓烈,所以他在《我是扬州人》中干脆直书:“扬州好也罢,歹也罢,我总该算是扬州人的。”这种大声告白,切不可从字面上、从表格填写的某一栏一一籍贯或出生地的角度去理解它。它是朱自清对自己精神归属、情感趋向的最终认定,是朱自清对江南情感的总爆发。

江南,对朱自清来说,不仅是他的家乡,是他度过青少年的地方,是他亲人安眠的地方,也是他辗转奔波生活工作过的地方,还是他创作的题材宝库,灵感源泉,更是他审美触觉最敏锐、情感趋向最坚定的地方。江南,赋予了他作为一个艺术家的艺术质地和美学个性。可以说,江南是朱自清的根,没有江南就没有作为散文家的朱自清。

朱自清与江南的直观联系诸如家乡、亲朋好友、青少年时代、辗转奔波的生活等等,想必大家多少都有了解,略去不提。这里谈~谈作为他的艺术质地和美学个性的江南。

提起江南,人们的最直观的感觉是温润的气候、秀丽的山水,是聪慧的头脑、灵巧的双手,是牧童短笛、小桥流水,是白帆朵朵、稻香阵阵,是昆曲、越剧、吴歌、评弹,是茶艺、陶瓷、刺绣、烹饪,是曹雪芹、施耐庵、吴承恩、吴敬梓,是唐伯虎、吴昌硕、徐悲鸿、傅抱石……,不错,江南正是这片神奇的土地,是文化地层特别深厚、文化内涵特别丰富的地方。在这片土地上,似乎空气都散发着清新柔美、温文尔雅的气息,草木都传递着生活的智慧和艺术的趣味。从小生长在这样的土地上,朱自清的艺术特质和审美个性怎能不打上深深的江南烙印?

不妨从水谈起。朱自清对水有着特别的迷恋。他的散文中,有湖,有河,有潭,有塘,有瀑,几乎写尽了江南水的各种形态,无论是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还是吞青吐绿的白马湖,抑或绿得醉人的梅雨潭,都那么清丽缠绵,惹人遐思。而朱自清一写到水,也才情勃发,灵思飞动,笔触圆转浏亮,思绪绵远悠长。他北上以后最深的感触就是“北方没有水”。别简单地把这看作一种个人的生活习性,因为在朱自清那里,水意味着一个审美对象,更意味着一种审美方式。在江南文化中,水具有独特的蕴含,它既是实指,也是一种文化特征,一种文化符号——人们常把江南文化称作水的文化,江南的青山绿水千百年来不仅为江南文人抵御压力、释放苦痛、舒展精神、张扬智慧提供了最适宜的环境,因而成为最重要的审美对象,而且水的轻盈灵动、清新秀美,赋予了江南文化柔婉细腻、精巧雅致的特征,打磨了江南文人灵敏精微的审美触觉和审美追求,塑造了江南文人温婉舒卷、精巧绵密的美学个性。即如朱自清,他的感受的细腻,笔触的灵巧,描摹的鲜活,文字的圆转,没有豪放强悍、雄奇阔大的气象,却富于玲珑剔透、温婉蕴藉的风致,本书所选各篇,大体都有这种特点。

这种感受的细腻和表达的深致也体现在朱自清对语言文字的精确把握上。在现代作家中,朱自清大约是不多的有着明确的文体自觉和文字追求的人,他考究着不同的句式带给人的不同的感觉,琢磨着每一个字的用法,玩味着同一个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他在《欧游杂记》的“序”中特地提到他在文字经营上的苦心,本书所选《话中有鬼》、《不知道》等文也直接记录了他的这种考究琢磨玩味。他总是探索着各种文体和各种最有效的表达方式,清丽缜密或朴素真挚,描摹精严或粗笔勾勒,华彩铺张或文约意丰,白话夹杂文言或全用口语,他尝遍了美文、游记、小品、随笔、杂感、读书笔记等所有散文样式,并且在各种样式中都留下了出色的成绩。正因为如此,他的散文没有留学生的洋腔洋调,也没有冬烘先生的陈腐气,清新自然,质朴圆润,是现代散文文体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对朱自清在文体和语言文字方面的追求,叶圣陶给予了高度评价:“现在大学里如果开现代本国文学的课程,或者有人编现代本国文学史,论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全写口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  水的流动和生生不息,水的因物赋形之无常态常势,也意味着一种“逝者如斯”的生命过程,意味着一种自由的品格和境界。它锻造着江南文人内在化、心灵化的审美趋向,也启迪着江南文人通过对生命的感悟和个性的追求去体验人生的自由境界,通过对身边事物和个人趣味的赏玩去享受智慧的愉悦。朱自清也在寻求着人生的趣味生活和自由境界,他始终以真性情投入生活,从自己的情感世界出发,沿着感性的通道向人性方向迈进。他通过对自我的解剖来折射人生,多的是温柔敦厚的不满,是沉默的悲悯和低回的“疑问”,而不是尖锐的呐喊,譬如《阿河》、《哀韦杰三君》等等。于是,他的散文有了一种清澈透亮的让我们感动的人生意味。正因为这种对自我经验的尊重和从心灵出发的言说方式,使朱自清始终保持着单纯、自然、朴质的思想风度和艺术风度。

强调朱自清的江南特性,意在突出他文学创作的艺术特质,正如我们指认北京的老舍、陕西的贾平凹一样。

最后要说明的是,本书对于朱自清作品的选择,注意其思想艺术成就,也注意其体式、题材、内容、风格的多样性;在编排上,注意把内容性质大致相同相近的作品放在一起,不完全按时序;但也考虑到时间因素,所以在文末注明写作或发表时间。以帮助大家从创作历程的角度更好地把握朱自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月色背影(朱自清美文选读)/三味书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自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438487
开本 16开
页数 1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12-01
首版时间 2006-12-01
印刷时间 200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6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31
171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7:5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