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死亡之吻
内容
编辑推荐

想知道水中女神昂丁和“死亡之吻”的故事吗?想了解法国历史上沸沸扬扬数百年的“铁面人”究竟是谁吗?著名珠宝匠法贝热为俄国沙皇制作的五十多枚精美的“复活彩蛋”背后隐藏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您知道吗?《卡门》和《蝴蝶夫人》等著名歌剧是如何创作和获得成功的?美女为什么会爱上野兽?小人鱼为何守望在哥本哈根碧波荡漾的大海边?……本书作者以随笔的形式为您一一揭晓谜底。

内容推荐

您知道水电女神昂和“死亡之吻”的故事吗?法国历史上沸沸扬扬数百年的“铁面人”究竟是谁?著名珠宝匠法贝热为俄国沙皇制作的五十多枚精美绝伦的“复活节彩蛋背后有哪些动人的故事?玛丽·雪莱所著哥特式小说《弗兰肯斯坦》在生活中真有其人吗?《卡门》和《蝴蝶夫人》等著名歌剧是如何创作并最终获得成功的?美女为什么会爱上野兽?小人鱼为何守望在哥本哈根碧波荡漾的大海边?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本书将为您一一道来……

目录

一、传奇

1.“死亡之吻”

2. 法兰西的“铁面人” 

3.说不尽的浮土德 

二、莎乐美公主

1. 传说和历史 

2.王尔德的独幕剧 

3.施特劳斯的改编 

三、原型人物

1.沃波尔的“草莓坡” 

2.追踪弗兰肯斯坦 

3.安徒生的“夜莺”

四、艺术品风波

1.法贝热的“彩蛋”

2.戈特雷奥夫人的吊肩带

3.邂逅“米洛的维纳斯”

五、创作名歌剧

1.比才的《卡门》

2.普契尼的《蝴蝶夫人》

3.罗西尼的《塞维勒的理发师》

4.韦伯的《魔弹射手》

六、童话的故事

1.“美女”和“野兽”

2.“小人鱼”的命运

3. 一千个“灰姑娘”

后记

试读章节

菲利普斯·奥雷奥卢斯·特奥夫拉斯囝斯·邦巴斯特·冯·霍恩海姆(Philippus Aureolus Bombastusvon Hohenheim,1493—1541)是一位德籍的瑞士医师,他相信的是自己的经验,对传统的教条深恶痛绝。他曾当着大学生们的面,公开把古罗马医生加仑(Ga—len)的著作烧毁,并取名帕拉塞尔苏斯(Paracelsus),以表明自己要超过(Para)被公认为古罗马最伟大的医学作家的塞尔苏斯(Celsus)。不过他确实有多方面的成就:他发现并使用多种新药,促进了药物化学的发展:他对现代医学包括精神病治疗的兴起都作出了贡献;他还发表过一部《外科大全》;同时他又是一位著名的炼金术士。这与他的兴趣多面有关,这兴趣甚至涉及文学艺术。

帕拉塞尔苏斯在他的广泛阅读中,曾发现一首1480年首次在德国斯特拉斯堡出版的诗《冯·施陶芬贝格骑士》(Der Ritter von Staufenberg),诗中描写了一个动人的德国传说。他后来在出版于工566年的著作《自由的水神、风神、火神和其他精灵》(Liber denymphis,sylvanis,pygmaeis,salamandris et gigantibuset caeteris spiritibus)中,转述了这个传说。

帕拉塞尔苏斯描述了土、气、火、水四种外貌和功能都跟人类一样、但却没有灵魂的精灵,其中的宁芙(nymphs)是居于山林水泽的仙女,他称她们为昂丁(undinae或On-dines),这名字显然来自于拉丁文中的“unda”(波浪)一词,有如帕拉塞尔苏斯发明絮尔夫(Sylph)来指称风神,发明萨拉曼德(Salamander)来指称火神,用科博尔德(Kobold)来指称地神。  

故事说在浩渺的莱茵河上游,有一条小小的支流,两岸全是神秘的古老森林。

故事说在浩渺的莱茵河上游,有一条小小的支流,两岸全是神秘的古老森林。昂丁一直生活在水中,对人类竟能生活在空气中感到很是好奇。有一位昂丁仙女与姐姐们在施陶芬贝格(Staufenberg)属地的湖泊里游玩时,非常向往人间的空气。于是总要从水中出来,顺着林中猎物走过的小径,待下来看看陆地上古怪而美丽的动物。一天,她看到一个最古怪、最美丽的动物,他是正在林中打猎的年轻英俊的施陶芬贝格领主。此后,每当他在林中漫游的时候,她都要出来看他,不久便爱上了他,并决定要俘获他的心。只因她是一个精灵,施陶芬贝格领主自然看不见她。于是,她运用水神自古就有的手段,使自己拥有一副人的躯体,全身洋溢着美感,在林间小径等待。施陶芬贝格领主来了,这次,她让他看见了她,她的美和风度使他倾倒。他是那么为她沉迷,就提出要她去他的城堡。她同意了。途中,他们虽得时时都得提防狮子、老虎、野熊的袭击,仍一次次停下来拥抱。在终于到达目的地之后,昂丁流着泪向他告别。她解释说,她一定得回她的水中去。但这位名叫胡德勃兰(Huldbrand)的冯·施陶芬贝格要求跟她结婚,说他永远爱她。昂丁告诫说:“如果你发的是伪誓,将会有可怕的事发生!”胡德勃兰特说:“我永不会背弃你。”

他们以古老的方式举行婚礼,没有神父,也没有证婚人,并保证以后像一个男人和他妻子一样地生活。

三年过去了。最初,他们的生活有如一首田园牧歌。后来,有一次胡德勃兰特外出参加马术比赛,看到他的朋友们都与有钱人家的女子结婚时,就开始懊悔自己的妻子不是陆地上的女子了。  

一次,在他最富有的邻族马格瑞夫(Margrave)主持的马术比赛中,他迎战一位远方来的骑士取得了胜利。他的勇猛和耐性给主持比赛的马格瑞夫和他女儿留下深刻的印象,她似乎也十分喜欢他。于是,他在心中开始将这个女人与他的昂丁进行比较。他觉得,也许她没有水神那么漂亮,也许也没有她那样有才气;可是她有丰厚的嫁妆,包括无数金银财宝和陆上的大片土地。于是在回到家中之后,他便向昂丁宣称,他要与马格瑞夫的女儿结婚,而她一定得回自己的水中去。  昂丁深受打击,悲痛万分;她哭泣着请求他别忘了自己的诺言。但胡德勃兰特铁石心肠,毫不为她的规劝所动,不但不理睬她的请求,反而对她又是嘲笑又是威胁;最后,甚至凶暴地跳到她面前,要动手打她,骂道:“你不是夏娃的女儿,你是怪兽的女儿。滚吧,魔鬼!回你水中的朋友那儿去吧。我要的是陆地,而不是水。”并硬是将她拖到附近的一条河边。昂丁又是劝说、啼哭,又是乞求、辩解,心情狂乱。但他抓住她,把她推向了河中:“回你的水里去吧!我再也不要跟水和你交往了!”

昂丁先是不情愿地迟疑了一会,随后接受了他的决定:“听从你的命令,我的主人。”她回答得那么的冷静而庄严,使他一下子放开了她。到了河里后,她警告他说:“不过由于你诅咒过水了,你可得小心。它不再是你的朋友了。”

昂丁潜入河中游走了;到了莱茵河后,她的姐姐们都来安慰她。

胡德勃兰特听到昂丁分手时的警告后,害怕极了,决心警惕绝不再与水沾边。

一个月后,又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马术比赛,这是为庆祝胡德勃兰特和马格瑞夫女儿婚礼的一次活动。胡德勃兰特又迎战那个外国骑士。不过这次的结果不一样了。在胡德勃兰特与这位骑士交战时,板着脸非常生气的昂丁带领她的姐姐和表姐妹们跳舞到他跟前。就在这个时候,胡德勃兰特比输了。

胡德勃兰特被击败后,站在参赛场上,又热又渴。他的新娘急忙给他递上一杯清凉的冷水。可等他记起昂丁说过的话时,已经太迟了。由于昂丁曾给这水施过魔法,胡德勃兰特一喝水就窒息了。于是,昂丁回莱茵河去了。P2—5

后记

几年前,我曾写过一篇五六千字的《伦敦塔里的囚徒》,先是发表在《万象》杂志,后来收进我的随笔集《帕格尼尼的手》中。但我一直觉得,这个题目下的故事实在多,足足还可再写一本书。于是一直在收集资料,只因忙于他事,给搁下了。

我知道,“伦敦塔里的囚徒”中,很多都不是坏人,而只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如英格兰的格雷郡主简·格雷夫人(Lady Jane Grey,1537--1554),她美丽聪慧,又精通希腊文、拉丁文以及法文、希伯来文、意大利文。她实在是被人推上王位的,且是一个有名无实的九日女王,结果却被处死在伦敦塔。

我见过一本英文版的《九日女王》,是这位格雷夫人的传记;但没有细读。在收集资料时,我也曾注意过,看国人写过点什么。一次,偶然在网上看到一篇原载《侨报。副刊》的散文《怕血腥》(作者施雨)。文中写到:

“1554年,在位才九天,未满十七岁的简。格雷夫人在伦敦塔被斩首。被人称作‘血腥玛丽’的英女王玛丽一世,将英王亨利第七的曾孙女简·格雷夫人送上了断头台。血腥玛丽当着简的 面把她的丈夫押 出去砍头,又把血淋淋的尸体运到简所在的塔里。最后,才把可怜的饱受惊吓的简拉到塔內一处草坪上斩首。临刑时简哀怨地说,她根 本就不想当女王。是的,简不想当女王,想让她当女王的是她的双亲。她的父母把她推上王位,也把她推上了断头台。

“一直记得英国作家阿斯查姆在《校长》一书中,写了一个感人的细节,他叙述最后一次拜访简·格雷夫人的情景。那天,他见她坐在窗前,正在阅读柏拉图写的有关苏格拉底之死的一篇精彩文章。当时,简的父母都在不远处的花园里游猎,犬马追奔,热闹之声破窗而入。阿斯查姆见格雷夫人不陪父母游猎,竟独自凭窗读书,惊讶不已。可是她却悠然自得:‘他们在花园里得到的全部快乐,远远不及我在柏拉图的书里享受的快乐。’

这样一个娴静安祥的女子死在人生的花季,总是让人牵挂……”我在这里不去讲格雷夫人的无辜牺牲。我是对她那么地陶醉在书籍中颇生感触。

“他们在花园里得到的全部快乐,远远不及我在柏拉图的书里享受的快乐。”这点我也有体会。我觉得,对我来说,在野外所得到的快乐,远不及我在书里享受到的快乐。这不是因为我的眼睛已经近视达到一千多度,无法感知绿幽幽的树叶、朦胧的远山,或蝴蝶在花丛中飞舞或蜻蜓在荷叶上展翅的情趣,而是我确实享受到书中的无比的快乐,以致多年来,每次参加会议的旅游时,到达目的地后,我总是极少去爬山上岭,而欢喜独个儿留在车子里,翻翻随身带来的书。平时我也极少受友人之邀外出游览。我觉得,我游倘在书林间,已经够快活的了;甚至常常觉得无论去那个景点都不如沉浸在书中观赏,更何况书中所描述的许多都是今日吾人永远不可及的。

去年参加研究生的答辩时,有一位的论文是研究体制内和体制外作家的,引起激烈的争论,焦点落在体制外的作家有多少自由度上。记得在我退休的前一年,分配我要写一篇文章,虽然只需一二千字,且允诺高稿酬,但我实在不愿意。后来那个一直把我看成障碍的小头头威胁说:“不写就别想过关。”没有办法,我在拿工资么。现在,我就有这个自由了:自己爱写什么,大致还能做到。收在我的第一本随笔集《帕格尼尼的手》和这本《死亡之吻》中的随笔,都是我平时阅读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随手记下、整理出来的。

从199了年吕月兰来杭州约我把前两年在《书屋》杂志上发表的随笔整理成书,由她任编辑的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以来,至今我所出版的十多册书,都是应出版社之约,而没有主动向出版社投过稿。但是这本《死亡之吻》不同。它是我带着歉意主动发给前几年偶然认识的复旦大学出版社的责编曹珍芬的。本来我也没有想去高攀复旦大学出版社。是我的一位朋友从特殊方面考虑,让我跟他们联系。虽然很快就让我填写了选题表,但等了一段时间之后,未见回音。于是我想,无疑是我这东西不为他们所认可,只不过碍于情面,不好意思明说,才不答复了吧;而不答复也就是答复。于是,我就请老朋友周实想法。

周实那边很快就通过了选题,决定出版这本东西。但是两天后,小曹发给我一则短信,说选题已经通过,正向出版署上报。这下子我呆住了。原因是小曹去了一趟欧洲,回来后又有要事,把事情搁了几天,这本该是正常的;但根本上是我对自己的书稿缺乏信心。

确实,这本来是我缺乏耐心造成的,但小曹却说,此书没有在她那边出有些可惜;而且他们的贺圣遂社长也鼓励说喜欢我的东西。如此一来就更使我感到太对不起他们了。于是我说,如果你们真的肯迁就我,那我就主动投一本随笔给你们,另外再将一本原来出版过、影响还算好的书修订给他们。

2006年6月30曰,我去复旦大学参加研究生论文答辩的第二天,贺社长赏饭。席上大家相谈甚欢,贺社长再次鼓励说我的几本小册子还不错,又另提了个选题,甚至表示可以考虑多印我的几本书。我非常高兴能沾上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光。《死亡之吻》和《天才还是疯子》是我们合作的开始,希望我们的友谊能长久地持续下去。

感谢贺杜长,感谢小曹Flora!小曹不但以她女性特有的细致和耐心,把文稿编得那么妥帖,还以她专业的外语,对我文中的个别字句作了订正,且帮助补充了不少插图。

当然,还得感谢发过我不少随笔的柳立婷、陆灏、樊愉、胡长明诸女士先生;另外,也要感谢我们家的多年好友、企业家钟以兴帮助我购置了不少昂贵的原版书。

余凤高

2007年4月于红枫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死亡之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余凤高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9053968
开本 16开
页数 23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6
出版时间 2007-04-01
首版时间 2007-04-01
印刷时间 200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8
156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2: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