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否定群雄解红楼(周李蔡胡二百年一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针对当代“红学”中周汝昌、李希凡、蔡义江、胡文彬、冯其庸、刘心武、王蒙等人的专著中对《红楼梦》主题论的观点进行了全面的否定。并提出,《红楼梦》是一部用老庄思想阐释社会的经书,是继《道德经》、《南华经》之后的一部《石头经》。本书观点新、结构新、诠释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首次提出“《红楼梦》不是爱情小说,不是自传,不是人情小说,不是世俗小说,而是一部用老庄思想阐释社会的经书,是继《道德经》、《南华经》之后的一部《石头经》”。对当代“红学”名家周汝昌、李希凡、蔡义江、胡文彬、冯其庸、王蒙、刘心武等人对《红楼梦》的思想主题、人物定性、诗词解析等的观点,进行了彻底的否定。作者以融贯文理、通晓古今的学识和宽广深邃的批评视野,构建起全新的“红学”思维。

目录

宝玉的真面目/2

一、梦非梦

二、宝玉何许人也

三、正邪相搏与两赋论

太虚幻境的来龙去脉/10

一、太虚幻境的玄机

二、秦氏制造的谜案

三、破解秦之境地

四、真假之辨,古今之情

五、借“女儿”明哲理

六、淫虽一理,意则有别

宁荣二府和甄士隐、贾雨村都是一事两面/25

一、宁荣二府的寓意

二、甄士隐和贾雨村为不同儒者的化身

三、借假语村言叙老庄之理

黛玉、宝钗的病根子/41

一、刻骨雕形话黛玉

二、黛玉之隐

三、宝黛初会的新解

四、从宝钗的病说起

五、护官符论

六、通灵宝玉和金玉良缘

七、黛玉的“半含酸”

八、打死冯渊,罪不在薛蟠

正解太虚幻境诗词歌曲/63

一、金陵十二钗判词

二、红楼梦警幻仙曲

三、第五回结束语的深意

秦氏、凤姐渊源/95

一、再论秦氏何人

二、王者之法

三、辣子、骷髅和梦托之人,

四、秦中有凤,凤中有秦

五、掩耳盗铃之法写顽童闹学堂

六、秦氏之病乃春秋之论

七、借淫说儒

八、毒设相思局解疑

“红学”研究中的三大派和“正照风月鉴”/115

一、红学三大阵地和三大派

二、索隐派栩栩然蝴蝶也

三、“爱情说”是现今红学的核心

四、“正照风月宝鉴”和《红楼梦》的艺术爱情说

五、电视剧《曹雪芹》和《红楼解梦》

秦氏之丧的不解之谜/121

一、秦氏之死的谜团

二、“淫丧天香楼”非淫也

三、所谓“爬灰”、“醉汉胡吣”

四、微密久藏偏自露,幻中梦里语惊人

五、宝玉贾珍的隐情

六、“协理宁国府”是以法治世

宝玉路谒北静王和得趣馒头庵/134

一、北静王何人

二、“得趣馒头庵”秦宝传密事

三、“纵性郊外”

四、弄权铁槛寺是对世俗的棒喝

五、秦情隐去大观园的突现

大观园是谁家之园/144

一、某些红学家之谬

二、大观园以省亲出题是大关键处

三、大观园的由来

四、“试才题对额”为宝玉之太虚标名立意

五、一只香袋论春秋

六、梨香院中隐花魂

国色天香风流与天上人问世界/165

一、细辨三春

二、元春归省

三、考证派“自传说”的误解

四、“天上人间”诗词解

五、戏中戏

给钗黛袭等系列人物画相/182

一、情切切花解何语

二、意绵绵玉生何香

三、与黛玉是“近中远”,和宝钗是“远中近”

四、打破胭脂阵,坐透红粉关

五、贾琏与多姑娘之淫非淫

六、史老太君的化身

七、听戏文钗黛初露峥嵘

八、宝玉的一半是宝钗一半是黛玉

九、灯谜中的禅机

风流秀曼写老庄/216

一、宝玉四时即事诗授老庄太虚之义

二、《西厢记》妙词戏语真是爱情论铁证吗

三、宝玉为何认贾芸作儿子

四、逢五鬼遇双真

五、传什么心事发什么幽情

六、杨妃戏蝶与飞燕泣红

七、对周李蔡胡等人的批评

八、女儿酒令并非秽语淫曲

九、“享福人”为谁在祈祷

解到多情情尽处/252

一、多情女情重斟何情?

二、把宝钗比杨妃把黛玉比宋江的深意

三、晴雯撕扇是借事明理

四、湘云的“穿衣‘大喜”论

五、金钏投井与宝钗善劝

六、关于宝玉“一生事业”

结诗社菊诗蟹咏释疑/267

一、结诗社意欲何为

二、海棠诗社海棠诗情系钗黛与玉兄

三、《红楼夺目红》对(《红楼梦》的误读

四、菊诗蟹咏喻理骂世

五、平儿和鸳鸯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二进大观园/296

一、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二、刘姥姥信口开河非无意

三、游大观园的隐语

四、刘姥姥的醉和妙玉的茶

五、兰言解疑痴是解开钗黛关系的关键

六、惜春的画中春秋

千手千眼大游戏法也/317

一、凤姐泼醋与平儿理妆

二、钗黛“二人合而为一”

三、《秋窗风雨夕》非闺怨离情

四、鸳鸯拒婚藏哲寓理

五、对周汝昌论贾母的批评

六、秦魂化柳和呆兄遭打

春秋笔墨写警世之文/330

一、从香菱作诗到士隐魂归

二、“芦雪庵遭劫”说

三、再论钗黛金兰之交

四、芦雪庵联句决非闲情滥觞之作

五、妙玉门前的红楼

六、对谜语怀古诗的阐释

七、蔡义江先生的“不解之谜”

八、“祭宗祠”、“开夜宴”隐后回无限文字

今日人问梦桃源/360

一、李探钗三位一体

二、二百年前桃源梦

三、假凤虚凰

四、桃花源非“乌托邦”

五、开元大典

六、“情解石榴裙”和“群芳开夜宴”

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379

一、为何写二尤之死

二、《五美吟))是醒世良言

三、孔礼之朽和王法之酷

四、《桃花行》和((柳絮词》

五、贾府的秋天

六、贾府的末日又为何新词得佳谶

七、对大观园的追惋

八、凤姐的病与晴雯之死

九、移花接木《跪嬗词》青州悲歌唱《水浒》

十、《芙蓉女儿诔》明诔晴雯实诔黛玉

十一、薛家之灾贾赦之误

试读章节

一、太虚幻境的玄机

在第五回中,宝玉被“秦氏”引到一个如醉如梦、如真如幻、能洞察人世间美丑善恶的思想境界——秦氏之太虚幻境。一入此境,其中最醒人耳目的标记就是“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和“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

唐伯虎和秦少游在两赋论中都被列为和宝玉是“易地而同”的老庄体系人物。“海棠春睡图”既然是秦室、幻境入境处之标记,它在文章结构和逻辑上就和秦氏其人、其性、其质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本回指明“因东边宁府花园内梅花盛开”,特点明贾珍、尤氏带了“贾蓉夫妻二人来面请”荣府眷属来“会芳园游玩”。梅花开放在艺术上象征宝玉“神游”的秦之太虚这个精神世界的娇姿,并又以“海棠春睡”相陪衬。“海棠春睡图”画的是唐玄宗一次把杨贵妃比作海棠春睡未醒。在书中谁有“杨妃”之芳名?宝钗也!这样宝钗人物和秦氏的内在联系就刻印在秦之太虚的背景上了。

《红楼梦》有如《聊斋志异》“有意作文说经,非徒纪事……每多有会心别解,不作泛泛语”。其对联以秦少游的别名“秦太虚”而名之,在艺术上这是以音托意法,暗指宝玉此处梦游的太虚(世界)为“秦”之“太虚幻境”。所谓“对联”乃一所一处之标志的意思。在作品中作者多以戏作戏,以画寓事,以草笑树舞而示读者之心,得此三昧者就会通达万机,不解者只是儿戏而已。故爱情论者把“海棠春睡图”仅仅在直观上视为是对杨妃“香艳”故事的一种任意的、没有必然逻辑联系的描写。

在作品中宝玉曾说袭人的名字来自古人的一句古诗“花气袭人知昼暖”,把陆游原诗中的“骤暖”说成“昼”暖,并隐隐约约总不说出原诗出自何人何处,使读者反复深想。红学家们也百思不解。其实此对联中嵌入了“袭人”的名字。这样,在作品中与宝玉形影不离的花袭人的出处和源头,以及她和“秦”太虚之间的联系,作者为何要塑造袭人这样一个人物成为宝玉身边的永存者,就不言自明了;宝玉对袭人之情,就是宝玉对秦之太虚之情。——这就是在艺术上以人、物、情而示哲、示理的艺术方法,袭人就寓意为秦之太虚留在宝玉身边的一朵永不凋谢的奇花仙葩。

“会芳园”、“园内梅盛开”、“海棠春睡图”、“对联”,在艺术上就暗示着以秦氏为首而衍生出的种种思想形态,为以后的文章设下许多伏线。暗示社会中这些新思想虽然很美,已经向人间暗送清香,但仍被严酷的社会环境所禁锢着。但她在恶劣的环境中已散发出一种沁人肺腑的芳香,使人感到陶醉,使人嗅到一种像酒的芳香一样“花”的气息。正如宝玉刚一进入秦氏之境时“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便觉眼饧骨软,连说:‘好香……这里好!这里好!’”有如喝了美酒一样,使宝玉沉醉在无限美的境界之中。

故此处的诗、画,毫无淫骨肉味,只有清香高雅的艺术之气向读者习习吹来,使纨绔子弟的那种艳词丽赋之欲荡然无存!

二、秦氏制造的谜案

“秦”在中国历史上是法家和法治思想之代称。书中第八回作者说“秦氏”是“秦邦业”从“养生堂”抱来的一个“弃儿”。在艺术中以音托意之法,并非什么千古奇谈。读《红楼梦》千万不能被爱情论的淫、情所迷,引逗得人眼波欲流、心身恍惚,却忘记以音托意之处。得托意之法去解红楼,可谓使人感到有一种仙风道骨之清幽、鲜花遍野之芳香。

邦——国也。秦邦业——秦国的事业。秦氏,从养生堂抱来的一个“弃儿”,长大后“生得形容袅娜,性质风流”,小名“可儿”,“官名”叫“兼美”,又叫“可卿”——此处作者处处设喻。

秦邦业现任“营缮郎”。所谓养生堂抱来的“弃儿”,暗喻从秦朝之邦业中继承下来的一个被人们所遗忘和遗弃的“女儿”——事物中美的东西和合理部分,即哲学中的所谓“合理内核”。“可儿”即可人意的意思,正恰当之意。“兼美”——“兼”,并且的意思,此处指秦氏不但很可人意,而且很美。官名“可卿”。“卿”,是一种尊称,可爱的意思。所以,“可卿”,指在秦朝事业中一些下属官员中保留下来的美的法治思想。故脂日:“可儿出身自养生堂,是褒中贬。死后封龙禁尉,是贬中褒。灵巧一至于此。出名秦氏,究竟不知原出何氏?所谓‘寓褒贬,别善恶’是也。秉刀斧之笔,具菩萨之心,亦甚难矣。如此写出,可见来历亦甚苦矣。又知作者是欲天下人共哭此情字。”

所谓营缮郎,喻对养生之道有识之辈。《庄子》有《养生主》篇,是用老庄无为思想而论人生。“秦”是法治思想的代称,凤姐是王者之法的体现,在作品中秦氏和凤姐之“病”的特点都是争强好斗、用心太过而“机关算尽太聪明”,都是与老庄主张的“无为”思想相背离。

秦氏被说成是从养生堂抱来的一个“弃儿”,这是一种艺术上的隐喻和比拟。周汝昌在为刘心武的《秦可卿之死》而写的《善察而能悟》中认为:“其所以托词为养生堂抱养之女,盖有‘真事隐去’(按:雪芹在京家住崇文门外蒜市口,若往东南行,正有一处养生堂,亦名育婴堂。)”刘心武之作是~部猜谜式的索隐派之作,把秦氏之死猜了个迷雾满天。周老使《红楼梦》的艺术内涵变成了家庭的“记录”。刘心武先生在仅仅276页的《秦可卿之死》一书中,就制造出大约有五百处的疑问,把秦氏猜成可能是某王爷的私生子偷养在宁国府;猜成是贾珍的一个姘头,从小受贾珍的教唆,长大变成一个淫妇等等。胡文彬在他的《红楼梦人物谈》中对秦氏是何人,也制造出许多不解之谜,并定为是“一桩谜案”。在他的《读遍红楼》中,把“秦可卿”说成是“情可轻”淫妇的意思。

三、破解秦之境地

雨村的“两赋论”,阐明了宝玉所属思想体系。从第五回开始,作者详细地阐明宝玉的思想由儒法两种思想相搏击在故事中的发展演变过程。第五回秦氏邀众人游赏之处叫“会芳园”,不但园内“梅花盛开”,而且园名也透着芳香,有天香国色之美,意亦清幽。体现着秦氏精神之美。在作品中,一旦写到花、花园、花草,必是社会中出类拔萃的代表,读者不可不察。《红楼梦》绝不像世俗之作为写花草花园而写,写花草不是为了玩形而是为了写理叙哲。“会芳园”是秦氏精神的体现。“宁国府”代表国家和社会,“会芳园”就是国中之精华。在“梅花盛开”处脂批日:“元春消息动矣。”——元春和秦氏既有联系而又有不同。秦氏之死——登入仙境之时,正是元春晋升为元妃出世之时。“秦氏羽化登仙处,必是元妃出世时。”故脂砚斋说秦氏的“会芳园”内梅花盛开时“元春消息动矣”。

因“会芳园”是秦氏精神的象征,故请众人赏花时贾珍尤氏治酒,由贾蓉秦氏“二人来面请”,如若别人面请就是风马牛之谈了——这种请是以事而喻理,它体现了贾珍、尤氏、贾蓉和秦氏精神之间一种关系,由此决定了故事中这些人物的性质和相互关系。

1.书中写道“一时宝玉倦怠,欲睡中觉”,这时“贾蓉媳妇秦氏”早为宝玉布下了一个白云乡、温柔乡。使宝玉一坠此境便陶醉无比。作者此处是以《聊斋》梦魔之术而喻千古之哲理,作者写道:

“贾母素知秦氏是极妥当之人,——因他生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见他去安置宝玉,自然是放心的了。”

书中的贾母——史老太太、史老太君、老祖宗。是以名而托意,暗指贾母为历史之化身(后详叙)。此处用拟人法,指出秦氏代表的“秦邦业”、“秦业”中的合理内核,从历史角度而言,“去安置”宝玉——去引渡、去教化、去启迪宝玉,是最为“极妥当”的。所谓“自然是放心的了”即不会发生什么错误、误导和让世人及历史所担心的事。

刘心武认为:贾母只有贾蓉之妻秦氏这个唯一的重孙媳,又何来“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之说?这是刘先生一大不解之谜,不解贾母、史老太君、老祖宗是何人何意。对史老祖宗从历史去解,她的重孙何止千万个? “第一个得意之人”在用语和艺术内涵上不就成了历史之必然吗?故对《红楼梦》解之,会心处则处处字字生辉;不解就会坠落到如台湾作家苏雪林女士所言:“天下无奇不有,竟有一个不学无术的没落纨绔,写了一部散漫松懈,毫无结构,并且尚未完稿的小说,居然脍炙人口,传诵一时,让他享受一百五十余年的盛名。……俨然成了旧小说之王……与世界名家也几可分庭抗礼……看来这位作家竟要永远大红大紫下去。这位作家是谁?便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见之令人格格作呕……”

P11-13

序言

本书作者从事过导弹设计和国家重大工程管理工作,在科学上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数学“运动几何学”,并提出一种全新的物理学概念。另一方面,作者在文学艺术上,却痴迷于《红楼梦》和“红学”,数十年来孜孜以求、上下求索,成就斐然,终于将这部沉甸甸的专著奉献给读者。作者以迥异的思维、独特的视角、令人惊诧并躲闪不及的理论穿透力,为当前沸沸扬扬的“红学”热浪注入了新鲜而冰冷的激流。

本书特点,概而言之,可谓具有“三新”:

其一为观点新。作者对当代“红学”主流派的名家李希凡、周汝昌、蔡义江、胡文彬、冯其庸、王蒙、刘心武等人对《红楼梦》的思想主题、人物定性、诗词析解等,进行了完全彻底的否定,向当下“红学”热衷的热点和焦点全面挑战,笔力诡异,劲道强猛,观点鲜明,一针见血,颇具杀伤力。作者以融贯文理、通晓古今的学识和宽广深邃的批评视野,构建起全新的“红学”新思维、新领域,使读者在惊愕与躲闪不及的撞击中感受到新知的无穷魅力。

其二为结构新。作者将对“红学”中的“立”与“破”全部融解于对原著逐回甚至是逐段的解读之中。释文缜密,语言尖锐,读者既可借助本书深刻理解《红楼梦》这部伟大著作,又可尽享思想锋芒所带来的学术成就和阅读快感。纵横交错,经纬编织,堪称“红学”领域中一大奇书。

其三为诠释新。本书对《红楼梦》原著和脂砚斋批注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逐一详析详解、去惑释疑;对原著中的名诗名句逐一诠释梳理,行文精彩,收放有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将这些普及性的文字逐一上升到如何认识《红楼梦》伟大价值的学术高度,并首次提出“《红楼梦》不是爱情小说、不是自传、不是人情小说、不是世俗小说,它是一部用老庄思想阐释社会的经书,是继《道德经》、《南华经》之后的一部《石头经》。”这种观点必使红学界及专家学者们为之一震。

本书的出版,因其颠覆性和尖锐性以及全新的甚至匪夷所思的面貌,必将引起新一轮的“红学”硝烟。我们认为只有在批评和争论中,才能促进“红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2006年12月2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否定群雄解红楼(周李蔡胡二百年一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崔耀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917310
开本 16开
页数 4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15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411
丛书名
印张 2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3
170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5: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