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从大学第一天开始成功(名人在大学怎样获得成功资源)
内容
编辑推荐

每一年,总有数以百万计的新人开始自己的大学生活。怎样开始自己的大学生活,如何利用进入社会、开始自己事业的最后一段时间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本书通过介绍不同的成功人士不同的大学生活,以及他们在大学积累的成功要素为大家提供典型的参照与借鉴。名人的大学,为他们积累的成功要素有知识、有共同创业的伙伴,有广泛的人脉,有坚韧的意志,有巨大的挫折与打击,有把握机会的眼光,也有打工积累的经验与资本……

内容推荐

在大学接受教育,绝对不是被动等待被浇灌、被培养,而是一个主动寻找能够给予自己成功资源的过程。上大学,其实就是到成功资源最丰富、最集中的地方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最有利于自己的成功资源。

目录

前言/001

一、大学里更需要在竞争中刻苦

——张朝阳之我的大学很苦/001

二、为了理想加速度

——核物理学家盂杰的非常规大学生活/011

三、大学是学习方法的地方

——林杨之大学我学会了学习的方法/021

四、人生需要“黄金搭档”

——佩奇和布林之从大学里找到自己的同道/033

五、大学里也可以重新寻找自我

——徐小平之从大学时候开始的人生选择/045

六、确立自己的职业方向

——胡适之苹果改变了我的人生/053

七、大学里需要培养一点学术精神

——梁思成之大学里的“笨工夫”行走终生/063

八、屈辱是走向最后胜利的必不可少的一步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之总统生涯从大学开始/077

九、管理时间是人生必学的人生技能

——罗尼斯之从大学开始学会掌控时间/087

十、大学里开始积累一生的人脉

——唐师曾之我的生活与北大校友/097

十一、大学是一种尝试

——杨澜之在定与不定之间寻找自己/109

十二、因为专注.所以成功

——杨少锋之我的大学与众不同/117

十三、大学里开始为自己做决定

——比尔·盖茨之我的大学我做主/131

十四、培养一个影响终生的爱好

——曹禺之爱好为天的大学/143

十五、有优秀的需要才有优秀的成绩

——雷军之在大学里证明自己优秀/157

后记/165

试读章节

在这样的情势下,来到清华大学的张朝阳又看到了什么呢?当张朝阳在1981年来到清华时,清华的文科系还不多,学校有特别明显的工科学校的特征。由于清华是全国一流的大学。到来学习的都是全国的精英,所以在全社会关注和比拼学生学习成绩的背景下,学生们念书非常疯狂,他们很少看电影、电视,过着一种与外界隔绝、一心只想攀登科学高峰。当时清华有两个口号,一个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一个是“争取为祖国健康地工作50年”,这两句话的意思都是鼓励人们努力学习。

既然全社会都是在关注学习成绩的风气,既然清华里充斥着学习上的竞争,加之天性是个刻苦的人,张朝阳在清华大学里自然是表现尤为努力。张朝阳曾经的理想是“关在只有一盏小煤油灯的屋子里解数学题,一整天只吃一个冷馒头”。这很自然让人想起寺庙里,一盏青灯下,抄写经文的和尚,他的这个理想里分明将自己想想成为了一个笃行的苦行僧。事实上,张朝阳的这个苦行僧形象的理想在他的清华大学生活中得到了一个另一种形式的重现。张朝阳曾经这样描述过自己在清华时的生活:“当时挺土的,穿衣服特别单一。看到当年留下的照片,特土气,一副书呆子的样子。念书念得很苦,每天一大早跑步,早早到教室占座位,而且是坐前排;中午午休之后又上课,晚上自修室里坐满了人。清华学堂也就是最早的留美预校,都是绘图桌子,特别大,灯光也特别亮,最难占座。”这种描述里基本上可以勾勒出张朝阳在大学中的刻苦状态。

由于在清华里学生之间的竞争激烈,谁都想比别人高上一筹,谁也不想被别人比下去,特别对于张朝阳而言,天生有种不甘人后的劲头,所以追求第一名成为他清华大学生活里最大的目标。为了第一名的目标,张朝阳在清华大学寒窗苦读,欲望几乎处于禁锢状态,晚上熄灯之后,别人休息,张朝阳却似乎对学习还意犹未尽,怕影响同学们休息,便自己带着录音机到洗手间学外语。这样的努力也让张朝阳的成绩一直在前三名,但前三名的成绩并不总是第一,所以考第一名未能如愿的张朝阳就冬天跳到河里游泳,绕圆明园长跑,来发泄无从释放的激情和不满,刺激自己继续前进。多年以后张朝阳曾经这样说:“学物理的人非常纯洁,所以竞争才格外残酷。不停地比,比谁的作业先完成,谁学习的时间最长……我的成绩一直是前三名,得不到第一名时,就去游冬泳,那水真是刺骨……就是想证明我是可以的。”这平静的回忆中有的是对学习的执著和不认输的倔强,想来多年以后那份当年学习的疯狂还能够让心中有所激荡,也可见当年张朝阳对学习的疯狂投入之深。

事后回忆,当时疯狂投入学习的张朝阳并不把苦当一回事,而是认为是去追求更高的理想,虽然所处的环境压力和竞争太过厉害,张朝阳在那个时候似乎对学习的执著到了一种自虐的程度,但这样的疯狂学习不仅让他在清华大学埋头苦读5年之后拿到了李政道奖学金赴美国留学,并得以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里完成了自己的博士学业,为自己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机会,更重要的是这样让他学会了在极端压力下生存,在激烈竞争中刻苦。人的一生难免会碰到激烈的竞争和似乎难以承受的压力,很多人就是在这样的压力和竞争下未能坚持过来,从而变得平庸了。反过来,最后你能存活下来,你的心理承受力就练出来了。清华大学里学会的在压力和竞争下生存对以后张朝阳的发展起到很大作用。在互联网的操作中。前期就是一场烧钱的运动,需要的是风险投资家们舍得冒着无回报的风险投钱,需要的是网络运营者能够顶住压力说动风险投资家舍得投钱,特别是在号称“互联网的冬天”那一段时期,每个网络运营者融资的压力都非常大,毕竟当时互联网看起来是一个最为萧条的行业,没有多少人愿意再向里面扔钱。投身互联网的张朝阳同样面临过巨大的融资压力,这样压力比起他在清华时年龄小、什么都不懂、光荣和梦想成天在脑子里转的学习竞争压力显然是太大了,然而清华大学里学习的在压力和竞争中生存、刻苦的能力依然存在,依然在发挥作用,是这种能力让张朝阳能够在竞争和压力中保持战斗热情,赢得互联网冬天的过去。

1995年,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毕业两年的张朝阳回到了国内,他回来便是想要在国内从事的互联网创业的,但他初始的身份却是美国ISI公司的中国的首席代表。张朝阳是要从他替别人打工,然后开始“创业过程”。初到北京的“首代”生涯又一次考验了张朝阳,让他在清华时代养成的在竞争中刻苦、在压力中生存的习惯再一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了节省开支,张朝阳选择在北京北郊的——万泉庄园设置公司办公室。办公室仅24平方米,连热水也没有,工作、住宿都在那里。那时,公司办公室窗户外面有个锅炉,老是半夜3点开始烧水,弄得他总是睡不好觉。有时候,早上9点钟第一位员工上班敲门的时候,他还没起来。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度过了回国后的第一个元旦。

P4-6

序言

每年都会有很多人进入大学,也会有很多人不能进入大学。不能进入大学的人或对大学充满向往和惆怅,或对大学不屑一顾,进入大学的人有紧张,有兴奋,有失望,有迷茫,有一种若有所失、难以言表的感觉。

在中国现在的教育模式下,从中学到大学,无论学习方式、生存方式还是生活方式,都是一个飞跨黄河似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此之大,大到让许多进入大学的人在一时之间,甚至在大学生活结束以后都不能够适应,都不知道何种行为才是大学中最正确的选择。

虽然不是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自己的大学生活,事实上,有很多成功的人是那些不能进入大学而对大学充满向往和惆怅的人,但观察所有经历过大学生活的成功人士,他们的成功都可以从大学窥探一些痕迹。成功的人从大学里开始起飞,不成功的人在大学里开始颓废。开始起飞者有自己的行为,颓废着的人也有自己的行为,行为的不同最终也是缘于心中对自己应该在大学里如何行为的认识不同。

然而大学并不是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秘境,它也只不过是一个多功能具有者,它是一个教育机构,它是一个知识宝库,它是一个舞台,它是一个群体的组合,它是一个地方,它是一段时期,它是你一生上下连接的一个阶段。

大学是一个教育人的地方,大学更是一段难得的人生经历。清华曾经的著名校长梅怡琦有一段名言:“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其中隐含的意思明显,大学与其他教育序列中的小学、初中、高中之不同,在于其中生活着大师,在于在其中可以聆听大师之教益,而在教育意义上,大学与小学、初中、高中并无二致。反过来说,进人大学的人必须秉承从小学里培养而来的一贯的接受教育之心,继续在教育中充实自我。接受教育并不是一个听着让人难受的词语,也不是一个让人被动接受的词汇。在大学接受教育,绝对不是被动地等待被浇灌、被培养,而是一个主动寻找能够给予自己成功资源的过程。上大学,其实就是到成功资源最丰富、最集中的地方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最有利于自己的成功资源。

成功并非偶然。成功的人需要各方面的素质,心理的、身体的、思想的,而这些只能在接受教育中得到。大学是人生中积累成功所需资源的重要时期,如果没有接受教育之心,自我高视,自我放纵,错失了应该积累的资源,当大学结束,不但不会成为一个成功的大学生,其以后的成功几率也会大大降低。万事心为先,没有心理的动力和主动愿望,是不会有一个从大学里开始起飞的成功人士的。

当然,真正的大学不是给我们一个生存的饭碗或者成功的标志。也许,我们以前的大学,以及现在我们很多人脑子里的大学本身就代表着人生的成功,代表着为整个人生的成功提供保障。而现实并非如此,大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是以往的精英教育,而渐渐变成了普及性的教育。大学给予进入大学校园的人的不再是天然的成功,再不是一个固定的生存资本。今天的大学,仅仅是一个集中着成功资源的教育基地。

大学是一个舞台,所以在学习之余,你不必在如小学、初中、高中里度过自己一段又一段沉闷的空闲时光,你有权利也有义务让自己生活的丰富多彩,真正实践人生的多变和繁复。在这里你可以尽情展现自己,博得他人的羡慕和敬佩,同时也要学会在他人尽情展现自己的时候,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羡慕和敬佩。如何恰当地展现自己是一个技巧,如何恰当地在他人展现自己的时候表达自己的羡慕和敬佩也是一种技巧。人生是一个舞台,大学是一个小舞台,人生是个大舞台,小舞台虽小,在其中“表演”的经验一样能够在大舞台上改装使用。这应该在大学里学会的角色扮演的技能,便是为自己的人生定位,并学会在自己的角色里成功。

大学是一个群体的组合,这组合由千万个你我一样的个体组成,相貌各异,思维不同,行事风格不同,彼此的相处会为我们带来不少的笑,也会带来不少的冲突烦恼,独自离家在外,没有了父母亲友,是对自己的一个考验,也是学会如何与他人的相处最佳时期。成功里有智商,也有情商,智商由先天和后天的知识积累决定,情商由性格和与他人相处的经验决定。而真正独自与他人相处的经验应该从大学里开始培养。

大学是一个地方,它是一个空间概念;大学是一个时期,它是一个时间概念。在空间上,你由依靠父母变为大部分时间独自在外,这是由依靠父母到为了工作后独立生活的过渡;在时间上,你由此成年,无论身体上、思维上、知识上、还是行事方式上,它连接了你的未成年和你的成年。无论从空间上,还是从时间上,大学都是人生上下连接的一个阶段,它是人生进入正轨的最后一次全身心、全时间的准备,它是一次实习人生的机会,也是差不多唯一的一次机会,在这个机会里,准备的成功与否,便是以后成功与否的一个参照。

后记

每一年,总有数以百万计的新人开始自己的大学生活。怎样开始自己的大学生活,如何利用进入社会、开始自己事业的最后一段时间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从上大学开始为未来的成功做好准备。这是每一个新生及其父母最大的困惑。

现在,大家应该知道那些成功人士是怎样开始自己的大学生涯,如何利用大学生活开始自己成功的了吧?你又怎样在自己的大学里挖掘自己的成功资源呢?

在书中,我们通过介绍不同的成功人士不同的大学生活,以及他们在大学积累的成功要素为大家提供典型的参照与借鉴。名人的大学,为他们积累的成功要素有知识、有共同创业的伙伴,有广泛的人脉,有坚韧的意志,有巨大的挫折与打击,有把握机会的眼光,也有打工积累的经验与资本。我们也同样希望,你也是一位能成功挖掘自己成功资源,获得一生的成功的人。当然,最好在这个过程中,本书能给你一定的帮助。这样就完美了。

本书的创作,并不轻松,看似一个个熟悉的任务,在仔细挖掘他们的大学生活,认真分析他们的大学生活与日后的成功要素的对应过程中,我们才发现,原来大家对这些内容涉及甚少,论述贫乏。这就要求我们从更广泛的范围,用更深入的姿态,采取条分缕析的方法寻找线索,然后认真分析,全面阐述,最终得以成书。

在本书成书过程中,参与本书编写、提供资料与建议的人员主要有张岳、任冀湘、胡开学、米风华、陈东、葛长江、宋明科、程玉玺、辛传道、李度、侯娴静、华名风、张山、张思成、白孟府、车铁心、杜夫言、付豫、郭建国、王星火、黄永朝等,特此感谢。

本书也收集了一些其他研究者、爱好者的著述与资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问题,请直接与作者联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从大学第一天开始成功(名人在大学怎样获得成功资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11896
开本 16开
页数 1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45.5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5: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