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风雨半支莲
内容
编辑推荐

她很早就参加了革命,曾经为新中国的诞生和建设而忘我奋斗。她经历的痛苦是难以言喻的:婚姻的畸形幻灭,劳动改造岁月的酷暑寒冬,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绝世伤痛……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将她打垮。她就是钟鸿。她就像一支“半支莲”(别名太阳花、松针牡丹、死不了、马齿笕),不断地调整自己,更好地面对现实。本书是钟鸿的回忆录,记录了钟鸿坎坷的一生。

内容推荐

她很早就参加了革命,曾经为新中国的诞生和建设而忘我奋斗。她经历的痛苦是难以言喻的:婚姻的畸形幻灭,劳动改造岁月的酷暑寒冬,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绝世伤痛……她就是钟鸿。本书是钟鸿的回忆录,记录了钟鸿坎坷的一生。

目录

序言

一、致意钟鸿王蒙/1

二、巾帼红颜人生咏叹从维熙/3

第一章 混沌入世/1

一、死后生/1

二、小房子破了/5

第二章 大房子坍塌/10

一、我的大房子塌了/10

二、初尝“黄连”的孤儿/14

三、温暖的池塘/18

第三章 山河破碎童心碎/22

一、啊!北平/22

二、刺刀下的侮辱/25

三、海浪它疯了/27

四、逃难四川/27

第四章 西北高原育小苗/31

一、褒姒的故乡/31

二、逃出银川/34

三、难忘兰州/39

(一)兰州印象/39

(二)永远的初恋/41

(三)票演《武则天》上官婉儿/45

四、长安古城/45

(一)原来是“飞虎队”来了/46

(二)当了20世纪的山顶洞人/47

(三)也曾“华清水滑洗凝脂”/48

(四)回望长安/48

(五)留下了关于父亲的疑问/49

第五章 父呆的传奇/50

一、姐姐的南京之行/50

二、父亲由远而近……/53

(一)逃出满门抄斩的娃儿/54

(二)步入革命/54

(三)参加北伐/56

(四)秋收起义的胜败/57

(五)陷入死牢/59

(六)流浪、找党/60

(七)战斗在日伪心脏/61

(八)起义成功、老母逝世/62

第六章 一个美丽的梦/65

一、重返北平/65

二、投入学运/70

三、四九血案/72

四、在刀丛中前进/74

第七章 太阳的紫外线好强啊!/81

一、火红的1949年/81

二、对革命的“崇拜”/83

三、也曾是“反资产阶级的斗士”/87

四、参与对教师的“思想改造”/88

五、似曾幸福的家庭/89

第八章 “泥土”变味了/91

一、殃及池鱼/91

二、“泥土”为什么变味了/96

第九章 冬小麦之歌/102

一、震惊、思索/102

二、1956年/103

三、相识冬小麦/106

第十章 惊鹏伏雁/110

一、早春/110

二、“阳谋”/112

三、大字报点燃火焰/114

四、参加市文联鸣放会/115

五、党内会上的发言/117

六、遭遇逆转/118

七、回头无岸/119

八、只有她给了我一朵玉兰花/121

九、他的脸铁青/122

十、强逼成“伏雁”/123

十一、无法律依据的宣判/124

十二、家破子散/125

十三、人间仍有真情在/126

第十一章 雁落豆各庄/129

一、来到了豆各庄/129

二、劳动日记/131

三、神话与现实/134

第十二章 羞煞了一担石沟/137

一、“我们愿做一支笔”/138

第十七章 后患接踵/234

一、“唉!”爱子建一最后的叹息/234

二、“新啼痕压旧啼痕”/241

第十八章 强儿!听听母亲的心声/245

第十九章 生正逢时/252

一、儿子送我住新房/252

二、“生正逢时”/254

三、不再是“井底之蛙”/255

四、他们发挥了“被压制多年的聪明才智”/264

第二十章 广厦终于建成/270

一、我的小春歌——上帝赐给我的“小棉袄”/270

二、他们都是参与大厦的建设者/273

《风雨半支莲》读后陈牧/284

向一个生命的强者致敬郭爱民/288

后记 半支莲在晚霞中摇曳/292

试读章节

初到银川,我们住在一个小宾馆里。见到的第一件新鲜事,是在宾馆厅里举行的与伊斯兰教有关的一个活动。主持者阿訇是一个中年男子,穿着白色的袍子。许多男女虔诚地膜拜在地。我和母亲、妹妹一旁好奇地观看。

这时我已长成举止文雅的少女。我们在看讲经,哪知听经场中有人在偷偷地看我们,没想到从此埋下了祸根。

不久,我们租了两间平房居住,我也到当地中学读书。这城市只有东西南北两条大街,街不长,大街的两旁有一些小巷子。每天上学都穿城而过,市景尽收眼底。

有天放学回家,只见大街两旁商店纷纷关门,行人匆匆退避小巷,一位老人一把拽住还在东张西望的我,他说:“快躲开!马鸿逵的车过来了。”说着就拉我走进小巷口。接着就听见马蹄踏踏,车铃叮当。原来是统治宁夏的土皇帝出街了。豪华的马车在大街上威风地过来了,马车坐厢垂着帘子,穿着军装的自行车卫队前呼后拥,一阵风似地过去了。行人复出,小声议论道:“今天马车里坐的像是马鸿逵的姨太太。马鸿逵有五个姨太太,不知今天出来的是哪一个?”据说最受宠的是五姨太,她原是北平唱戏的。我好奇地想看看这位神气十足的五姨太,可人们说:“你还想看?躲还来不及呢。他们家占了一整条巷子,两头都站着警卫。可别和他们沾边,要惹上了就要找你麻烦的。”我半信半疑,有天有意路过马家胡同附近。只见宽阔的大巷子,果然两头巷口警卫森严,胡同地面干干净净,不见一个行人。一道高墙内露出耸立着的鳞次栉比的高大平房的屋顶,我偷偷地瞄了几眼,就赶快离开那个神秘疹人的地方。

没几天,放学回家又走在那条大街上,街面一阵嘘声骚动,还以为又是马家的马车出行了。可是商店没有关门,行人街边驻足观望。来声渐近,不是马蹄踏踏,而是铁链铿锵,随声走来一队人:十多个荷枪的大兵押着两个赤身露体、浑身是血,戴着手镣脚铐的青年人。他俩每迈出一步,镣铐就发出沉重的呻吟,走过的马路上留下滴滴血印。人们说:“这两个犯人受的刑叫‘抽背花’,抽得越是鲜血淋漓,越是有活的希望,这是花钱贿赂了打手才能得到的结果,如果‘抽背花’不见血,血瘀在体内,必死无疑。”人们还说:“马鸿逵的刑法花样繁多,‘老虎凳’是从犯人腿下垫砖,一直垫到腿与身子摺叠,腿被抻得痛苦难忍。还有‘插竹签’将竹签从犯人指甲盖下面插进去,这十指连心的疼痛可想而知。”什么犯人应受这些酷刑呢?无法典可查,全凭马家当权者的好恶而定。有他视为洪水猛兽的共产党;有他心怀猜忌的国民党人员;有违反他利益的盗匪、贩毒者以及不符合他心愿的人。其实最大的贩毒者是他马鸿逵本人,抢他买卖的人恐怕就难逃酷刑了。老百性谈起这位土皇上,牙根都打颤,仿佛面对一个活阎王。

这些见闻,使我感到军阀统治下的野蛮落后,感到恐怖,但还没有危及到我,我还是个贪玩的初中学生。星期日和同学们到近郊的果园去玩,那里满目青翠、姹紫嫣红,令人陶醉。果园的主人渐渐和我们熟悉后,请我们吃瓜果。亮晶晶的紫葡萄,甜蜜蜜的香瓜,水汪汪的西瓜,尽管吃,就是不能带走。银川地区不仅瓜果多,一下雨,街旁的小沟水涨,不知从哪里还游来了许多小鱼,出锅的大米饭油亮飘香。最具特色的是无烟煤,像黑色的宝石,亮晶晶的;易燃,无须木柴引火,几张旧报纸就能点燃。银川沃土、得天独厚。

当西北风刮落枫叶,寒气袭人的一个傍晚,我将拣来的枫叶做书签,夹在小说页码里,忽然门响。原来是表舅来了,妈妈立即给他沏茶,表舅说:“别沏了,坐不住,告诉你们一件事:你们来银川住在小宾馆时,江静就被马家一名高级军官看上了,人家经过多方打听,找到我来提亲。我说孩子才13岁,还太小,可人家不管这个,我担心要不答应他们就会来硬的。”妈妈说:“想起来了,准是在宾馆他们开会,我们一旁观看时种下的祸根。这里的人怎么这样霸道?”表舅说:“远走高飞吧,到兰州去,离开马家地盘。”妈妈说:“哪天走?”表舅说:“那个军官明天就等我回话呢!”母亲说:“那怎么办?”我突然一阵颤栗,明天、可怕的明天,如果真落到他们手里,那我的美梦就成泡影,我决不做五姨太那种被关在笼子里的宠物,我的理想是上学,长大,为多难的祖国做一番事业。我惊慌地说:“表舅!您的缉私处不是属于中央吗?您还顶不住他们?”。表舅说:“他们是军阀,中央的人和他们对立,也会被暗害的。”我想起了在街头看被“抽背花”的人游街时,有人就说过这样的话。我急切地拉着表舅的手直摇:“那就没办法啦!”妈妈也焦急地望着表舅。表舅说:“别急,让我想想。”表舅吸着烟,时钟滴答滴答地响,每一秒钟都紧张得像魔鬼就要冲进室内。

表舅忽然掐灭了烟头往地下一扔说道:“有一个办法,不过有点险。”妈妈说:“讲吧!还能比把孩子送进虎口更可怕吗?”是呀!如果不屈从他们的意志,“老虎凳”、“扎竹签”、“抽背花”就等着啦!表舅说:“有辆走私的大车被我扣下来了,那我就放了他们,让你们坐他们的车连夜过山。就怕遇上山里的土匪也麻烦。”妈妈说:“真要遇上土匪把钱物都给他们,那也比在这里等着受人宰割好!”妈妈那种走南闯北的泼辣劲出来了。表舅说:“你们先收拾一点简单的行李,我一会儿就来。”

妈妈麻利地收拾了一些细软,让我和妹妹多穿戴点,大被包大箱子一概不带,要跑得不显山不露水。个把钟头,表舅回来了,他说:“谈好了,把他们押车的人扣下,让赶车的人带着货物和你们先走。他们同意,还说过山不怕,土匪买他们的账,听见是他们的车铃或信号也就不干扰他们了。你们现在就上我的马车。”妈妈说:“我们走了,马家军官不就要找你的麻烦吗?”表舅说:“是呀!但他们还不敢马上对我怎样。我先说今天没看见你们,大概是走亲戚去了。拖他几天,然后我回重庆去,反正这里也非久留之地。”真佩服表舅的机智和胆量。

这是个月黑风高的初冬之夜,街坊已早关上了户门。我们娘仨轻轻地走出房门,妈妈把门锁上。悄悄地溜上了表舅的停在街边的工作马车,表舅一直把我们送到远郊一个山角下,看我们上了大板车,才离去。

P35-37

序言

有什么办法呢,我们这一代人也到了写回忆录的年龄了。

钟鸿的往事令人唏嘘。早在半个世纪前,我们就认识她了,她在北京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工作,热情开朗,美丽聪慧,她和市里的青年作者都有很好的交往。她也是地下时期参加革命的,我们有着共同的经历。

她在《北京文艺》(即现在的《北京文学》)上,发表了一首小诗,居然引起了批判,后来在50年代的那个夏天,叫做不平凡的夏天,划成了“右派”。

在我也获得了相同的遭遇以后,见到她,她的第一句话是:“这次,深刻呀。”仍然毫无怀疑,毫无自我保护,仍然像清澈的湖水一样迎接着恶风浊浪。

后来我们一起在门头沟区檀柘寺附近的一担石沟市委造林大队处劳动。她养猪,我们更多的人是种地。她穿着工作服,一身的猪饲料味道,脸红扑扑的,大眼睛仍然闪光。

后来她的眼睛也算一项罪名,不知她知不知道,有人断定长着这样的眼睛的人一定会有问题。美目倩兮,罪莫大兮。如果她长得像猪八戒的表妹,说不定会得到更多的平安与福气。这也是一种逆向淘汰即劣胜优败。另外,从政治上精神上修理一个形象好的女性,说不定也是一种弗洛伊德吧,尤其在许多人生活得压抑的时刻。谁知道呢?

后来我得知,她的家庭生活也解体了,一个女性能遇到的不幸,她都遇到了。

然而,她是坚强的,她没有倒,她努力做着力所能及的工作,她仍然是文艺人,电视剧,戏曲电视,编刊物,出书,成绩蜚然,应可自慰。

环境有时候是严酷的,历史是曲折的,无辜的人有时候受到了太多的试炼和折磨,有为的人却从而变得更加坚强和深沉,洗掉了许多浮躁之气。我同情她的遭遇,也佩服她的坚强与始终如一的努力。

我还欠着她一个“账”,就是说,1979年我写《布礼》的时候,就直接使用了也可以说是掠夺了她的小诗,作为《布礼》的主人公的诗作:《冬小麦之歌》,当时还没有知识产权观念,也说明了我对钟鸿的此作的印象之深与对她的遭遇的不平,我曾经想通过这个“挪用”来提醒人们注意一下钟鸿的命运。钟鸿的诗和我的中篇小说在一起。

感谢钟鸿的宽大,没有起诉我的侵权,谢谢了。谨用此篇小文来弥补一下我的过失吧,愿钟鸿不老,新作迭出,更愿她对祖国的民主法制进步的祝愿一天天落实,使后人们生活得更加合理而且快乐。

后记

写这本回忆录,不是为了倒苦水,只想未来的历史不再发生给老百姓强加“莫须有”罪名的事;在宪法面前人人平等,和谐社会长存。也不想埋怨任何曾对我执行过错误路线的人,历史的错误任何普通人负不了责任。另外想宣传一下我喜爱的“半支莲”(太阳花、死不了)。任何人在一生中都可能遇到各种厄运,如果学习点“半支莲”的韧性,不断地调整自己,也许会更好地面对现实。

我几乎经历了人生所有的悲痛,命运之神总在作弄我,它给我制造了无数次坎坷,每次都将我打倒在地,偏偏每次我都挣扎着爬起来,抬起头、挺起胸来,向“半支莲”学习。

苦难使我从一个多愁善感的小林黛玉变成一个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沉着坚韧的女性。我是淌过苦水的女人,但我并不愁眉苦脸,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我逐渐被人们称为“女强人。“女强人”可能就是“有用的人”。年轻时我就立下志愿:“不做靠太阳反光而明亮的月亮,要做自身发光的太阳”。我终于做到了,对此我怎能只沉浸在苦忆中而不为今日的奉献欢欣呢?当然我也不会因此满足、不会却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为了美好的理想,我想我应该这样执著。

随着年岁增长多病缠身,无力再进行像《曹雪芹》电视剧,《中国电视戏曲》刊物那样有分量的创造性的事业了,但像《冬小麦之歌》那样的小诗还是可以写的。冬小麦年年会结出沉甸甸的麦穗奉献给人民。

早霞虽逝,晚霞犹在,半支莲在晚霞中摇曳,我扬鞭老马奋蹄奔驰。

当我丝尽、泪干的那天,我会留下这样几句话:“我走了,去和天上的亲友相聚。地上的亲友们,我会快乐地看着你们向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一步步迈进,最终实现‘世界大同’的真善美的社会,实现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

书评(媒体评论)

环境有时是严酷的,历史是曲折的,无辜的人有时候受到了太多的试练和折磨,有为的人却从而变得更加坚强和深沉,洗掉了许多浮躁之气。我同情她的遭遇,也佩服她的坚强与始终如一的努力。

——王蒙

苦难是追随人类的背影,更是人类先行的导师。

——从维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风雨半支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钟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龄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783608
开本 32开
页数 2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1
出版时间 2006-12-01
首版时间 2006-12-01
印刷时间 200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9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9.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8
15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8:2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