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你要光荣还是梦想(我的人生笔记)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由时代文艺出版社推出。书中回味了作者石钟山的成长历程和儿女情长,揭示“石光荣”铁骨柔肠的家族渊源。全书语言通俗,故事情节性强,可读性强,但也富含哲理。

内容推荐

我们这一生读了许多书,听了许多话,许许多多没能打动我们的都成了废话,但只要有那么一两本书中的一两句话让我们记住了,让我们受益了,这就是别人留给我们关于生命的智慧,让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受益无穷。

其实,人这一生如同做一篇文章一样。一篇好的文章,每个章节里都有应该有好的、鲜活的细节,让这些鲜活的细节打动人。我们一生每个年龄段里,也应该有让我们终生记忆的细节。善良的待人,宽容的看待生活、对事业、对亲人、对朋友多份责任和爱心,人生就丰富了,日日年年,积攒到人生的后半段,再回望自己的一生时,便会发现自己这一生一世写了一篇满意的文章。

本书由时代文艺出版社推出。书中回味了作者石钟山的成长历程和儿女情长,揭示“石光荣”铁骨柔肠的家族渊源。全书语言通俗,故事情节性强,可读性强,但也富含哲理。

目录

我的人生笔记(代序)/1

一 话说石光荣

“石光荣”们/3

“石光荣”们的晚年生活/5

“石光荣”一家背后的故事/8

二 军旅生涯

从草原来到天安门前/19

绿色的怀念/21 

电视的诱惑/22 

我的军旅/24

热爱,才会宽容/26

三 北京印象

北京是什么/31

走近北京/32

北京平民/34

北京足球/37

北京精神/39

四 感悟生命

生命的智慧/45

两个小八路/48

纪念记忆/50

想念贵州/52

你们准备好了吗/55

再说“超女”/57

五 体验幸福

名与利/63

把幸福拿下/65

某年某月某日/67

人间盛宴/69 

一头牛的命运/71

国人的家/74

六 往事并不如烟

爱恨东北人/79

人这一辈子/80

追逐幸福/83

不让女儿哭/85

左冲右突/91

七 世事人情

怯懦的我们/99

大爱情小爱情/10l

爱情不能承受之轻/1 02

诚实做人/104

走不出家门的东北人/106

生命链/109

八 文艺这一圈儿

一剧之“本”/115

北京电视剧何时走出混沌/116

摆正你的位置/119

好大一棵树/120

文学的模样/122

作家·水暖工/126

怀念笔会/127

九 创作谈

偶然与必然/133

平凡英雄/134

好莱坞与快枪手/136

文学的好看的/138

写家及其他/140

说获奖/142

读书与练笔/144

浅谈从小说到影视/145

石钟山创作语录/146

十 书与序

激情犹在/155

军歌依旧/156

万年生长的幸福/157

母亲,活着真好/158

幸福究竟离我们有多远/160

悲壮的英雄/161

关于兄弟的话题/162

战争人性爱情/164

十一 激情对话

激情年代从生活中走来/173

从激情到悲情/178

别给我贴“红色激情”的标签/18l

看石钟山怎样延续红色激情/185

复活英雄时代/197

答《华商晨报》记者/199

栗振宇和石钟山的对话/203

试读章节

孩子们

父亲从小到大应该说是最喜欢我姐了,电视剧里她叫石晶,真实的她也叫石晶。石晶的性格最像父亲了,从小到大都是不怕天不怕地的,像个假小子。

她是我们部队大院里的孩子头儿,领着一帮男孩子在院里打游击,钻防空洞,玩抓特务等等。她树立了许多假想敌,然后和这些“敌人”进行战斗,经常把一些男孩子打得鬼哭狼嚎,不是鼻子打破了,就是脑袋开了一个口子。那一阵子,经常会有孩子的家长领着孩子来我家告石晶的状。母亲总是好言相慰,有时还要领着被打的孩子去医院上药、缝针。回来后,母亲就满院子追打石晶。这时,父亲就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保护石晶,父亲经常说:我家的丫头行,将来一定会有出息。母亲听了这话,气得眼泪在眼圈里转。石晶再在外面闯祸了,母亲就索性不再出面,她想让父亲收拾局面。父亲处理这事时,果然和母亲不同。他拉过被打男孩的手说:你是个男人,咋打不过个丫头呢。你长大以后,肯定不是个好兵。他说这话的时候,是瞧不起人家的意思,仿佛自己的丫头把人家打伤了,是天经地义的事。几次之后,母亲又亲自出面了,她怕父亲把院子里的都得罪遍了。

父亲、母亲为了石晶没少吵架。每次母亲总是说:你们俩简直是一个德性。母亲说完,父亲就说:这丫头我喜欢,咋的吧。难道她不是你的孩子?父亲这么一说,母亲就无话可说了。

石晶高中毕业后,她提出要去当兵。那会儿还没有高考一说,通常高中毕业后要么当兵,要么下乡。石晶要去当兵,正合父亲的心意。石晶去了部队后,又来信说要去当骑兵,并威胁父亲说,要是不让她当骑兵,她就跑回来。这可难住了父亲,父亲那个部队是有骑兵的,可骑兵团没有女兵。父亲为了石晶绞尽脑汁,后来还是让石晶去了骑兵团,成了骑兵中唯一的女兵。

石晶在练骑马的过程中曾经摔断过腿,她伤好后,用军刺把那匹摔伤她的军马给捅了,这下子石晶就违反了部队的条例,她受了处分,并被调离骑兵团。不久,石晶就复员回来了。这件事让父亲很伤心,父亲的意思是想让石晶在部队里百炼成钢,当个女将军什么的。结果是,她当了三年兵后,就那么灰溜溜地回来了。当时母亲为石晶找了一份工作,她没兴趣,只在工厂里干了不到一个星期就回来了。那时,正好高考恢复了,母亲又为石晶找了一堆复习资料,经过摔打过的石晶明白了,她知道这么混下去不会有什么出息。她复习的时候很用功,全不见了假小子的作派。

石晶在填高考志愿时,听从母亲的规劝报考了医学院。没想到,石晶果然考上了。毕业届石晶就出国了,现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开了一家中医诊所,外国人和当地的华人经常排着队去她的诊所看病。

石晶也算是有出息了,父亲经常在人前人后很骄傲地说:咋样,我家丫头行吧,小时候我就看她行。母亲就说:得了吧,要是没有我对她的改造,她能有今天?在石晶出息的问题上,父亲母亲互不相让,经常拾杠,这成了他们晚年生活中争吵的又一个话题。

父亲喜欢石晶,可石晶在父亲的晚年远走他乡,很是让父亲失落。石晶有时打电话,父亲接电话的第一句话就是:丫头,咋样啊?石晶自然是报喜不报忧,父亲放下电话前的最后一句总是问:丫头,啥时候回来呀?爸想你。父亲说到这时,眼睛就有些潮湿了。

石晶三年两年的总会回来一次,每次她回来都是父亲最高兴的日子。吃饭时父亲总是不停地给石晶夹菜,他说:丫头,多吃点儿,这是咱正宗的中国菜。父亲一直认为吃西餐是件受罪的事情。每次石晶走后,父亲就跟丢了魂似的没着没落,没处发泄就找茬儿和母亲吵架,摔东西砸碗,然后一遍遍地回忆石晶小时候的事,眉宇透着骄傲和慈爱。

晚年的父亲仍然保留着军人的作风,晚上10点准时上床睡觉,早晨5点一过就出去跑步。刚离休那两年,父亲的身体还硬朗,跑步能跑上很久,现在年龄大了跑不动了,但仍端出一副跑的架势,两拳放在腰间,腿上却是走了。年老的父亲仍用跑步的姿势过着属于他的生活。

年老的母亲已经和父亲分室而居,于是母亲就有了许多自己的空间。晚上没什么好看的电视,就躺在床上看书或翻翻年轻时的影集。年老的母亲不再经常流泪了,她靠回忆重温着青春的岁月。有时半夜里,父亲起床去卫生间,见母亲房间的灯仍亮着,就过去敲门。母亲头也不抬地说:你睡你的吧,不用管我。父亲就摇着头走了。

父与子

关于我自己的故事,应该体会更深一些。虽然在家里我不是老大,孩子中我是最小的一个,但情感经历应该更像电视剧中的石林。可以说,在石林的身上能够找到我的影子。

我20世纪80年代初入伍,那一年我刚满16岁。当兵的地点在内蒙古的赤峰,是空军的雷达兵部队,条件比较艰苦。那时父亲还没有退居二线,我一直希望父亲在我的问题上能给予一定的关照,把我调到条件稍好一点的部队去,以便更利于自己的成长。我深知父亲是不会同意的,便只能给母亲写信,诉说自己的想法和苦楚,母亲毕竟是母亲,一封又一封信终于打动了母亲。母亲就拐弯抹角地找好了人,同意把我调走,调动即将办成时让父亲发现了,一个电话使母亲的努力化为泡影。我当时想不通,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于是便很少再和家里来往了,当时的心情很悲壮。那时我就想:世上没有什么救世主,一切都要靠自己了。那时的战士都希望找机会回家看一看,我则不愿意回家,更不愿意面对冷酷的父亲,有几次甚至出差路过家里都没有回去过。当时的心情很复杂,一直对父亲的做法不理解,甚至在心里怨恨过他。

这么多年过去了,自然已不再恨父亲,也算明白了一个父亲对儿女的良苦用心。父亲跟我们几个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13岁参加革命,靠谁了?靠的是自己和组织,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现在想父亲那样做是对的,但当时却不那么想。想得最多的就是和父亲治气,用治气来激励自己,那时我就暗中发誓:你等着,我干出个人样来让你看看。

P11-15

序言

在十几岁的时候,我就有了当作家的梦想。那时“作家”这一称谓,对我来说无疑是耀眼的光环,神秘、崇高,可望而不可及。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终于成为一个职业作家了,神秘的光环早就消失殆尽,剩下的只是一份责任。现在每创作一部作品时,想的不是出名获利,更多的是如何让读到我作品伯读者满意,多些赞扬,少些责骂。我想,这是每一个作家都应该面对的道德操守。

回想起二十多年所走过的创作道路,现在想起来都有些后怕,无论在哪个环节,我放弃了,也许就不是今天的我,而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我十七岁入伍,那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文学红火得很。凡是读过一些书,能写一些字的人,又对生活有些梦想的年轻人,差不多都做过当作家的梦想。我那时主要以阅读为主,中外名著,凡是能在书店里买到的,我都读到了。喜欢不喜欢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名著,我一定要读。读不喜欢的书,这一过程是枯燥的和痛苦的,书读了一阵之后,自己也有创作的欲望了。于是就写,只要有时间,有灵感了,不分场合、时间,总会写上几笔。然后是四处投搞,当然这些随风而去的稿件,几乎是泥牛入海。但也学会了等待,一提起那些散布在大江南北各个编辑部的稿件,心里就充满了希望。于是,每天都处于一种无名的兴奋之中。在等待的过程中,又在亢奋地写作,然后又是期待。周而复始。

终于,编辑部有回音了,是退稿。格式相同的退稿签,程式化的安慰信,每次总来,总觉得自己离希望又近了一步。努力了,等待了,不知哪片云彩下雨了,终于有巴掌大的稿子被采用了,欢欣鼓舞自不必说了,在没人的地方看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墨香消失,纸页残损。

现在回想起来,能发表作品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惶惑的是,在发了一些作品后,写得更多,退稿也更多了,发得仍然很少。为了鼓励自己,在二十风的时候,给自己制订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那就是希望自己在二十五岁的时候,写的作品十之八发都能发表。于是,为了这个五年,把自己投入到了无怨无悔中。这五年不知自己是如何过来的,亢奋,低落,迷茫,总之什么滋味都有。也就是在二十五岁那年,我考上了解放军艺术学院的文学系。初到京城,第一次见到那么多搞文学的人,挤在一起,谈的是文学,搞的也是文学。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离文学是那么得近。也就是从二十五岁开始,发表的障碍消失了,几乎是写一篇就能发一篇。第一个五年计划就算完成了。

后来,再写着写着,就发觉不对劲儿了,发了一些作品后,才觉得离作家的梦想反而远了。当初对作家的认识是,凡是能发表作品的人,就可以称为作家了,现在自己终于发表了一些作品,却觉得自己依旧很平凡,并没有把自己弄得伟大起来。不伟大又如何称为作家呢?这时才明白,作家也是分成三六九等,著名和非著名的。于是,第二个五年计划又出笼了,希望自己三十岁时,可以著名起来,人前人后的一提起来,要让人们脸上露出惊讶之色。于是,又埋下头来,几分悲壮一开始了第二个五年计划。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中,觉得自己的的确确算是挤进了文学圈,经常参加一些流行的文学活动,见到了许多著名或非著名的文学人士。作品接着写,也接着发,但似乎一直没有著名起来。参加活动时,主办方介绍时,从寥落的掌声中就能感受到自己非著名的身份,眼见着身边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不断地从非著名向著名跃进,心里的滋味可想知,嘴上不服,心里却焦灼异常。三十岁左右的时候,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搞文学这块料了,那时甚至想,如果就此罢手,搞点别的,也许还来得及。那会儿为了文学可以说放弃了很多,如果真的收手,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但考虑到自己还年轻,也许还来得及。犹豫之中一直写下去,也就是那时才明白,轻言放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不放弃,就只能往前走!暂时把著名不著名的事放在一边,伏案苦耕。但也时常抱怨,自己的命运不济,万事俱备,就只差命运了。  接下来,稀里糊涂地又过了十来年,到现在为止,我也没弄清自己是著名还是非著名。总之,感觉离文学越来越近了,她几乎成了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有段时间不写作,就会感到很忐忑,直到坐在书桌前,开始写作了,忐忑和焦灼一扫而空。写作的过程无疑是枯燥和艰辛的,但对我来说,这一过程却是我最幸福、完美的日子。

从十几岁到不惑之年,在这二十几年的时间里,我一直把文学当成了人生的一个重要目标,为她幸而幸,为她狂而歌。二十几年的创作经验告诉我,只有你真心地面对她,她才会向你绽开笑颜。而用心、用生命去呵护,则是我对文学的态度。

这本《我的人生笔记》是我的散文随笔处女集,也是我这二十几年时间里,对生活、人生的点滴感受。她与小说不同,小说面对是一份想象的生活,散文、随笔应该是人生性情的真实写照。不伪饰、不造作,自然抒写真性情。以后这样的散文、随笔我仍会写,不过那是我记录以后的生活了。现在呈现给读者的这些小文章,算是给关心、喜爱我的读者朋友的一份答卷吧。

2006年5月16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你要光荣还是梦想(我的人生笔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石钟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721973
开本 16开
页数 2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6-12-01
首版时间 2006-12-01
印刷时间 200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25
15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7:4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