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阿拉伯国家概况
内容
编辑推荐

一提起中东地区、阿拉伯世界,人们立即就会想到,这是一块神秘莫测之地,也是多事之域。在这里,神话传说与现实社会交汇,流血冲突与多元文化交织。这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地区,也是新闻媒体曝光率最高的地区。

这是一本集知识性和史料性于一体的好书。主要介绍了阿拉伯世界的地理、历史、文化、宗教及当代主要阿拉伯国家概况。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经过长期潜心研究,对书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旁征博引,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作者在写作方面也有一定造诣,文章如行云流水。此外,书中介绍了源远流长的中阿关系,从而增加了该书的可读性。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郭依峰长期从事中东地区、阿拉伯世界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工作实践中,他查阅了有关记载该地区的浩繁卷帙,积累了大量资料。在此基础上,他经过去粗取精的提炼,着手撰写《阿拉伯国家概况》。

本书写到阿拉伯世界的地理、历史、文化、宗教及当代主要阿拉伯国家概况。为了反映当代阿拉伯世界的政治面貌和在国际战略中的地位,作者以较大篇幅写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东地区的战争、中东地区的和平进程、二战后阿拉伯国家的对外关系和这一时期对该地区政局演变产生过影响作用的代表人物。为能全面客观地介绍该地区及重大历史事件,作者还在书中写到非阿拉伯国家以色列和伊朗。

目录

绪论 /1

 第一节 阿拉伯世界与阿拉伯国家 /1

 第二节 中东地区及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1

 第三节 主要的阿拉伯国家间组织 /3

第一章 阿拉伯历史概况 /9

 第一节 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的产生 /9

一、前伊斯兰阿拉伯社会及伊斯兰教产生的社会背景 /9

二、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半岛统一国家的建立 /11

 第二节 四大哈里发的对外征服运动 /14

一、阿布·伯克尔 /14

二、欧麦尔 /16

三、奥斯曼 /19

四、阿里 /20

 第三节 倭马亚王朝时期 /22

一、内战与什叶派的产生 /22

二、对外扩张和阿拉伯帝国的形成 /22

三、倭马亚王朝的政治经济状况 /23

四、倭马亚王朝的灭亡 /26

 第四节 阿拔斯王朝时期 /27

一、阿拔斯王朝政权的巩固 /27

二、巴格达城 /28

三、阿拔斯王朝的政治制度 /29

四、阿拔斯王朝的经济 /30

五、十字军东侵 /31

六、外族入侵与阿拔斯王朝的灭亡 /33

 第五节 奥斯曼帝国与近现代中东 /34

一、奥斯曼帝国时期的中东地区 /34

二、近现代中东 /36

第二章 当代主要阿拉伯国家及以色列概况 /43

 第一节 沙特阿拉伯概况 /43

 第二节 伊拉克概况 /48

 第三节 约旦概况 /55

 第四节 叙利亚概况 /58

 第五节 科威特概况 /63

 第六节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概况 /66

 第七节 巴勒斯坦概况 /69

 第八节 黎巴嫩概况 /72

 第九节 以色列概况 /75

 第十节 埃及概况 /81

 第十一节 利比亚概况 /88

 第十二节 阿尔及利亚概况 /91

第三章 二战后中东地区的战争 /95

 第一节 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间的战争 /95

一、阿以冲突的起源/95

二、巴勒斯坦战争 /100

三、苏伊士运河战争 /104

四、“六·五战争” /109

五、赎罪日战争 /114

六、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121

 第二节 两伊战争 /127

 第三节 海湾战争与伊拉克战争 /132

一、海湾战争 /132

二、经济制裁、禁飞区的建立及武器核查危机 /143

三、伊拉克战争 /148

第四章 中东地区的和平进程 /153

 第一节 戴维营协议与非斯方案 /153

一、埃以和平的实现 /153

二、非斯方案的提出与解决阿以争端的其他方案 /161

 第二节 海湾战争后的中东和平进程 /165

一、美国对中东外交政策的调整 /165

二、马德里中东和会 /166

三、华盛顿会谈 /167

四、奥斯陆协议与中东和平进程的突破 /169

五、约以和谈 /170

六、叙以和谈 /174

 第三节 中东和平进程的曲折之路 /175

一、奥斯陆协议后的中东和平进程曲折之路 /175

二、中东和平进程中的主要问题 /188

第五章 二战后阿拉伯国家对外关系 /198

 第一节 美国与阿拉伯国家间关系 /198

 第二节 苏联(俄罗斯)与阿拉伯国家间关系 /217

 第三节 欧洲与阿拉伯国家间关系 /223

 第四节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间关系 /225

第六章 伊斯兰阿拉伯文明 /232

 第一节 《古兰经》与《圣训经》 /232

 第二节 伊斯兰教的六信与五功 /233

 第三节 伊斯兰的主要教派 /235

 第四节 伊斯兰阿拉伯国家的主要节日 /238

 第五节 当代伊斯兰教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 /240

 第六节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 /243

 第七节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246

 第八节 阿拉伯伊斯兰建筑 /248

 第九节 阿拉伯的文学与哲学 /253

 第十节 阿拉伯的自然科学及其他 /255

 第十一节 中国与阿拉伯的文化交流 /257

附 录:主要参考书目 /262

试读章节

二、巴格达城

鉴于库法什叶派的势力相当强大,阿布·阿拔斯把首都迁到远离库法的安巴尔。762年,曼苏尔奠定了新都巴格达的基础。这个地方原来是萨珊王朝的一个村落,原名巴格达,译意为“天赐”。曼苏尔曾踏勘过好几个地方,最后才决定在这里建都。他说:“这个地方是一个优良的营地。此外,这里有底格里斯河,可以把我们和老远的中国联系起来,可以把各种海产和美索不达米亚、亚美尼亚及其四周的粮食运来给我们。这里有幼发拉底河,可以把叙利亚、赖盖及其四周的物产运来给我们。”曼苏尔以四年工夫建设新都,花费约488.3万第尔汗,雇用建筑师、技工和小工10万人左右。

曼苏尔把新都叫做和平城。它位于底格里斯河右岸,因城池是圆形的,故有团城之称,内城和外城都是用砖砌成的。外城四周有一条深壕,内城里还有紫禁城,城高90英尺,环绕在中心区的阁围。这三套城墙,各有等距离的四道门,有四条大街,从中心区辐射出来,射向帝国的四个角落。城墙构成了三个同心圆,以哈里发的宫殿为圆心,宫殿叫做“金门宫”,因镀金的官门而得名,又叫做“绿圆顶宫”。宫殿的旁边有清真大寺。引见殿的圆顶高达130英尺,这是“绿圆顶宫”这个名称的由来。曼苏尔在世时,曾在城郊底格里斯河岸上建筑一座宫殿,叫做永恒宫。又在北部建筑了第三座宫殿,叫做鲁萨法宫,这是为皇太子、哈里发的儿子麦海迪而建筑的。该城宏伟壮观,人口众多,商贸繁盛,是与当时的长安、君士坦丁堡齐名的国际性大都市。这座都城建成后几年内,就发展成了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成了头等重要的国际政治中心。

三、阿拔斯王朝的政治制度

阿拔斯王朝是一个高度封建专制的国家,其政治制度多仿效波斯。

哈里发集政教两权于一身,具有最高权威。哈里发试图为阿拔斯王朝政权涂上神授的色彩,把自己称做安拉的代表或“安拉在大地上的影子”。

哈里发之下,以维齐尔即宰相的职权为最大。除王储的确定外,一切行政及宗教事务,宰相均可秉承哈里发意志处理。宰相有权对各省总督的任免提出意见,报哈里发批准。宰相下面分设管理各种事务的部,称做“狄万”。重要的部为财政、邮政、司法、军政、警务、商务、农业、工业等部。部有大臣及秘书若干人,负责各部事务。

阿拔斯王朝时期,交通繁忙,商旅不绝,特设邮政部负责全国的通讯和运输工作,掌管路政。邮政大臣兼司侦察和监督地方官吏的职务。从首都巴格达到全国各大城市有多条邮路干线,沿线重要城市又有支线通往各地,形成遍布帝国境内的交通网。最重要的邮路干线为呼罗珊大道,它从巴格达经伊朗的哈马丹、内沙布尔到木鹿、布哈拉、撒马尔罕等地,把巴格达和中国边境城市连接起来,在中西交通史上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邮路驿站达900多处,每个驿站备驿马多匹。

阿拔斯王朝的司法与宗教密切相连。法官必须笃信伊斯兰教,品学兼优、精通教义和教律的人才能担任。巴格达的总法官由哈里发任命。各省法官,初由总督,后由总法官委任,法官只审查穆斯林的诉讼,非穆斯林案件归各自的宗教首领或法官处理。

阿拔斯王朝时已不依赖阿拉伯部落组成的军队,军队中的阿拉伯人逐渐减少,他们被领取军饷的、由呼罗珊人组成的近卫军所取代。9世纪中期,中亚的突厥奴隶(马木路克)在近卫军占主要地位,导致日后近卫军操纵哈里发。

阿拔斯王朝初期,全国分为24个行省。总督在其辖区具有绝对权力。各省收入除自用外,全部上缴国库。

           P28-P30

序言

一提起中东地区、阿拉伯世界,人们立即就会想到,这是一块神秘莫测之地,也是多事之域。在这里,神话传说与现实社会交汇,流血冲突与多元文化交织。这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地区,也是新闻媒体曝光率最高的地区。

中东地区的居民以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民族为主,因此,“阿拉伯世界”构成中东地区的主体。阿拉伯世界幅员广大。国家众多。它的总面积约1400多万平方公里,占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近10%。它有22个阿拉伯国家。此外,中东地区还包括以色列、伊朗、士耳其等非阿拉伯国家。在当前世界格局中,阿拉伯世界和中东地区战略地位突出,热点问题集中,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

阿拉伯世界的战略地位体现在地缘政治方面。该地区为战略要冲,是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枢纽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国际交通要道,是欧洲的侧翼。人们称该地区为“三海二洋之地”、“四峡七湾—运河之域”。三海指地中海、红海和阿拉伯海,二洋指印度洋和大西洋。四峡即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直布罗陀海峡、连接亚喀巴湾和红海的蒂朗海峡、连接红海和印度洋的曼德海峡、连接阿拉伯湾(也称波斯湾)和印度洋的霍尔木兹海峡.七湾指西亚部分的波斯湾(阿拉伯湾)、阿曼湾、亚丁湾、亚喀巴湾及北非部分的苏伊士湾、锡尔特湾和加贝斯湾,运河指地中海通往红海、印度洋的苏伊士运河。这些“咽喉”充分体现了阿拉伯世界所具有的重要战略地位。

阿拉伯世界的战略地位也体现在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方面。该地区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具有7000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尼罗河畔古埃及文化和两河流域、肥沃新月文、化在人类文化宝库中放射出奇光异彩。该地区人民在几何、代数、医学、文学、天文、地理、历法、水利等方面都对人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位于西亚的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城,也是伊斯兰教的中心。

阿拉伯世界的战略地位还体现在丰富资源和巨大市场方面。该地区石油储藏量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2/3以上,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3。尤其是海湾地区,被称为“石油海”。这里不仅石油资源丰富,而且石油质量好、开采成本低。磷酸盐的储量占世界第一位,天然气的储量占世界第二位。此外,此地还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其他矿产资源:长纤维棉、椰枣、树胶、香料,以及丰富的水产资源和可口的干鲜果品,也都享有世界声誉。丰富的油气资源使阿拉伯世界成为举世瞩目的石油市场、商品市场、劳务市场、军贸市场,并有巨额资金投放到国际金融市场。

阿拉伯世界的战略地位更体现在热点问题上。多少世纪以来,该地区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近代和现代史上,又历尽沧桑、受尽煎熬。20世纪上半叶,该地区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地区经历了四次中东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黎巴嫩战争等十场战争。“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后,该地区成为国际反恐重点和前线。热点问题接连不断,而且集中,举世关注,牵动着世界的神经。

本书作者郭依峰长期从事中东地区、阿拉伯世界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工作实践中,他查阅了有关记载该地区的浩繁卷帙,积累了大量资料。在此基础上,他经过去粗取精的提炼,着手撰写《阿拉伯国家概况》。在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后,这本书终于完成。此书写到阿拉伯世界的地理、历史、文化、宗教及当代主要阿拉伯国家概况。为了反映当代阿拉伯世界的政治面貌和在国际战略中的地位,作者以较大篇幅写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东地区的战争、中东地区的和平进程、二战后阿拉伯国家的对外关系和这一时期对该地区政局演变产生过影响作用的代表人物。为能全面客观地介绍该地区及重大历史事件,作者还在书中写到非阿拉伯国家以色列和伊朗。

这是一本集知识性和史料性于一体的好书。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经过长期潜心研究,对书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旁征博引,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作者在写作方面也有一定造诣,文章如行云流水。此外,书中介绍了源远流长的中阿关系,从而增加了该书的可读性。《阿拉伯国家概况》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的问世将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时延春

           中国前驻也门、叙利亚大使

           世界知识出版杜前总编辑

             2006年8月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阿拉伯国家概况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依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229819
开本 32开
页数 2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6-12-01
首版时间 2006-12-01
印刷时间 200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图书小类
重量 0.2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37.1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0:0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