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单彩瓷五彩瓷(海外珍藏中华瑰宝)
内容
编辑推荐

由林瀚编写的《海外珍藏中华瑰宝》系列丛书收录了2000件世界著名博物馆珍藏的中华瑰宝图片,其中不乏孤品、精品、罕见之品,它们展现了华夏五千年璀璨的文明,谱写着中国工艺美术辉煌的历史。

《单彩瓷 五彩瓷》为其中一册,介绍了单彩瓷、五彩瓷。

内容推荐

唐代的铜官窑、邛窑等三彩瓷.宋代的磁州窑、吉州窑白釉黑彩、褐彩,元代景德镇窑的釉下青花、釉里红及釉上红彩、黄彩、绿彩、金彩等,开辟了一片五彩缤纷的瓷器新世,彩绘瓷扮演了元以后七百多年中国瓷器舞台上的主角。

明宣德年开始出现五彩瓷,成化五彩简约粗犷、单纯明丽,弘治创造明彩暗花,嘉靖和万历五彩瓷色彩浓烈艳俗、纹饰繁缛细密,烧造量巨大。明代五彩瓷的颜料配制、彩绘技法及烧造工艺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因此,人们以提到五彩瓷,就会想到“大明五彩”。清代康熙五彩高雅端庄、雍容华贵,贵族化气派十足,其数量之大,质量之高,堪称历代之冠.古人评价道:“清代彩瓷变”化繁迹,几乎不可方物”,“硬彩、青花均以康熙为极轨”。

《单彩瓷 五彩瓷》为林瀚编写的《海外珍藏中华瑰宝》系列丛书中的一册,介绍了众多单彩瓷、五彩瓷作品。

《单彩瓷 五彩瓷》适合各年龄层次的中国瓷器艺术爱好者阅读。

目录

单彩瓷

 一、唐宋民瓷彩光现

 二、繁花似锦彩绘瓷

 三、白釉黑花磁窑器

 四、明清单彩明丽多

五彩瓷

 一、五彩瓷自宣德始

 二、粗犷明丽成化彩

 三、明彩暗花弘治瓷

 四、青花五彩嘉万朝

 五、大明五彩多创新

 六、明末清初过渡瓷

 七、一代大帝领风骚

试读章节

在很长一个时期,中国瓷器都是以青瓷、白瓷、黑褐瓷等单色瓷的形态延续着。到了唐代,受彩釉陶“唐三彩”的影响,湖南铜官窑、四川邛窑等相继烧出了一些三彩瓷。由于当时铜官窑、邛窑瓷器的胎质和釉色都还处于原始阶段,彩绘自然也很简单、草率(附图1、附图2);在宋代,磁州窑等一些民窑,先后烧制出了白釉黑花、青花、红绿彩等彩绘瓷,绘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自元代开始,景德镇窑大量烧制青花、釉里红等题材丰富、造型美观、绘制精细的单彩瓷,在国内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喜爱,在国外也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固守了两千多年的单色瓷审美定式,像被洪水冲垮的大堤,再也无法收拢。自此,中国瓷器开辟了一片五彩缤纷的新世界,彩绘瓷扮演了元以后七百多年中国瓷器舞台上的主角。

彩绘瓷是一个品种繁多的瓷器“大家庭”,以绘画色彩的多少来分,有单彩瓷(如:黑彩、褐彩、青花、釉里红、绿彩等)、双彩瓷(如:红绿彩、青花釉里红、青花绿彩等)、三彩瓷(如:三彩、素三彩等)、五彩瓷(如:五彩、青花五彩等);以施彩的技法来分,有釉下彩、釉上彩、斗彩、法华彩、描金彩、铁线描、珐琅彩、粉彩等。大部分彩绘瓷是白釉底,也有一些彩绘瓷是彩色底的。本书重点介绍的是白釉底的单彩瓷和五彩瓷。其他彩绘瓷我们放在本系列《斗彩瓷珐琅彩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中详细介绍。

五彩瓷所谓的“五彩”,并非“五种彩色”。的意思,中国人常喜欢用“五”来形容“多”,比如“五方”、“五味”、“五谷”、“五金”等。五彩瓷其实就是多种彩色的瓷器。在本书中,我们把两种以上的彩色瓷器都归到“五彩瓷”部分,而把单彩瓷单独列为一个部分来介绍。

在单彩瓷里,青花瓷已经自成体系,不仅生产规模大,产量高,而且在国际、国内影响深远,甚至有“国瓷”之美誉,在本系列里,我们单独编成《明天顺末前青花瓷》和《成化后青花瓷》两册加以介绍,本书就不再将青花瓷列入单彩瓷之中。

讲到单彩瓷,我们要再次提及磁州窑。磁州窑位于河北省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因磁县宋代属磁州,故名。磁州窑于北宋中期创烧,并很快进入成熟期,成为一座北方较大的民窑。磁州窑所用瓷土颗粒较粗,胎体较疏松,只好以白色优质瓷土为化妆土,施于凹凸不平的胎体表面,以提高瓷釉的白度及光亮度。尽管如此,烧出瓷器的质量远远赶不上当时的“五大名窑”,尤其定窑白瓷毫无掩饰的细白胎体和清亮莹厚的釉质,让磁州窑白瓷望尘莫及。但磁州窑毕竟是民窑,它没有宫廷的“钦限”,不用迎合皇帝的好恶。在“御窑”们纷纷追求“单纯…‘素雅”时尚之时,磁州窑却另辟蹊径,大胆地用毛笔蘸黑彩、褐彩在白瓷上画花、写字,为瓷器的装饰开出了一片崭新的天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单彩瓷。绘画题材基本来自民间,要么是大自然中最普通的野花、野革、动物、风景,要么是老百姓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书写的文字也是诸如。“牛羊千口…‘天下太平”之类的吉祥话。这种装饰风格虽受到宫廷贵族们的蔑视,但是,却得到广大普通百姓的欢迎。

由于磁州窑瓷器深受百姓喜爱,因此也招来四面八方窑口的热情追随,如:河南的鹤壁集窑、登封曲河窑、禹县扒村窑、修武当阳峪窑,山西的霍县窑、介休窑,山东的淄博窑,江西的吉州窑,以及福建泉州、四川广元等地一些窑口,都在烧制仿磁州窑瓷器,最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磁州窑系。磁州窑白地黑花、褐花的装饰之风在民间如此广泛地流行,对于士大夫们死抱着的“瓷器以单色为美”的审美观念不能不有所撼动。  .

到了元代,皇家在南方景德镇窑创烧出的艳丽可爱的青花瓷,彩绘瓷从此开始进入宫廷,成为达官贵人的新宠,这与元之前磁州窑单彩瓷广泛的社会影响是分不开的。

黑彩、褐彩单彩瓷还有一个窑口烧造得也很有特色,那就是吉州窑。

吉州窑位于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境内,故称“永和窑”;永和镇古时曾是东昌县县城的所在地,因此也称“东昌窑”;吉安曾归吉州辖,故又称“吉州窑”。吉州窑创烧于晚唐,盛于南宋,至元末停烧。

吉州窑瓷不仅釉色种类繁多,有青釉、黑釉、酱褐釉、乳白釉、绿釉等,在装饰技法上也变幻无穷,如:彩绘、洒釉、剪纸、贴花、剔花、印花、划花和堆塑等。

吉州窑的黑、褐彩单彩瓷,许多风格与磁州窑很相似,但有一种风格比较独特,这就是铺地铁线描。铁线描就是用十分匀细的线条勾画图案,这本是中国画“十八描”中的一种线描技法,被吉州窑用于瓷器装饰上。吉州窑的铁线描纹饰多用黑、褐彩勾卷革纹,大卷套小卷,图案繁密,构成“锦地”的效果。有的整器为这种纹饰;有的在这种锦地上开光,再画其他纹饰;有的与黑或褐地白花纹饰组合。

吉州窑是南方唯一制作黑白单彩瓷的窑口,更是一个兼融南北方诸多窑口烧瓷技艺于一炉的窑口,在陶瓷史中有一定影响。P1-4

序言

中国工艺美术是华夏文明熠熠闪光的瑰宝,是我国广大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它见证了中华五千年光辉而曲折的发展历程,铭刻着数不尽的文化和科技信息。

目前,有相当数量的中华瑰宝正静静地躺在世界各大博物馆的展柜里,向来自地球各方的参观者默默地讲述着: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伟大而古老的中华民族,这个民族有着多么光辉而灿烂的历史和文明!

这些中华瑰宝,有些是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上的经济贸易“使者”,也有些是在积贫积弱的那段历史时期下无知和屈辱的牺牲品。

说它们宝贵,并不在于拍卖会上拍出的天价,而在于它们的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这里有存世唯一的一对元代纪年款的至正青花象耳大瓶,有国内绝迹的明洪武款青花器,有近几年才听说的克拉克瓷和难得一见的五彩缤纷的外销瓷;还有一些在国内只有几件最多几十件的洒蓝碗、暗花枢府釉器、霁蓝龙纹梅瓶、宣德釉下三鱼纹高脚杯、永乐压手杯、德化何朝宗最精彩的关公和观音、汝窑器、官窑器……

当我在异国他乡,徜徉于这些出自本民族之手而自己却十分陌生的国之瑰宝面前时,出于一个出版工作者的本能和责任感,陶醉与感叹之余,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把它们装在书里带回去.与我们的同胞分享。

面对这一件件精美而久违了的宝器倩影,你可以在茶余饭后沉醉陶冶,可以追思华夏五千年沧桑沉浮,可以引领你步入收藏世界的大门并帮助你积累鉴赏古玩的常识,可以比对你的收藏品雌雄真伪,可以为你的论著寻找佐证或修正你的相关学术论点,也可以重新找回曾经中断了的那一段段工艺美术的历史……

后记

近些年来,在我国掀起的工艺品收藏热方兴未艾。俗话说“盛世收藏”,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我国国泰民安、经济繁荣的大好景象。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从未间断过,这在全世界是唯一的;全程见证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工艺美术品,其形式和材料的多样化,制作的精美程度,在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目前,许多出版物及互联网,对国内现存的工艺美术精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分别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精辟的研究。但是,大量流传在海外的中国工艺品在国内介绍的相对较少,我们出版这套《海外珍藏中华瑰宝》系列图书的目的,也正是为了填补这一空白。

收藏工艺品,并非只是为了保值、增值,更主要的还是为了陶冶情操,开拓知识面,提高艺术修养。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在该书的叙述文字及图片说明中,除了对这些工艺品的材料、器型、纹饰、色彩等主要特征及制作工艺、辨伪技巧加以介绍外,还对这些器物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予以阐述,同时结合纹饰的内容和形式,介绍有关的历史典故和民俗传统;对这些艺术品在艺术风格上所形成的流、派及发展和衍变过程,它们在美学上所产生的影响,近年国内外拍卖市场的行情等,也都作了不同程度的说明。由于这些藏品现存于海外,我们也特意介绍了中国工艺品在西方是如何受到狂热的追捧,及它们对西方艺术品制作所产生的影响;我们还介绍了西方学者在研究中国工艺品方面所取得的学术成就等。

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这些在国际上影响较大的博物馆,对藏品的征集和研究是严肃认真的,鉴定是细致和科学的。我们把一些图片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国内著名博物馆的同类藏品进行了比对,彼此的鉴定结论基本是一致的。书中所载的图片,除了极少数的附图外,绝大部分都是实物拍摄,因此,器物色彩还原比较真实。这样,对收藏爱好者和研究者准确地了解这些艺术品的原貌,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由于本书作者的学识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谬误,不当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对书中某些观点有不同看法,对某些藏品的真伪表示质疑,也欢迎读者提出来讨论。

我们本次出版的“瓷器卷”和“杂宝卷”,图片主要来自欧洲收藏中国工艺品最多的英国、法国,以及西班牙的几个世界级的大博物馆。随后,我们把其他国家收藏的中国工艺美术精品搜集、整理,也将陆续编辑出版。

本系列图书在作品的翻拍过程中,得到了大英博物馆、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大卫中国艺术基金会、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赛努奇博物馆、西班牙国家装饰艺术博物馆、卡纳克·杰美术馆等机构的大力协助;在编辑、出版方面,受到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陈高潮社长的热情关注和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地感谢!

作者

2010年10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单彩瓷五彩瓷(海外珍藏中华瑰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5268897
开本 16开
页数 1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4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76.34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6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1: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