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是法医
内容
编辑推荐

国内第一本由法医写就的经典案例!几年的法医生涯,上千例的形形色色民事、刑事案件的参与,令作者见证了太多普通民众的悲欢离合。故事的写作均取材于亲历案件,出于司法保护,隐去真实的人名地名。但惊悚悬疑的情节设置巧妙,真相大白时层层剥茧间的柳暗花明、一波三折,足以令人手不释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区别于传统文学写家的探案小说,法医的判断推理完全建立在专业基础上,使他的每个故事都在无意中糅进了科普的色彩,进一步加大文字韧性的张力。

内容推荐

本书分“刑事系列”、“毒系列”、“医疗系列”、“民事系列”、“枪火系列”、“灾难系列”、“民工系列”几大部分,由《一起强奸案》、《母爱》、《压力》、《蛇咒》、《混战》、《烈焰》、《硅肺》、《异梦》等23个独立成篇风格各异的故事组成。

目录

一起强奸案

母爱

压力

飘散的魂魄

蛇咒

药?毒?

反问

至毒

凶手是谁

一起不该发生的矛盾

庸医

心障

水·乳

混战

有惊无险

烈焰

台风

硅肺

骄傲

警报

雷?电?

萧墙

异梦

后记

试读章节

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毋庸置疑这是一起恶性刑事案件。果不其然,当天上午省公安厅接到消息后就立即挂牌督办,而且从省里派出了精干的刑侦人员和警犬,市公安局也加派了人手。上百警力当天下午对现场周围做了地毯式的搜查,很快凶器就被发现,打击后脑的是一根有点弯曲的树枝,切开喉咙的是一根钢锯锯条。从受害人颈部的创口我们就知道这用的是一把锯条,所以当看见上面的血迹时我们甚至不用做DNA比对就可以肯定就是凶器。但是现场的草都给踏平了,上百警力在现场周围留下了大堆的矿泉水瓶和方便面盒,还是没有发现那双被剜出的眼睛,直到后来,当犯罪分子被抓获,带他指认现场时我们才在一个废弃的枯井里找到这一对眼球。

恶性案件在我们国家破案压力很大,一般这种案件会是公安局主要领导挂名负责,多警种分工合作的一个局面,最有意思的是这种叫“挂牌督办”的政策,就好比这次省厅挂牌督办此案,有时候一些影响力极大的案件甚至会公安部挂牌督办。这种政策有点像古代的“追比”,捕快们很长时间没破案就会被打板子,好像秦琼原来过的就是这么一种日子,最后被逼得卖马。因此当天的案情讨论会上烟雾缭绕,就连我这个烟瘾不小的人也觉得几乎睁不开眼睛。但很快意见就分成了对立的两派,一派认为这是一起报复案件,原因很简单,第一,受害人的父亲是公安处处长,几十年的工作不可避免地得罪了不少人,比如说厂区层出不穷的盗窃案件和时有发生的斗殴甚至是凶杀案件;第二,似乎更有说服力,案犯的手段令人发指,完全到达了一般强奸案件不可能到达的程度。

持这种意见的主要是厂公安处的同行们。他们最了解当地的情况,显然他们的说法是有说服力的。现场发言的几个年轻人说话的时候根本就是义愤填膺,其中一个人声音甚至有些哽咽,眼圈也红红的,后来一打听果然他和受害人的父亲是生死之交,几次凶险的缉捕现场如果不是受害人父亲出手相救他早就不在人世了。我完全理解他的情绪,虽然一开始我对受害人的父亲是公安处处长也很敏感,但是现场勘验之后我发现这么分析案情并不符合逻辑。我的想法是这样的,这起案件不像一般的报复案件。一般的报复案件是“打了就跑”,比如说把受害人头一蒙,一顿棍棒后撒腿就跑,因为犯罪嫌疑人不愿暴露他的身份,再不然有些心理变态的犯罪嫌疑人也会以折磨受害人为乐,但无论哪种情况犯罪嫌疑人起报复的念头往往都不是一天两天,应该会精心准备作案工具和选择作案场所,此案根本不符合。第一是凶器不符合,打击头部的是一根随手拣来的有点弯曲的树枝,要是有准备过程的话打击头部可以有很多选择,比如说自来水管或者棒球棍;锯条也不符合,这时候犯罪嫌疑人拿出一把磨了很久的刀子才比较符合逻辑。第二是现场位置不符合,如果是以折磨被害人为乐趣,前提条件是作案的地方隐蔽,但这次案件就发生在厂区围墙旁边不远,这不符合逻辑,因此我认为这就是一起普通强奸案。

厂公安处的人显然是耐着性子听完了我的发言,我最后一句话话音刚落,其中一位急性子就把桌子一拍,冲我喊道:“杀人灭口切开喉咙就够了,你怎么解释受害人被剜出眼睛?”

我也一时语塞。的确我没办法解释为什么受害人被剜出眼睛,但是年轻气盛的我也决不愿意服输,一反应过来,一句:“那你怎么解释凶手拿着树枝和锯条去报复人?”就顶了回去。

讨论会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显然大家都被我们提出的这两个问题问倒了。会场的空气沉闷得好像要凝固起来,良久,市公安局副局长,一个老刑侦开了口:“兵分两路。一路人马厂公安处副处长牵头,主要排查在厂区内犯过事的人,特别是刑满释放的,这一块你们应该很熟悉,注意联系服刑人员所在监狱,看有没有最近越狱的;另外一路人马市刑侦大队队长牵头,主要排查低收入人群,比如说民工。现在的情况我们也很了解,能够花钱解决的事情是没必要冒坐牢危险的。另外注意最近在市区内流窜作案的犯罪分子,特别是心狠手辣有案底的,他们作案的可能性也不小。”

对这样的安排大家都无话可说,的确是一个老刑侦说出来的,很是周密。事不宜迟,大家马上分头行动,三五声吆喝,厂公安处的人很快就离开了会议室,市局的人则继续留在会场具体分派任务。我知道那几天厂公安处的警察们有一些扰民的行为,似乎看不顺眼的人都是强奸犯。我可以理解他们,因为我完全可以理解战友的女儿被伤害到这种程度而自己却是一名以保卫人民人身财产安全为职业的人,这种强烈的心理冲击下我也会很激动。不一会市局抽调的人马也安排好了,一部分人配合交警在各交通要道设关布卡,严密排查,剩下的人都下到片区,四处询问这几天有没有什么人形迹可疑。

有意思的是老天把罪犯的线索交给了厂公安处一个正在厂里搞基建的民工当天上午不知去向,他的失踪立刻成了一条线索,警察向工友一打听就知道他是一个左撇子,刑警们马上就兴奋了起来,仔细调查后发现他新婚刚刚半年就离开了家,最近经常出没黄色录像厅;而他的工具箱里面正好少了一根锯条,剩下的锯条型号和现场发现的一模一样……

下面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市局派出刑警赶到嫌疑人的老家,为了保证生擒罪犯,他们和当地公安半夜摸到了嫌疑人的家,一脚踹开门后还没来得及让嫌疑人有任何反应,几个彪形大汉就一拥而上,把嫌疑人死死地按在了床上……

没有人对罪犯就是他有任何怀疑。左撇子的特征以及对犯罪情节的交代和我们现场重建的结果一模一样,而且他一到现场就把几百个人都找不到的眼球找了出来,但是大家还是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剜受害人的眼睛,一个好奇的小警察终于忍不住问了他这个问题,罪犯木然地抬起头来,说:“我晓得人死之前看到的东西会留在眼睛里头。”

“你怎么知道人死之前看到的东西会留在眼睛里?”小警察又惊又怒,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啊!

“村里的老人都这么说的。”罪犯还是那么平淡……

P6-9

序言

我知道大多数人听到“法医”这个词会联想到什么。血腥的凶案现场、恐怖的尸体、阴暗简陋的工作环境。我也曾看见年轻人仰慕的眼光,热切地企盼了解我的经历。鄙视也好,仰慕也好,我在人群中快乐地生活着,我只想说,我不曾后悔我的选择。

其实,和中国大多数法医一样,我本科毕业并不是法医专业。临床医学的学历把我带上了外科医生的工作岗位。几年外科医生的生涯让我感触良多,回忆起当初的日子我仍然觉得阳光灿烂。也许是太年轻,日复一日重复而单调的手术和日见严重的椎间盘突出把我送上了忍耐的边缘。我决定考研究生,报考时我的选择让大家大跌眼镜:法医。当时选择的原因很简单:我翻遍了当年全国研究生招生目录,护士专业不到十名,法医不到二十名,我选择了后者。

时光如电,转眼六年又过去了,世界在变,我也在变,时光如果能够倒流,我作出选择的原因可能不会再如此简单,但是我仍然会作出同样的选择。我从不曾后悔过我的选择——因为我无法忘怀民事案件中冲突到白热化的当事人双方因为我们的到来而冷静下来的场景;因为我无法忘怀刑事案件中当我们从蛛丝马迹中成功地重建起现场的成就感;更因为我无法忘怀死者家属感激的目光。

我想轻轻地说一声,我是法医,我为我的职业感到自豪。

当然,作为一名法医,我非常清楚这个职业现在面临的种种不公正待遇。我无法去改变世界上所有人的想法,我想做的只是通过这个博客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职业,了解我们这一群人。不可避免地我会在这里讲述一些在我身边发生的案件,当然,因为法律的缘故我只能讲述一些过去的故事,出于对案件当事人的保护,人名和地名我也必须虚构。我不知道这些故事会给人带来什么样的想法,血腥?惊险?还是不可思议?这一切已经不是我可能预测和把握的,我能做的只是真实地再现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经历,我不能肯定接触到一些血腥的照片社会公众会作何评价,因此,还是让我们从文字的讲述开始吧。

后记

我只是个简单的人,做的是简单的事。

在我刚开办新浪博客“我是法医”的时候,人们对我的身份进行了种种猜测.甚至有人揣测我是网站雇佣的写手。

但我一直非常清楚地知道,我是一名年轻的法医学教师。

在媒体终于发现我姓甚名谁之后,人们又对我为什么写这个博客进行了种种猜测,甚至有人猜测我是不是为了一夜成名。

但我开博的理由只怕简单得让人难以置信: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二零零六年二月二十四日下午,几名对法医职业有着极大好奇的女生在下课之后找到我,希望我能给她们讲几个法医故事。而我给她们上的是另外一门课程,没办法在上课的时候大讲法医案例,于是我答应她们回去想想办法。

第二天,我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博客。我的学生可以在课余的时间随意浏览,哪怕是他们已经毕业;我甚至可以和学生用留言的方式互动,随时解决他们的疑问,而他们根本不用不好意思,因为我不会知道他们究竟是谁。而这种方式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办个网站居然不用我花钱。

于是我就开博了。连我本人都没想到的是,就好像一石激起千层浪,新浪博客“我是法医”点击量节节攀升,五万,十万,很快就突破了百万。

瞠目结舌之余我在想,也不错,法医这个行业人们的确太不了解了。

不过我没有想到的是随之而来的媒体热捧给我带来了不少的困扰。在我的博客里我曾经发过一篇《幸福是什么》的文章,它忠实地记录着我当时的心路历程。

其实我很久都闹不明白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我的博客成为了同行业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博客。我不是最早办博客的法医;我的写作水平也肯定比不上公安题材的专职作家;由于我从未接触过惊天大案,故事的精彩程度也肯定不如别人,那为什么就我的博客最火啊?

实在要我自己找理由,我只能解释为是作品中人物的朴实形象感染了大家,如果非要再加一条,那就是我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人生态度以及对专业的理解比较容易被大众接受吧?

其实这个问题我得请教大家,因为你们,才是这个问题最好的裁判员。

但是不管怎么说,它就是火了,它正在改变我的生活,从方方面面。

客观地评价博客火了之后带给我的影响,无非“名、利”二字。说名,那是因为我的名字从来不曾被报刊这么报道过,也不曾被数千网页转载过,就连我的同事也会哈哈地笑着,“名人了啊,你”地开着玩笑。说利,那是因为我从来不曾想到过我潜藏已久的文字才能会有这样的商业利益,但是面对这些,我感觉到的更多是困扰,而不是快乐。

比如说,现在我每天打开邮箱,都会看到各式各样的求助,而其中大部分超出了我的职业范围,这让我觉得承载了太多的公众信任;而对于各种形式的改编和发表,我只能说它们远没有写博客那么轻松愉快,毕竟,我不是专业作家,我很清楚自己的不足,对于过多的人物出场以及支末情节的穿插,我并不在行。

我只能把这些改变控制在我可以接受的范围,尽量不让它们去干扰我的工作生活,比如说,小说的改编我会在休假的时候完成。

而且,我发现越来越多地出现这种现象:不少人问我怎么才能做一个法医。

我并不鼓励这种现象,事实上,我认为这和原来大家对法医不那么好的联想一样,都是由于不了解所造成的,只不过现在表现成了另外一个极端。

毕竟法医的工作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接受的,毕竟经常要去面对各种各样的尸体,各种各样的人间悲剧,各种各样的压力。

而且,至少在以下的几个方面法医不如外科医生:第一,收入,第二,工作环境,第三,也是更重要的是社会认可度。

比如说,曾经就有儿科的专家看了我在《庸医》中“胃内也有了空气,十二指肠还没有,说明他还没来得及尝尝做人的味道,生下来不到半小时就离开了人世!”的描写后质疑为什么我不认为这种现象是先天畸形,比如说是“幽门梗阻”(胃和肠之间不通畅)造成的。

我得说,如果在手术之中您看到了这样的现象,那么您是对的,但是,对于我们来说,还未出生的胎儿是不用呼吸的,胃肠道也就没有空气,因此我们能作出的第一个判断是孩子出生的时候是活的(活产),第二,胃肠道进入空气的进程和时间相关,我们能大致推断出孩子存活的时间。

这是由于您不了解我的专业所造成的,我只能这么说。

我无悔于我的选择,但是我不能保证现在看了我的博客想做法医的人也会无悔。

于是最近常常在想,什么是幸福?为什么原来我会觉得幸福?

一直没有答案,直到今天早上。

今天早上阳光很好,我牵着妻子的手去买菜,途中看见了一个卖烧饼的,闻着很香,我花了两块钱买了一个,和妻子就在路边吃了起来。

那一刻我觉得很幸福。

原来,幸福是如此的简单。

其实到现在为止,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我的博客这么火。但是我很清楚地知道,这篇文章其实是一个分水岭,它让我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重新找回了简单。

就像我在博客里不止一次地提到的那样,很多事情之所以复杂,是因为你把它想复杂了。

有人看也好,没人看也好;有媒体追捧也好,没媒体追捧也好,我还是我。

于是我一直按照这种简单的思路解决问题。就好比这次结集成书,我之所以愿意发表这些纪实性的文字,是因为它能继续宣传法医职业这个初衷;之所以交给山东文艺出版社,是因为他们不打算为了销量把我的文字变成地摊货。

这本书火也好,只能放在自己家里做纪念也好,我还是我:那个年轻的法医学教师。

简简单单做人,专专心心做事。

书评(媒体评论)

你的博客让我想起小时候熬灯看《福尔摩斯探案集》和《霍桑探案集》。可惜我没有依照自己的愿望成为一名刑事警察。你是一个尽职尽责又满负情感的法医,希望有一天能看到你出版的最新探案集。

——没忘记却

我总觉得法医是不一般的人,他们不只是看到了腐烂的尸体,还有深埋的人性。

——存梦法医

很喜欢你叙述的方式和文笔,淡淡的,条理却很清晰,虽然我是千年万年的潜水员,但还是上来冒个泡泡顶你一下,谢谢你。

——何金水

第一次看到这么内幕的东西,拍成电视剧绝对精彩。建议“我是法医”业余写刑侦剧本,绝对比什么《重案六级》之类的火多了。

——一叶扁舟

细心的男人,大概是很迷人的吧?在你找到那一根毛发的时候,眼睛里一定有让你难以释怀的眼神。起码,我敢肯定,认真的男人很迷人!

——x奇迹

今天偶然看了你的文章,有一种很不一样的感觉,我老公的同学也是法医,我以前遇到他,就会有一种神秘,诡异,甚至恐怖的感觉,可是读了你的文章后,他的形象好像霎时高大了许多。

——ss

法律是坚硬的冰冷的,医生是温暖的柔和的;法医呢?刚中带柔冷中带暖,既有法律般的冷静和稳重,又有医生的仁慈与博爱。哈哈!好像只有法医这个“医”是与挽救生命无关的,好神秘又有些让人匪夷所思的职业哦!

——乐并痛快

我喜欢这样的纪实性文学,既有理性睿智的分析和推理,也有感性细腻的情感描写。期待下文。

——雅典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是法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志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926336
开本 16开
页数 2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3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36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8: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