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唐诗百首解读/国学解读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近体诗创作最终定型成熟,且达到鼎盛;古体诗创作千姿百态。其间,有王维的清丽幽美、高适的豪迈雄壮、李白的豪爽浪漫、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平易浅近、韩愈的奇崛险怪、李贺的诡异瑰丽、李商隐的凄艳迷离,风格各异,争奇斗艳。张曙霞编著的《唐诗百首解读》选录唐诗百余首,企图不拘题材内容、不限风格流派,尽量涉及唐诗创作的方方面面。诗歌注释力求精简扼要,诗歌解读力求综合前人所见且能推陈出新。

唐诗穿越时空,泽被千年,就让我们继续好好珍爱这一家传瑰宝吧!

内容推荐

唐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千余年来一直受到世人的爱重,传诵不歇。今天,不少家长用唐诗作孩子的启蒙教材,从孩子牙牙学语时就开始教以唐诗,不为听懂,只为让孩子感受那份节奏之美、韵律之美。小学、中学、大学语文教材中唐诗也无一不占重要一席。这些都说明了唐诗是如此深入人心,体现了唐诗在中国文学和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张曙霞编著的《唐诗百首解读》以主题分类,以便于读者阅读和拣寻,也作为本书的一个特点。需要提及的是,不少诗歌是兼类的,本书只能根据需要将其放人其中一类,读者自己完全可以有其他的选择。《唐诗百首解读》各章内不同诗人按其所处的年代先后为序。

目录

一、明月松问照,清泉石上流

——沁人心脾的山水诗

二、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生意盎然的田园诗

三、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异彩奇情的边塞诗

四、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暴露残酷的战争诗

五、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感时抚事的咏怀诗

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咏情悟理的情理诗

七、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谈古喻今的咏史诗

八、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放口盲言的时事诗

九、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赋写繁华的都市诗

十、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曲径通幽的闺情诗

十一、楼前百戏竞争新,惟有长竿妙入神

——叹美惊技的咏艺诗

十二、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传神写照的绘形诗

试读章节

【经典原意】

啊!又高又险!行走蜀道比登上青天还要艰难。蚕丛和鱼凫是古代蜀国的开国君主,他们开创蜀国的事迹多么的遥远。开国以来四万八千年,因高山阻挡,也没和邻国秦地互相往来。西面挡着的太白山只有鸟飞的通道,鸟可以横飞到峨嵋山的山巅。直到地塌山崩牺牲了五位开山壮士,凿石架木建成了栈道,然后才把高峻的山路相接,打通了蜀道。

上面有日神驾着六龙也无法通过的山峰,下面有冲激的波浪回旋曲折的河川。健飞的黄鹤也无法飞过,轻巧的猿猱也难以攀援。青泥岭是那样地回旋曲折,行走一百步环绕山峰要转九道弯。行人伸手就可摸到天上的星辰,紧张得连气也不敢喘,只得抚着胸口坐下来长叹。请问你西游蜀地何时才能回还?可怕的路途,险峻的山岩,多么危险。只看见悲鸟在古树上哀鸣,雌雄一前一后环绕在树林间。又听见子规鸟在月夜里声声悲啼,令空山月夜更加充满哀愁。在蜀道上行走比登上青天还要艰难。听了此语,会使人惊悚得脸色都改变。

峰连着峰,离天不够一尺远,枯松倒挂下来斜靠在悬崖绝壁边。山上的瀑布和山下的急流汇成巨流奔腾喧哗,撞岩转石,千山万壑声如雷鸣一般。蜀道如此艰险,可叹你远方来客到此何干。途中的剑门关尤其险要,一人挡住关口,万人别想过关。守关之人假如不亲近可靠,就会变成豺狼一样的叛乱者。到那时候,人们从早到晚都要躲避猛虎、毒蛇这些害人之物。它们磨利毒牙吸人鲜血,残忍地杀人如麻。

在锦城虽有无限欢乐,还不如早日还家。攀登蜀道,比登天还要艰难,我侧身西望蜀地,不禁长长地叹息。

【当代阐释】

李白与唐玄宗

根据研究,人们一般认定这首诗乃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时写的。诗歌虽然袭用乐府古题,但全诗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透露出对社会的忧虑和关切。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此诗对乐府古题有了极大的创新和发展。唐代评论家殷瑶编的《河岳英灵集》中说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可见在当朝就令人耳目一新。今天读来也仍充满奇情异彩。这是这首诗吸引我们的原因之一。

胡震亨、顾炎武认为此诗是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

但更多人认为此诗有其寓意的。细味诗意,“别无寓意”的可能性很小,此诗应该是大有深意的。

玄宗初见李白,就对他恩宠有加。李阳冰在《李白集序》中说玄宗“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潜草制诰,人无知者。”李白自己也说:“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丹雪胸臆。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幸陪鸾辇出鸿都,身骑飞龙天马驹。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趋。”(《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玉壶吟》)

但这种好景不长,他很快就受到了谗毁,《鞠歌行》中自陈:“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卞和耻。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这样的叙述在很多其他篇章中还有体现:“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玉壶吟》)

结合李白的《梁甫吟》,也许更容易看明白《蜀道难》后面的含意。李白是满怀高昂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的。他梦想着明君贤相的遇合,就像姜太公遭遇周文王,“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经纶”,并希望能建立像郦食其“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般的功业。

可惜唐玄宗这时已经被小人包围,是非不分了,而李白也已预感到安史之乱的爆发,“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远别离》)。李白既遭遇到“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般政治暗算,又看到“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傍投壶多玉女。……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的现实,这里“雷公”应指李林甫、杨国忠这样的奸相、权臣,“玉女”暗指杨贵妃等女宠,“阍者”则很可能指高力士等权阉。如此种种,大概就是“蜀道”为什么那么难的真正原因吧。

李白的《远别离》大概要写得晚一些,应该是“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的作品了。“雷凭凭兮欲吼怒,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似指的是“安史之乱”的爆发和宪宗在宦官的帮助下即位,玄宗不得不自称太上皇。这里揭示的应该是宦官专权和藩镇叛乱两个唐王朝的根本弊端。“或言尧幽囚,舜野死”,应是对返京后唐玄宗的遭遇的猜度。“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合理的理解是,唐玄宗死后,李白对他表达深切和永无休止的怀念。古人常常以夫妻或男女关系喻君臣关系。这里,李白以娥皇、女英自喻,以舜喻玄宗。李白与唐玄宗死于同一年,唐玄宗死于四月,李白于十一月去世,李白生前得到玄宗死亡的消息是必然的。

李白对唐玄宗的感情是复杂的:既对他天宝年间沉迷女色、任用小人、宠信宦官、疏远贤人不满,发出“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的牢骚;又对他的知遇之恩心怀感激。他痛恨的主要对象还是“狈输磨牙竞人肉”、“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的小人和恶人,以及“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的排挤贤人的丑恶现实。对唐玄宗的知遇之恩,他还是终生感激和怀念的。

【国学故事】

李白的入朝与离朝

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附近)。他的祖先在隋朝末年因罪不得不迁徙西域。5岁时,李白随父亲迁居绵州(今四川江油县)。他的父亲可能是一个富商。李白10岁就已经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了。后来在家乡隐居。唐朝著名的大臣苏颠做益州长史时,见到李白,非常惊异地说:“这个青年天才奇特,进一步学习,就可以和汉朝著名的文学家司马相如比了。”

唐玄宗天宝初年,因为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得到了皇帝的召见。他刚到长安,前往拜见著名诗人贺知章,贺知章看见他的诗文,叹道:“你是天上贬谪下来的神仙啊!”他也向玄宗推荐了李白。

李白在金銮殿与皇帝谈论时政,并写了一篇文章献给皇帝,皇帝赐给他酒食,并亲自为他调理羹汤。随后皇帝又让他在朝廷做翰林学士。有一天,李白和朋友一起喝醉了。玄宗坐在沉香亭,忽然有所感怀,想要李白为他写一些诗歌,立即派人召他进来。此时李白已醉,跟从的人用水洒在他脸上,他才稍为清醒了些。他进宫后拿起笔写了几首诗,诗歌婉丽精切,表达淋漓尽致。玄宗非常高兴。

有一次,李白陪着玄宗,喝醉了。皇帝让高力士给他脱靴。力士因为在宫中地位很高,以此为耻,就从李白的诗句中想办法鸡蛋里挑骨头,编造一些坏话来激怒杨贵妃。每当皇帝想要给李白升官,告诉贵妃,杨贵妃总是设法阻止。李白自知不为玄宗身边的亲近所容,就更加狂放,行为不修边幅。他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号称酒中八仙人。后来,眼看玄宗日益被小人包围,而这些人对自己的谗毁越来越多,李白就恳求玄宗把自己放还山林。玄宗谗言听多了,也就顺水推舟,赐以金子,放李白离开了朝廷。怀抱远大理想的李白对时政深深失望,此后就在各地漫游。

P14-17

序言

唐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千余年来一直受到世人的爱重,传诵不歇。今天,不少家长用唐诗作孩子的启蒙教材,从孩子牙牙学语时就开始教以唐诗,不为听懂,只为让孩子感受那份节奏之美、韵律之美。小学、中学、大学语文教材中唐诗也无一不占重要一席。这些都说明了唐诗是如此深入人心,体现了唐诗在中国文学和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唐诗是美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丽清新的景致让我们的胸腔润泽了一千多年。唐诗是真的,“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触目惊心地“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令人不寒而栗,使我们对无论中国还是外国,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的一切非正义战争都深恶痛绝,对战争这一人类最丑陋的疤痕心怀怵惕。唐诗是善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哲理让我们岁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惆怅在“异代不同时”的同感中会心一笑,心情也随之轻松了不少,生命的焦灼感得到缓解;“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也可以为徘徊在情感或人生的两扇门之间的人们提供一个有益的借鉴,同时也是难得的心灵抚慰。正如四海本是一家,而古今也并不隔阂!

晚唐诗人薛能在《嘉陵驿见贾岛旧题》中骄傲地说“唐人独解诗”!这是唐人对自己时代的自信。跟此前的朝代比,这是无愧的。唐代在不到300年的时间里,给我们遗留下50000余首诗歌,为唐以前有文字记载以来遗留下的所有诗篇总和的三倍有余,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有五六十个,也大大超过唐以前著名诗人的总和。跟唐以后的各朝相比,其数量也是可观的。提及古代文学,人们习惯说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诗歌已成为唐朝的“品牌”。尽管唐以后各朝留下的诗歌并不比唐代少,但只要提到中国诗歌,人们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唐诗,想要学习中国诗歌,人们最先拿起的也是唐诗。

唐诗有如此辉煌的成就,是与唐朝的独特性分不开的。

其一,唐朝的经济,在开国至安史之乱之前的100余年里,一直处于上升状态。这在杜甫《忆昔》诗中说得最为明白:“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余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社会的繁荣发展,国家的富裕强大是唐诗发展的根本基础。

其二,承长期分裂的南北朝和短命的隋朝而建立起来的唐王朝,对各民族文化和各种外来文化采取兼容并包的政策。首先是对少数民族与汉族一视同仁,这与唐皇帝李氏是鲜卑化的汉人有关系。帮助父亲李渊开国并得以继承皇位的唐太宗就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相互学习,共同发展。其次,唐代有广泛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国传统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乃至饮食、服饰等日常生活,都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而有所发展。这对唐诗内容的丰富性、题材的多样性、艺术的多彩化是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的。与此相关的是,唐代妇女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男女较为平等,妇女在行为上受到的约束较少,这对于唐诗也有很重要的影响。这一点也是此后的朝代所难以企及的。

其三,唐朝对各种思想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态度。儒学是立国之本,这一点,统治者和当时的文化阶层都是清楚的。道教和佛教在唐王朝立国以前就有了很好的发展。唐皇帝姓李,他们就把据说是老子李耳创立的道教奉为国教。唐王朝有好几个佞佛的皇帝,譬如武则天、唐宪宗等。总之,儒、释、道三教并立,三教融合,是唐思想界的典型特征。这对唐人思想的开放性、多样性、丰富性的形成,是有很大的助益的。它们对诗歌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儒学中匡济天下的思想对诗人建功立业的抱负和功成身退思想的形成和强化,佛教特别是禅宗对于空明澄澈的诗境,道教对于富于理想和想象的诗歌意境,都是有很大影响的。

其四,统治者相对开明,政治比较宽松。这是唐诗发展的良好环境。唐王朝统治者吸取秦灭隋亡的教训,政治相对清明。文人们指斥时政、批评朝廷,一般来说不会招致什么太严重的后果。例如,白居易在《杜陵叟》中对各级官吏对农民的盘剥发出“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的严词指斥,并没有什么顾虑。白居易在《重赋》中又说:“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缯帛如山积,丝絮如云屯。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表面上是骂官吏,骨子里谁不知道是骂皇帝呢?一个普通老百姓是否有机会窥见官库门是有疑问的,但白居易作为一个朝廷官员,敢于把皇帝的一点“私房钱”拿来指指点点,说话又那么难听,这就需要最高统治者有足够的度量。杜甫《丽人行》直指皇帝本人的奢靡、好色、昏聩、任用外戚,直接点出宠妃杨玉环及其姐妹、外戚兼奸相杨国忠的名字,甚至暗示杨国忠与杨贵妃的暧昧关系,竟也没有什么不良后果。张祜在《集灵台》诗中说:“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人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直接披露玄宗皇帝的好色淫乱,杨贵妃一家的秽乱宫廷、干扰朝政、横行霸道,居然也并不得罪。种种这些,说明唐王朝统治者的胸襟与气度。这与宋代统治者支持并提倡“存天理,灭人欲”,明清两朝统治者动不动大兴文字狱相比,不啻有天壤之别。唐代这种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对于培养诗人勇于承担的社会责任感,无疑是极为有益的。

其五,唐王朝为了巩固其统治,制定了从寒门庶族中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打破了高门大族对仕途的垄断。其中进士科是科举中最重要的,而进士考试以诗赋为考试内容。由此又派生出与之相关的行卷之风。所谓行卷,即考生考前将自己平日的诗赋投递给主考官或有名望的人看,希望获得他们的赏识或推荐。这种决定文士前途命运的考试,加上相应的行卷之风,大大促进了唐代诗歌的创作。

最后,诗歌本身经过从汉朝到隋朝八代诗人的不懈努力,加之唐人的继续研讨,终于形成了成熟的五七言古今体诗歌范式,供给唐代诗人们自由选用。

综上种种,使唐诗获得了盛况空前的成就,同时也是后代难以企及的成就。

唐代写诗的风气极盛,赏诗的风气也极盛。唐诗可吟、可读、可诵、可唱,既可娱己,又能娱人。除了考试等功利的目的外,写诗者可以抒写性灵,驰骋才力,赏诗者获得美感的享受、心灵的慰藉、情绪的宣泄、氛围的营造、性情的陶冶。因此,唐代形成了广泛的爱诗、写诗、赏诗的风气。唐代诗人的身份极为复杂,上至帝王将相、文人武士,下及村夫渔妇、僧道伶工,涉及社会各阶层。许多诗人把诗歌当作事业。杜甫说“诗是吾家事”,贾岛日“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李贺则留下动人的传说——每日骑着马,背着盛诗的锦囊,四处寻诗。白居易《与元九书》中的一段话最能说明唐诗是如何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的:“礼吏部举选人多以仆私试赋判传为准的,其余诗句亦往往在人口中。……及再来长安,又闻有军使高霞寓者,欲聘娼妓,妓大夸曰:‘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同他妓哉?’由是增价。……昨过汉南日,适遇主人集众乐娱他宾,诸妓见仆来,指而相顾曰:‘此是《秦中吟》、《长恨歌》主耳。’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姐、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然今时俗所重,正在此耳!”元稹《白氏长庆集序》中也谈到白诗“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许多唐诗还流传国外,贾岛在《哭孟郊》诗中就说孟郊“诗随过海船”。元稹《白氏长庆集序》中也说白居易诗“鸡林贾人求市颇切,自云本国宰相每以百金换一篇,其甚伪者,宰相辄能辨别之。自篇章以来,未有如是流传之广者”。

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生活相对富裕、安定,使诗人有足够的自信和热情来抒写时代、社会和人生,也使唐人有开放的头脑,开阔的心胸,广泛吸收外来新鲜事物的魄力。社会环境相对宽松、自由,使唐代诗人最自由,其诗歌创作不论是内容上,还是艺术上,都敢于创新。因此唐代既有反映风景与生活的山水田园诗派,也有反映战争和边关的边塞诗派,既有诗风平易的元白诗派,也出现了诗风奇崛的韩孟诗派。许多诗歌理论的提出,既是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实践的指导。如韩孟诗派发扬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理论,又提出了“笔补造化天无功”、“诗胆大于天”的惊人观点和“不平则鸣”的创作原则;元白诗派则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主张。

与此相关,唐代诗人性情率真,敢于并乐于放口直言。除了广泛深人地反应社会生活外,对个人情感也并不遮遮掩掩。如孟郊《登科后》写自己考中进士后的狂喜:“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也有人据此批评他的“轻狂”,确实,如此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似乎稍嫌露骨。但不也正因为这种率真,才使人们千余年来喜闻乐诵吗?那种无遮掩的快乐在特定的时刻不仅是需要的,也是自然的,是痛快淋漓的,也是能引起不同时空的人们的共鸣的。也许正是这种坦诚真率在后代和今日的现实世界中正变得越来越稀少,我们才更觉得唐诗里的这种品质尤为难能可贵吧。而这,也正是我们更加热爱唐诗的理由吧!

唐朝其实是个重武轻文的时代,连李白也发出“万言不值一杯水”的愤慨之言。温庭筠在《蔡中郎坟》中也说“今日爱才非昔日,莫抛心力作词人”。反之,杨炯则发出“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豪迈之言。王维也说“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不过,尽管如此,也并没有妨碍唐诗取得辉煌灿烂的成就。主要原因是,唐诗不是游离于生活之外的无病呻吟,而是与人们的利益、情感和生活直接挂钩的,与社会生活各方面血肉相连的。

本书以主题分类,以便于读者阅读和拣寻,也作为本书的一个特点。需要提及的是,不少诗歌是兼类的,本书只能根据需要将其放人其中一类,读者自己完全可以有其他的选择。本书各章内不同诗人按其所处的年代先后为序。

唐诗穿越时空,泽被千年,就让我们继续好好珍爱这一家传瑰宝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唐诗百首解读/国学解读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曙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968789
开本 16开
页数 2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22.742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29
16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9: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