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图说的新形式,介绍18世纪中叶以来欧美等外国建筑艺术的变迁,涉及主要的建筑艺术流派、建筑作品实例,分析建筑与其他造型艺术的互动关系,讨论建筑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揭示建筑师和艺术家对生活现实的认识与对艺术理想的追求。内容包括工业文明前期的欧美探求新建筑运动、现代建筑运动的产生、发展与变化、后工业时代的建筑发展倾向。
图书 | 外国现代建筑史图说/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以图说的新形式,介绍18世纪中叶以来欧美等外国建筑艺术的变迁,涉及主要的建筑艺术流派、建筑作品实例,分析建筑与其他造型艺术的互动关系,讨论建筑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揭示建筑师和艺术家对生活现实的认识与对艺术理想的追求。内容包括工业文明前期的欧美探求新建筑运动、现代建筑运动的产生、发展与变化、后工业时代的建筑发展倾向。 目录 第一章 探索现代建筑的运动 1.1 技术冲击传统——从钢铁开始的工程实践(1770's-1880's) 1.2 旧梦重温——复古思潮(1760's-1910's) 1.3 艺术绮思——西欧探求建筑新形式(1850's-1910's) 1.4 以形式开路——中北欧建筑师的探索(1890's-19lO's) 1.5 新大陆新观念——美国建筑师的工作(1870's-1900's) 1.6 塌实的脚步——对钢筋混凝土技术的研究(1890's-1920's) 1.7 直面机械生存——德国的工业制造与建筑(1900's-1920's) 第二章 现代建筑运动的进程 2.1 群花绽放——冲破传统的现代实践(1910's-1930's) 2.2 大相无形——格罗皮乌斯与包豪斯学派(1910's-1950's) 2.3 观念的狂奔——勒·柯布西耶的贡献(1920's-1950's) 2.4 技艺成就风格——密斯风格(1920's-1950's) 2.5 徜徉在草原——赖特的有机建筑(1900's-1950's) 2.6 温情体贴的设计——北欧的阿尔托(1920's-1970's) 2.7 走向主流——现代主义的普及(1940's-1960's) 2.8 皆非小资——粗野主义与典雅主义(1950's-1970's) 2.9 各显其能——由国际风格到地方性多样化(1950's-1970's) 第三章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 3.1 急火攻心——后现代主义(1960's-1980's) 3.2 抽取原型——新理性主义(1970's-1990's) 3.3 守望者——新现代(1960's-1990's) 3.4 从风格到手段——高技派(1960's-1990's) 3.5 为未来喊话——解构主义(1980's-1990's) 3.6 文化吸收与批判——新地域主义(1970's-1990's)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外国现代建筑史图说/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毛坚韧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1209858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93 |
出版时间 | 2008-03-01 |
首版时间 | 2008-03-01 |
印刷时间 | 2008-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教育考试-大中专教材-成人教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2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TU-091.5 |
丛书名 | |
印张 | 20.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70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